登錄???|???注冊
這本《國際政治中的中等國家——加拿大》以加拿大的中等國家外交思想與國內政治文化為研究主軸,分析與探究了加拿大的“多邊外交”的偏好以及自我定位國際政治(危機)中的“斡旋者”和“修復者”的內在政治文化的因素,并對加拿大在全球治理中的“悄悄貢獻者”和“影子行為體”角色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作者錢皓兼顧了當前的中加關系態勢,對加拿大涉華智庫和知華派以及中加關系的歷史發展也進行了全面梳理。
錢皓 ·世界政治 ·22.6萬字
本書通過對三大洲四個國家——美國、德國、印度和新加坡不同歷史時期利益集團腐敗的案例研究,認為無論是在民主自由國家還是在威權獨裁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經濟落后的后發國家,只要存在利益集團腐敗誘導因素,大規模的集團腐敗就很難避免。要想有效治理利益集團腐敗,就需要對癥下藥,實現高效的頂層設計和頂層治理、優化權力結構配置和國家治理體系。
王塵子 ·世界政治 ·22.7萬字
1989—1990年,東歐國家先后開始向多元政治體制和市場經濟過渡。這是20世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之一,引起國際社會和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中國學者稱其為“東歐劇變”,歐美學者稱其為“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或曰“歐盟東擴”。這25年是原東歐國家進行政治、經濟和社會重大變革的時期。2004年起,多半中東歐國家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和歐洲聯盟(歐盟)。至今,仍有部分原東歐國家在爭取加盟入約,需要耐心等待。同時,近年來,中東歐歐盟新成員國與西歐老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在不斷加深。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并不意味它們的社會轉型就已經完成。這部研究報告集雖是作者的個人研究,但它既有助于我們對東歐劇變及其事態發展得出更加完整的認識和結論,也有助于我們理解中東歐國家轉型的實質及其特點。
馬細譜 ·世界政治 ·34.5萬字
要了解印度,就需要了解國民志愿服務團(RSS)。本書以一個非常不同的方式剖析RSS,包括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選擇了九大問題來透視RSS及其分支機構的決策行為。希望通過對RSS決策的多重透視,提供一個關于RSS“家族”的全景。同時,集中研究以下問題:為什么RSS不斷依靠其分支機構來傳遞信息?RSS如何管理自身與其分支機構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它的政治分支機構?為什么RSS家族能夠共同相處,盡管成員中存在不同的政策觀點?“同盟家族”不斷上升的社會包容如何塑造它的民主觀念、世俗主義和印度教特性?
(美)沃爾特·安德森 史利德哈爾·達姆勒 ·世界政治 ·25.1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親歷者的身份,論述歐盟和歐洲一體化在兩場危機中表現的學術著作。一體化是歐盟的生命線,兩場危機是對歐盟一體化進程的最大考驗。危機暴露出一體化的內在缺陷,有助于人們更全面、客觀地認識歐盟;危機也迫使歐盟不斷改進一體化的運作機制,推動歐盟朝著內部失衡得到有效糾正、一體化在更高水平上發展、力爭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方向前行。全書貫穿了“在歐洲親身感受兩場危機,在危機中重新認識歐盟”這一主題,以一個外交官的視角,以筆者四年來在歐洲的所見、所聞、所訪、所讀、所思和所感為基礎,并結合長期的經濟學積淀,深入分析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對歐盟一體化進程的挑戰、一體化發展前景,以及歐盟的未來。筆者認為,圍繞著兩場危機與歐洲經濟一體化相互關系進行研究,有三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助于全面認識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本質特征,為防止危機重演提供有益借鑒;二是有助于進一步了解歐盟和歐洲一體化發展趨勢,為深入認識歐盟提供獨特的視角;三是有助于深刻把握歐洲經濟現狀和前景,為鞏固中歐經濟合作基礎和擴大合作領域提供重要參考。
傘鋒 ·世界政治 ·29萬字
本書從比較政治的視角探尋族群分離運動的產生機制、發展脈絡和治理邏輯。運用比較歷史分析的方法,從分離運動的過程論視角出發,認為族群分離運動的產生是國內斷裂型制度安排與族群政治組織化相結合的結果。當分離族群與主體族群(中央政府)之間在權利獲取(代表性)、利益共享(分配性)與權利機會(發展權)等方面的矛盾難以在現有政治框架內解決時,少數族群就有分離的機會;如果少數族群政黨(準政黨、類政黨),并能夠持續地獲取資源和凝聚族群,建構少數族群的政治認同,少數族群就有了分離的可能。如此,分離運動就會產生。本書對相關案例的分析證實了假設。旨在建構一套穩定而有效的族群關系憲法秩序的民族工程學是可行的治理邏輯。
周光俊 ·世界政治 ·20.1萬字
本書作者從美國的國家起源講起,在近代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視野下,分析了美國從建國到帝國形成的過程,以及宗教、種族、政黨、社會運動等多維因素在此過程中發揮的錯綜復雜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大國競爭中的中美關系。尤以對美國總統大選運作機制的分析為特點,將其作為透視美國政治的棱鏡,揭示出美國政治長期以來的制度性問題和局限,并探討了一系列大眾讀者關心的美國問題,諸如身份政治、種族平權、資本介入政治、對選舉的影響、媒體的政治化以及中美關系的未來等。
儲殷 ·世界政治 ·29.4萬字
20世紀60年代,羅伯特杰維斯以研究核威懾理論活躍于國際政治學界,到70年代,借鑒認知心理學所著的《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一書使其蜚聲國際政治學術界,他也借此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微觀層次國際政治理論。自1976年首次出版以來,《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已成為國際政治心理學領域的里程碑式著作,被《紐約時報》稱贊為“對政治心理學基礎原則的開創性陳述”。增訂版增加了作者撰寫的長序言,在新序中,作者細數了這本書持久的影響力和遺產,特別是認知心理學在政治決策上的應用,并通過討論過去40多年來相關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對原先的分析做了更新。
(美)羅伯特·杰維斯 ·世界政治 ·47.6萬字
本書是一部國際關系理論著作,主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家在不同國際環境下的戰略選擇,即國家何時應該競爭、何時應該合作?為探討這一問題建立了理性理論,幫助讀者理解國際環境對國家戰略的影響,證明無政府狀態并不是導致國際競爭的一般趨勢,在各種物質和信息的條件下,合作是國家獲得安全的最佳選擇。本書建立的理論是理性主義的戰略選擇理論,它的基本假定是國家是一個理性行為體,一國的戰略選擇是在合理考慮自身利益及所面對的國際約束和機遇的基礎上作出有目的的決定。國際政治理論與外交政策是緊密聯系的,本書的出版對于理解國際社會中不同國家的外交戰略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美)查爾斯·格拉澤 ·世界政治 ·23.5萬字
本書集中了政治的國際制度維度、大國政治、中美關系的政治、政治的族性和民族維度、政治的法律維度、政治中的個人、政黨、社群與學術六組論文,通過個案的研究和論說,從國際制度、大國政治、中美關系、族際沖突、法治憲政和學術政治等六個方面,來說明政治世界的內容、本質和意義。
任東來 ·世界政治 ·40.1萬字
本書從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制度困境”入手,分析了通過強化國際制度的有效性尋求解決全球治理失靈的途徑。通過對世界貿易、國際金融、核不擴散、地區性武裝沖突、氣候變化、網絡空間、外太空、全球公共衛生等具體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不同議題領域中全球治理的困境與改革,并探討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責任和任務。
盧靜等 ·世界政治 ·22.4萬字
本書主要反映2010-2012年中國國際問題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論述了涉及國際問題的各個學科領域發展的總體狀況和研究的前沿動態與熱點問題,并介紹了相關研究所在各個學科研究領域的發展水平與成果,總結了中國際關系研究各個學科領域的進步與不足,為中國國際關系學科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撰寫 ·世界政治 ·26.8萬字
政教關系問題,通常被稱為“西方歷史上重要的主題”,在美國尤甚,有人甚至認為整個美國史就是一部政教關系問題的探索與試驗史。本書首次依據大量歷史事實和法院判例,深入系統研究了美國政教關系,(1)在歷史中的探索與發展,(2)在司法中的應用與實踐,以及(3)在理智中的解釋與反思。本書注重原著原典,追溯歷史起源,探察宗教緣由,立足具體訴訟案例,解析司法原則與動向,結合歷史、宗教與法律,對美國政教關系問題,作出了全方位跨學科性的系統研究。
董江陽 ·世界政治 ·39.9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研究所中亞學科2013~2015年創新項目“中亞國家政治和社會穩定及其發展趨勢”的最終研究成果。書中對影響中亞安全和穩定的主要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著力研究了中亞安全問題與中亞國家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形勢、大國因素的關系,反映了近年來中亞地區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整體現狀與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為讀者了解中亞、中國企業到中亞去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對中亞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吳宏偉 ·世界政治 ·30.2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專注于世界石油地緣政治研究的成果。該書描繪了國際金融集團、石油寡頭以及主要西方國家圍繞石油展開的地緣政治斗爭的生動場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間看似簡單、實為深奧的內在聯系,解析了石油危機、不結盟運動、馬島戰爭、核不擴散條約、德國統一等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為我們展現了圍繞石油而進行的,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驚心動魄的斗爭歷史。作者以對地緣政治現象深刻的認知,通過分析錯綜復雜的歷史和現實資料,從中看出世界霸權對國際政治經濟趨勢任意操縱的秘密,并指出世界發展的未來走向,使讀者對世界大勢豁然開朗。
(美)威廉·恩道爾 ·世界政治 ·22.9萬字
非殖民化及其歷史遺產是20世紀學術界關注的重大課題。透過一種歷史的棱鏡,重新審視美國20世紀非殖民化政策形成的基礎、演化路徑和基本特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美國對第三世界政策的起源和變遷。本書通過在宏觀視野下考察美國在解決殖民地問題上的態度和政策變化的基本脈絡,來探討20世紀的非殖民化與美國締造世界霸權的目標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美國與第三世界國家關系的影響。同時,以東南亞為個案,把美國對歐洲東南亞屬地非殖民化政策的演變置于全球戰略和亞洲政策的整體框架下進行分析,解讀國際政治的現實利益如何影響了美國人對非殖民化的若干問題的思考,從而揭示出20世紀美國外交和非殖民化政策的兩難困境及其實質。
孫建黨 ·世界政治 ·38.8萬字
中亞五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不僅戰略位置重要,而且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更是實施與拓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核心區域。了解那里不僅有助于中國與中亞人民之間的民心相通,也能更好地促進國家間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和貨幣流通。本書翔實地介紹了中亞國家的民族起源、人口概況、家庭關系、組織結構、宗教信仰、民間文學、語言文字、衣食住行、文藝體育、傳統醫學,等等,可謂關于中亞社會與文化的百科全書。
吳宏偉 ·世界政治 ·35.6萬字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是關于德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哲學、文學、法律等各方面的研究。作者有北京大學各相關院系的教師,以及其他院校如北京師范大學、人民大學等的老師。對于讀者較深入地了解德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有很大幫助。本書的主題為民族與國家,收錄了來自中、德、日、韓四國著名的德國研究學者關于德國和東亞各國的歷史、政治、文化、文學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于讀者較深入地了解德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有很大幫助。其中,《卡西爾讀海德格爾‘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所做評議》《學習瑞士的榜樣》《1859年席勒百周年誕辰應景詩兩首》為德文文獻首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文學中的案件與政治合法性》《荷爾德林“父國”概念中的個人、政治與宗教》等文章,則從法律和政治的角度對文學文本進行了獨到的解讀。
黃燎宇 ·世界政治 ·23.5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沙特國情和中國與沙特雙邊關系的研究報告集,作者分別來自于中國的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中心、黨校、中資企業等方面。他們圍繞沙特經濟、社會、政治、外交等基本國情、所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中沙關系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數據翔實,分析客觀,觀點鮮明,結論中肯,體現了很高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
孫霞等 ·世界政治 ·43萬字
作者認為,共和黨的基本特征是意識形態主導,民主黨的基本特征是利益群體驅動。美國公眾在廣泛的意識形態問題上持保守主義的立場,而在大多數具體政策問題上則持自由主義的立場,這種矛盾的狀態使共和黨與民主黨都可以聲稱自己代表多數選民。同時,兩黨的運作并非簡單的鏡像反映,而是存在著根本的、長期的非對稱性——從政黨結構到競選公職、從白宮決策到國會立法、從媒體影響政治到智庫建言獻策,兩黨各行其道、各得其所。美國政治的極端化也由此產生并不斷加強,“極右”和“極左”的力量都在擴大,但兩者的影響力仍不“對稱”,共和黨“右翼”的地位和影響力遠在民主黨“左翼”之上。極端化不僅導致兩黨之間在重大問題上的妥協越來越難,也在不同程度上導致兩黨內部的妥協越來越難,這也許就是當前美國社會“分裂”的主要原因所在。
(美)邁特·格羅斯曼等 ·世界政治 ·2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