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詩宋詞常識》精選胡云翼先生的《唐詩研究》和《宋詞研究》部分內容,將兩本書的經典部分收錄在一起。卷上為唐詩,主要內容包括古今對唐詩的誤解,唐詩的意義與特質,研究唐詩的基本觀念,唐詩起源及其各個時期的不同風貌、唐代詩人小傳等;卷下為宋詞,主要內容包括宋詞的起源與興衰,宋詞的先驅人物,宋詞發展的因緣、概觀、利弊以及宋詞的派別與分類。本書闡釋了唐詩和宋詞的意義與特質,囊括了唐詩和宋詞研究的方方面面,是欣賞和研究唐詩宋詞的必備讀本。
胡云翼 ·古詩詞 ·14.3萬字
辛棄疾是南宋詞人,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其詞以豪放雄邁著稱,有詞集《稼軒長短句》。本書精選了詞人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對詞中生疏的語詞做了簡潔的注釋并附有譯文,能夠帶領大家輕而易舉地進入辛詞的世界,領略辛詞的藝術魅力。
(宋)辛棄疾著 東籬子編譯 ·古詩詞 ·14.3萬字
宋朝是個文治輝煌的朝代,詩人詞客風流蘊藉,筆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側帽,柳邊系馬。而那些美麗的宋詞,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輕搖間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滿堂花醉。
孟斜陽 ·古詩詞 ·14.3萬字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詞至兩宋,神韻兼備,名家輩出,于是各種選本層出不窮。《宋詞三百首》為上彊村民選編,初版于民國甲子年(1924年),原是為子侄覓句誦習的蒙學讀物,兼收各流派之名篇,共收錄詞人八十八家,詞三百首,是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宋詞選本。本版《宋詞三百首》以上彊村民所編之作為底本,詳加注釋,并做細致賞析,同時輯錄陳廷焯、唐圭璋等歷代名家的點評,以提高讀者閱讀的審美興味。
(清)上彊村民選編 ·古詩詞 ·14.3萬字
《唐詩歲時記(套裝共4冊)》是青年學者陸蓓容解讀與四季相關的唐詩的文學普及讀物。該書在編排上,每日都以詩加圖的方式呈現,錯落別致,并在輯封里加強了歲時輪轉的設計感。在唐詩選擇方面,秉承四時流轉,古今同趣的初衷,著重挑選與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物候相關的唐詩。另有意趣盎然的評注,輔助閱讀。書中的配畫大多為各大博物館的歷代典藏名作,畫中的他們勒馬,耕耘,佇立,游蕩,更讓人有古今時空呼應之感。含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相關唐詩。
陸蓓容編著 ·古詩詞 ·14.2萬字
程千帆先生是章(太炎)黃(侃)學派的傳人,也是南京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的學術帶頭人。他培養出的“程門弟子”已是當前學術界的重要力量。沈祖棻先生是當代學者中的詩人型學者,以舊體詩詞創作而聞名。朱光潛先生將她比作當代李清照,稱贊“易安而后見斯人”,亦為葉嘉瑩先生所推崇。二位先生合稱“程沈”,吳宓曾稱二人有“行道救世,保存國粹之志”。本書以程沈四種詩詞鑒賞著作為參考底本,由二位先生的外孫女、暨南大學副教授張春曉執筆改編。精講唐詩名篇100篇,宋詞名篇51篇,兼顧“圈點”式評講傳統,旨在帶領讀者生成對傳統詩歌審美的體悟,讓古典詩歌活潑潑地陪伴現代人走下去。
程千帆 沈祖棻著 張春曉改編 ·古詩詞 ·14.1萬字
羊獻容,晉惠帝司馬衷第二任皇后。八王之亂后,幾經廢立。永嘉之后,前趙主劉曜即位,立羊獻容為皇后,深受寵愛。去世后謚號獻文皇后。本書是對羊獻容的跌宕人生的真情傳奇講述。
馮宸宸 ·古詩詞 ·14.1萬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約成書于春秋時期,是周代采詩之官收集的民間歌謠和貴族文人集體創作的結晶,分《風》《雅》《頌》三部分,合起來是305篇。古代人的情感、風物、習俗等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到政治、軍事等大事,都記錄在詩里。《詩經》是中國人的國學啟蒙之書,不僅教人認識社會,而且學會說話和寫作。古人質樸而熱烈的情感,至今讓現代人感同身受,獲得精神成長。該版本為青年作家小巖井全譯精裝版本,另附全彩詩經名物圖繪,帶你直抵古典美學源頭,感受生活的所有詩意。
小巖井譯注 ·古詩詞 ·14萬字
《唐詩一百零一夜》仿照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故事結撰101首唐詩,生動鮮活地展示了唐詩名篇的寫作因緣與唐代詩人的生命氣象。書中收錄了72位詩人的佳作,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時代順序和詩歌發展邏輯歸為四輯,通過講述詩人生平際遇、交游唱和,及詩作背景與情境,讓唐詩故事回到歷史現場,展現了唐代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詩人幽微的內心世界。
彭元鶴 ·古詩詞 ·14萬字
俞陛云幼承家學,在文學上有很高的建樹,尤其精于詩詞。為給家中孩童講授詩詞,俞陛云從五千年瀚若星河的詩詞名篇中精選部分篇目,細細品講詩詞的韻律、句眼、意境之美。引領孩子在閱讀、背誦詩詞之余,品味詩詞中優美協調的韻律,淡雅流麗的語言,清雋高潔的品格,至純至真、如夢如幻的意境。
俞陛云 ·古詩詞 ·13.9萬字
本書收錄歷代詞名句1500多條并加以鑒賞分析。
郭彥全編著 ·古詩詞 ·13.9萬字
本書是對國學經典《詩經》的重新解讀,并主要以詩經中愛情相關的篇章為主。兩千年前的愛情在田園牧歌里生根發芽。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日前揭曉,中國古籍經典《詩經》一舉奪魁。沒有直白的文字,對不起《詩經》原初的情感沖動,沒有含蓄的表達,難以讓《詩經》的愛情委婉動人。不妨當個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千頃沃野,彎下腰,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加修飾,都能吟出動人的樂章。
吳玲 ·古詩詞 ·13.8萬字
《宋詞一百零一夜》仿照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以故事結撰101首宋詞,生動鮮活地展示出宋詞名篇的寫作因緣和宋代文人的生活場景。書中收錄了56位詞人的佳作,從由南唐入宋的李煜,到作為宋詞殿軍的張炎,通過講述詞人生平及其生活、交往故事,讓讀者感受到宋人細膩的情感世界與獨特的文學才華。
彭元鶴 ·古詩詞 ·13.8萬字
本書所選的古典詩詞體例豐富,涵蓋詩詞曲謠聯;有章可循,以文學史為經線,貫穿起被歷史大浪淘洗后的珍珠——名家的名作,使青少年朋友在大體把握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脈絡的同時,更好地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區別于注釋、賞析之類的古典詩詞讀本,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只選編詩詞本身,強調誦讀,以使青少年朋友在誦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與詩中呈現的藝術形象發生無限的共鳴。
趙曉源 ·古詩詞 ·13.8萬字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北宋著名詞人,他以畢生精力作詞,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張惠民 張進選注 ·古詩詞 ·13.7萬字
本書所選都是宋詞中思想深刻、詞句優美、境界高曠、流傳廣遠的經典之作。每首詞除了有詳盡的注釋之外,還有評析,提示了鑒賞的角度和層次,引導讀者發揮自己活躍的神思,暢游于浩瀚的詞的海洋。
華業 ·古詩詞 ·13.7萬字
楚辭是中華美文學的源頭,中國第一部有作者的詩集。也是對中國文學影響最深的典籍。直接影響司馬遷,賈誼,李白,杜甫等后世名家的精神氣質與文學創作。《楚辭》的出現彌補了《詩經》問世300多年后詩壇的空白。魯迅評價楚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更在《詩經》之上。《楚辭》中的名句代代相傳,是砥礪歷代文人德行的金石,是取名的寶典。屈原的作品《離騷》開騷體詩先河,在楚辭中最具代表性,由此后世將《楚辭》與《詩經》并稱“風騷”。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堅毅執著、懷抱信仰,不肯奴顏媚骨變心從俗的高貴的精神品質是后世無數文人士子的精神楷模。
(戰國)屈原等 ·古詩詞 ·13.7萬字
本書收錄唐宋兩代名家94人、詞作867首。每一家均附作者小傳,詞作后選錄歷代點評,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每一首詞均標明平仄韻位,起到部分詞譜的作用,極便欣賞與學習。此書初版問世于1934年,一時洛陽紙貴;1955年修訂,傳統上視為“正宗”的婉約派作品比重被削弱,如吳文英詞由原先最多的38首驟減至10首,豪放派作品則大幅增加。這固然與龍氏詞學思想發展、可用資料更豐富有關,但也有學術以外的因素,故亦有專家對此本表示不滿。現以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修訂本為底本,校以1934年開明書局初印本,恢復被刪除的158首詞和自序等,以成“全本”,全面而真實地反映龍氏選目意圖和詞學觀點,亦可見其前后思想之變化。書后增加篇名索引,以便讀者。
龍榆生編選 田松青整理 ·古詩詞 ·13.7萬字
李天馥(1635-1699),人稱“合肥相國”。其《古宮詞一百二十首集唐》并小引(序)一卷,康熙四年原刻本,今藏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當為海內外孤本。此詩集采取集句之傳統文體,集唐詩詩句成七言絕句宮詞體詩,借古述今,暗指順治董皇后名白字青蓮,并縷述順治董皇后之艱難經歷、宮廷生活和內心世界,頗具史學和文學價值。
鄧小軍 其他 ·古詩詞 ·13.6萬字
拿掉唐詩宋詞,中國文化的一張美麗面孔就沒有了。繼“奇書!天書!”《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之后,又一“清掃霧霾”的認知奇著問世。顛覆千年定論,別一種唐詩宋詞的打開方式,一本地球引力拽不住的奇書,復興被歷史掩埋的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論是王國維、陳寅恪、胡適之,還是龍榆生、施蟄存、錢鐘書,都要拿來嚴苛審視一番。《唐詩宋詞解》中的李劼,筆鋒犀利,激昂難止,想常人所不能想,言常人所不敢言。“詩為心聲”、“詞乃情物”是李劼的審美宗旨,個人的親歷、個人的感懷,才是意境的由來,才是審美的底蘊所在。
李劼 ·古詩詞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