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首次對朱家驊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做出系統評述的論著。作者查閱了朱家驊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北京大學檔案館、“國史館”等數處檔案,參考各種已出版的相關文集、書信、日記、傳記、回憶錄、年譜和研究著作,搜集材料之豐富,幾乎窮盡了海峽兩岸相關的原始檔案材料和相關研究文獻。書中以時為序,特別著重朱家驊在中研院制度化及國家學院體制化等方面,層層遞進,自成邏輯,充分發掘、利用大量第一手檔案文獻資料,從而保證了其論證的可靠性。
黃麗安 ·歷史人物 ·31.9萬字
“滿洲青年才俊”墮落蛻變的終極原因;“乾隆第一寵臣”為人處世的生存之術;“史上第一大貪官”爬上高位、聚斂財富的翔實記錄。
劉淑霞編著 ·歷史人物 ·8.6萬字
李鴻章的一生,是清朝命運的寫照,亦是中國邁向近代化的嘗試。建立淮軍、鎮壓起義、洋務運動、興建水師、馬關議和……梁啟超曾說:“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系。”文史作家關河五十州新作!翻開本書,看“破屋的裱糊匠”李鴻章如何在內憂外患的晚清時代掙扎前行。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致力洋務……身處風雨飄搖之亂世,縱橫政治舞臺幾十載。從一介書生,到一方將領,再到外交大臣,內憂外患中抱定富國強兵的夢,李鴻章的一生其實也是中國邁向近代化的嘗試。本書從李鴻章早年的落拓寫起,寫到他創辦洋務運動,聲望鼎沸,再寫到甲午之戰中他強國夢的破裂,人生也因此由盛而衰,最后只能無奈周旋于列強的外交舞臺,直至離去。
關河五十州 ·歷史人物 ·55.5萬字
杜甫的時代,是從“開元全盛日”轉變為“路衢唯見哭,城市不聞歌”的時代。杜甫的一生,是從“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轉變為貧病交加、流離道路的一生。杜甫寫他的時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滿血淚,沉郁悲哀。但是我們讀了他的詩,并不因而情緒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煥發,意氣高昂。因為他那百折不回的樂觀精神在字里行間感染著我們。翻開這部詩人寫給詩人的心與心交談的傳記,透過馮至筆下情真意切的文字,感受杜甫那顆始終滾燙的心。
馮至 ·歷史人物 ·10.6萬字
本書列入陜西師范大學資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社會發展叢書”。歷史是一面鏡子。研究歷史可以知興替,尤其是中共歷史研究,資政育人作用更為直接。而研究歷史人物,又使得歷史更加鮮活和生動。研究中共歷史人物對引領社會風尚,崇尚真、善、美和積聚社會正能量,特別是對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意義深遠。本論集是從作者30年來研究中共歷史人物所發表的130多篇論文中選取30余篇,主要集中研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鄧小平等。這些論文突顯了馬克思中國化的歷程和基本經驗,也不同程度的揭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思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源頭、流變、繼承和發展關系,對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都有啟示意義。
陳答才 ·歷史人物 ·38.7萬字
本書并不想把后羿塑造為一個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超級神話人物。而是根據文獻的點滴記載,還原后羿的出生、成長、夢想、叛逆等人性化的內容,使神話人物具備人的情感和性格。另一方面,通過后羿故事,試圖整理出上古神話人物的譜系。
黃學祥 ·歷史人物 ·2.4萬字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事大黨”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派人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系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袁世凱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有重大意義,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袁世凱也因這一事件受到李鴻章等人的重視,年僅26歲的他就被封為“駐扎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書通過史料,著重介紹了袁世凱是如何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低級文職小軍官,幾年時間成長為清政府在朝鮮的外交、商務總代理的全過程。
汪衍振 ·歷史人物 ·11.8萬字
本書將蘇東坡一生的經歷與他一生中璀璨的作品相互編織,講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詩詞背后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品讀蘇軾精美詩詞作品的同時,讀懂他達觀豁達的人生。穿過層層歷史的迷霧,“烏臺詩案”真相為何?“王安石變法”為什么會失敗?大名鼎鼎的“蘇堤”和蘇軾有何淵源?別號“東坡居士”因何而來?盡在本書揭曉。
謝依 ·歷史人物 ·11.6萬字
本書追述老子的成長歷程,寫老子的少年之思,去周都求學,為守藏室史,博覽典藏,再到大道初成坐而論道,然后在他年過半百時再授孔子,最后寫到老子滯留函谷關,在關尹的請求下完成《道德經》。此書重在寫實,在史實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試圖再現一代圣賢的偉岸人生。
譚偉雄 ·歷史人物 ·2.9萬字
本書聯系中唐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以《舊唐書》白居易本傳的相關記載為綱,結合白居易及其友人的詩文作品,敘述了白居易的一生。本書屬于歷史傳記,作者堅持言必有據,不會為了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憑空捏造史實或觀念。本書在國際上影響頗大,1959年已出日譯本,1988年重印,譯者為日本著名漢學家花房英樹。本書具有較強的出版價值,以海外漢學家視角了解中國古代偉大詩人,有利于增進文化交流互鑒。
(英)阿瑟·韋利 ·歷史人物 ·15.1萬字
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曾就讀于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天才的蘇曼殊一生只有短短的35年,但他留下的文字、傳奇卻被后世不斷書寫。白落梅用唯美的筆法,結合蘇曼殊的生平與創作,為他畫出了一幅別具一格的精神肖像。
白落梅 ·歷史人物 ·8.5萬字
作者一直從事中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通過對古籍標點校勘、文稿審校,以及撰寫詩書畫印等文學藝術方面的著述,為撰寫《鄭板橋評傳》奠定基礎。作者有數十年購買收集的數千冊近萬卷藏書作為資料支撐,以周積寅《鄭板橋年譜》為主要線索,參考上海古籍版《鄭板橋集》、卞孝萱《鄭板橋全集》(增補本)以及眾多相關資料,對鄭板橋研究相關文獻資料中的若干謬誤加以匡正,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地展現鄭板橋的生平行跡、心路歷程和藝術成就,更加真實地還原鄭板橋的本來面目。
鄢敬新 ·歷史人物 ·34.9萬字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既是陽明心學的核心,也是最適合初學者的門徑,本書由此入手,為普通人入門、理解和掌握陽明心學,第一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體系。心學絕非空泛的理論,王陽明最重“事上練”本書抓住心學要領,并以王陽明親口所述的事例、譬喻乃至其本人的故事說理,娓娓道來地直抵心學思想根本。
度陰山 ·歷史人物 ·12.5萬字
人們心中有三個李白:一個是歷史記載中的李白,一個是傳說故事中的李白,一個是李白自己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李白。本書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考證、傳說故事辨析和李白詩文賞析三個方面,詳細講述了李白的身世之謎、少年求學、各地交游、婚姻、仕途多舛、退隱、蒙冤以及終老當涂等完整一生的傳奇經歷,對李白的身世及其生平際遇、詩歌成就、作品背景和時代背景進行了翔實的敘述和客觀的評價,向讀者展現出一個近似于歷史真實的、生動的李白形象。同時,通過對李白詩歌作品的解讀,展現了李白被尊為“詩仙”以及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第一人所創造的詩歌高峰和偉大成就。
葛景春 ·歷史人物 ·21.2萬字
在汲取中外王學研究的基礎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嚴謹且不失趣味的語言,將王陽明從凡人到圣人并創立心學的傳奇人生娓娓道來,既寫了他險象環生的仕途命運,又寫了他正己修身的心學思想,還寫了他的詩詞文章以及私人生活,等等。王陽明的一生,作為思想家、教育家,開創儒學新天地,成為一代心學宗師;作為軍事家、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冊。
高興宇 ·歷史人物 ·28.4萬字
中國歷代圣人傳記叢書,是一套專門介紹中國歷史上對文化、科學、歷史影響深遠的圣人的叢書,包括《商圣范蠡》、《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
邱明印 ·歷史人物 ·22.1萬字
《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寫于1937年,是李長之的代表作,以李白的游歷生活為經,以李白的道教信仰和狂人精神為緯,深入體察“超人”李白的充溢的生命力以及內心之痛苦,解析其詩歌中的豪氣和清真風格的形成。作者以“生命和生活”概括李白的本質,認為詩人對命運的抗爭集中在希望保留住現世上,而其痛苦之源卻是現世的終歸無法保留。作者以銳利的觀察,輔以設身處地的理解,刻畫出鮮活靈動的李白形象。附錄增加作者寫于1951年的《李白》,相得益彰,是了解李白的必讀書。
李長之 ·歷史人物 ·9.7萬字
本書以蘇東坡一生的行跡為線索,采用漫話的形式,介紹了蘇東坡各時期詩詞的風格與成就。作者將詩人的生命歷程、作品內涵作為敘述重點,融藝術、趣味、故事于一體。書中每篇都與一首詩詞或一個主要事件相關,分讀可體味蘇東坡作品的精華,合觀則可明晰詩人的身世人格與時代脈絡,多面呈現蘇東坡這一中國人的精神典范的生命印記。
史良昭 ·歷史人物 ·10萬字
子金山的童年受蘇東坡的作品影響很大,曾經多次因為背誦不好蘇東坡詩詞而遭父親訓斥,有時甚至是挨打,這使得他后來隨時隨地流利背誦蘇東坡的名句而引得小伙伴們羨慕,尤其是女孩子的目光。它的成長伴隨著蘇東坡,進入社會后,窘困的時刻想起了蘇東坡落難的日子而心情坦然。子金山沒有為蘇東坡另外作傳的妄念,只不過是想讓他鮮活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一回。這本《蘇東坡》和其它的蘇東坡傳記不同,作者并非按時間順序介紹蘇東坡的一生,而是從詩詞切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刻畫蘇東坡跌蕩起伏的一生。中國正史中的人物,許多經后人編纂過的名人檔案,讀之味同嚼蠟,自《史記》之后難得一見趣史美文,有時竟是些野史筆記讀著尚覺過癮,只可惜猜測臆斷居多,有關東坡先生的更是如此。所幸東坡生前勤快,留下了數千篇詩詞文章,中國自古有文如其入之說,我們不妨在東坡的那些千古絕唱、曠世文章尋找他鮮活的身影,這個蘇東坡更接近真實,更為妙趣橫生。
子金山 ·歷史人物 ·24.1萬字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于內、無敵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學是圣賢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在經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后,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心的安寧,而且逐漸通過“知行合一”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度陰山 ·歷史人物 ·2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