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為廣大三國史愛好者撰寫的三國史通俗讀本。著重介紹了自公元220年三國鼎立至280年晉滅吳統一南方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使讀者快速對三國時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尊重歷史真實是本套書的一大特色,真實還原歷史人物曹操、孫權、諸葛亮、司馬懿等的真實面貌、思想作風,總結三國時期人物的謀略智慧,以為后人借鑒。
陳國強 ·中國史 ·13.4萬字
上海灘的霞飛路,這個在近代歷史中聞名中國的街道,就坐落于一個叫天平的社區。在天平社區的梧桐樹之間,曾經來來往往地走過一些人,發生過一些事。這些人與這些事,或顯赫轟動于當時,或幽幽影響于后世。在這梧桐之間,寓涵著與中國現代化轉型息息相關的歷史脈絡,這里是歷史的交匯點,可以說,它既是上海的小標本,也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王千馬 ·中國史 ·13.8萬字
在中國長達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發展史中,歷史沿著曲折的道路向前推進,并且呈現出波浪式的前進軌跡,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家強大的唐朝是一個公認的高潮時代。李氏父子晉陽躍兵,西渡黃河,攻占長安,建立大唐帝國;宮廷傾軋,明槍暗箭終釀成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繼承皇位,任人唯賢,和親吐蕃,安定邊塞,開創了貞觀之治……歷史的帷幕拉開了演繹在歲月長河中的跌宕起伏、興衰榮辱的一幕幕。本書為您講述了一個空前開放的浪漫帝國,一個盛極而衰,卻擁有永久和持續魅力的大唐王朝,展現出一段令華夏子孫永遠為之驕傲的豐功偉業。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6.4萬字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史上極為血腥殘酷的一場宮廷政變。玄武門前,李世民布局精密,執行果斷,一箭射穿兄長咽喉。在中國古代,用暴力奪取政權的事件,史不絕書。然而,在暴力奪權者中,畢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后來那樣輝煌的成績。“貞觀之治”自古為史家津津樂道。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善于納諫、勵精圖治,不僅創造了君主時代文明的政治環境與和諧的君臣關系,奠定了唐朝三百年制度基業,還成為此后千年中國的明主典范。貞觀時代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太宗的英明。但僅“英明”兩字,不足以解答太宗能創造如此輝煌業績的全部原因,更不能解釋玄武門前的血腥殺戮。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李世民究竟經歷了什么?
孟憲實 ·中國史 ·18.1萬字
我國宋朝時期,北方出現了三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即遼、金和西夏。這三個政權稱雄邊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遼也稱遼國、契丹,是中國五代十國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統治中國北部。金是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長達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金開誠 ·中國史 ·3.6萬字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后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統治中國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統一全國的大王朝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人口數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時達到四億以上。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至18世紀中葉,封建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史稱“康乾蠱世”。《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清代:帝國余暉》適合大眾閱讀。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6萬字
從距今170萬年前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元謀人”,到開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贏政結束了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一一秦,到威名遠播的大漢,三分天下的三國,風度翩翩的魏晉,名揚天下的唐宋,軟弱無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國的建立。縱觀中華五千年,那些人類歷史上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那些影響歷史演進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歷史長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軌跡。
李姍 ·中國史 ·11.2萬字
春秋年間,不管是英雄還是惡棍,都有把歷史活成段子的特殊技巧。僅僅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周幽王就在烽火臺點火忽悠諸侯前來救駕?然而不作死就不會死,被幽王趕走的正宮申后從娘家搬了救兵收拾渣男和小三兒。這回狼真來了,再喊可沒人信了……于是,列國爭霸的春秋亂世就此開始。倒了血霉的鄭莊公“難產”,妓院祖師管仲,愛上哥哥的文姜公主,喪家犬重耳、為了稱霸天下裝了九年孫子的“楚裝王”……說盡春秋時期奇葩人、奇葩事,這些極品風云人物決定了歷史!
閆達 ·中國史 ·17.2萬字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吳三桂三位異姓藩王的總稱。三藩問題是清史、滿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課題,涉及滿族與漢族、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關系等諸多方面。《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三藩之亂》將歷史活生生的重現在讀者面前,對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進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質問題、滿洲貴族的民族壓迫政策問題以及有關人物的歷史評價問題。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7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宦官與太監》對宦官和太監這一人們不易區分的概念進行講解,《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宦官與太監》從歷代統治者身邊的好壞宦官與太監談起,把推動王朝繁榮興盛、對統治者盡心竭力的宦官和太監進行了贊揚與肯定,也把其中的為患朝政、禍國殃民之流加以抨擊和批判,并且深刻指出了這一中國特有的人物群體是受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支配,受當時社會環境和歷史的制約,更多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萬字
古人的日子里,藏著生動鮮活的歷史、原汁原味的風俗文化和沉淀千年的東方美學。本書是《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公眾號的精華結集,聚焦古人購物、飲食、習俗、娛樂、養生、婚姻、職場7個方面,精選了41個有趣而有代表性的話題,打造硬核古代生存指南。全書以詼諧風趣的語言、古今兼顧的視野,深入歷史典籍和文物遺跡中,參考大量歷史研究的文獻資料,還原古人日常生活的諸多細節,帶領讀者走進古人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沉浸式體驗古代中國的生活百態和人文萬象。
國家人文歷史 ·中國史 ·17.4萬字
《史鑒錄》叢書共五冊,從夏朝到清朝近四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揀選了數百則經典歷史故事和與之相應的上千位歷史風云人物,嘗試幫助讀者豐富自己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認知層面。這套叢書嚴格尊重歷史事實,文字中正平和而不失趣味性,是老少皆宜的歷史普及讀物。本書是《史鑒錄》歷史故事叢書的第二本,從新朝一直講到南北朝,前后五百多年,涉及王莽、劉秀、梁冀、曹操、孫權、司馬炎、王猛、元宏、賈思勰等諸多在中華文明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篇章的歷史人物。
《史鑒錄》編寫組編著 ·中國史 ·7.1萬字
紫禁城,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享譽中外的珍貴文物,它是一個王朝興衰更替的見證。清朝,就如同一個龍鐘老人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后,蹣跚地步入其最后的一段行程,也給今人留下的是撲朔迷離的景象和揮之不去的惆悵。改朝換代的戰爭、雄才大略的帝王、空前絕后的疆域、思想文化的鉗制、貪官污吏的丑態、西方列強的侵略、開明人士的自救、異域文化的東漸、維新改良的嘗試、推翻帝制的革命。本書就是把大清三百年嬗變所沉淀的老底,深挖出采,淘洗一番,而這一切,都在本書中有所呈現,一句話,全面講解大清王朝,講述充滿疑團的大清王朝三百年。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9.1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反映共赴國難的長城抗戰、一二九運動、洛川會議、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游擊戰、華北地道戰、華北地雷戰、雁翎隊白洋淀戰斗等抗戰事跡。
張海鵬 鄧紅洲 ·中國史 ·8萬字
全書以時間為經,以人物故事為緯,在廣博的史料基礎上,從細節入手,以人性角度厘清了晚清群星璀璨歷史中的諸多誤讀,再次展現譚伯牛對歷史的精通和對人性的了然,精細打磨一個與你印象中不一樣的晚清軍政界。這里的事,知者或鮮,值得一記;這里的人,百年后思之,仍使今人感佩萬分。這里既有愛吐槽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氣的李鴻章;也有靠個人力挽狂瀾的名將鮑超,有著高明的權術、卻看不清時勢走向的“海翁”錢阿穆……在譚伯牛筆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象框架,或莊或諧,或悲或喜,盡顯鮮活人性。
譚伯牛 ·中國史 ·14.5萬字
韓信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年少時的落魄,無衣無食,投奔軍營生活漸漸有了起色。看著命運有了轉機,可始終得不到命運之神的垂青,無奈之下,只好易主賭運氣,才能也差點不被認可,好在蕭何慧眼識英才,才使得韓信有了一展抱負的華麗舞臺。有了舞臺,韓信的才華像春天的鮮花一樣,燦爛綻放。可能是命運,也可能是韓信太出色,在不再被需要時,他失去了生命。作者用細致筆觸,描寫了韓信充滿挫折而不凡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所要敘述的基本內容。
曲水 ·中國史 ·11.7萬字
清朝是風云變幻的朝代,是巨大變革的朝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它從改朝換代的血腥征討,空前絕后的開疆拓土,太平繁榮的“康乾盛世”,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凌辱,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晚清政權的腐朽沒落,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滅。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將近三百年的清朝歷史會給如今快速發展的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書以真實史料為基礎,對清代從開國到國運由盛轉衰的過程和重要史實進行了有力的論證,剖析了清朝各個時期的諸多核心問題,對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內容充實、輪廓清晰、考證翔實,探尋了中華民族興與衰的緣由。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
孟森 ·中國史 ·15.4萬字
明朝的歷史長達277年,對這樣一個夾在兩個少數民族統治王朝(元朝和清朝)中間的漢族王朝的歷史,究竟應該如何表述和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作為長期研究明史的專家,教授認為明朝277年的歷史中,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就,特別是在晚明時期,更是呈現出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曙光。《明史十講》主要涉及了明史研究的方法和成就、朱元璋的歷史貢獻、明朝前期的歷史地位、明代的衛所制度、民代的經濟、張居正改革、明代的民族關系、明代的中外關系、明代的文化和明亡清興的歷史原因等。
陳梧桐 彭勇 ·中國史 ·16.4萬字
著名漢學家卜正民的經典之作,展示商業如何一步步改變明代百姓的日常生活。明中晚期的中國經歷了一次經濟變革,商業的蓬勃發展,促使社會、文化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明初朱元璋為小國寡民之鄉一手打造的通訊網絡,成了商業世界賴以成長的奠基石。人們追逐著時尚,享受物質的愉悅。富商巨賈把手中真金白銀,換作上流階級的通行證。在明末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里,金錢似乎成了唯一的籌碼,舊有的社會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線,都模糊得讓人困惑。卜正民憑借他那高超的敘事技巧,把官員、游人、外交使者、磚瓦匠、商人、紡織工人、妓女等各種人物及其故事串聯成一幅幅生動的社會世相,同時保有學術寫作的嚴謹與深刻,對明代文化、社會的洞見仍令人有所啟發。
(加)卜正民 ·中國史 ·17.4萬字
夏王朝統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世紀,國勢日衰,江山開始搖搖欲墜。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統治更加殘暴。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夏此時已是眾叛親離,而商湯領導有方,所以夏桀的軍隊很快被打敗,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商湯滅夏》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商湯滅夏的有關內容。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