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收錄了自治區黨校教師2018年在公開刊物發表的論文,內容涉及黨建、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管理學等學科。本書的出版旨在系統總結和展示自治區黨校2017年的科研成果,并為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理論研究和區情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中共寧夏區委黨校 寧夏行政學院 ·文集 ·21.2萬字
歷史雖然以其風沙掩蓋了無數鮮活的生命片段和熱鬧的市井煙火,但殘存下來的風物卻世代存在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身邊,穿透日常,觸手可及。山川異域,即使風月同天,各地的風物風俗卻獨成一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花木、食物、語言、文物等,洛陽人生活中的風物默地記錄著城市的厚重文脈。
柴洪濤主編 ·文集 ·45.8萬字
2020年是浙江大學中文系建系一百周年。目前的浙江大學中文學科,語言、文學與文獻并駕齊驅,形成以文獻史料為基礎,將文學與語言、傳統與現代、文獻與文物、文學與影像、編纂與研究融為一體的研究格局,古今匯通,中西兼容,是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中既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的學科。作為浙大中文學科百年傳承的歷史,作者特別征集了20位學者的24篇訪談錄。這些訪談,從學術研究的傳承、學術道路的艱辛、學術研究的追求、教書育人的天職等方面,不僅突出表現了受訪者的學術貢獻,而且通過訪談得到學術成果之外的很多啟示,包括受訪者的學術背景、學術經歷、學術理念、學術個性、治學方法等,同時能夠提供教書育人的指引和因材施教的策略。這本訪談錄在浙大中文學科的百年發展中體現出一定的學術史和教育史意義。
胡可先 史文磊主編 ·文集 ·27.3萬字
本套裝包括5冊圖書,《世界上最優美的散文》、《世界上最溫情的故事》、《世界上最偉大的演說辭》、《世界上最美的情詩》和《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本套書精選了百余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所選篇目皆出自于名家之手,它們語言優美,意境深邃,篇篇可謂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吳文智主編 ·文集 ·47.3萬字
《寧夏文藝評論2018卷》評論對象涵蓋了文學、美術、書法、影視等藝術門類,形式也不拘一格,訪談對話、作家作品專論、文化現象分析、書評等均有載列,內容豐富,體例合理,是寧夏文藝評論家們2018年創作的優秀作品的匯集,展示了文藝評論家們寬闊的學術視野、精深的理論素養、敏銳的藝術感覺和獨到的批評闡發。
寧夏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寧夏文藝評論家協會 ·文集 ·34.3萬字
本書是第二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20篇優秀論文的集合。此次評選活動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化創意產業》2014~2017年的轉載論文為評選對象,由專家評委依據指標體系,對論文逐項打分,最后經加權統計,按分數多少遴選出20篇作為優秀論文。此次活動旨在梳理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現狀、發掘標桿式論文、提升學術研究水平、激發學術創造力、引領學術研究發展。
祁述裕 錢蓉 ·文集 ·25.9萬字
本冊為“讀書序錄”,收入了嚴紹璗教授撰寫的各種序跋,是反映其學術生涯的重要一手資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作者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脈絡。同時還收錄了一些回憶早年往事和懷念同行友人的文章,從中可以領略作者的人文關懷。
嚴紹璗 ·文集 ·25.1萬字
本書為作者40年間所作古典小說研究論文的選集。內容主要是關于明代“四大奇書”和所謂的“乾隆三大小說”(《儒林外史》《紅樓夢》《歧路燈》)、《聊齋志異》等“八大名著”的研究。研究應用作者所提出的”文學數理批評”理論,揭蔽古典+說敘事的“三復情節”“三極建構”“二八定律”‘六一’模式”“‘中點’模式”“五世敘事”,以及多書相關之“石頭記”“女仙指路”“方位學”“反模仿”敘事模式或創作方法;提出并論證“羅(貫中)學”、破解“太行山梁山泊”千古之謎、發現泰山與《水滸傳》《西游記》等小說之隱秘關系,以及提出“‘雅’觀通俗”即以”治經”的態度解讀“八大名著”的研究方法。
杜貴晨 ·文集 ·48.8萬字
《傅家驥文集》是在傅家驥先生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中精選38篇結集而成,既反映了先生作為一個杰出的清華學子、一個懷有拳拳報國之心的知識分子所走過的學術道路,也反映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在技術經濟和創新領域所走過的歷程,對于記錄和研究中國技術經濟與創新管理發展歷程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
傅家驥 著 ·文集 ·24.1萬字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積十年之功聯合打造的學術品牌,是全國致力于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學人們共享的重要研究平臺。此前已出版六輯,獲得諸多著名專家、學者的肯定性評價,被中國知網收錄,在學界產生了積極、正面、廣泛的學術影響。本書為該集刊第七輯,擬編入21篇文章、22萬余字。設置六個欄目,分別為《齊魯文化與文學研究》《張恨水研究》《區域文化與現當代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抗戰文藝研究》《重慶學人掠影》《地域文化研究》。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遼寧省社會科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20余位作者,立足于區域文化視角,對齊魯文化、張恨水研究、抗戰文藝、中國現當代文學、地方學人、地域文化中的某些作家作品,現象脈絡進行了深入論析。
周曉風 凌孟華 楊華麗 ·文集 ·22.3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收錄了自治區黨校教師2017年在公開刊物發表的論文,內容涉及黨建、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管理學等學科。本書的出版旨在系統總結和展示自治區黨校2017年的科研成果,并為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理論研究和區情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中共寧夏區委黨校 寧夏行政學院 ·文集 ·25.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藤野先生、給陸小曼、江南的冬景、給廬隱、寄海濱故人、王阿嫂的死、殤兒記、童年的悲哀、聞歌有感等內容。
謝冕主編 ·文集 ·20.1萬字
本書為作者已發表的學術論文精選集,包括中國社會結構與秩序、我國的社會現代化進程、勞動就業問題與民工潮的形成、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管理難點重點及創新等方面。對于相關領域的學術愛好者、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具有很好的理論借鑒意義,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吳鵬森 ·文集 ·45.5萬字
本書收錄了《公共圖書館與學校開展教育合作的意義與途徑》《淺談新時代圖書館職業道德建設》《淺談綠色圖書館的實現策略》《公共圖書館與家庭閱讀推廣》《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探析》等文章。
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 寧夏圖書館學會 ·文集 ·23.5萬字
本書嚴格甄選了大連文壇近50名作家2012至2017年間發表于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的優秀作品,是對本市近年文藝評論成就的一次巡禮和回顧,亦是對當下小說、詩歌等體裁創作生態的一次反思與自省。編者借此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連文藝評論領域從落后到崛起的總體狀況,在為如此豐碩的成果歡呼時也敏銳地意識到其中的問題,希望本市作家不辜負國運復興與文藝復興的歷史機遇,為文藝評論的發展與傳承做出應有貢獻。
張金雙主編 ·文集 ·31.6萬字
《2018大連文學年選》選擇了大連本土作家或長期在大連工作、生活的作家,或籍貫在大連、本人在外地工作的知名作家、評論家創作的文藝作品。其題材包括小說(含長中短篇)、散文、詩歌(含舊體)、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網絡文學、文藝評論。發表時間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入選作品作品獲省部級以上文學獎項,在省級以上正式報刊公開發表,或在省以上廣播電視臺播出的優秀作品。
吳作江主編 ·文集 ·32.6萬字
《自強之歌(2009年卷)》內容簡介: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廣大殘疾人身殘志堅,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克服了重重困難,付出了巨大的辛勞,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受表彰的自強模范,就是數千萬殘疾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剛才,聽了幾位自強模范和助殘先進代表的發言,我和大家一樣,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思想受到深刻啟迪。他們的成就令人欽佩,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的品德閃耀著光輝,他們的精神催人奮進。我們知道,今天受到表彰的每一位自強模范、每一個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都有不平凡的業績、不平凡的故事。這個星光燦爛的英雄模范群體,是我國殘疾人事業蓬勃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廣大殘疾人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生動寫照,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巨大成就,展示了當代中國人民意氣風發、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文集 ·28.2萬字
《心中有她就屬于你》是著名作家張艷茜的散文集,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輯長安安定,抒寫對平凡生活的感悟;第二輯道聽途說,抒寫工作中、生活中和朋友的交往友情;第三輯安遠永寧,抒寫陜北的風情歷史及對歷史人物的感懷;第四輯情歸何處,抒寫生活世相、社會變遷、人生際遇;最后一部分附錄,友人評述,收錄陳忠實、李國平、王鋒等十位作家對作者及其作品的評述。作家在寫作中思考和追問,在寫作中書寫生活感悟對個人情感及自我認知的梳理,明確自我在生活中的位置,理清自我成長路上的諸多困惑。
張艷茜 ·文集 ·23.9萬字
《寧樹藩文集》是我們在2003—2005年任汕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顧問期間,為該學院“長江新聞傳播系列叢書”主編的“史論篇”的兩本文集之一(另一本為《方漢奇文集》)。
(新加坡)卓南生 程曼麗 ·文集 ·40.7萬字
2015年5月,來自海內外二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近四十名學者,會聚在東方朔的故鄉——風光秀麗、民俗淳美、歷史底蘊深厚的德州市陵城區,共襄由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共德州市陵城區委、陵城區人民政府、德州市東方朔研究會共同主辦的“首屆東方朔文化國際學術論壇”。在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的歷史上,這是關于歷史名人東方朔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會議。本書即這次會議的研究成果,必將對東方朔的研究以及陵城區東方朔歷史資源的發掘產生重要而深遠的推動作用。
卜憲群 張法利主編 ·文集 ·2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