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共14萬字、300余幅珍貴圖像史料和照片,采用了以時間演變為主軸,分類闡述和系統探討的研究方法。第一二章探討了古代社會環境設計與營造的發展與特征。第三章到第五章對三大都市空間、住宅空間和園林環境進行了闡述,并總結了造園的空間與意匠特征。第七章探討了城市、公園路、校園、街區四個不同尺度和類型的設計經驗。第八章對日本環境設計史進行了概括與總結。
許浩 ·專業史 ·5.8萬字
本書討論漢魏南北朝時期官修史體制的發展。官修史體制是指一套由制度保障的資料收集、整理、編纂機制及相關職官建置,它是政務運作與修撰運作的聯結。本書從兩個視角觀察這一問題。一是如何組織史源。官修史體制將特定政務運作與紀傳史某部分對應,以保障史書取材。書中圍繞三個案例進行了討論:四夷列國傳與蕃夷朝貢,孝義類傳與旌表孝節、封贈忠烈,一般的宗王臣僚列傳與賜謚助葬。二是如何加工編纂。官修史體制雖然以修撰紀傳史為最終目標,但其持續運轉需要多種體裁配合。
聶溦萌 ·專業史 ·24.2萬字
華北農村合作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場旨在促進鄉村社會變遷且影響深遠的社會經濟運動。它最早把西方合作思想與中國農村有效“嫁接”,實現了二者的初步結合,開啟了中國農村歷史上大規模合作實踐之先河。合作社成為近代中國農村社會轉型與經濟組織近代化的重要標志。合作理論認為,通過組織合作社,在鄉村社會確立合作經濟制度,可逐步改良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從而實現鄉村社會的現代轉化。華北農村合作運動的發生、發展,正是圍繞在“救治鄉村,復興農村”的大前提下,努力改造鄉村社會各種固有的生活方式,似乎朝著我國鄉村社會現代轉化這一大方向發展,為我國鄉村社會變遷作出了積極有益的嘗試和努力。這應該是華北農村合作運動真正的旨歸所在。</p><pclass="content">本書主要運用羅吉斯的鄉村社會變遷理論,通過系統性考察華北農村合作運動的歷史背景、各階段的發展歷程以及合作社內部的組織與經營、合作體系的運行機制等,力圖詳細剖析合作運動與鄉村社會變遷之內在關系。
劉紀榮 ·專業史 ·26萬字
18世紀中朝文人的交往由于其本身的豐富性、獨特性以及在兩國文化交流眾多方面的開創之功,使得它在整個中韓學術交流史中尤顯突出。本書在對“碎片化”資料作仔細排比整理的基礎上,一方面勾勒出18世紀中朝文人間一些重要交流的全貌,如文學批評、請序題跋等,并細致分析了其特點和意義,另一方面,又以述論結合的形式較為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中朝文士在交流分期、空間、人物、家族、內容等豐富的內涵,且以長編、事表及資料展示了歷史真實,不僅在兼綜前人成果基礎上填補了當下清代中韓學術交流的空白,更對為何發掘利用域外漢籍史料建構東亞文明交流史提供了探索性的成果與研究范式。
徐毅 ·專業史 ·55.6萬字
本書是洛夫喬伊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所倡導的觀念史理論運用于具體的觀念史研究的代表性論文的匯編。在書中,作者進一步探討了浪漫主義、進化主義、自然主義以及尚古主義等觀念。這部文集涉及思想史、哲學史、文學、歷史乃至造園藝術等諸多領域,論題廣泛,征引繁復,充分體現了作者以尖銳的批判精神,在多元世界探索“可理解性的”學術特色。
(美)洛夫喬伊 ·專業史 ·24.3萬字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共14萬字、300余幅珍貴圖像史料和照片,采用了以時間演變為主軸,分類闡述和系統探討的研究方法。第一二章探討了古代社會環境設計與營造的發展與特征。第三章到第五章對三大都市空間、住宅空間和園林環境進行了闡述,并總結了造園的空間與意匠特征。第七章探討了城市、公園路、校園、街區四個不同尺度和類型的設計經驗。第八章對日本環境設計史進行了概括與總結
許浩 ·專業史 ·8.8萬字
1949—1956年,由于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戶收入水平趨于上升態勢,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也不斷增加。在農戶收入結構中,農副業是農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家庭手工業在副業收入中占絕大比重,除此之外,農民還利用農閑時節通過貨運、出雇等手段獲取收入,以貼補家庭日常所需。農產品的出售收入是農戶現金收入最大來源。在農戶支出結構中,盡管生活性開支占了絕大比重,生產性消費所占比重相對較小,但生產性消費也呈逐步提高趨勢。總體來看,當時農民消費具有較強的自給自足性質,小農經濟與國家工業化大生產之間存在著矛盾。
常明明 ·專業史 ·11.6萬字
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的到來,由寧夏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段慶林研究員策劃并組織了“寧夏企業史叢書”的編撰工作。2016年,經寧夏社會科學院立項資助,由筆者承擔了《寧夏市縣企業史略》一書的編寫工作。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自治區黨委政研室、自治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統計局以及五市統計局和地方志辦公室提供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寧夏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博士石榮,自治區民政廳四級碉研員張懷志等人做了大量的資料整理和相關文字工作。
張耀武 ·專業史 ·25.8萬字
“禮是鄭學”之說來自《禮記正義》孔穎達疏,而作者以此作為理解經典、分析經說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了漢唐經學詮釋的發展脈絡,提出漢唐經學傳統是以如何理解鄭玄為主軸構建而成的。本書以曉暢的語言帶領讀者走入古代經學家們的思維世界,回溯了從鄭玄之學創立,到唐代《五經正義》的編訂為止,近五百年間經學的發展歷程。書中圍繞鄭玄學說以及后來學者對于鄭玄的質疑、批評、調整和曲釋、回歸等等,從經說本身的內容發掘其中的演變關系與學術特色,提出了許多令讀者耳目一新的論斷。
華喆 ·專業史 ·22.7萬字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源于北平大學醫學院的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大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是抗戰大后方的四大國立醫學院之一,亦為我國西北醫學高等教育的肇端。本書梳理了該院建院六十年來的歷史,記載其在當代醫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展現其厚德、博愛、精醫、卓越的人文精神。
施秉銀 耿劍平 ·專業史 ·54.8萬字
該書在梳理清民間經濟外交意識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階段的前提下,對民間經濟外交的概念作出了界定。站在民間經濟外交的角度,以時間為經,重大歷史事件為緯,將商人組織為主體的中日民間經濟外交活動,置身于中日兩國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綜合運用歷史學、比較經濟學、政治學等多種學科理論和方法,通過對中日兩國史料的詳細比較和考證,著重構架了中日兩國民間經濟外交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及其與兩國政治外交、相互經濟利益的關系。
于文浩 ·專業史 ·30.1萬字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體形式的生成與流變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詩詞曲源流史”(11&ZD105)子課題成果,“廣西一流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經費資助成果。由《緒論:先秦韻文體及其生成機制:漢魏詩體生成的歷史根基》《上編:漢代詩歌體式生成與流變研究》《中編:魏晉詩歌體式建構與流變研究》《下編:南北朝樂府詩的體式建構與流變研究》3部分12章構成。該書對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的體式形態、生成機制、建構過程及流變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是目前所見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體式研究最系統、最深入的研究成果之一。
吳大順 ·專業史 ·25.3萬字
本書以晚清州縣行政為研究對象,借助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為分析工具,以州縣政府職能為基本框架和主線,分析晚清兩湖地區州縣行政運作和演變,包括司法職能的變動、社會治安管理模式的演變等。厘清兩湖地區州縣變革的具體情形,及其對州縣行政的影響,并作出合理的解釋。
劉彥波 ·專業史 ·24.3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點項目“秦漢時期齊人的海洋開發”的最終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秦漢時期的海洋探索與早期海洋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是就這一學術主題進行認真的歷史學考察的第一部學術專著。作者注重文獻資料與考古資料的結合,比較全面、比較詳盡地說明了秦漢時期齊人進行海洋探索與海洋開發的成就,分別從經濟史、文化史和社會生活史等層面進行了歷史分析。有些論述,對世界海洋學史的學術總結也有推進意義。
王子今 ·專業史 ·30萬字
本書是中西學者共同合作撰寫中國基督教史的一次嘗試,旨在借鑒并融合過去30年所涌現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過編年史和專題史兩個部分,力圖呈現一部可讀性、準確性、跨學科性兼備的中國基督教史讀本,幫助我們更好地體認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現象。21世紀的今天,當人們在一種跨文化的視野下回顧基督教自西徂東的歷史時,會發現其在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調適過程,其間既有文化的碰撞與激蕩,亦有挫敗與不適;既有思想的交鋒與對立,亦有理解與認同。盡管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有限,但卻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范例。基督教中國化證明了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即使基督教與本土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亦能被吸收并演變為中國的基督教,從而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陶飛亞 (美)魏克利主編 ·專業史 ·37.9萬字
19世紀50年代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佛雷澤河谷發現金礦,吸引了一批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出發到那里淘金的華工,由此拉開了加拿大華人史的序幕,自李東海《加拿大華僑史》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加拿大華人史已然成為了一個“歷史重寫本”。不同時代、區域的華人,不同族群、語言、學科的學者、作家都在各自的歷史書寫中留些了文本印記;透過這些文本,讀者不僅會發現族群、代際、區域、語言、學科等對歷史書寫的影響,也會體味到歷史聲音與主體身份及其認識論之間的內在關聯。
池雷鳴 ·專業史 ·14萬字
作者從集藏的諸多老校徽中選取了四百余枚設計精美、品相完好的徽章集結成冊,不僅是對自己近二十年來集藏成果的一次總結,更為讀者帶來了一次有關大學徽章的藝術盛宴,同時也對中國百年高等教育發展史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回顧和梳理。書中的很多院校可能從來沒有在普通讀者的視野里出現過,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詳細記載,但通過這些流傳下來的精美徽章,我們可以看到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教育家在發展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做出的努力與嘗試。或許這些嘗試最終沒有取得成功,但它們留給后人的財富不只是幾枚精美的徽章,也是這本書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徐一良 ·專業史 ·6.7萬字
本書介紹了西方文學歷史上各國家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語言流暢,有很強的可讀性。
文聘元 ·專業史 ·17.9萬字
本書追溯了美國文化中機器人觀念的歷史,探討了從18世紀到21世紀美國人對半機械人、自動機和機器人的觀念的演變。作者從跨學科的視野出發,借鑒了思想史、文學、電影和電視等資源,探討了機器人及其衍生的裝置,如何不僅在概念上相互聯系,而且體現了現代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些問題,如關于男女差異、種族差異、奴隸制、共和主義、機械化、后工業主義等。
(美)達斯汀·A.阿伯內特 ·專業史 ·26.5萬字
本書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對世界海洋史進行了全景梳理。本書致力于從大背景、全視角提供一個對海洋歷史的跨文化研究,尤其突出了海洋聯系不同人群和種族的重要職能,以及海洋在世界歷史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海洋促進了人類的交往、貿易和旅游;航海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本身引人遐想,產生了不少關于它的文學藝術作品。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前后共分八章,按年代順序排列。每一章都以該時期(或年代)重要的海洋發展總論和大事年表為開端;其后是關于探險家、發明家、重大事件、港口、船舶、科技等主題的重點詞條及解釋,基本圍繞探索探險、貿易和旅游等幾個方面;每章末都附有拓展閱讀、文獻資料,通過強調不同時代對探險家、商人、旅行者、戰士等的觀察記錄,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洋文學進行描述和總結。
(美)斯蒂芬·K.斯坦因編著 ·專業史 ·3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