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姜氏秘史》是明中葉的一部筆記類雜史,由弋陽人姜清所作,主要記載了建文四年間及靖難之役時史事。本書是根據故案文集搜輯遺聞,編年紀載所成。靖難之役后,朱棣革除建文年號,不為其修《實錄》,只將其事跡綴于《太祖實錄》。之后,言辭頗多詆侮,并禁止民間一切關于政變的史書的撰寫。姜清于故案文集搜輯遺文,為補建文無《實錄》之缺,仿照《明實錄》體例撰寫《姜氏秘史》,是有明以來首部記建文史事的編年體史書。所匯錄建文朝史料詳細全面,多為官修史書。
姜清 ·歷史 ·6.8萬字
《怒戰》是一部熱血抗戰題材作品,講述了八百戰士奔赴淞滬戰場,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誓死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故事,再現了湖北通城四百勇士在淞滬戰場上的英雄事跡。一群小人物殺土豪、斗幫派,與敵寇殊死拼殺,最終成長為民族脊梁。整個故事充滿信仰,情節緊張而好看,精彩刺激。
老譚 ·歷史 ·40.5萬字
《明史演義》是內容翔實,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述了明朝歷史。自平民皇帝朱元璋開國,終至明思宗殉國,經歷276年。朱元璋應運而興,不數年即驅逐元帝,統一華夏,好不容易將當時的外族趕出中土,卻又怕不斷的騷擾,只好將長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時,出現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帶著當時的最高科技,龐大船隊大大宣揚明帝國的勢力。蔡東藩的書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明代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者蔡東藩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歷史學家和演義作家。在著述這部歷史演義時,蔡東藩在史料上遵其“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十分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對史料選擇和運用都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核。作品可讀性強,是歷史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經典。
蔡東藩 ·歷史 ·4.1萬字
本書介紹了將臺堡會師的有關情況,內容包括:歷史回眸、史實考證、標志修建、求墨題詞等幾部分。
馬正文 司玉國 ·歷史 ·15.9萬字
本書是結合史實和民間傳說創作的演繹小說,大漢第一國相蕭何的兩面臉譜,佐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傳說,大漢第一個出使西域的女杰解憂的巾幗英雄形象令人敬佩,一曲歌頌蘇武的牧羊曲在中華大地傳唱千年,蘇武在羌地有哪些傳奇的經歷,而“奸相曹操”女兒如何舍死追求純真愛情,本書將一一為您呈現。作品在大事尊重歷史史實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創作演繹,讀來妙趣橫生。本書情節生動,敘事流暢,語言通俗風趣,人物形象豐滿。
韋尚田 ·歷史 ·12.3萬字
這是一部講述鄂倫春族百年歷史的長篇小說。在小興安嶺奇克特山上,鄂倫春獵手布庫一家過著平淡而又忙碌的生活,1953年,在本著愛護自然、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宗旨,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黑龍江省的鄂倫春族全部下山定居,布庫也帶著他們氏族走出山林。他們放下獵槍,結束了游獵生活,從原始社會末期走上社會主義新生之路,走上了繁榮發展、興旺發達之路。小說文字優美,情節動人,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少數民族文化元素。鄂倫春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現代文明的不斷沖擊下,鄂倫春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同化,有些文化甚至已經走到消亡。鄂倫春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文化傳承依靠口頭傳授。由于鄂倫春族語言流失非常嚴重,依賴于民族語言的民間口頭創作的神話、故事、傳說,以及民族歌曲、說唱藝術等處于瀕危狀況。鄂倫春族文化保護、傳承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吳悅琴 ·歷史 ·14.7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時間限定于清朝中葉至晚清,通過河、保、偏三小龍——李小多、陳嘉豐、郭望蘇走西口的曲折歷程,展現了內地漢民在口外謀求生存的艱辛困苦,以及勇于向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同時通過漢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的雜居相處、團結交流,彼此間的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相互滲透、融合,促進了蒙、漢民族長遠的共同進步。作品結構宏大、史料翔實,人物形形色色,故事龐雜紛呈,藝術地再現了走西口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是國內第一部內容完整的走西口題材的文學作品。
李愛民 ·歷史 ·27.4萬字
本書是講述理查三世的歷史小說。理查三世的遺骸2013年于英國萊斯特郡被發現。這位中世紀國王已于2015年3月再次隆重下葬。本書有三個主人公:1535年的托馬斯·莫爾、1619年的喬治·巴克和1984年的詹妮弗·辛普森。讀到他們各自的困境時,讀者也會對歷史編撰學和莎士比亞的戲劇形成自己的看法。
艾爾·勞恩施巴赫 ·歷史 ·14.7萬字
明朝崇禎十六年(農歷癸未年,1643年),清軍數萬鐵騎蹂躪山東,進逼萊陽。在萊陽知縣陳顯際、萊陽四大家族(張趙左宋)的領軍人物左懋章的帶領下,展開了史無前例的抗爭。雖然最終寡不敵眾城毀人亡,但是在抗清斗爭中所展示出的抵御外侮、衛城保家的民族大義可歌可泣。小說從左懋章校場比武奪魁、率領左氏群虎聞警備戰、巧設伏兵挫敗阿骨打的第一次攻城,到為第二次抗清積極備戰、深入虎穴探察敵情、鼓舞士氣誓師抗敵、殊死搏斗英勇獻身,形象地再現了左懋章智勇雙全勇于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再現了370年前萊陽人民蕩氣回腸的抗清場面。
潛潭鶴 ·歷史 ·23.8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張良一生的傳記式小說,其與蕭何、韓信并稱為“漢初三杰”,協助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建立了大漢王朝,并憑借出色的智謀,結束了秦末之后的民間紛爭,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具有非常之高的軍事才華,有“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美名!唯有千古第一謀士才可稱為帝師,張良一生未要高官厚祿,最終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我們的偉人周總理如是評價:項羽打了一百個勝仗,頂不住張良一個主意,優勢變劣勢,只好求和。
容介 ·歷史 ·14.1萬字
這是一部為春秋戰國時期名將吳起立傳的長篇歷史小說,小說以狼狐嶺和離石邑城等為主要背景,展現魏國西河郡(俗稱狼狐郡)各種生活情態和人物的悲歡離合。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9年),32歲的吳起在狼狐嶺訓練打造出一支精銳之師魏武卒,在秦軍攻打趙國離石邑城之時,馳援險勝。隨后伐秦,連拔五城,以五萬魏武卒擊潰五十萬秦軍。吳起連年征戰,守西河,與秦軍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余十二次打個平手。不料,相國公叔痤妒賢忌能,向魏武侯進讒言,吳起被解職。無奈之下,吳起出走楚國擔任宛守,隨后被楚悼王任命為令尹實施變法。小說還解讀了吳起編撰《左傳》《吳子兵法》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同時期的秦簡公、魏文侯、魏武侯、公子連(贏師隰)等一批歷史人物,還有各個時期伴隨在他身邊的吳氏、田小璇、蕭瓊、戴芙蓉等妻妾歌姬的悲劇命運,讓人讀后唏噓不已。
李迎兵 ·歷史 ·16.7萬字
《八十一夢》是張恨水先生作品中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沖破了舊時代舊小說之藩籬,展開了一個新局面。寓意深遠,含蓄蘊藉,寄情豪邁。這是張恨水先生抗戰時期堅持抗日、誓死報國心態的真實寫照。南京大屠殺后,張恨水曾呈文政府,請求自費上山打游擊,但請纓無路,他把濃烈的愛國熱忱和一腔孤憤書于紙上,創作了大量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抗日小說,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許多抗御外寇的珍貴歷史。《八十一夢》則是抗戰“痛定思痛”之作,與《巴山夜雨》一起被稱為張恨水作品的“巔峰之作”。
張恨水 ·歷史 ·7.1萬字
這部小說通過筸軍領袖田青樹家族及其所代表的著名湘西筸軍之榮辱興衰,展現了清末到抗日戰爭勝利,近半個世紀大湘西政界、軍界、商界的殘酷斗爭,演繹出一部充滿奮斗抗爭、情愛仇殺的蠻荒傳奇。它漸次以家庭悲劇、地方悲劇、人生悲劇為階梯遞進,為三部曲式。從《黑營盤》開端的1892年暮春,經歷《紅城垣》發軔的1902年盛夏,到《白祭壇》結尾的1949年早春:第一部寫清末辰沅兵備道、筸城虎威營、甲午戰爭、維新變法、洋教士、洪門初興;第二部有辛亥革命、護國護法、分裂為匪等;第三部寫何健治湘、湘黔紛爭、湘西自治論、黨政軍爭、出湘抗日、雪峰山終役……在世紀家國紛變的歷史大洪流中,回蕩著湘西人的沉浮與抗爭,始終穿行涌動著一股“黑紅白”三色織就、勁道霸冽的火焰流。
岳立功 ·歷史 ·46.5萬字
本書是關于魏忠賢的小說,又名《梼杌閑評》,屬于崇禎朝的熱門話題。喜歡歷史小說的讀者不可錯過。作品主要描寫明代宦官魏忠賢與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結亂政、篡權的歷史故事。小說以魏忠賢的一生經歷為主要線索,展示了明末社會較為廣闊的歷史畫卷。此書雖系晚出,但流傳較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于1991年據清刊本影印此書,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曾于1983年據清刊本點校此書,收入《中國小說史料》叢書。作品可讀性強。作者寫史事又不完全為史料所束縛而能有所虛構,使小說虛實相生。因為有了真實的歷史背景作襯,小說顯得內容厚重,歷史感強烈,并具有時效性、新聞性。本書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又因其個別描寫而曾被禁毀,從這個角度上說,更能引起人的閱讀欲望。
李清 ·歷史 ·5.1萬字
小說主要描寫了主人公柳生從一個豪門大院的富家子弟到堅定的革命者的成長歷程,再現了抗日戰爭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柳生散盡千金干革命的歷史風云故事。作為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宅門”子弟,家中唯一的香火傳人,柳生并沒有按照祖父的遺愿學而優則仕,獲取功名光宗耀祖,而是逆向而行成為封建階級的掘墓人,一位獻身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堅定的革命者,為黨的事業和革命的勝利,多次說服家人變賣家財,舍盡千金支持地下黨武裝活動,為游擊隊提供武器裝備和生活保障,為指導廣西解放的“成團會議”提供會址和經費,為黨的事業做出了特殊貢獻。
馬昌華 ·歷史 ·30.6萬字
本書寫戰國時期,秦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實力,將目光鎖定巴蜀大地。秦以石牛糞金的策略讓蜀國自行打開門戶,而蜀國借機修筑金牛道,以便出兵剿滅分封國。小說主人公勾武被強征入伍,他冒死出逃,一路南行,最終在亂世之下上山落草,劫富濟貧,成為保護一方百姓的英雄。當秦沿金牛道南下滅蜀,勾武率領義軍與強秦抗衡,保衛成都,大戰秦軍。終因寡不敵眾,護主南逃。本故事以金牛道的開鑿為時間線,以勾武的人生軌跡為劇情線。以天隳山為故事的發源地,描繪古蜀國的風云變幻,數條線索交織,借以表現那個年代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也體現了金牛道開鑿時期人民的苦痛與無奈,以及古蜀時期人民鍥而不舍的五丁精神。
王江 ·歷史 ·29.3萬字
長篇小說《滔滔黃河》第一部《問山》展現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一段中國歷史,一個中原男人在這個大背景下經受的苦難曲折。作者以細膩綿密的文學語言,書寫了豫西的四時風光、耕種收獲、婚喪嫁娶、民風習俗,那些古老的生活秩序即便在饑餓和動蕩中,也被勠力傳遞的價值觀,使得這部小說具有了對先人生活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大的歷史脈絡的梳理,使讀者在這些人物的命運中感受到了變革的規律性、合理性和趨勢,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獨特價值所在。
范若丁 ·歷史 ·25.3萬字
岳立功 ·歷史 ·41.3萬字
兩屆布克獎得主希拉里·曼特爾史詩巨著,書寫“教父式”梟雄托馬斯·克倫威爾的傳奇一生,揭開都鐸王朝血腥黑暗的宮廷秘辛。2015年BBC六集迷你劇《狼廳》原著,創BBC收視紀錄,獲美國第73屆金球獎最佳迷你劇和電視電影獎。托馬斯·莫爾死后,亨利八世的宮廷依然陰云密布:新王后安妮·博林并沒有如愿誕下王子,亨利的眼睛又盯上了狼廳的簡·西摩……此時,宮廷里流言四起,傳王后不忠、甚至亂倫。托馬斯·克倫威爾,國王的秘書管,早已洞悉先機,只待國王一聲令下,便會扳倒安妮·博林和她的家族。最終,王后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英)希拉里·曼特爾 ·歷史 ·27.1萬字
《八十一夢》是張恨水先生作品中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沖破了舊時代舊小說之藩籬,展開了一個新局面。寓意深遠,含蓄蘊藉,寄情豪邁。這是張恨水先生抗戰時期堅持抗日、誓死報國心態的真實寫照。南京大屠殺后,張恨水曾呈文政府,請求自費上山打游擊,但請纓無路,他把濃烈的愛國熱忱和一腔孤憤書于紙上,創作了大量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抗日小說,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許多抗御外寇的珍貴歷史?!栋耸粔簟穭t是抗戰“痛定思痛”之作,與《巴山夜雨》一起被稱為張恨水作品的“巔峰之作”。
張恨水 ·歷史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