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副標題為《10-11世紀鄂爾多斯南緣白于山區的歷史地理學研究》,正如副標題所揭示的那樣,本書主要論述了西夏前期白于山及周邊地區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狀況,涉及自然景觀、居民結構、物產資源、交通道路、貿易流通等內容。本書成書于20世紀60年代,極具學術史價值,國內西夏學界及歷史地理學界多有引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此方面的學術研究會有所助益。
(日)前田正名 ·歷史地理 ·14.3萬字
2017年12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對義烏老干部謝高華的事跡作出批示:要大力選樹一批像謝高華同志這樣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干部。本書以事實和史料為主線,配以大量的珍貴圖片,多視角的呈現來解讀謝高華同志在義烏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帶領義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敢為人先,闖出了一條從貧窮到富裕的道路,為義烏創造千秋商業傳奇和世界之最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歷程,還原歷史本真。
何恃堅 何建農 ·歷史地理 ·14.3萬字
本書是2018年“非洲法語國家:發展與合作”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從“非洲法語國家與地區研究”“非洲法語國家對外關系”與“中國的非洲法語國家”三個維度,闡釋了法非關系的歷史脈絡、重要特征和變化趨勢,歐非關系的走勢。作者團隊主要由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外交學院等資深專家教授組成,這也是本論文集學術質量的重要保障。
詹世明 張永宏主編 ·歷史地理 ·14.1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地理學大師及其思想精華的圖書。它虛擬了18堂神秘課堂,每堂課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并挑選合適的地理學大師講授。在授課的過程中,聽課人與大師們還有互動和交流。雖然,那些大師們是帶著“任務”前來授課的,但他們可不是如此“聽話”的嘉賓,還會時不時說些自己的趣聞、趣事,如果你喜歡聽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萬別錯過了本書!《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中,阿基米德、托勒密、達爾文、利瑪竇等54位地理學大師以漫畫形象出鏡,與你零距離互動,輕松展示畢生經典理論!《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涉及地球運轉、地質構造、地貌、氣象、大氣、水文、海洋、冰川、環境地理、植物地理、動物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工業地理、旅游地理、軍事地理、政治地理、地圖學等18個你身邊的話題,在眾說紛紜的今天,聽大師指點迷津!?《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精心繪制近百張示意圖,直觀了解地理學核心理論,快速掌握認識世界的地理學常識!?《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中,54位地理學大師紛紛推薦經典參考書,為你開啟進入地理學世界的大門!?《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特邀土地資源與空間信息技術博士趙業婷即興評注并作序推薦!
劉月志 ·歷史地理 ·14萬字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內容簡介:大航海時代又叫地理大發現時代(15世紀中后期至17世紀末葉),其間,歐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借助遠洋探險與擴張,開辟了許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與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在內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關系,由此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歐洲以外的財富和經驗,推動了國內的資本原始過程,現代化由此起步。同時,人類的交往關系與活動范圍的得到了拓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全球化過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義上世界歷史由此開始。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里涌現出了一批像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卡布拉克、庫克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水手,他們不畏艱險、勇于超越自我、探尋未知世界,充分彰顯了人類勇于進取的精神品質,《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記錄的就是他們的傳奇經歷。
姜守明 ·歷史地理 ·14萬字
紅堿淖位于陜西省神木市境內,處于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國家重要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遺鷗為代表的多種珍稀瀕危鳥類重要棲息地。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1995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被國家評為“AAAA”級景區,是陜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為了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紅堿淖濕地的變化和保護開發歷程,提供濕地保護完整的歷史地情資料,擴大科學普及和旅游宣傳效果,更好地傳承紅堿淖區域的歷史文化,同時也為保護資源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弘揚生態文明,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擬編纂出版《紅堿淖志》,并列入陜西地情叢書。
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歷史地理 ·13.9萬字
從鹿野苑到祇園精舍,從那爛陀到達瑪溝,從蘇巴什到河西走廊,從中原古寺到藏地教院,從南亞佛跡到扶桑古剎,一路從佛教僧徒心中的圣地走來,輕輕撥開塵封的歷史,細細拂去時間的沙塵,發現佛的面容依然隱藏在禪房古寺,隱沒在蒼山殘陽,融化于天光云影,與時間和藝術結合成曠世絕唱。
高偉 ·歷史地理 ·13.9萬字
本書著重闡述歷史地理學在1949—2014年的學科貢獻和理論建樹,當然也包括它的實際效應以及對其他學科的支撐,并分析其驅動力。書中特別突出了歷史地理學的中國特色,包括它與中國傳統地理學的淵源、對傳統地理學資源的開掘以及在當前環境中它可能產生的獨到的作用。
張偉然等 ·歷史地理 ·13.8萬字
歷史鄉土地理研究,聚焦于歷史時期區域地理之變遷,以縣域為核心單位,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書內容主要分四個部分,即寒食節文化篇、政區與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災害篇,分別從寒食節文化、政區沿革與地名特征、聚落構建與分布格局、歷史時期災害發生等多個方面對于介休地區歷史地理之變化歷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與分析。其中,對于寒食節文化演變、城市災害等重大問題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詮釋與解讀,學術創新意義突出。本書又是當前國內較為少見的歷史鄉土地理研究專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安介生 李嘎 姜建國 ·歷史地理 ·13.8萬字
本書依托于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的優勢研究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設有“專題研究”“學術動態”“會議綜述”等欄目,為促進和推動國內太平洋島國研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突出展示中國太平洋島國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
陳德正主編 ·歷史地理 ·13.7萬字
《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將追溯文徵明的成長經歷,探究他如何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貞等名流雅士前后輝映的時代成為藝術巨人,同時也關注文徵明和蘇州這座城市、城中各階層民眾的關系,探討15世紀、16世紀的蘇州帶給文徵明的影響,文徵明又給16世紀乃至之后的蘇州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周文翰 ·歷史地理 ·13.6萬字
景德鎮有著世界知名的瓷業歷史和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是首批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業著稱的城市。本書從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土地利用、建筑類型、信仰禮俗5個角度分析景德鎮的城市和建筑,探索瓷業遺產的深層功能結構和文化模式,對其瓷業遺產要素進行價值闡釋,并提出相應保護對策,期待為中國城市史研究與瓷業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賀鼎 ·歷史地理 ·13.4萬字
作為連接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重要區域,中亞在古代、近代和當代呈現出不同的文明生態與地緣政治意義。作為與之存在密切歷史與地緣關聯的中國,如何在歷史的連續性維度中構筑起我們對于中亞認知的整體性,將直接關系到中國西北方向域外認知框架的豐富與完整。基于對中亞地緣重要性和中國對外認知整體性的考量,本書從整體和分區的角度,對中國近代的中亞認知流變進行了分析與梳理,力圖在我們既有的西域認知和當代中亞區域認知之間,補充近代中亞認知的缺漏環節,從而構筑一幅歷史連續性的中亞認知圖景,并通過認知中亞更好地理解作為“共同體”的中國。
袁劍 ·歷史地理 ·13.4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根據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經典講座內容整理編輯而成。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凝聚了關于北京市歷史、地理領域國內知名教授、學者,萃取各位教授、學者的講座精華,配以精美圖片,形成以北京歷史地理變遷為主題的學術普及讀物。本書精選了大講堂部分優秀講稿,按不同主題,經主講人親筆潤飾,集結成書。本書以北京的歷史地理沿革和傳統文化為主題,語言風趣幽默,可讀性和趣味性非常強。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組編 ·歷史地理 ·13.4萬字
“萬變”之長河,“不變”之中國。歷史學家、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講述中國歷史的血脈精神,在興衰、傳承與變遷中,尋找中國歷史的源與流。本書從疆域、民族到黃河、長江運河、絲路等十個方面將歷史和地理知識串聯起來。如果我們把古代中國比作一個像人體一樣精密龐大的協作系統,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經中樞。漫長的中國歷史就是在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磨合的過程中延續和發展,生生不息,成就了我們今日的中國。
葛劍雄編著 ·歷史地理 ·13.3萬字
本書是近三百年間山西鄉村社會地理的研究專著。作者從地理學的視角入手,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方法,結合田野調查的親身體驗,對山西鄉村農戶的構成與農業生產空間、基層管理與空間秩序、婚姻圈的空間范圍、商業活動與村民出行距離、鄉村祭祀的空間表現、水利管理與社會組織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綜合考察,從而呈現出近代山西鄉村社會地理的基本面相及其村民生活發展的歷史軌跡。作者提出一個核心論斷:“十里八村”乃是近代山西鄉村互有關聯的村際交往空間、村民認知的大致范圍和見識的地理空間。進而認為,通過集市交易構成的社會交往范圍奠定了婚姻、祭祀等其他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
韓茂莉 ·歷史地理 ·13.3萬字
繼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之后,普及地理學這個學科的基本知識,提高普通讀者自然科學素養。
王恩涌 許學工 ·歷史地理 ·13.2萬字
本書分為歷史地理篇、文化地理篇、聚落地理篇和資源環境篇四個不同主題篇章,介紹了寧夏及其周邊地區的人文地理。
何彤慧 ·歷史地理 ·13萬字
《土耳其研究》是由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土耳其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有關土耳其研究的連續性、專業性的集刊。集刊聚焦于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共和國,綜合考察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諸多方面,既注重土耳其本身歷史、政治的研究,也注重土耳其與世界的互動。本書是首發刊,主要聚焦于現代土耳其的國家治理,包括其難題與困境、成就與啟示,由此深化世界歷史和國際政治的相關探討。
李秉忠 ·歷史地理 ·12.9萬字
本書以聚落考古學的方法為視角,對建筑進行類型學梳理,建立村落的時間序列和空間分布的框架,通過對物質層面靜止的建筑、場域,以及精神層面動態的儀式、習俗等進行考察,做出詳細的歷時性演變和共時性分析,探討人地關系、祠堂墓葬、家族文化傳統等對鳳山樓村聚落形態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吳敏 ·歷史地理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