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送38元的游戏网站,不朽情缘五滴血12000倍,bb电子试玩网站APP,丰收财神爷红包版下载

文化中國行·非遺煥新|秦巴深處 戲傳百年

時間:2024-09-18 09:31:13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中國行·非遺煥新|秦巴深處 戲傳百年

匠心獨運 光影傳情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由弦子腔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吳成全牽頭組建

ee9c9c550b7d2526df7a6b72a02564c9.png

弦子腔表演時使用的弦胡和蓮花落。 受訪者供圖

2d87536396ce5d9a79a39c9e1da9dd58.png

弦子腔演出劇照(資料照片)。受訪者供圖

地處陜鄂渝交界處的安康市平利縣,民風融楚蜀,鄉俗通南北。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戲曲——弦子腔。

平利縣文化館館員郭明亮介紹,清朝時,民間藝人在“蓮花落”皮影戲的基礎上,融入本地山歌調子和勞動號子作為“喊腔”結尾落拍,逐漸演變為弦子腔。

弦子腔聲調以地方語音為基礎,音樂屬板腔體,每段唱腔末尾必接“丟腔干白”和“喊腔號子”,以鮮活獨特的內容和方言聲腔深受群眾喜愛。

由于面臨演員隊伍老化、人才青黃不接、受眾減少等困境,弦子腔一度被列為瀕危劇種。近年來,平利縣通過深入挖掘整理、加強劇目創作和推進惠民演出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做好弦子腔的保護傳承,讓弦子腔在秦巴深處煥發新的生命力。

歲月悠悠 弦歌不輟

刀槍把子、練唱念白……一系列標準的花旦功夫技巧,在48歲的夏云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夏云原先是一名工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弦子腔,從此成了戲迷。歷經10余年的練習,夏云不僅成長為平利縣弦子腔暨漢調二黃班社的中流砥柱,還開始接手班社的管理工作,組織班社成員進行日常排練。

“班社有17位成員,都是弦子腔愛好者。只要有演出機會,大家都會積極參與。因為熱愛聚在一起,不圖掙多少錢。”夏云說,雖然只有一些微薄的演出費用,但班社成員仍活躍在舞臺上,為弦子腔的傳承盡一份力。

“越接觸弦子腔,越能發現它的魅力。”平利縣文化館館長陳尚忠說,在文化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請師傅來村里演一場弦子腔是人們逢年過節最期待的事。隨著文化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弦子腔演出雖已不復當年的盛況,但依然有喜愛弦子腔的觀眾。

“弦子腔有13種唱腔板式,還有8首常用絲弦曲牌、18首嗩吶曲牌、30多種鑼鼓打頭,是一套完整的戲曲音樂體系,能夠滿足和適應任何一部戲曲劇目的表演要求。”陳尚忠說,在融合發展中,弦子腔保留了民間說唱的質樸與純真,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和表現手法,音樂更加豐富,聲腔更加婉轉悠揚,調式更加靈活多變。

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和6代藝人的接力傳承,弦子腔已發展成為融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截至目前,弦子腔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4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6名,演出劇目900余個。

“戲曲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劇目的創新必不可少。”平利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鄒尚恒“下臺不退臺”,在離開弦子腔表演舞臺后投身弦子腔劇目創作,不斷推出融入新的藝術創作手法和審美追求、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他創作的小戲《審女婿》獲第七屆“群星獎”銅獎。

“戲曲終究要靠優秀作品贏得觀眾、實現價值。我會努力創作出更多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的劇目,讓弦子腔唱響在更廣闊的舞臺。”鄒尚恒說。

匠心獨運 光影傳情

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由弦子腔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吳成全牽頭組建。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該班社有了固定的傳習所。

傳習所不大,2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里有一塊幕布,幕布前放著幾張供觀眾聽戲的長椅。幕布后,弦胡、蓮花落、三弦、鼓和鑼等文武樂器一應俱全。每個周六,班社成員都會聚在一起開展傳習排練活動。

52歲的吳成明是班社里年齡最小的成員。8月31日,吳成明早早趕到傳習所,打開皮箱,把排練劇目需要的皮影一個個掛了起來。

“這套皮影是2017年縣文化館買的。一套保存完好的皮影,能用很多年。”吳成明說。他在班社里負責操縱皮影,配合伴奏和唱腔在幕布上展示各種角色的打、跳、翻、跑等動作。

10時許,班社成員陸續到齊。在班主朱家銀的組織下,大家開始排練起弦子腔經典傳統劇目《封王》。

今年64歲的朱家銀是弦子腔李家班第五代傳人,也是弦子腔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告訴記者,皮影戲是弦子腔的一種表演形式,弦子腔皮影戲6人到8人能演,3人到5人也能唱。不打臉譜、不掛戲衣,擺上一張桌子,大家圍桌而坐,人人可以參與,即使不會戲曲板式演唱,也能跟著一起吆喝“喊腔號子”。

“你瞧,這就是我們使用的樂器,都是我手工制作的。我用耳朵一聽,就知道音準不準。”朱家銀向記者介紹,弦子腔的獨特之處,一是使用了樂器蓮花落和弦胡。蓮花落起到節拍器的作用,弦胡由琴桿和筒身組成,用作演唱伴奏。二是要靠“喊腔號子”群唱吆調結尾落拍,只有長期練習和默契配合,才能將一場弦子腔皮影戲演得有聲有色。

“我們這群老伙計都配合10多年了,但對演出的劇目還是會多排練幾遍,要對得起觀眾。”朱家銀說,班社現在有9個人,大家在做農活之余,一年演出100多場次。

如今,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中有1名國家級傳承人、2名省級傳承人。班社雖已盛名在外,但大部分成員已年過花甲。不少班社成員都在為沒有年輕人“接棒”而感到擔憂。

“弦子腔是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承,師傅帶徒弟一點點教起。徒弟從師傅那里學來的大戲,一本本都‘摞’在肚子里。”朱家銀說,“這是個精細活,學好也是苦差事。只要有人愿意學,我都愿意教。希望多些熱愛戲曲的年輕人到班社學習,讓弦子腔煥發出青春活力。”朱家銀說。

古韻新聲 風華依舊

一方幕布、一盞明燈,隨著器樂和唱腔聲起,造型各異、情態多樣的皮影上下跳躍、左右騰挪……8月28日,弦子腔傳統劇目《郭子儀拜壽》在弦子腔李家班牛王傳習所精彩上演。

臺上,弦子腔傳承人演得投入;臺下,安康學院藝術學院的學生看得入迷。每到精彩之處,劇場內便響起掌聲和喝彩聲。一曲罷,學生來到臺前,近距離感受弦子腔的藝術魅力。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們通過參觀非遺展廳、觀看演出、親身體驗,領略了弦子腔這項國家級非遺的獨特魅力,也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安康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王子萌說,她將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為弦子腔傳承發展注入新活力。

“青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傳承者和傳播者。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教師開展調研、采風活動,組織學生到安康大劇院觀看演出,邀請弦子腔傳承人進校園開展戲曲知識講座和現場傳習,讓師生全方位體驗戲曲魅力。”安康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鮑麗說,學校還鼓勵教師以地方非遺項目為選題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以非遺為創意元素創編文藝精品節目,面向全校學生成立陜南民歌、漢調二黃、弦子腔傳習所。現在,安康學院藝術學院開設的陜南民間音樂調研、漢調二黃唱腔藝術等選修課程受到學生喜愛。

在第十八屆安康漢江龍舟節開幕式上,由安康學院藝術學院與平利縣弦子腔班社聯合演出的情景弦子腔劇《弦子傳情頌安康》驚艷亮相,以青春氣息和創新氣質“圈粉”不少觀眾。

“在弦子腔傳承人的指導下,我們對節目主題、創意策劃方案和音樂創作等進行了創新編排。100多名師生排練3個多月,讓傳統劇目煥發出新光彩。”鮑麗說,學生由觀眾席走向舞臺,從“知戲”到“懂戲”,再到登臺“唱戲”,對戲曲產生了更加深厚的情感認同。

年輕觀眾觀戲后的反饋令陳尚忠感到欣慰。“戲曲藝術的守正創新和繁榮發展離不開對青年觀眾的培養。只有拉近戲曲與青年間的距離,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戲曲、體驗戲曲、愛上戲曲,才能促進戲曲發展的良性循環。”陳尚忠說。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推動弦子腔傳承發展,平利縣一方面大力開展傳承人帶徒授藝傳承活動,吸引有興趣的演員進入班社;另一方面,每年開展弦子腔進鎮村、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百余場,不斷提升弦子腔知名度,推進地方傳統戲劇傳承和發揚。(記者 董劍南 齊珂雨)

三秦手藝人

吳成全:堅守半生 只為好戲不斷

4c07c41963d320525b7ab6b0f437e714.png

八月二十八日,吳成全指導青少年進行弦子腔表演。 記者 董劍南攝

8月28日,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的演員們正在抓緊排練。弦子腔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吳成全時而吆調喊腔,時而布景耍影,一招一式都格外投入。

今年62歲的吳成全在弦子腔舞臺上站了大半輩子。這幾年,由于身體原因,他的行動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只要有演出機會,他就一遍遍練習唱腔、琢磨角色,力求把最好的舞臺效果呈現給觀眾。

“戲比天大。我想盡全力演好每一場戲,讓更多人看到、了解、愛上弦子腔。”吳成全說。

吳成全自幼喜愛看戲。那時候,農村沒有多少文化娛樂活動,但凡哪里有弦子腔開演,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會趕去觀看。吳成全總是擠到觀眾席最前排。

16歲時,吳成全拜弦子腔藝人李健德為師,立志要站上弦子腔的演出舞臺。從那時起,吳成全刻苦學習,將唱腔、節奏、唱詞等細節牢記于心。最多時,吳成全能熟練唱出110多本戲。

苦練3年后,吳成全從幕后走到了臺前。第一次登臺演出的場景,他至今難忘。“那次,我演的是經典劇目《蝴蝶杯》。演出前,臺下觀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演出結束后,聽著父老鄉親的掌聲和叫好聲,我更加堅定了一輩子從事弦子腔表演的決心。”吳成全說。

和許多傳統劇種一樣,隨著時代發展,弦子腔也一度面臨觀眾流失、人才斷層的困境。為了維持生計,吳成全不得不暫時放下弦子腔表演,外出務工。

“我心里始終放不下。老師臨終前的遺愿,就是希望我們能把弦子腔一代代傳下去。”吳成全說。2002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吳成全回到家鄉,重新整理戲本,并召集了一批熱愛弦子腔的藝人組建起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承擔起弦子腔演出和傳習的重任。

“大伙兒不以演出為營生,只為了一腔熱愛。”吳成全說,班社每年會組織近百場進鄉村、進校園、進景區演出。寒暑假期間,還有不少學生來班社研學。

為了弦子腔后繼有人,吳成全帶了兩名“徒弟”,毫無保留地將表演技藝和劇目唱本傳授給他們。經過不斷學習和訓練,吳成全的堂弟吳成明已經在主要劇目的表演中挑起大梁。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古老劇種能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代代相傳。”吳成全說。(記者 董劍南)

記者手記

讓“山花”綻放時代新蕊

齊珂雨

當得知要給一群大學生表演弦子腔皮影戲時,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的所有成員都鉚足了勁。

“只要有人看,我們就有演出的激情。”班主朱家銀說,隨著時代變遷,戲曲受眾日漸稀少,弦子腔出現了青黃不接、傳承斷代的現象。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是平利縣內僅存的兩個弦子腔民間班社之一。

班社沒有固定經營模式,微薄的演出費用也不足以讓班社成員養家糊口。當被問到為什么堅持的時候,“熱愛”是班社成員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在式微的鄉村戲曲市場中,他們的熱愛是一縷特別的光。但僅有這樣的光,還不足以照亮弦子腔傳承發展的路。

挖掘與保護迫在眉睫。弦子腔起源于民間,深植于民間,生命更在民間。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弦子腔班社的扶持力度,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和政策幫扶。同時,要在戲曲保護、劇本創作、人才培養上持續發力,探索建立優秀戲曲人才招聘和培養機制,形成多層次的人才體系,為戲曲教學、創作、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更大的空間。

傳播與傳承同樣重要。要讓弦子腔流傳下去,在保護的同時,還要拓寬傳播路徑,在遵循藝術基本規律的基礎上,不斷發掘戲曲藝術與時代的連接點、與觀眾的共鳴點,實現戲曲內容呈現、形式創新與受眾需求融合,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接觸、了解、喜愛戲曲。

戲曲傳承和保護非朝夕之功,需要持續努力與探索。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弦子腔這朵戲曲百花園中的“山花”能不斷綻放出時代新蕊。

編輯:王瑜

網站簡介 |  本網動態 |  友情鏈接 |  版權聲明 |  我要投稿 |  聯系我們 |  工作郵箱 | 不良信息舉報 |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本網站法律顧問: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主任 王洪
陜ICP備0701214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706142 陜公網安備 61011302000103號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南路336號 聯系電話:029-85257337(傳真) 商務電話:029-85226012 投稿郵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網(陜西新聞網)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银川市| 天镇县| 泽普县| 清涧县| 太湖县| 通化县| 玛沁县| 永城市| 东城区| 宁津县| 凤山市| 卢龙县| 聂荣县| 吉林省| 奉节县| 东源县| 瑞丽市| 大安市| 瑞金市| 灌阳县| 广南县| 南充市| 康马县| 云南省| 梁平县| 开阳县| 婺源县| 哈尔滨市| 宁波市| 新民市| 贵德县| 宁阳县| 明溪县| 两当县| 万山特区| 枝江市| 将乐县| 广灵县| 张家界市|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