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黑洞很是吸引眼球,不過,一般人認識黑洞,必須從認識宇宙開始。而人類認識宇宙的歷程,是何等艱辛!地球、太陽、銀河系直至宇宙我們一步步地走過來。本書為您介紹黑洞、中子星、脈沖星等。星云是宇宙中各種天體的“原料庫”,也是極其漂亮的天體。我們會為您介紹星云演變成恒星、恒星演變成白矮星、中子星直至黑洞的進程,帶您領略宇宙的神奇與偉大!本(套)書面對所有愛好讀書、愛好天文學的讀者。
姚建明 ·天文學 ·9.7萬字
《天體運行論》通過結合前人與作者自己對天文學的觀測記錄,運用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定理與公式,進行了大量的定性探索與定量分析,用更多的數據佐證了自己的核心觀點。全書共六章:第一章,全面闡述宇宙的結構;第二章,提出與日心說相關的數學問題,并首創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的演算方法;第三章,用數學語言描述了地球的運動;第四章,描述了地球的繞軸運行和周年運行;第五章,論述了地球的衛星——月球;第六章,確立了計算五大行星黃緯和傾角的方法。
(波)尼古拉·哥白尼 ·天文學 ·18.7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序,以航天器型號為綱,介紹了人類探究火星奧秘的歷程、進展和主要成果,講述了人類火星探測所經歷的飛越、環繞、著陸、巡視的發展過程,梳理了與各國航天器相關的專業技術信息及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書中還重點介紹了中國首個成功飛往火星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及其探測任務、重要意義。“天問一號”任務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開展火星巡視探測的國家,標志著中國在火星探測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劉豪 ·天文學 ·4.6萬字
本書的內容是關于地球演變的故事,我們會從地球如何形成大行星、如何變成球形講起。本書會為您詳盡解答很多關于地球演變的問題:那么高的山是怎么“長”起來的?“造山運動”的原因和結果是怎樣的?海底的海溝比陸地上的高山還要深,是“誰”造成的?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為什么都是依托著“大河”而產生和發展的?您還會讀到壯麗的山脈、蜿蜒曲折的大河、靜靜的大湖、一瀉而下的大瀑布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大平原。最終,您會明了——大河孕育文明、草原創造英雄、海洋創造人類的未來!海地擴張、大陸漂移、板塊移動之間有強烈的連帶(因果)關系,而地球正是通過這樣的板塊產生和消亡才得以生生不息。我們是在為您講故事,一個個、一串串的故事一定能吸引您的眼球。看完故事您就完全有資格再去給您的朋友、孩子、父母講關于地球演變的故事。
姚建明 ·天文學 ·24.9萬字
本書共分七篇,前六篇描述和介紹了地球,月亮,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隕星,恒星宇宙;第七篇簡單介紹了各種天文儀器,讓讀者了解天文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和他們如何依靠這些精密儀器獲得驚人發現。
(法)弗拉馬里翁 ·天文學 ·55.9萬字
本書以國際隕石學會下設命名委員會當前使用的隕石分類體系為框架,介紹了隕石分類的相關知識以及各分類項下的隕石降落故事,以期為讀者帶來理論與史實相對應、知識與故事相結合的科普效果。本書適合天文愛好者,對隕石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李博方 ·天文學 ·9.1萬字
天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至為神秘且神圣的內容,對世俗權力轉移與社會生活影響極深。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創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者。本書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從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歷法的關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傳統天學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為讀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天學史的學術大眾化之作。
江曉原 ·天文學 ·25.9萬字
從宇宙大爆炸到宇宙的未來,從量子物理學的困惑到力與粒子的大統一,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面前的一切難題,歸根結底的關鍵問題都是:時間。那么,時間是什么?物理學發展史上,諸多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思想家,包括伽利略、柏拉圖、牛頓、愛因斯坦等,都認為時間不過是一個終極假象;他們的理論也多是獨立于時間的。在《時間重生》中作者斯莫林教授認為,在量子力學的詮釋中,在量子力學與時空、引力與宇宙學的終極大統一中,時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時間觀,是如何形成的?在將時間驅逐出物理學與宇宙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會付出什么代價?在接受時間真實性之后,我們又將付出什么,收獲什么?《時間重生》將告訴你答案和一個與眾不同的時間觀!
(美)李·斯莫林 ·天文學 ·20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近年來使用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的研究基礎上撰寫而成的,系統地介紹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的使用方法和腳本編寫技巧。
王翚等 ·天文學 ·1.6萬字
《從太空看地球》為我們展現了國際空間站的一條(理想化的)軌道上的風景。這趟行星攝影之旅既不斷地給人帶來驚喜,有時又有些俏皮,既引發深思,又在視覺上給人帶來愉悅,而在攝影作品間也點綴著來自無重力世界、關于生命的迷人有趣的評述。《從太空看地球》一書繼承了哈德費爾德的熱銷圖書《宇航員的地球生活指南》的精神,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察地球的奇特窗口,闡明了人類定居的歷史過程與其結果,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壯麗景觀(與其中所暗藏的智慧),揭示了正在雕琢我們所居住世界與人類未來的自然力量。
(加)克里斯·哈德菲爾德 ·天文學 ·1.6萬字
教你用自家數碼相機也能拍出美麗星空!東方星宿和西方星座的完美結合+觀星技巧和星空攝影的實例指導,讓你從觀星小白輕松成為觀星達人。本書從黃道附近的十二星座和行星講起,介紹了黃道、行星、歲差,以及地轉天旋和四季星座的由來,同時還介紹了“金星凌日”“熒惑守心”等各類星空現象和有關行星的神話故事。讓人們從日常生活走進浩渺的星空,認識四季星空的不同特點,使每個季節觀星都有據可依。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觀星的歷史知識,作者為讀者講解了中國古代星空的劃分和“霍去病倒看北斗”“參商不相見”“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淝水之戰”“烽火戲諸侯”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星宿故事。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為讀者介紹了免費實用的觀星工具——Stellarium(模擬星空)軟件,用實例講解如何利用這個軟件觀看實時的模擬星空,自定觀星時間與地點。
施惠 ·天文學 ·6.7萬字
在本書中,天文學家和作家切特·雷莫用優雅的筆觸,深入探究了天文學中包含的人類精神性及其意義,所涉內容跨越神話、文學、藝術、歷史及人類學等多個領域。通過天上繁星的排列以及幾千年來人類口口相傳的關于它們的故事與傳說,雷莫帶領讀者踏上了一場“追尋夜之魂的朝圣之旅”。雷莫對天文學及自然知識的儲備極為豐富,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專業插畫家邁克爾·麥柯迪制作的木版畫更是與本書內容相得益彰,在藝術性上為本書增色不少。科普版《瓦爾登湖》,科普和文藝的完美融合。因文筆極其優美被選入“非虛構寫作指導”。用天文學家的專業知識和星空信仰者的虔誠,表達被星空震撼時無以言表的感動,讓我們的心靈重歸寧靜。文科生能讀懂的天文學,理科生拓展知識疆域的通識讀物。內容跨越神話、文學、宗教、歷史及人類學等多個領域,梭羅、陶淵明、雪萊、里爾克、愛默生的精神穿插其中,讓文科生也能看懂并愛上天文學,理科生通過一本書打破知識界限。美國30年經典科學美文首次引進,權威大咖站臺。本書的出版影響了美國一代代的科學人。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傾情推薦。
(美)切特·雷莫 ·天文學 ·9.7萬字
天文館和天文臺是天文作為一門學科以后的重要產物。天文館是天文科普和成果宣講的重要場所,天文臺是天文觀測和研究的重要場所。事實上,每個天文館都有其歷史背景,每個天文臺都有其重要發現,掌握天文知識,破除迷信,最好的途徑就是走進天文館和天文臺,從這里放眼宇宙。本書通過對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天文館和天文臺的介紹,歷數了天文館和天文臺的演變經歷和發展變遷,展示了人類取得的重要天文成就,以幫助讀者了解天文學的基本知識,是一本天文愛好者的入門讀物。
李元 ·天文學 ·6.9萬字
主要是告訴你我們的太陽系有多么的美麗!我們先告訴你流星是怎么回事,它們組成的流星雨是多么的壯觀,而且你還可以對著流星許愿。流星雨的來源是彗星尾巴的“殘骸”,彗星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流星雨,還帶來了地球生命的種子;還帶來了地球上的水。所以,它不是“災星”而是天文學家的寵兒。要說在地球上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漂亮的“天象”還是要數極光,她是那么的流光溢彩、變幻莫測,我們會為你介紹最新的極光發生的機制,為你整理觀賞極光的最佳地點、最佳時機和觀賞的方法。您可以做一次說走就走的“極光旅行”順帶還可以領略極地的美景。
姚建明 ·天文學 ·7.1萬字
星座文化,實際上只是西方星占學的一個分支。星座、占星術在傳播過程中都產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文化。而易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尤其需要我們重視和體會的就是,在星座文化和易經中都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思想,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思考和思維。姚建明,1960年6月生于河北保定。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研究生就讀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在國家天文臺工作7年,主要從事天體測量地球自傳方面的研究。現在浙江海洋大學任教。舟山市優秀科普工作者、優秀科普作家,出版各類圖書十幾本。舟山電視臺科學顧問,舟山市圖書館外聘講師,多次在圖書館以及大中小學講座天文、地球方面的知識。酷愛天文學,愿意終生從事科學普及工作,尤其喜愛為廣大青少年介紹天文地球知識。
姚建明編著 ·天文學 ·8.1萬字
本書以吟誦中國星象的《步天歌》為線索,配以作者創作的中國星官形象,通過圖解的形式向讀者揭示了中國古代星官體系的秘密。書中涵蓋了歷史典故、詩詞歌賦、書畫碑拓等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又融合現代天文知識,既飽含文化色彩,又不失科學性、趣味性和生動性,是一部科普與人文相結合的佳作。
徐剛 王燕平 ·天文學 ·10.4萬字
本書以趣味通俗的語言,為我們開啟一段星空漫游之旅。作者首先描繪出一幅宇宙坐標系,將我們安放其中;然后以生動的東西方神話與歷史,述說了南北天極與四季星空帝國的誕生之路;最后帶我們漫游黃道星宮,探索黃道帶上的流浪者。每一片星空都深藏著豐富的宇宙密碼,我們將一一感受最新的天文探索與發現;全書以裸眼觀看為主,結合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視角,全景式呈現星空之美。本書匯集了豐富的星空故事;天文解密,觀測指南,巨幅全彩圖片,不但寫給天文愛好者,更希望幫助每一個渴望了解星空奧秘的人輕松走進這神奇的殿堂,跟隨作者聽故事;認星星,暢游在無限的星辰大海。
李德范 ·天文學 ·8.4萬字
主要講述太陽系的形成原理,太陽系在第一代大恒星爆炸之后,如何形成現在的太陽,以及各個行星。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不同,它們的行程過程也不盡相同,可以說是各有特點。其中既有統一的規律,又有各自不同的形成過程。
何貴恩 ·天文學 ·2.1萬字
作者在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中國古代天學置于中國傳統社會文化和世界天文學發展兩大背景之下展開論述,又以大量史實論證了《周髀算經》與印度、希臘天文學的關系,印度、巴比倫天文學在中國和日本的傳播,中國與伊斯蘭天文學的交流,近代西方天文學傳入中國及其造成的影響與思想沖突。作者還就天文學史的方法論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古代中國的宇宙理論,并借助三個引人入勝的個案論述了應如何看待古代中國的天學遺產。
江曉原 ·天文學 ·15.3萬字
英國著名天文學家、世界級太空旅行專家克里斯·英庇顛覆式新作。本書講述了人類從走出非洲到飛出地球的史詩般歷程,揭示了冒險基因如何驅動人類的進化,以及人類將來如何在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在《人類為什么要探索太空》這本書中,作者結合了專業的天文學知識和前衛的技術,帶我們回顧了太空探索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最早的天文學家到今天的前沿研究人員,從人類早期的飛天之夢到今天的火箭技術,從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到未來的星際旅行,甚至移民太空,成為銀河系公民及其所需的技術,每一部分都是一個精彩的科幻故事,內容翔實而有趣。如果你對人類的命運和群星燦爛的未來感興趣,《人類為什么要探索太空》是不二之選。
(英)克里斯·英庇 ·天文學 ·1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