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后世僧侶不遠萬里赴印度求法的典范。本書以《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古籍資料為依托,通過實地對玄奘西行沿途的塔爾寺遺址、榆林窟、莫賀延磧、高昌故城、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石窟、碎葉城遺址、怛羅斯城、巴米揚大佛、那爛陀寺遺址、阿旃陀石窟等地的考察,以當代考察與歷史史料相結合的形式觸摸古遺跡,圖文并茂地展現了沿途的人文歷史,并為相關研究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獨特視角。
張安福 黨琳 ·中國史 ·14.9萬字
《話說中國大歷史》,六卷本圖文對照,全景展示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中國各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將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清亡的歷史進程立體凸現,內容涵蓋中國歷史發展的全軌跡。專題、補充閱讀,吸收大量國內史學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既欣賞到精彩的歷史故事,又能真切感受到歷史的進步與更替。版面設計更加體現可讀性強,圖文并重,檢索便捷之特點;三千余幅精美圖片,全彩印刷,呈現歷史文化的高端品味。
李學勤 ·中國史 ·14.9萬字
本書敘述了從商朝到東漢前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全書按照朝代順序編寫,但并非每一朝代都以同等筆墨來寫,而是按自己的歷史哲學標準選取各朝代重要的事件作為主題,著力敘述“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全書內容豐富,不僅講述王朝更迭、政治興衰、社會變遷,也描述文化發展、商業經濟,還介紹地域民俗、大眾生活,可謂包羅萬象。作者筆下沒有艱澀的學術冷語,沒有枯燥的理性說教;作者以其清麗的文筆、飄逸的文風,用藝術化的語言將一部《中國史綱》寫的優美動人,使讀者既享受歷史之美,又領略文學之妙。
張蔭麟 ·中國史 ·14.9萬字
真宗時代的后半期,幾乎就是一臺精彩紛呈的活劇、大劇、鬧劇。在這一場空前絕后政治大戲表演中,真宗趙恒在“神道設教”這個劇本主題下,以中原大地為舞臺,游戲得靈魂出竅,不亦樂乎。“澶淵之盟”,為中國贏來了百年和平,真正地做到了中原士庶“安居樂業”,影響中國深巨。但,“和議”之后“萬國來朝”的太平景象并沒有讓真宗開心。當得知契丹自稱“北朝”、稱大宋為“南朝”,受到天神保佑時,趙恒意識到,他必須做出一番潑天大事業,才有希望向天下、主要是向契丹,展示大宋帝國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當性,而他,才是“受命于天”的真龍天子。在這一理念下,真宗連續導演了天帝降書、封禪大典、祭祀汾陰、興建道觀四件“神道設教”大事。
金綱 ·中國史 ·14.9萬字
經過魏晉南北朝的長期分裂而迎來的隋唐大一統皇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書從豐富的史料中選取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從更宏大的視角,圍繞著隋唐時期的政治變幻,為讀者講述了隋唐這兩個王朝的歷史,是一本經典的隋唐史通俗著作。
(日)外山軍治編著 ·中國史 ·14.8萬字
紫禁城,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享譽中外的珍貴文物,它是一個王朝興衰更替的見證。清朝,就如同一個龍鐘老人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后,蹣跚地步入其最后的一段行程,也給今人留下的是撲朔迷離的景象和揮之不去的惆悵。改朝換代的戰爭、雄才大略的帝王、空前絕后的疆域、思想文化的鉗制、貪官污吏的丑態、西方列強的侵略、開明人士的自救、異域文化的東漸、維新改良的嘗試、推翻帝制的革命。本書就是把大清三百年嬗變所沉淀的老底,深挖出采,淘洗一番,而這一切,都在本書中有所呈現,一句話,全面講解大清王朝,講述充滿疑團的大清王朝三百年。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4.8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世界為背景的、中外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文明史論著,集中體現了劉家和先生的基本治學理念,破除西方中心論,把中國史放到世界史中,并給中國史以應有地位。本書選文九篇,共分三輯:第一輯是以探討古代中國文明特點為主要任務的中外古史比較研究的成果;第二輯是從史學史和史學理論的意義上對世界歷史所做的比較研究;第三輯則是從方法論上對于古代中國文明與世界歷史研究所做的理論反思。本書收錄了劉家和先生在古代中國文明與世界歷史的比較研究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為未來的文明互鑒和融通作出了寶貴探索。
劉家和 ·中國史 ·14.8萬字
繁榮、開放的大唐,人們的日常生活究竟什么樣?本書從衣、食、住、行四個基本面向,研究唐代不同身份、地域、族群的人們的生活習慣、風俗、禮儀,以及各人群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以翔實的材料、豐富的圖片,帶領讀者深入歷史,還原真實、有趣、充滿細節的唐代生活。
黃正建 ·中國史 ·14.8萬字
假如預備立憲順利完成,假如清政府不推出皇族內閣,假如光緒帝多活十年……,讓馬勇教授帶您看穿這些假設!《馬勇說晚清》是近代史學者馬勇的作品,書中收入馬勇先生幾十年研究成果,時間上橫跨“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有見地有深度。全書章節共分四部分:輯一國故,以研究的歷史事實為主,收錄包括《慈禧歸政記》《資政院:中國式悲劇》等;輯二聽聞,以歷史謎團的重新考證為主,收錄包括《誰要了光緒的命》《袁世凱是不是“有密未告”》等;輯三姑言,以人物評傳為主,收錄包括《毀譽攝政王》《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等;輯四說法,以歷史評述、政論為主,收錄包括《君主立憲動了誰的奶酪》《大清王朝的掘墓人》等。
馬勇 ·中國史 ·14.8萬字
程步用新的視角看歷史、寫歷史,寫出的《真商鞅》《真秦始皇》受到專家的關注,也受到讀者的好評,而此書用新的視角、新的史料詮釋了韓信,一層層揭示了韓信的真實面目,有別于司馬遷的敘寫和感情認同,雖是一家之言,卻不無新穎獨到之處。
程步 ·中國史 ·14.8萬字
大明帝國,一個由放過牛,當過和尚的人建立起的王朝,似乎從故事的開端就注定了這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富于戲劇性,期間出現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也比較獨特離奇。朱元璋白手起于草莽,在群雄環伺、風雨飄搖的形勢下,審時度勢、步步為營,僅用十五年的時間就開創了大明的基業;然到了崇禎帝時,卻是滿城烽火、君臣相棄,讓人感嘆!本書從浩如煙波的文字歷史資料中篩選出來大量不為歷來的史家重視的情節,重新演繹正朔嬗變社稷更迭的故事,可謂舉重若輕。試圖以優美的文筆和翔實的史料向讀者展示一軸明朝歷史的寫實畫卷,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明朝。
本書以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學講授的通識課程為基礎,以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為主線,全面梳理了自史前至1500年間歐亞大陸上人類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作者首先總述了文明的起源和特質,其后則以亞歷山大東征與張騫鑿空、鳩摩羅什譯經與法顯求法、中西交往中的粟特人、紙張西傳與字母東來、伊斯蘭教的創立與傳播、突厥西遷與蒙古征服對歐亞文明的影響等為論題,對絲路文明的歷史做出了生動活潑、具體而微的介紹,尤其強調交流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意義。全書提綱挈領,以絲綢之路總攝歐亞大陸文明的歷史,使紛繁復雜、波瀾壯闊的人類文明史變得明晰而淺近。
張信剛 ·中國史 ·14.8萬字
本書是英國訪華使團于1792年9月至1794年9月訪問中國期間及往返途中的見聞記錄。作者對使節的公開活動進行了較為忠實的敘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社會狀況。他亦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圓明園的宮殿、萬里長城的情況行諸筆墨,還描述了使團成員逗留清廷時的種種感受,筆觸充滿異樣情味。而其中對18世紀中國的人文風貌、宮廷生活的描繪和對兩國迥異風俗的對比觀察,尤其具有研究和參考價值。
(英)愛尼斯·安德遜 ·中國史 ·14.7萬字
《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內容簡介:清季預備立憲是中國憲政改革的開端,憲政編查館是預備立憲的督導機關,有“憲政樞紐”之稱。《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不惟考察這一機構的沿革與執掌,更注重分析它為推進憲政改革面開展的各項工作所引發的集團互動,以及集團互動對憲政改革所造成的制約,進而透視清季憲政改革的困境,探尋預備立憲與清廷敗亡的內住聯系。
彭劍 ·中國史 ·14.7萬字
“美國漢學三杰”之一魏斐德教授中國近代史經典之作!詳細剖析中華帝國一步步實現建立秩序,走向強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過程。《中華帝國的衰落》作為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文字簡潔流暢,內容通俗易懂。書稿有別于傳統通史的編年體敘述,而從構成傳統社會主要結構的農民、士紳、商人三個群體入手,詳細剖析了中華帝國如何一步步實現建立秩序,走向強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過程。在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分期方面,魏斐德采納北美漢學界的觀點,敘述的內容不僅包括鴉片戰爭之后的歷史,還向上追溯到晚明時期,使得作品極具“一家之言”的特色。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4.7萬字
盛宣懷一生創辦了眾多實業,其中經歷時間最長、在中國近代產業發展中影響最深遠的,要數輪船招商局與中國電報總局。輪、電二局創辦與發展,標志著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對我國當時的軍事、經濟、民生的發展與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書按歷史階段梳理了輪、電二局創辦與發展的過程,并著重探討了盛宣懷與輪、電二局的密切關系,及其在這一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盛承懋 ·中國史 ·14.7萬字
本書是日本著名的中國史學者編寫的叢書《中國文明的歷史》中的第七冊,由成吉思汗的誕生開始講起,介紹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再到蒙古帝國征服歐亞大陸的整個過程。之后主要講述了蒙古帝國向元朝的轉變、元朝的興亡,以及其經濟、社會和外交情況等,其中對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有較詳細介紹。
(日)田村實造 ·中國史 ·14.7萬字
自張騫“鑿空”以后,綿延萬里的絲綢之路創造性地構建了東西方交流互動的網絡體系。而附著于絲綢之路上不勝枚舉的古文明遺址遺跡,則生動展現了五千余年的璀燦文明。本書對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古文明遺址遺跡進行了多角度描述,不僅使讀者領略到絲綢之路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中的橋梁紐帶作用,還有助于人們深刻理解東西方古文明的孕育發展、傳播交流、相互影響。
安文華 侯宗輝主編 ·中國史 ·14.7萬字
本書考察自九一八事變后至珍珠港事件前美國對偽滿洲國政策的演變。書中利用中、美、日等多方檔案資料及前人著述等,對美國與偽滿洲國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實進行一一考證,厘清雙方交往的諸多細節,以求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真貌,并將其置于美國遠東戰略中進行總體考察。
段永富 ·中國史 ·14.6萬字
本書依據歷注中的相關內容,結合大量帶有明確的西夏文或非西夏文的干支紀年、屬相紀年或年號紀年,對инв.№8085歷書中的年代、朔日、閏月、月大小、二十四節氣等做了最大程度的復原。在年號紀年方面,根據西夏首領官印題記,糾正了《宋史·夏國傳》元德有八年的記載,指出元德九年與正德元年共用丁未年(1127年)。同時,制作《西夏歷與宋歷朔閏對照表(1120—1207年)》,為復原西夏近200年的歷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舉可以極大地提高西夏紀年的精確性,對西夏歷史的科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彭向前 ·中國史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