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英雄精神,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這種千錘百煉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尊重、了解和學習。本書稿中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信仰、一種奉獻。本書的出版,對弘揚英雄精神,堅守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進而深度影響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有著積極的作用。
楊朝暉 ·紀實文學 ·12.5萬字
傳奇的西南聯大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00多位人文大師,170多位院士。本書作者、著名記者丁元元從2014年開始,以近乎偵探的方式,通過新聞報道、歷史檔案、聯大校友錄等,找到20位在世校友,進行搶救式采訪。第一顆原子彈研造參與者、聯大化工系畢業生趙仲興;蔣經國鐵血救國會骨干、聯大政治系畢業生陳志競……他們親口講述的大量課堂細節,讓作者觸摸到聯大精英教育的本質:通識教育、作坊式教學、去官僚化等,為當代高等教育保存了一份珍貴的參考。就在這本書采訪、寫作的過程中,這批最后的聯大學子仍在不斷逝去。這讓本書幾乎成為最后一份以親歷者集體口述形式,保存聯大教育細節的珍貴資料。它同時還補充了很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的新鮮史料。
丁元元 ·紀實文學 ·15萬字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兩大部分,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指導下,以整個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紀實地展現了整個歷史的恢宏畫卷,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2周年!
劉干才 李奎編著 ·紀實文學 ·9.7萬字
古典詩詞傳承著文化,積淀著歷史,是對于心靈的一種滋養與美育,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載體,在潛移默化間給予中國文化以深遠的影響。它凝練的語言,錘字的精髓,深刻的含義,總能予人們以長久的警示與啟迪。
琬如 ·紀實文學 ·8.5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方式記錄了影響當今中國社會的一些重案要案,介紹了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事實,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動機以及他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作者將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再現了案件發生的場景,生動地描繪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歷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發人深省的血的教訓。本書為廣大法學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實際案例,對于完善我國法制建設、提高社會治安具有一定的意義。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2.7萬字
《韓家往事》記錄了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號”韓家經歷的百年風云,同時以韓家五姐妹為中心,旁及李連普、梅貽琦、傅銅、鄺壽堃、衛立煌家族,以此吸納更厚重的歷史容量,也折射更豐富的時代底色。韓家姐妹是20世紀中國女性中最早接受現代教育的一代先驅,她們的情感與家庭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在這一百年中的歷史與命運。韓氏家族及其關系網可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人生際遇不可避免地與大時代產生交錯與碰撞,他們做出過怎樣的求索、回擊與選擇,至今仍有借鑒的意義。借由信件、日記、老照片和訪談,作者用先輩悲欣交集的人生經歷與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來對接百年變局的大歷史敘述,力圖以個體來展現時代的宏闊與復雜,為每一個生命尋找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從而勾畫出多層次、立體的歷史圖景。
徐泓 ·紀實文學 ·29.3萬字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紀實文學《長河落日》據占有地利、人和之便的作家采訪歷史見證人談話紀錄寫成。該書本樸真切地披露了海內外人士關心的中共中央前領導人陳獨秀在抗戰時期逃難入川后的落寞晚景——初到江津被拒之門外,寄人籬下終遭逐出“延年醫院”,周恩來托董必武、朱蘊山親赴江津動員陳獨秀前往延安,胡宗南、戴笠趕往江津白沙鎮探訪陳獨秀,邀請他到重慶做官遭拒絕……作者真實、生動地刻畫出了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拒不認錯、絕不投降、不甘寂寞、行孤影單,最后身心疲憊、意志消沉,客死他鄉的復雜經歷和倔強性格。令世人嘆息!
羅學蓬 ·紀實文學 ·27.1萬字
重回想象之外的日本社會真實現場——是什么,在啃食我們的未來?上海譯文非虛構系列“譯文紀實”王牌支線“日本現場觀察”首次集結成套,豆瓣均分8.0,用真實的故事,走進日本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深入了解日本社會現狀,從“現場”出發,展開公共討論,借他國之鏡,以正衣冠。孤獨、貧困、女性、職場、養老、生育……不僅僅是熱點,更是時代之問,世代之責。“譯文紀實”是上海譯文出版社于2013年創立的一個子品牌書系,也是國內首套集中出版非虛構作品的開放性叢書。《譯文紀實特別專題:日本現場觀察(套裝共5冊)》收錄“譯文紀實”系列中專注日本社會觀察的5部暢銷作品:《無緣社會》《女性貧困》《工作漂流》《看護殺人》《不讓生育的社會》,以文字記錄現實,用真實的故事走進日本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深入了解他們的生存現狀;同時從“現場”出發,展開公共討論。
(日)NHK節目組 稻泉連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采訪組 小林美希 ·紀實文學 ·65.4萬字
1944年,二戰尚未結束,在南太平洋的海面上,漂浮著凱恩號;正是這艘近乎于報廢的老式戰艦上,卻爆發了美國海軍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嘩變事件!這已不僅僅是舊時所理解的兵變——只見刀光閃閃,艦長被囚,絕望的水兵成了不法之徒。以副艦長馬里克為首的嘩變一方,到底是富有責任感和正義感,救軍艦地危難之中的英雄,還是陰謀蓄意叛變的暴徒?而艦長奎格,是個剛愎自用的獨裁者,還是懦弱膽小的怕死鬼?威利·基思成了這個故事的穿針引線人,這位凱恩號最后一位艦長就像是打開魔法大門的鑰匙,將當年整個事件的一層一層展現在我們面前。
赫爾曼·沃克 ·紀實文學 ·43萬字
“這里就是你的家”——我需要一遍遍告訴她/他。日本文學振興會菊池寬獎獲獎作品,本書收集大量極具代表性的案例,反映了日本社會存在的認知癥老人家庭看護難題和社會支持不足的短板,一窺老齡化社會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為什么找不到呢?每天都像在地獄一般。”“哪怕是5分鐘我也不敢松懈……即便如此,他還是走丟了。”當今日本,已確診及潛在的認知癥患者已超過800萬人,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名患者。認知癥已成為國民性的疾病。不少人因恐懼偏見而不敢將家人患有認知癥告訴周圍的人。這些患者極易在自己熟悉的街區迷路、失蹤,甚至死亡。NHK特別節目錄制組采訪400余戶家庭,正視認知癥患者及其家人所處的困境,探索通向“建立認知癥患者也能夠安心生活的城市”之路。
(日)NHK特別節目錄制組 ·紀實文學 ·9.8萬字
本書講述了玄奘出家后遍訪名師,西行求法,學成歸國,并將西行經歷寫成《大唐西域記》的故事。玄奘在唐太宗、高宗的支持下,組織譯場,利用自己在語言上兼通華梵的優勢,翻譯佛經七十多部,一千多卷,開創了佛經翻譯史的新時代。玄奘的西行經歷,為中國古代的文化交流和吸收外來文化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兆慶 ·紀實文學 ·10.3萬字
2010年,伴隨著臺內網改版,“記者手記”專欄應運而生,為奮斗在新聞一線的BTV記者們開辟了一個記錄工作點滴、反映思想感悟的平臺。五年來,專欄如同小屋不斷添磚加瓦,逐漸成長為記者之間、記者與全臺干部職工之間交流和分享的園地。如今,這片園地已匯集了上千篇手記,而它們背后,凝結的是數載冬夏春秋奔波的汗水,定格的是無數“第一現場”寶貴的瞬間。
北京電視臺辦公室 ·紀實文學 ·14.3萬字
本書包括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事業的初步探索、“文化大革命”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以改革精神推進黨建工程、十六大召開與建設小康社會、十七大召開與構建和諧社會等。
田菊芳主編 ·紀實文學 ·21.2萬字
《譯文紀實特別專題:真實罪案·第一輯》套裝共10冊,收錄了上海譯文出版社非虛構王牌書系“譯文紀實”子系列“真實罪案”第一輯共10部罪案紀實作品,豆瓣均分8.1:《兇年》《東京罪惡》《人體交易》《刑事辯護人》《捏造》《謊報》《被抹去的一家》《致命愛人》《頂級懸案》《心理神探》,從街頭戰場到法庭辯論,從人體交易到家庭暴力,從“獵巫”冤案到“完美受害者”論,從調查記者命懸一線生死紀實到FBI側寫師條分縷析對決世紀連環殺手……真實不止于獵奇,在這里,看到對真相的執著,對人性的追問,對正義的探索,對個體的尊重,對自我的忠實,對底線的堅守。
(美)大衛·西蒙等 ·紀實文學 ·204萬字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兩大部分,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指導下,以整個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紀實地展現了整個歷史的恢宏畫卷,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1周年!
劉干才 李奎編著 ·紀實文學 ·8.9萬字
《成為和平飯店》,陳丹燕外灘系列作品。全書以一棟建筑為主線,講述了和平飯店這一富有象征意義、遍布歷史遺痕的上海紀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以非虛構小說的方式介入歷史,以細節和史實為經緯,交織人物與故事,構成一部亦真亦幻的建筑生命史。成為“和平飯店”,成為上海的歷史見證——陳丹燕為我們展現了一座建筑在時光穿梭中往復飄蕩的風景,和一座城市在風云激蕩中緘默卻不息的記憶……
陳丹燕 ·紀實文學 ·13.7萬字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1.9萬字
頻頻發生的智能犯罪案件敲響了信息社會的警鐘:每一個生活在信息社會的人,都應該睜大警惕的眼睛智能犯罪的時代已經來臨,不要心存僥幸,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本書作者通過十余年的調查,采訪了首都檢察機關所辦理的這些觸目驚心的真實案例,并就其中一些較為典型的犯罪個案進行深入的調查,并在還原案件真相的同時,從遏制惡性犯罪、加強自我防范的角度,給人們以建設性的忠告。
海劍 ·紀實文學 ·25.1萬字
北京大學的歷史源頭在哪里?其思想軌跡大體如下:(一)1918、1925年,蔡元培校長兩次講到:中國古代太學是近代新北大的“高曾祖”;(二)1925年蔣夢麟代校長判定:本校由國子監改為京師大學堂;(三)1948年胡適校長提出:北京大學是歷代“太學”的正式繼承者;(四)1964年前后,陸平校長提出:繼承太學、學習蘇聯、參考英美是北大三大辦學方針;(五)20世紀60年代和1982年,馮友蘭講:北大校史應從漢朝太學算起;(六)1987年,任繼愈指出:北大源頭應追溯到公元前124年漢武帝開辦太學;(七)20世紀80、90年代,季羨林在北大九十周年校慶時提出:北大歷史應從國子監創辦算起,還可上溯到漢代太學;(八)1986、1988、1997年,蕭超然反復講:北大源頭可直接上溯到代代相傳的晉代國子監;(九)1998年,我提出:北大最初歷史源頭是公元前124年西漢太學創立,直接源頭是古代北京地區的太學和公元947年遼南京太學、1287年元大都國子監。
王東 ·紀實文學 ·1.6萬字
這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龍港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第一個由鄉鎮變為城市的行政管理范例,首開我國治理體系先例,龍港改革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思想的最好的實踐與成果。這部書全面記錄了龍港發展艱難而輝煌的歷史,講述了以龍港老書記陳定模為首的龍港人不畏艱難,銳意改革,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民集資建城”“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農村城鎮化路子的動人故事。龍港的故事,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奔向小康道路的最好典范和成果。
朱曉軍 ·紀實文學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