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簡單中的大智慧,平淡中的真感情;2.根植于中國文化底蘊的文學經典;3.讀梁實秋先生的文章,既能欣賞優美的文字和字里行間的詼諧幽默,也能從中體驗人生哲理。本書收錄梁實秋先生40篇散文,側重于描繪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困境與牽絆,是一本平和平淡且溫暖和煦的人生故事讀物。不論是調侃柴米油鹽,還是描摹市井風俗,他的文字都清雅、簡潔、平實,充滿著種種幽默、無奈和做人的智慧,讀后讓人的心變得平靜、柔軟起來。
梁實秋 ·名家作品 ·7.8萬字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了魯迅逝后第一版《魯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了譯作部分,并力求各冊字數大致相當。全書大致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后排序。全書總計六百余萬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發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
魯迅 ·名家作品 ·24.4萬字
生本不樂,能夠使人覺得稍微安適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幾小時,但要在那短促的時間中希冀極樂,也是不可能的事。
許地山原著 蕭楓編 ·名家作品 ·27.3萬字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后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后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翔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史記》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從史學價值看,它保留了幾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學價值,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它開創了紀傳體記事法,受歷代史官、學者推崇。從文學價值看,它的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敘理透徹,記事靈活。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本版本為一百三十一篇,除原有的一百三十篇外,還將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也收錄在內,便于讀者更全面、更精準地理解司馬遷的理念與思路。
(西漢)司馬遷 ·名家作品 ·22萬字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的代表作,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一部融中西美學思想于一爐的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之作,是一部提升審美,啟迪智慧的名著。本書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書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該書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特別是書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說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王國維 ·名家作品 ·11.6萬字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后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了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潛苗金譯注 ·名家作品 ·1.7萬字
《兩地書》是魯迅和許廣平的書信集,收錄了1925年3月到1929年6月間兩個人的通信,完整記載愛情軌跡。4年相戀,4座城市輾轉,135封書信往來,11年傾心相伴。從北京到廈門到廣州到上海,一邊暢聊國家大事人生理想,一邊明示暗示談著戀愛。魯迅和許廣平互為知己、患難相伴、傾心相陪。這段歲月是兩個人生命中最為美好的時光。
魯迅 許廣平 ·名家作品 ·13.3萬字
《魯彥作品集》講述了美麗的雪花飛舞起來了。我已經有三年不曾見著它。
魯彥原著 蕭楓編 ·名家作品 ·19.4萬字
大學生愛上了個女孩,女孩說只要大學生送一些紅玫瑰給她便和他跳舞,可大學生的花園里沒有。他為此煩惱、傷心、流淚。只有樹上的夜鶯理解他,甘愿每天為他歌唱,歌唱愛情的偉大。最后夜鶯以生命的代價,在月光下為一顆玫瑰樹歌唱,并將心臟刺穿于樹刺上,將鮮血注入樹的血管,才長出了一朵鮮紅玫瑰。大學生將得到的紅玫瑰贈給那個女孩,她卻不屑一顧,因為宮廷大臣的侄兒已經送給她一些珍貴的珠寶。大學生自嘆愛情是多么愚蠢啊!于是將血之紅玫瑰隨手丟在了大街上。他不相信愛情了,閉門投入哲學的學習當中。
(英)王爾德 ·名家作品 ·4.2萬字
《魯迅雜文全集》內容簡介:收錄魯迅所有雜文作品,包括《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集》《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集》《且介亭雜文附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集外集拾遺補篇》等19部。魯迅的作品文學價值極高,特別是魯迅雜文,在魯迅作品中占有獨特地位。
魯迅 ·名家作品 ·62.8萬字
《瓦爾登湖》記錄了梭羅于1845年到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爾登湖湖畔度過的一段隱居的生活,在他筆下,自然、人文以及超驗主義理想的交融回合,渾然一體,這部書被艾略特稱為“超凡入圣”的書,也被譽為“塑造讀者心靈”的書。
(美)梭羅 ·名家作品 ·20.1萬字
《我的思想與觀念:愛因斯坦自選集》是英語世界廣泛流傳的愛因斯坦通俗著作集,自1954年出版以來,長銷不衰。本書在愛因斯坦本人親自監督和協助下編選而成,收錄了英譯本《我的世界觀》《晚年集》《我的世界觀》中的重要篇目,及未出版過的新文章,共計121篇,是認識和研究愛因斯坦的必讀書。本書匯集了從愛因斯坦青年時代到去世前的文章精華,內容涉及愛因斯坦對人生、科學、文化、教育、戰爭、友誼及社會問題的思考與見解,顯示了愛因斯坦豁達的人生態度、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人類命運的深摯關切。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名家作品 ·19.2萬字
在體例上將曾國藩家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生、軍事諸篇。選編時對多個版本進行比較,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對當代人極具參考價值的篇章。按時間排序,酌定標題,進行注釋和點評。《曾國藩家書(珍藏本)》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側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選的家書旨在反映曾國藩在保身、進德修業、息心忍耐、有恒心、謹慎、自立自強等方面的內在修為。勸學篇所選的家書包括教弟寫字養神、勸弟學業宜精、闡述求學之法、教弟注重看書、讀書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國藩“讀書、立志、有恒”的治學思想。
曾國藩 ·名家作品 ·25.9萬字
《張居正全集》共收張居正著述6種,附錄署名為張居正的疑著2種,并附錄張居正資料選編。本次出版進行了新式標點和校勘,并按經史子集分類,首次實現對張居正現存幾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結集,于張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國史的研究,皆有重大價值。
張居正 ·名家作品 ·250萬字
(西漢)司馬遷 ·名家作品 ·19.2萬字
收錄了中國現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經典散文,包括論無話可說、第四輯威尼斯、佛羅倫司、羅馬、威尼斯、萊茵河、瑞士、房東太太、圣誕節、博物院、乞丐等名篇。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朱自清 ·名家作品 ·15.9萬字
本書中收錄了許地山、周作人等作家關于佛道方面的文章。詩一般的語言表達出佛道家的精神,體現出作家們寬容的心態和尋求理解的愿望。書中關于弘一法師、曼殊法師的描寫,更讓人對這些傳奇經歷的高僧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帶來一種寧靜淡雅的感覺!
許地山 周作人 豐子愷等著 陳平原編 ·名家作品 ·10萬字
本套叢書選文廣泛、豐富,且把閱讀文學與掌握知識結合起來,既能增進廣大讀者閱讀經典文學的樂趣,又能使我們體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蕭楓主編 ·名家作品 ·3.9萬字
本書又名《還魂記》,全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明代杰出的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劇本取材于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又予以創造性的改編。它通過貴族少女杜麗娘和青年書生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反映了那一時代青年男女,特別是青年女性青春的覺醒,對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執著追求以及要求個性解放、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精神。
(明)湯顯祖 ·名家作品 ·9.7萬字
《而已集》是魯迅1927年所作雜文集,1928年出版。面對反動軍閥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魯迅先生既憤恨,又無能為力,“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淚揩了,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用軟刀的。而我只有‘雜感’而已。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魯迅 ·名家作品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