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它興起于匈牙利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它是包括貴族、名流、資本家、銀行家、中產者和破落貴族等在內的特殊社會階層,它就是小說里的“市民階層”。這是一個“市民”的自白,這是一曲唱給布爾喬亞最后的挽歌,這是一幅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東歐新興市民階層的生活畫卷,這是一段顛沛流離、孤獨決絕的流亡歲月。作為馬洛伊山多爾的代表作,從文學藝術的水準上來說,《一個市民的自白》完全可以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托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媲美。
(匈牙利)馬洛伊·山多爾 ·社會 ·28.8萬字
這是一個美籍華人與命運抗爭,生生不息,執著追過的傳記故事。米雪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一代華人,從小飽嘗“邊緣人”的滋味,此后生活頗為周折。她的孩子罹患自閉癥,全家無所適從;她的丈夫離開報酬豐厚的工作,家庭失去經濟來源;她隨丈夫在美國四處遷徙,漂泊不定;在人們紛紛移民美國的時候,他們全家遷往香港;她的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卻突然重返美國……悉心品味這個傳記,您可以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從許多人的身上看到奇妙的恩典。
(美)米雪編著 ·社會 ·12.4萬字
一份困難的愛,一種困難的生活。卡爾維諾以“愛”和“人生”的困難為主線,輕盈地捕捉普通人的生活影像:為會心上人在二等車廂局促一夜的困難;一夜風流后無從炫耀艷遇的困難;迫于生計日夜錯肩的夫婦的困難;戴上眼鏡發現新世界卻因視線太清晰而看不清的困難;生活在煙云籠罩、凈化無望的城市的困難……這些困難構成了人類生命的常數,勾連起對現世的沉思軌跡,以及些許頓悟的瞬間。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13.8萬字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獨。郁熱沉悶的南方小鎮,安靜的聾啞人約翰·辛格成了眾人傾訴的對象:懷揣音樂夢想的貧家少女、畢生追求公平的黑人醫生、期望改革的狂熱工人,喪失生活熱情的咖啡館老板……每個人都從啞巴那里獲得了慰藉,可他的孤獨,卻沒有誰能夠消解。
(美)卡森·麥卡勒斯 ·社會 ·27萬字
“黑塞精選集”收入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不同時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輪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悉達多》《荒原狼》《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在輪下》中的少年漢斯·吉本拉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負父親和老師的厚望,以優異成績考入神學院。然而在全新環境里,少年承載著太多期盼,在重壓之下,成長之路卻迷失方向,被僵化的學校拋棄,陷入孤獨。當光環退去,失意籠罩,年輕的生命隕落,如同跌倒在轟響的車輪之下。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9萬字
“黑塞精選集”收入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不同時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輪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悉達多》《荒原狼》《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黑塞在《荒原狼》中以攝人心弦的筆法,深刻地講述那個自稱為“狼”的哈里如何冒著生命全面崩潰的危險,經歷種種生命過程中的外在折磨,開始他內在心靈的追尋,而去掌握那種難以捉摸的人類存在意義的故事。如黑塞所言,“荒原狼的故事描寫的雖然是病痛和危機,但它并不導致沉淪,而是引向救贖和痊愈”。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13萬字
卡爾維諾認為他“寫了一種東西,它就像是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作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后一首愛情詩。也許我們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個危機時刻,而《看不見的城市》則是從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出來的一個夢想”。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4.8萬字
圖書市場越發繁榮,裝幀越發精致,書店越發引人駐足,作家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紅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學卻近乎絕跡。杜布拉夫卡假借一個被英美文學市場冷落的東歐人之口,一一吐槽當今文學世界的諸多亂象:隔三差五就會橫空出世的文學新星;被反反復復“重新定義”的文學;各顯神通的身份政治書寫;本末倒置的版權運營模式;宛如超市與咖啡館結合體的書店;本質上與圖書無關的書展;做派與作家無二的網紅編輯;認為伊萬娜·特朗普比布羅茨基更能“對祖國的政治形勢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體書評……文學失去了它的準入機制與評判標準,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傳他們的新書,任何一種負面評價都能被狡黠的市場拿來營利。然而,最詭異的一點還是:在這個無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場上,其文化“商品”及創作要求,卻總能讓人想起我們的老朋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荷)杜布拉夫卡·烏格雷西奇 ·社會 ·11.9萬字
挪威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六卷本自傳小說《我的奮斗》與希特勒的野心無關,是作者四十多年成長與生活的自述,六卷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青春、夢想、思考。書中用流水筆調記敘平凡生活,直白坦誠,有著“自虐般的真實和瑣碎”,又在日常細節中呈現了動人的敏感。
(挪)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社會 ·241萬字
我們,究竟如何證明自我的存在?阿季盧爾福,一副行走的鎧甲,一名不存在的騎士。他由精神力和騎士的高傲靈魂組成,憑借意志的力量效忠查理大帝,唯有他使鎧甲具有意義。當他名揚天下的業績被挑戰、被質疑、將被抹殺的時候,他的存在還能成立嗎?收錄卡爾維諾親筆后記,講述“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創作歷程:《不存在的騎士》遠非尾聲,而是序曲。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7.1萬字
“牌坊”是一個地名,這里面住著有錢和沒錢的普通百姓,每天都在發生著民間常有的瑣事。“牌坊”是文化家族的一個招牌,這里面上演著傳統文化的仁義禮廉恥與人性弱點的矛盾。“牌坊”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臉面,然而當生存需求與私欲膨脹遇到文化和文明缺失的時候人們是丟棄了陋習還是丟棄了“牌坊”呢?
憬悟 ·社會 ·23.9萬字
《道連·格雷的畫像》是王爾德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道連·格雷是位性格單純的貴族少年,在朋友亨利勛爵的誘導下逐步走向墮落。畫家霍爾華德為其創作了一幅肖像,道連許愿希望自己永遠如畫般保持美貌,甚至不惜付出靈魂的代價。他的愿望實現了,悲劇的序幕也由此拉開。
(英)奧斯卡·王爾德 ·社會 ·13.6萬字
“我坐在碼頭上,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時間撥回至一九七二年五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隊,漫長的雨水終于停歇,麥子發酵味道籠蓋村莊,暗潮涌動于日常。碼頭邊,十四歲的少年等待著了解歷史問題的外公,江南大隊的人們等待著石油鉆井隊的大船,然而生活終以脫離人們預計和掌控的方式運行。少年在碼頭邊左顧右盼,在莊舍與鎮上間游走返還,在交織纏繞的隊史、家族史、革命史間出入流連。他于奔跑中成長,于成長中回望,回望里,記憶發酵,生長。歷史老樹的黃葉,一片片落入《民謠》的故事和人物,飄揚,旋轉,飛翔。作者王堯為其長篇小說處女作《民謠》準備了二十余年,藉此完成了他重建個體與歷史之間聯系的夙愿。他以故事中人與故事看客的雙重身份,雜糅評點、抒情批判,歲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斷碰撞,顯露出新的縫隙,而小說由此拼湊出一條真正能夠進入歷史的現實路徑。這里有故事,但波瀾不驚;它從歷史走來,也脫胎于每個日常;散曲民謠中包裹著唱不盡的人事變遷與世情冷暖。《民謠》鋪寫一個少年的成長精神史,一個村莊的變遷發展史,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革命史。它以個體細微纖弱之小記憶,抵擋時代宏闊酷烈之大記憶。
王堯 ·社會 ·16.4萬字
“——我們總是,總是,總是忘不了我們那點叫人作嘔的、微不足道的自我。”弗蘭妮,是塞林格筆下大名鼎鼎的“格拉斯家族”的小妹。祖伊,是她上頭的哥哥。他們的大哥西摩,《九故事》的“香蕉魚”一篇中寫過他,在度蜜月時突然開槍自殺,留下了一堆謎團,還有一本神秘的綠色小書。多年后,弗蘭妮正就讀于知名大學,面對男友的夸夸其談,她出于“古老而頑固的心理模式”,努力扮演溫順的小鳥。她隨聲附和,但內心煩躁難耐。她對世間的庸俗淺陋感到厭倦,也為自己的清醒而痛苦。她想從大哥西摩留下的那本綠色小書中尋找平靜,卻變得更加無法融入現實社會。當弗蘭妮躺在家中,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力氣,祖伊用一番辛辣而機智的話,解救了她……
(美)J.D.塞林格 ·社會 ·9.3萬字
《島》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希臘的關于家庭、浪漫、戰爭、疾病和歷史的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覺母親總是過分地守護著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愛琴海邊的一座小鎮,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曾是一個關押麻風病人的孤島,一處令小鎮、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之色變的地方,更是母親的禁地。禁地打開,這座看似廢棄的小島展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明媚生機,而一個沉寂半世紀的驚人秘密即將浮現……這是阿麗克西斯曾祖母艾萊妮和她女兒們的故事,這個家庭被悲劇、戰爭和激情撕裂,這個故事關于夢想和欲望,也關于一個極力被隱藏的秘密,以及麻風病對一個家庭幾代人不可磨滅的影響。它講述了那些勇敢的人們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并最終發現:我們沉浮于世、不斷掙扎,只是為了過風平浪靜的生活。
(英)維多利亞·希斯洛普 ·社會 ·21.8萬字
清晨,耶路撒冷,妻子與男鄰居相擁觸電身亡。鄰里間流言四起,以色列特工約珥決定提前退休,帶著患有輕度癲癇癥的女兒遠離是非之地,并邀母親、岳母同住。生活方式驟然改變,令他無所適從。憶起往昔種種,這位前特工驚覺曾經以為再熟悉不過的妻子竟成心中最大謎團;他主動承擔了家務瑣事,卻與女人們齟齬不斷……特工組織再次召喚,約珥為了家人斷然拒絕,也因此逃過致命陷阱。死里逃生的他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嘗試了解女性,擁抱體驗新生。
(以)阿摩司·奧茲 ·社會 ·14.5萬字
《運送孩子的火車》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作家薇奧拉·阿爾多內關于兒童教育與成長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開始于1946年秋天的那不勒斯,那里貧窮、絕望,大多數人都是文盲,七歲的男孩亞美利哥和母親生活在貧民區一間很破的房子里,他與成千上萬的南部兒童一起上了火車,到北部家庭生活幾個月。亞美利哥遠離他熟悉的原生環境、他的母親與那不勒斯的小巷,找到了自我與夢想,改變了人生的既定命運。1995年他故地重游,還是看到很多街頭小子,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家庭支撐。回顧自己的過去,亞美利哥和故鄉一刀兩斷的決絕態度也發生變化。兒童的成長需要關愛,作為成功男人的亞美利哥通過對侄子的關愛,內心也得到了救贖。
(意)薇奧拉·阿爾多內 ·社會 ·10.4萬字
這個馬可瓦爾多,有著一雙不是很適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標志牌、紅綠燈、櫥窗、寬虹燈、宣傳畫,那些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吸引人注意力的東西,都從來留不住馬可瓦爾多的目光,他看這些東西就好似一眼掃過沙漠里的沙子。四季流轉,馬可瓦爾多用自己的巧思,對這個世界進行奇妙觀察。他可以和蘑菇,和候鳥互動嬉戲,也會帶著孩子們在消費主義的超市里迷惘和嘆氣。下雪的“那天早上,把他弄醒的是寂靜”。這是卡爾維諾獻給城市的最后一首愛情詩,在輕盈與多彩中,我們發現著更多可以期待的東西。
《當代英雄》是一部社會心理小說,其語言如同詩人所寫的抒情詩,無論寫景寫情,無不詩意盎然。主人公畢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貴族青年軍官。他精力充沛,才智過人,性格率真,卻又找不到生活目標,精神空虛,玩世不恭,到處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戀愛游戲和冒險行動中。他的自私冷酷給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也加深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絕望。畢巧林是俄羅斯文學中繼普希金的奧涅金之后又一個“多余人”形象,具有非凡的文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俄) 萊蒙托夫 ·社會 ·10.1萬字
1930年,《尋歡作樂》以連載的形式最初發表于《時尚芭莎》1958年,毛姆在接受采訪時稱,《尋歡作樂》是他本人最得意與最喜愛的一部小說。毛姆通過對《尋歡作樂》中這些人物的描寫,揭示了當時英國文學界種種光怪陸離、可笑可鄙的現象。在這部小說中,毛姆達到了寫作藝術上的圓融與完美。當代英國作家和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德拉布爾將《尋歡作樂》看作毛姆最才華橫溢的作品。毛姆一改以往作品中對女性的偏見,以愛慕者的身份來追憶一個美麗女人的一生,點綴以許多文藝圈中的韻事逸聞。他從現實中取材,將虛實相摻,借故事敘述者阿申登之口敘述了其與著名作家德里菲爾德及其前妻羅西的早年交往,而這段往事正是另一位流行小說家基爾所要挖掘的傳記題材,故事由此展開。在阿申登的記憶深處,我們發現迷人的羅西,雖生性風流,處處留情,卻不失善良坦誠與可愛……
(英國)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社會 ·1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