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萬園之園”圓明園是深入了解清代歷史、宮廷生活、皇家園林的窗口。本書分為“帝后在御園”、“攬勝憶舊聞”“多少人與事”三部分,共三十余篇文章。匯集眾多清史學者,漫談更貼近歷史的圓明園故事,以細膩的筆觸勾勒皇家園林藝術與人文活動,追尋失落的“萬園之園”。
闞紅柳主編 ·普及讀物 ·15.1萬字
國內首部以漫畫的形式講述清末民初——中國近現代歷史濃墨重彩的開端的作品。以輕松、幽默的畫風,按歷史發生的時間軸,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將那一段宏大的清末民初歷史如畫卷般慢慢展現在讀者的眼中。讓讀者輕松地記住了清末民初的那段歷史,明了戰爭的緣由,知曉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特別的故事。
那個黃同學 ·普及讀物 ·2.5萬字
《黃同學漫畫二戰史3》是一本通俗歷史書,作者用輕松、幽默的畫風,通過本書是“黃同學漫畫二戰史”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作者用輕松、幽默的畫風,按照二戰發生的時間軸,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將那一段宏大的二戰歷史漸次展現,讓讀者輕松地記住二戰這段歷史。本書內容涵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具代表性的武器,知名戰役以及傳奇人物。如:V系列導彈、武器排行榜、希特勒和他的國民黨衛軍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等。
那個黃同學編繪 ·普及讀物 ·1.5萬字
朱元璋出身低微,做過放牛娃、和尚、乞丐。之后參加義軍,一路成為明朝開國皇帝,作為封建統治者中的“異類”,他的生平勾起后世人無數的好奇心。明史大家吳晗先生先后有四個版本的《朱元璋傳》本書采用了他在1948年寫定的版本。他采翔實的史料,用生動的語言,勾勒出了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人生,并展現了一個既勤政又殘暴,既有胸懷又重猜忌的復雜矛盾的“人”的封建帝王形象。
吳晗 ·普及讀物 ·14.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開本書,從劉宋皇室內斗導致滅亡的歷史中,學會制定戰略的不敗原則!
華杉 ·普及讀物 ·17.6萬字
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從原始社會到元明時期戰場上的兵器演變、陣法創新以及戰術戰法,同時解讀文學創作和史書典籍中的各類戰爭場景。刀為何能取代劍成為戰場利器?漢朝以前,劍在戰場上被廣泛使用。直到騎兵作戰成為主流,劍逐漸被刀取代,其雙面開刃,看似更有優勢,其實并非如此。劍身過于單薄,用力過猛反而會折斷。步兵如何戰勝騎兵?東漢末年著名的界橋之戰,是步兵戰勝騎兵的經典案例。當時,公孫瓚的部隊白馬義從威震北方,卻在袁紹方麴義部隊狼嘯般的叫聲和箭雨中一敗涂地。戚繼光的鴛鴦陣法怎么擺?牌手當先,長槍手、狼筅手、短刀手互相密切配合,以長濟短、以短救長的刀牌結合打法,便是鴛鴦陣法的要點。其優勢在于刺衛兼備,攻防適用,出擊靈活。
大司馬 ·普及讀物 ·12.1萬字
本書是一部宋朝歷史普及讀物,講述了發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中國版圖上的久遠往事。公元1004年正月,一場地震襲擊了宋朝,正式拉開了這一年不平靜的序幕。隨即,黨項首領李繼遷被潘羅支伏擊,宋朝宰相李沆病故,畢士安、寇準同時出任宰相,遼國蕭太后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宋遼邊境烽煙再起。一個個曲折離奇的故事,依次上演;一個個鮮活獨特的人物,都在這一年登上歷史舞臺。他們在國家危急關頭盡職盡責,擊退了遼軍的進攻。終,宋遼以澶淵之盟結束戰爭。澶淵之盟雖然歷來頗受爭議,卻為宋仁宗治世時代的到來建立了基礎,也奠定了宋遼百余年的和平局面。通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公元1004年宋遼在政治、軍事、外交上展開的激烈較量,一睹當時宋遼統治者在面對重重危機時如何做出決策,影響兩國關系發展走向。
祁新龍 ·普及讀物 ·21.7萬字
本書上編“源流探究”,探討《左傳》中各類材料的不同來源和后人附益的各種成分,《左傳》的原有體裁、成書年代與改編過程,以及孔子與《春秋》的關系、《左傳》中的預言、《左傳》中的歲星紀事等相關問題。下編“內容解析”,依年分析《左傳》各種內容文字的具體出處及其價值,重點分辨各國史官當時記錄與事后轉述的第一手及第二手史料,以及明顯屬于后世傳聞傳說及左氏個人見解、主要體現歷史記憶流變的有關內容。
王和 ·普及讀物 ·49萬字
宋祁(998—1061),字子京,小字選郎。北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官至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有《新唐書》列傳、《景文集》等著作存世。《宋祁年譜長編》采用編年的方式以理清宋祁生平事跡為目標,展現其讀書、從政、交游、文學創作等活動。本書按年編撰,列出宋祁一生事跡,并略作考證,其相關材料附后,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前言、正文、附錄。
王福元 ·普及讀物 ·30.2萬字
本書詳細記錄和剖析了中國近代海軍在晚清五十年間(1861—1911)創建、發展及衰落的曲折歷史,對海軍購艦、教育、訓練、基地建設、經費收支、海軍戰略等領域,都進行了獨到的觀察和分析,清晰展示了近代海軍同中國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聯系。作為我國近代海軍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本書既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獨立見解,又有對鮮為人知的幕后問題的闡幽發明;既有統攝全局的廣闊視野,又有考證細節的精確功夫;既有對近代海軍發展過程的動態研究,又有對諸如艦船性能等問題的靜態專題分析;既是一部近代海軍發展史,又是一幅晚清政治生態圖。在本次增訂中,作者特地對清末龍旗做了研究,補入有代表性的合肥李鴻章故居陳列館、英國海事博物館珍藏的兩面龍旗實物照片,以及北洋海軍“靖遠”艦官兵合影這樣的珍貴舊照,全書插圖400余幅。另外,增加“收復東沙,巡閱西沙”一節,充實了對廣東海軍的歷史研究,也以此向當年為保衛國家南海權益的先輩和當下奮戰在南海一線的軍隊致敬。
姜鳴 ·普及讀物 ·30.1萬字
套裝共5冊,本別為《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最有權勢的讀書人:張居正》《和珅:帝王心腹》《李鴻章傳》《王安石傳》。
張宏杰等 ·普及讀物 ·138萬字
本書是作者于民國九年至十一年在北京大學史學系講授《近世歐洲史》課程時所用之講義,大體以美國史學名家魯濱孫與比爾德二人所著之《歐洲史大綱》第二卷為藍本,并取材于二人所著的《現代歐洲史》。時間區間自十七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初,展示三百年歐洲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面貌,以達博古通今之目的。
何炳松 ·普及讀物 ·24.6萬字
用故事解說歷史,一覽5000年中華文明的喜怒與哀樂。套裝共16冊,分別為《歷史這么有意思》:從上古到中古,從氏族到士族,吃瓜中華文明的貴族時代!《段子里的中國通史》:96位史上具影響力的風云人物,980個妙趣橫生的經典段子,一部新鮮別致的中國史。《郭論》系列:歷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慢火烹茶,解讀中國社會的人情世故。《古人很潮》系列:以嚴肅但又不失輕快的筆觸向讀者科普古代名士、美男、網紅等絕密檔案。《微歷史》系列:各朝各代的歷史人物紛紛現身說法,在短短一兩百字之間,細細講透那些獨步天下、令人傾倒的生存智慧。
講歷史的王老師 郭德綱等 ·普及讀物 ·196萬字
對劉基的生平事跡進行了全面而簡要的考證敘述,囊括了最重要的史料,說明了劉基的人生軌跡及重大事件。
楊訥 ·普及讀物 ·10.4萬字
作者在《南渡北歸》中,除了蔡元培、胡適、傅斯年等知名人物,還有許多民國牛精選個大師故事,涉及位18246民國人物,人的故事,比如侯德榜、劉文典、曾昭掄等才子。本書共9章,包括:生活趣事、趣味學問、風骨精神、友情、師生情、親情、西南聯大往事等,漲知識,學精神。
岳南 ·普及讀物 ·9.5萬字
研究清朝、晚晴、民國以及偽滿洲國歷史的必讀書目,包括《遠去的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遠去的紫禁城》講述的人物故事真實而不失生動,這源于作者用電影編劇的思路去講述故事,同時堅持“不生產故事,只做歷史的搬運工”,在經過大量考證的情況下講述歷史,只講故事,不設觀點,讓觀眾自行判斷。
愛新覺羅·溥儀 ·普及讀物 ·52.2萬字
“絲綢之路”內涵廣闊,是前近代亞歐大陸的最大通道,連接著歷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區。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在東方文化與異域文化相互碰撞與交融的過程中,激發并形成了更加燦爛的多元文明。本書從歷史與文化視角,重點講述上古、漢—唐、宋—明、晚明—清中葉,“一帶一路”的歷史演進。透過人物、事件、器物、藝術諸方面,深入闡述文明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沖突與融合,了解中國文化對于世界文明的貢獻和影響。
張國剛 ·普及讀物 ·17.5萬字
《曹操》:大小六十余戰、死里逃生十多次遭遇三次叛變、兩次暗殺。讀懂曹操就讀懂了三國、讀懂了歷史之道。《曹操》以史實為依托,以曹操的家庭生活、仕途經歷為主線,客觀地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立體真實的曹操,并對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考據式展示,既寫大人物的傳奇經歷,也寫小人物的智慧,從而描繪出三國時代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宏偉畫卷。一本書,讓讀者認識種種標簽之下不一樣的曹操,認識烽煙連天之下不一樣的三國!《秦始皇》:他是大一統思想的確立者、“皇帝”稱號的發明者、中央集權制的開創者、萬里長城的修筑者、“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創造者……秦始皇,這個謎一樣的男人,究竟留下多少爭論與迷思?大秦帝國,這個輝煌卻短命的王朝,在歷史長河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本書以秦始皇之謎為切入口,全景展現了大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可以說,一部秦始皇,就是半部中華文明史。
(日)陳舜臣 ·普及讀物 ·19.9萬字
汪篯先生是我國著名漢唐史專家,師從陳寅恪等史學大家,在秦漢王朝史、農民起義問題、漢至唐代的土地制度問題等方面發表了許多具有開創性的重要論著。汪先生去世后,所著文章大多散佚,本次由北京大學歷史系吳宗國教授主持,系統搜集、整理了汪先生在漢唐史方面的重要論述,結集出版。
汪篯 ·普及讀物 ·39.6萬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和親作為一種民族政策被反復采納。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和親規模最大、次數最多,達28次。一些君王出于國家利益與邊疆和平的需要,經常采取這種措施。不管是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還是清朝的康乾盛世,和親都成為國家政策的常用手段。本書講述了和親公主在歷史演進、民族融合的進程中所做的貢獻與犧牲。
蔣愛花 ·普及讀物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