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儒林外史》是我國著名古典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及官紳的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社會末期和八股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如得意或失意于科場的舉子,有清廉或貪腐的官場老手,有騙吃騙喝的書生……它反映了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儒林外史》不僅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眼光,更形成了一種手法,創造了一種小說結構形態,成為中國小說史上一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杰作,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具有不可超越的地位。
(清)吳敬梓 ·古典 ·32.7萬字
明末馮夢龍纂輯《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說》,為白話短篇小說集。收錄40篇,多為宋元舊作話本,少數為明朝擬話本,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潤色加工。小說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百態。本書是許政揚先生在本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流傳半個多世紀,被學界公認為定本。
(明)馮夢龍編 許政揚校注 ·古典 ·40.8萬字
《狄公案》是由清晚期一不知名作者不題撰人所著的公案小說,共六十四回,主要寫的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在被貶為縣令之后,因查案有功,被閻立本推薦之后與武三思等人斗爭最后使廬陵王復位的故事。本書為“公案俠義系列”之一,是俠義與公案小說集大成的巨著。
(清)不題撰人 ·古典 ·20萬字
清代長篇小說,全書100回。以豐富的想象、幽默的筆調展示萬般世相。其中突出地描摹了女子的才華,體現尊重女權的思想。最具文學史意義的是其中以奇幻的筆法,揭示了人間社會的種種風俗敗壞和道德墮落,體現了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具有現實意義。此次納入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以精裝的形式彌補我社古典小說目前無普通精裝本發行的不足,整體套書有利于大規模發行。
(清)李汝珍著 張友鶴校注 ·古典 ·45.5萬字
《聊齋志異》是清初蒲松齡創作的一部著名文言短篇小說集,收錄狐鬼故事、奇文異事近五百篇,主要包括四類內容,一是批評科舉弊病,二是描寫男女愛情,三是批判吏治腐敗社會黑暗,四是褒揚民間智慧和美德。以精煉又生動曲折的文筆,寄托了對世事民情的認識和期待。《聊齋志異選》從中擷取思想價值和藝術成就突出,并兼顧可讀性的作品46篇,輔以精當的注釋,以提供給讀者一閱讀《聊齋》的基礎性選本。其文字以手稿本為底本,手稿本闕者以康熙抄本為底本,手稿本、康熙抄本皆無者以青柯亭本為底本,三者皆無者以《異史》本為底本,并以二十四卷抄本、鑄雪齋抄本等參校,文字準確。其注釋特長有三。一是長于精準深入地說解,尤其長于所涉名物制度、科舉制背景、有關清人生平仕宦經歷的介紹。二是對疑難字注音。三是每篇首注的解題,說明本篇主旨,對蒲松齡的創作意圖多所發明,對讀者意義尤大。全書平裝16開,每頁上文下注,版式疏朗,內容豐富,且精心選配彩插27張,手工插入特定故事中,以便展現故事情節。
(清)蒲松齡著 趙伯陶選注 ·古典 ·23.3萬字
《聊齋志異》是家喻戶曉、飲譽中外的清代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用凝練生動的文筆和浪漫恣肆的想象,創作了近五百篇人鬼狐妖的離奇故事,塑造了一大批異態紛呈的藝術形象,成為中國文言小說的代表之作。《聊齋志異》版本眾多,以朱其鎧先生主編的《全本新注聊齋志異》(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版)搜輯較為完備,校訂精審,李伯齊先生也曾參加注釋工作,因以之作為本書底本,從中選取精品近五十篇,輔以精確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從晚清《聊齋圖說》中選取了精美彩色插圖,圖文并茂,完美地展現了原著的風貌。一卷在手,可使讀者進入蒲松齡所構造的花妖狐魅的美麗藝術世界,領略在現實人生與奇幻想象之間情感和思維的穿越,品味文言文優雅、精練、生動的表現力。
(清)蒲松齡著 李伯齊 徐文軍選注 ·古典 ·22.8萬字
《二刻拍案驚奇》是明代小說家凌濛初所撰擬話本,四十卷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補錄雜劇《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以充數。內容包括大量奇遇傳奇、商業故事、男女愛情、婚姻故事,體現了晚明的社會現實和時代氣息。此次納入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以精裝的形式彌補我社古典小說目前無普通精裝本發行的不足,整體套書有利于大規模發行。
(明)凌濛初著 陳邇冬 郭雋杰校注 ·古典 ·48.3萬字
本書由《開辟演義》《武王伐紂平話》《秦始皇傳》三本書合成。其中《開辟演義》,全稱《開辟衍繹通俗志傳》,從盤古開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到周武王吊民伐罪,敘事嚴謹,渲染帝王事跡,筆類《三國志演義》。書中上啟開天辟地,下至武王伐紂,記述了許多人們熟知的上古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等等”。
(明)周游等編撰 ·古典 ·20萬字
《封神演義》是明代隆慶、萬歷年間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一百回,講述了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后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并且摻雜有宗教的斗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于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封神演義》分為上、下冊。此書為下冊,包含了“第五十一回子牙劫營破聞仲”到“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國”的內容。
許仲琳 ·古典 ·30.2萬字
《熱血痕》寫的是一個歷史異常久遠,但又為我們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互相征戰的墳事。此書是講史中的優秀之作,對晚清政治頗多揭露。作者主旨是要國人記住外人之侮,雪恥自立,在國難當頭之時,臥薪嘗膽,共同對敵。
(清)李亮丞 ·古典 ·21.8萬字
《鏡花緣》系清代文學家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50回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后50回則寫了武則天通過科舉選拔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作者借想象中的海外奇談諷喻現實,寄寓理想,表現出對生命的熱愛、對死亡的敬畏以及對人類生存處境的追問。
(清)李汝珍 ·古典 ·40.4萬字
《情史》,為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從各類文獻中輯錄的有關愛情故事的短篇小說集,計二十四類,八百八十余篇,既有“情貞”“情緣”“情私”“情俠”“情豪”等類對現實世界男女悲歡離合、情癡愛癖的生動描繪,也有“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跡”等類將男女之情擴充至世間萬物的不情之情的精彩描摹,是名副其實的古代“情”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本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明刊本為底本,參考各篇文章的出處進行校勘,并對典故、人物、生僻字詞等予以簡明注釋。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古典 ·27.4萬字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青樓夢》無論從創作素材、藝術構思、敘事模式,還是創作思維,都可見刻意模仿《紅樓夢》的痕跡。書中以主人公金挹香與三十六位妓女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敘述金挹香游花國、護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報親恩、全友誼、敦琴瑟、撫子女、睦親鄰、求慕道的風光一生。三十六妓女原本是上天司花仙女,只是耐不住春情,下凡到人間,最終青樓一曲,傾倒天下,眾仙女服了驅邪掃穢了情丹后,掃盡春光柔情,歸班萬花山。
俞達 ·古典 ·21.7萬字
《虞初新志》二十卷,明末清初文言短篇筆記小說集。書中收集的文章題材廣泛﹐既有明清傳奇人物,亦有奇異事件,所記多為真人真事﹐不盡是子虛烏有。用小品文的筆調﹐寫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勝,聆聽明清奇聞逸事的同時看盡人生百態。本書既對后世作家創作有深遠的影響,亦流傳至海外,在域外產生深遠的影響。
邵穎濤 岳立松譯注 ·古典 ·47.7萬字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儒林外史》主要收錄了蘧駐夫求賢問業馬純上仗義疏財、蘧公孫書坊送良友馬秀才山洞遇神仙、葬神仙馬秀才送喪思父母匡童生盡孝、大柳莊孝子事親樂清縣賢宰愛士、匡秀才重游舊地趙醫生高踞詩壇、約詩會名士攜匡二訪朋友書店會潘三等內容。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古典 ·30.9萬字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乾隆游江南》是清代著名俠義小說。小說寫乾隆皇帝在京夢得江南人才眾多,故化名高天賜,微服出訪,查尋賢良,兼觀景色的一路經歷。所到之處,親見官吏貪贓枉法,豪強魚肉鄉民,豪杰壯士效忠報國。
(清)施翠峰改寫 ·古典 ·35.1萬字
《小五義》是《三俠五義》的續集,與《三俠五義》一樣,為我國古代著名的俠義小說,流傳甚廣,頗受讀者喜愛。該書的故事情節繼《三俠五義》而展開:按院顏查散奉旨巡按襄陽,途中聞知襄陽王趙玨陰謀叛亂,妄圖奪取帝位。三俠五義聚集在顏查散周圍,爭相探查襄陽王所布銅網陣的內幕,以求破陣之法,為朝廷除害。
石玉昆 ·古典 ·40.2萬字
《醒世恒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筆記集。始刊于1627年(明天啟七年)。其題材或來自民間事實,或來自史傳和唐、宋故事。除少數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氏擬作。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帶有封建說教、因果報應宣傳和色情渲染。《醒世恒言》分上、下兩冊,包括了四十篇故事。在整個宋元話本中有兩篇上乘之作,《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就是其中的一篇,收錄在上冊中。
(明)馮夢龍 ·古典 ·27萬字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鏡花緣》主要收錄了入仙山撒手棄凡塵走瀚海牽腸歸故土、觀奇圖喜遇佳文述御旨欣逢盛曲、開女試太后頒恩詔篤親情佳人盼好音、因游戲仙猿露意念劬勞孝女傷懷、小孝女嶺上訪紅蕖老道姑舟中獻瑞草、君子國海中逢水怪丈夫邦嶺下遇山精等內容。
(清)李汝珍 ·古典 ·4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