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吳興華翻譯過許多外國著名詩人的作品,如拜侖詩鈔、濟慈詩鈔、葉之詩鈔,還有未發表的但丁的神曲的部分章節等。可能也有西洋詩的影響,他自己的詩不論在意境上、文字上和舊詩、西洋詩存在著深締的因緣,是一種中國古典和西洋現代之間的有機融合。這本譯文收錄了《運命》《撿東西》《危急時期的祈禱(選譯)》《達·芬奇軼事》《富蘭克林散文書簡選》《危機》《城市里的一周》等文章。通過本書中的內容,可以從側面解讀吳興華的深刻蘊涵。
(美)富蘭克林等 ·文學評論 ·6萬字
杜拉斯作品因其多樣性、復雜性、深度和廣度而常常被認為晦澀,她本人也因此備受誤解甚至質疑。國內資深學者、杜拉斯研究專家戶思社對瑪格麗特·杜拉斯文字和非文字作品進行全方位解讀,為我們還原一個被熱愛也被誤讀的杜拉斯。這是一本關于杜拉斯的研究專著,也是關于法國文學研究的書——杜拉斯的生命和寫作見證了整個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她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學的,還有非文學的。她用文學來呼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我們在閱讀中,體驗杜拉斯的精神世界,也在與作品的相互凝視中,遠遠地關注著外邊的世界,尋求著生命的方式,詩意地棲息在屬于自己的世界。
戶思社 ·文學評論 ·28.3萬字
本書簡要概述了軍旅文學的基本特征、價值取向及主要功能,重點介紹了古今中外軍旅詩詞、散文、小說、紀實文學、歌曲、戲劇、影視等經典作品的主要內容。全書共設七章。第一章簡要介紹了軍旅文學的發展脈絡、基本特征、價值取向和主要功能;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別介紹了軍旅詩歌、軍旅散文、軍旅小說、軍旅紀實文學、軍旅歌曲以及軍旅戲劇、影視的基本知識、審美特征和鑒賞方法。在此基礎上,對一些經典作品的主要內容做了簡要概述和分析鑒賞。
朱慧玲 蘇軍茹主編 ·文學評論 ·28.3萬字
《傅斯年講詩經》是傅斯年先生在1928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也是近現代研究《詩經》的重要文獻。本書考證、注疏兼備,多有新解,作者系統梳理了歷代《詩經》研究的成果,進而提出研究《詩經》既要欣賞其文辭,更要注重其作為歷史材料和古代言語學材料的價值。書中以敘錄《詩經》諸篇為主,共分為《周頌》《大雅》《小雅》等幾部分,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學者的學術眼光。本書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并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傅斯年 ·文學評論 ·7.3萬字
本書共計12篇網絡文學評論研究類作品,內容包括網絡現實題材寫作的理論與實踐考察、激發網絡作家自發寫作與自我約束的內在動力、網絡文學批評的有效性原則、新文藝群體批評的媒介語境與主體建構、網絡文學理論評論要引導提升創作質量等。
桫欏 ·文學評論 ·8.6萬字
本書是馬大勇教授長期課堂講授的《三國演義》和“喜馬拉雅FM”發布的音頻課基礎上增訂整理而成的。歷史是什么有人說,歷史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只能無限接近而不能真正找到答案。這或許是對的,而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恰恰走在了歷史和文學的夾縫里,如同高明的雜技演員走鋼絲,它用精美的文學手段對這個本來已經驚心動魄進行了再創作,建構出了作者自己心目中的“三國”。它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遭循歷史的真實,但是卻展現了“演義”——也就是文學——的魅力,而且開啟了歷史演義小說之門。
馬大勇 ·文學評論 ·10.4萬字
本書從四個方面展開研究:“追本溯源”,通過呈現首次編選時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及文學的面貌,力圖勾勒面貌背后的發生動因;“宏大敘事”刻畫了當時各個出版社所編教科書中外國翻譯作品的多元豐富面貌,并討論教育思潮、課程文件等外部因素與教科書選文的互動關系;“洞幽知微”,是從選文內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變為教學文本;“研究教學”闡釋社會文化如何通過教科書選文及研究最終介入學生的個人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的持續影響因素。
管賢強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出版工作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共分三輯:第一輯“書林漫步”為書評文章。第二輯“出版人語”為出版工作科研文章。第三輯“歲月痕跡”為作者為他人著作寫的“序”與“跋”,以及一些書與人的故事。
周百義 ·文學評論 ·18萬字
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一個審美力削弱的時代嗎?木心是以世界精神為體的中國作家。中國文學在他的風格中獲得了極豐富的世界性內涵。有一個悖論,木心對我們現在的文學狀態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學中卻是“常態”。……世上有各種拱門,或彰顯帝國的榮耀,或慶祝勝利、象征凱旋,或支撐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堅固優雅的彎度,升至神圣之頂點。思想、藝術,因兩種反力的相互作用而達均衡穩固,是隱形的拱門:民族和世界、東方和西方、現代與古典、新創與傳承、激情中的反諷、雌雄同體的想象力。現代藝術的一半是稍縱即逝的當下,另一半是不變的永恒,波德萊爾如是說。而木心有句:“如拱門之半,我危弱欲傾;如拱門之另半,你危弱欲傾;兩半密合而成拱門,年華似水穿流,地震,海嘯,拱門屹立不動……要知你的強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強梁在于你啊。”木心通常不肯談自己,所以,童明這一部文學批評集《拱門》,也可視為木心與童明將近30年的“老友對話折射集”,彌足珍貴。
(美)童明 ·文學評論 ·8.9萬字
《創造自我:七十年代生人的文學選擇》為文學博士岳雯的評論新著,本書細讀10位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將文本逐一拆開,潛下文學的海平面,捕捉光與暗交接的神跡瞬間,探討70后作家們如何從文學的“自我”漂浮躍向故事的對岸,從而完成對消失與永恒、人物與時代的理解。
岳雯 ·文學評論 ·12.3萬字
本書作者詳細研究了麥卡勒斯、圣埃克蘇佩里、福樓拜以及奧斯丁這四位歐美作家的創作特征及其作品。在研究中,以豐富的中外文資料為基礎,綜合運用了文本細讀、社會歷史考察、接受研究和平行對比等方法,提出了不少新穎的學術觀點。
張莉莉 張峻巍 韓曉清 何蕾 ·文學評論 ·15.5萬字
本書選取我國有代表性的網絡作家作品類型,通過對優秀網絡作家成長道路的考察和作品的細讀分析,與網絡作家對話,與時代對話,在世界性、民族性交匯的新時代文化語境中,結合網絡媒介傳播的特點,梳理網絡文學發展的脈絡,對我國網絡文學的文化意蘊、文學傳承、藝術創造、時代價值、寫作困境等進行研究,探討網絡文學的發生發展規律,嘗試建構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既有理解之同情,又有理解之批判的中國網絡作家作品評價體系。
周志雄等 ·文學評論 ·36.5萬字
《秉燭夜話》,全是給藝術家朋友的信,而且,基本上都是給靠近身邊的,接近“心邊”的藝術家朋友的信。圍繞藝術創作說話,更像促膝談心。話題可大可小,情懷可近可遠,思考須嚴謹而走筆可信馬由韁。討論藝術問題,信里珠璣金句俯拾即是。一閃身進入了更親切的話語私域,大都是與最親近的人絮絮叨叨的私語。顯然更能看到作為大藝術家的張繼剛先生個人的真實“姿勢”。不僅是藝術的“姿勢”,更是人生的“姿勢”。
張繼剛 ·文學評論 ·7.9萬字
上卷主要是教育與文學方面的心路之語,其中收錄了作者的一些散文,小說習作與詩歌,還有關于高考作文輔導、學生文學成長和高考閱卷等方面的文章。下卷主要是文學評論,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發表在報刊雜志上的一些散文評論。全書情感真摯濃郁,語言流暢清新,內涵豐富深沉。
鹿丁聯 ·文學評論 ·34.3萬字
本書對20世紀及本世介容簡內紀前10年,重點是1978年以來諸家著述中涉及李白詩歌實證性研究(包括詩篇所涉史實的考訂、詩人事跡的考訂、詩歌文本的校訂、詩中語詞的訓釋等)以及立足于實證性研究的詩旨闡釋的成果作了盡可能全面的檢視,廣泛汲取各家原創性成果,并融匯自己的研究所得,對所涉及的李白詩歌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新解讀。全書選入李白詩歌298題484首,約為李白詩歌總數的一半。
薛天緯 ·文學評論 ·22.5萬字
這是一本文學評論隨筆集。作者李師東長期從事文學圖書和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活動的親歷者和重要推手之一。本書所收文章,立足文學出版現場,既有對重要文學作品的獨家解讀(如梁曉聲的《人世間》、劉震云的《新兵連》、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對重要作家創作狀況的深度剖析,也有對重要文學說法的實情展示和對當代文學創作態勢的悉心體察。全書從現場、話題、印記三個維度,展現出版場景、文學見地和文化烙印,是作者30多年從出版抵達文學的思考和總結。
李師東 ·文學評論 ·16.1萬字
本書是朱自清本古典文學研究系列作品,全書分為《聽朱自清講古典文學》和《聽朱自清講古代詩歌》兩冊。《聽朱自清講古典文學》是朱自清先生講給大家的13堂國學入門課,內容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學術研究。朱自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全書對經典的梳理與講解,早已成為無數國學愛好者的文化啟蒙必讀。《聽朱自清講古代詩歌》既有對詩歌的注解考證,又有對詩歌意蘊的鑒賞分析,朱自清獨有的詩歌闡釋,是學界公認的中國現代學術典范。
朱自清 ·文學評論 ·11.9萬字
本書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成果。本書以《紅樓夢》前80回中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女性形象為研究對象,選取十二金釵正冊、副冊、又副冊中的主要人物為切入點,通過與楊憲益夫婦的譯本對比研究,探尋霍克斯筆下的紅樓女兒形象。本書創建“一對二”平行語料庫:《紅樓夢》原文語料庫及霍、楊譯本語料庫,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統計、對比及分析,發現了霍克斯寫形追像的兩類范式:其一,寫其言說神情,動態勾形;其二,追其屬性氣質,靜態定像。本書研究結論可為新世紀我國典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英譯提供有益范式。
姚琴 ·文學評論 ·9.2萬字
思維方式的不同,是中西詩學最本質的差別所在。感悟,是中國詩學獨步世界的思維方式,也是中國詩學相對于西方詩學的優勢所在。立足于這一優勢思維,構建一種充滿現代性的感悟詩學,有可能在解決好民族性與現代性的理論關系后,為當下原創詩學的建構提供一條新的路徑。20世紀初,王國維開啟了感悟詩學現代轉型的發生。后起的一批理論家則進一步多向度地推動了感悟詩學現代轉型的深入展開,朱光潛和梁宗岱著手于對西方感悟觀念的醇化,宗白華則注重對傳統感悟資源的創造性轉換,朱自清、聞一多對感悟詩學方法論進行了有益探索,李健吾的印象主義批評堪為感悟詩學現代轉型的成功實踐。然而,感悟詩學現代轉型至今尚是一項未完成的工作。
歐陽文風 ·文學評論 ·29.7萬字
華語語系文學是新世紀以來西方現代文學界最令人矚目的理論創見,它在全球華語文學的視野下,強調中國大陸文學與臺港澳暨海外華人文學的對話、共存、協商的新型關系,反對將兩者對立的冷戰思維。本書將“冷戰文化”與“華語語系文學”相結合,力圖將冷戰視野觀照下的百年華語文學史進行嶄新的探討與闡釋,書中對“冷戰”“戰爭文化心理”“華語內比較文學”“南來文人”“文化中國”等華語文學的重要術語進行了新的語境下的創造性運用,在在展現出華語語系文學理論的鮮活生命力。本書也是中國大陸學界第一本關于華語語系文學的論著,將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范式產生重大的影響。
金進 ·文學評論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