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表演現場 華清宮景區供圖
《無界·長安》節目篇章之“共生” 《無界·長安》項目組供圖
一場場優秀的演藝節目,能給一座城市帶來什么新的改變?
當下的文旅演藝,越來越成為傳播城市文化、彰顯城市氣質的重要載體,它凝練了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特色,以其快速符號化、廣泛傳播性、反復上演的精神消費特性,讓靜態景觀和傳統故事“活”起來,從而煥發新的旅游體驗,刺激和拉動新的旅游消費。
經過提質換代,文旅演藝不再是傳統景區的附屬品,而是塑造城市文旅品牌的一把“利器”。除了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它更是一條柔軟又堅韌的紐帶,帶著觀眾沉浸、共情于城市故事,讓旅游體驗更加豐富立體,讓城市文化和精神得以全新呈現。
打造“中國演藝之都” ,或許是西安這座傳統旅游城市持續“破圈”出城的黃金突破點。
01
文旅演藝是塑造城市品牌的“利器”
對于成熟型的文旅項目,要提質升級、更新換代,開發并推出文旅演藝作品無疑是絕佳選擇。
放眼全國,杭州宋城演藝以“主題公園+文化演藝”模式起勢,“千古情”系列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復制。三湘印象旗下的“印象”和“又見”系列,及其代表作G20峰會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則將沉浸式文旅演藝推向了更高的維度。
西安亦是如此。無論是永寧門的《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華清宮真山真水實景演繹的《長恨歌》,還是“非遺+科技”結合的新起之秀《無界·長安》,諸多有著良好口碑的演藝作品,成為西安文旅升級、出“圈”的助推器。
在萬人吟唱《山河詩長安》的震撼中,重慶市民劉紅瓊悄悄下單了大年初一機票,“去長安,去詩的故鄉”成為她最想完成的新年心愿。
為了一場演藝而奔赴一座城,這樣的人何其多也。春節期間,西安旅游訂單同比增長317%,景點門票訂單同比增長480%,打動人心的演藝作品,成功為西安帶來井噴式的關注度和客流量。
02
文旅演藝是激活地方經濟的精神“燃料”
進入新時代,西安文旅演藝不斷創新探索,開辟新場景、新空間,拉動文旅市場消費攀升,成為激活地方經濟發展的精神“燃料”。
總導演張藝謀、總制作人沙曉嵐、“雙奧”精英創作團隊……在強大的制作團隊支持下,去年底上演的《無界·長安》,以“陜西傳統非遺+科技賦能”的出場方式,刷新了觀眾對演藝的認知,既滿足了千萬游客在“碳水之都”美食“打卡”的味蕾需求,也讓他們在精神文化需求層面“吃”到了大餐。
秦腔、鼓樂、皮影、華陰老腔、陜西面食等7種陜西傳統非遺的魅力,在演員和科技手段的融合演繹下被充足釋放。劇場還運用了國內最頂尖的技術,全息紗、投影幕、全息影像盒子、裸眼3D等。
“為一場演藝而‘量身’定制一座劇場,在西安尚屬首次。”西安長安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無界·長安》項目負責人董瑞金表示。
從《無界·長安》身上,我們看到打破界限的融合而實現傳播的“無界”,為文旅演藝開辟了新路徑。
2021年,冰火《長恨歌》聲、光、電技術同步升級,實現了北方冬季戶外實景演藝“0”的突破,2023年演出季共推出207場,接待游客51.4萬人次,同比2022年接待游客增長59.51%,收入增長110.61%。
以秦文化為內核的《復活的軍團》、傳承絲路精神的《駝鈴傳奇》……今年春節期間,西安17臺重點演藝接待觀眾近100萬人次,16家重點景區接待游客同比增長27.47%,門票收入同比增長53.02%,各項數據位居全國前列。
“演出搭臺,文旅唱戲”,新探索和新路徑,讓文旅演藝的“流量”轉化為拉動城市消費的動能。
03
打造“西安演藝”新品牌,我們有什么?
文化是西安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文旅產業則是西安最具優勢的特色產業之一。西安提出要加快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轉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發揮傳統文化稟賦優勢,全面打造“西安演藝”新品牌,劍指“中國演藝之都”。
打造“西安演藝”新品牌,有戰略定調,也有具體措施。
今年1月,陜西省《關于加快文旅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印發,提出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支持在景區景點開展駐場旅游演藝、流動性文藝演出、沉浸式演藝活動、非遺技藝展演,建設一批旅游演藝小鎮、旅游演藝集聚區,建設西安中國演藝之都,豐富“演出+旅游”等業態。
同樣在1月出臺的《西安市促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加速推動西安文旅體產業集聚發展、迭代升級。
打造“西安演藝”新品牌,有深厚基礎,也有發展條件。
消費需求龐大。西安巨大且火熱的文旅演藝消費市場,為演藝項目的創新提供了驅動力。
硬件條件充足。西安現有備案演出場所56家,營業面積50余萬平方米,包括陜西大劇院、西安音樂廳、長安樂等20多個可供演藝施展“身手”的大型場館。
產業已成規模。從上世紀80年代中國第一臺旅游演藝《仿唐樂舞》在西安誕生,目前全市已有17個成規模、有固定表演時間的大型演藝節目。西安已是國內旅游演出項目數量最多、最集中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04
如何做好“西安演藝”這篇文章?
做好“西安演藝”這篇文章,“前方+”認為還可從以下途徑探索:
一是講好“本地故事”。文旅演藝只有根植于文化認同和文化共鳴,講好地方故事、講好特色故事,才能讓故事觸動人心。在“唐”文化被充分挖掘的西安,可嘗試深度開發“周”“秦”“漢”文化。以“漢”文化為例,可依托漢長安城國家遺址公園、漢城湖等景區,加大文旅演藝創作。
二是突破“一城之限”。從實景演出行業來看,宋城演藝集團在第一個發展階段(1996-2012年)專注宋城景區,通過深耕杭州,成功打響了“千古情”品牌,2010年就在深交所完成上市。第二個發展階段(2013-2017年)就走出杭州,將“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的核心模式異地復制。第三個發展階段(2017年至今)則開始謀求演藝新模式的異地擴張。
對比宋城演藝集團,西安一些深耕本地的品牌演藝可嘗試借鑒,謀劃和包裝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頭項目走出陜西,在異地復制推廣,實現從旅游演藝到城市演藝的轉變。
三是實施“融合運營”。唯有跳出“景區”思維,以項目的方式謀劃創意、策劃、設計,統籌景區運營、劇院經營、設施代營,真正將景區和演藝優勢疊加,以新消費和新業態模式,實現節目與文化、旅游、科技以及互聯網的融合共生,從而使游客真正融入城市文化。
四是堅持“人才為要”。發展文旅演藝,人才是關鍵。西安應加強文化創意型人才的培育、交流、引進,同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讓創意在文旅演藝中閃耀光芒。
懷揣敬意搞融合,面向市場搞運營,讓文化扎根、讓演藝有魂,與時代共振、與觀眾共情,西安文旅或許可以走出一條獨具西安特色的“大文旅”發展之路。
編輯:呼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