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六日,西安市華夏國武散打館內,夜校學員們正在練習散打。 本報記者 陶玉瓊攝
12月12日,西安市某夜校非遺手作興趣班內,老師(左)正在向學員講解掐絲琺瑯技藝。 本報記者 陶玉瓊攝
十二月四日,西安市某夜校的學員們正在上美妝課。 本報記者 陶玉瓊攝
本報記者 陶玉瓊 見習記者 齊珂雨
都市年輕人的夜生活,有多少種打開方式?
可以逛商場、看電影、玩劇本殺,可以看一場脫口秀、聚一次餐,也可以宅在家里擼貓擼狗、刷刷短視頻……
然而,有一些年輕人,為夜生活找到了新的打開方式——上夜校。
舞蹈、聲樂、美妝、攝影、茶藝、散打……如今,類型多樣的“潮課”、親民實惠的價格,讓“夜校”這個聽起來頗具年代感的詞,成為風靡于年輕人社交生活圈的新潮流。
每當夜幕降臨、街燈亮起,一個個年輕人離開工位、走出寫字樓。在夜校里,他們卸下白天的匆忙與緊張,釋放情緒、療愈自我、豐盈人生,讓生命展現出別樣的鮮活與浪漫……
在夜校 把自己重新“養”一遍
從辦公桌走向“小課桌”,夜校正成為不少年輕人下班后的那顆“糖”。
“現在很期待周一和周三,因為要去夜校上散打課。”12月11日,一下班,國企員工宋欣雨便拿上手套等裝備,一路小跑奔向公交車站。
宋欣雨告訴記者,夜校火了之后,西安的社交分享軟件上,很快就出現了不少開設夜校、招募學員的信息。“小班教學”“集齊學員即可開課”“零基礎可學”“500元8節課”“專業教練及場地”……一個個惹眼的詞匯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幾番猶豫后,宋欣雨交錢報了名,成為夜校散打班的一名學員。
“為了方便上班的人,夜校大多數的課都在晚上七點半到九點之間,上課的地點也有很多選擇,郭杜大學城、小寨、半坡國際、南稍門等這些年輕人聚集的地方都有夜校的教學點。”宋欣雨說,針對不同課程的需求,夜校會聯系相應的場地和老師。
一個小時后,宋欣雨到達西安市華夏國武散打館。換好衣服,匆匆咬了兩口面包,宋欣雨開始上課。
深蹲跳、左右手交替出擊、直拳、勾拳……在教練的指令聲中,宋欣雨迅速完成動作,每個“招式”都有模有樣。
“你別看我現在從容自如,可剛開始那會兒,我連做最基本的體能訓練都得大喘氣。”宋欣雨告訴記者,通過學習散打,她已經和最開始的自己“判若兩人”。
“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沒機會培養一門興趣,現在算是把自己重新‘養’了一遍。”宋欣雨坦言,一開始她還擔心堅持不下來,也擔心幾百元的課程,質量沒保證,結果只上了一次課,便完全“上頭”了。
宋欣雨告訴記者,散打班的教練非常專業,課程氛圍也很好,8節課上下來,基本的拳法和腿法她都掌握了,還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力量,日子也變甜了。”宋欣雨說,周一和周三的散打課,讓她在循環往復的日常生活之外,有了盼頭。
“女孩子學散打很酷,我準備再報個進階班。”宋欣雨說。
像宋欣雨一樣,嘗到夜校“甜味”的,還有在西安建筑行業從業的90后小伙孟洋。
孟洋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學過聲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的增多,以前學過的一些才藝都逐漸荒廢了。工作之后,他發現自己成了“沒有才藝的人”。
“公司年會表演節目,我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藝,只能在角落里鼓掌。”孟洋說。
于是,孟洋下定決心報一個聲樂班。但經過了解后,他發現市面上大多數興趣類課程,要么是面向青少年的,要么是供老年群體休閑娛樂的,而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興趣培訓課程不僅少,而且動輒就要上千元的費用。孟洋望而卻步,直到遇見了夜校。
“我報的聲樂課每周二晚上七點上課,10節課只需要500元,性價比超高。聲樂課在西安市內好幾個區域都有上課點,我可以選擇離家近的,十分方便。”孟洋告訴記者,夜校喚醒了自己塵封多年的音樂夢。
“要是沒有夜校,我估計今年的年會,自己還是只能當觀眾。”如今的孟洋自信了很多。他說自己還想繼續在夜校學點別的才藝,讓人生更“豐滿”。
學非遺 得“拼手速”搶課
“想學篆刻,有課程嗎?”“非遺茶道什么時候開課?”“非遺皮影還會開二期班嗎?”“快開快開,我要報名!”……
這幾日,西安市某夜校主理人崔超波的手機常常響個不停。
“自打在微信群里發布了要新開設非遺類課程的消息后,各種咨詢消息我都回復不過來,沒想到這么多年輕人對非遺課程感興趣。”崔超波告訴記者,非遺類課程一上線就特別受歡迎,部分課程甚至“秒空”,“非遺手作興趣班發布預告后,僅用了4天,就報名滿員開班了。”
“這課是我拼手速‘搶’來的。”非遺手作興趣班學員劉谷告訴記者,現在如果想如愿上夜校,必須拼手速。
劉谷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平常喜歡參觀各類博物館,一直希望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與非遺制作技藝。“潛伏”在西安某夜校咨詢群幾周后,她終于看到了“對胃口”的課程,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一節課過后,我被老師‘圈粉’了。”劉谷說,在對皮雕雕刻和皮雕打邊等工藝進行實操后,她再一次被非遺技藝的魅力所震撼,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遺之美”,“我對接下來要上的非遺掐絲琺瑯、非遺纏花等課程充滿期待。”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非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見。”在非遺手作興趣班老師于夏楠看來,年輕人愛上非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夜校吸納非遺手工課程,既豐富了課程內容,也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促使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為激發更多年輕人對非遺從興趣走向熱愛,于夏楠及她的同事對課程進行了重新設計,針對零基礎的年輕人,在保留傳統技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形式創新,并融合年輕一代的審美,讓非遺更加年輕化。“我們教授學員在皮具上雕刻自己的寵物形象。課程結束后,大家還可以帶走配合課程自制的非遺皮雕作品。”于夏楠說,只有賦予非遺當代審美內涵,讓它“活”起來,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非遺傳承隊伍。
“新生力量,正在引領非遺潮流!”崔超波告訴記者,針對年輕人的需求,他們還會開設一些非遺類的新課,非遺皮影課已經在招募學員了。
“當光影下搖曳的皮影人物,遇到新時代的年輕人,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創造出怎樣的故事呢?”崔超波滿懷期待。
為自己充電 抓住每一秒
每周一周三學化妝、周二周四學架子鼓,26歲的IT網絡管理員李樂羽將工作之外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下班后躺在家里刷手機太沒勁了。夜校的出現,讓我的夜生活有了更多打開方式。”李樂羽告訴記者,自己是個“閑不住”的人。
“為自己充電,什么時候都不晚。解鎖新技能帶來的精神愉悅遠比買個包包、吃頓大餐來得更為持久。”李樂羽表示,在學完化妝和架子鼓后,她還打算報手碟、茶藝等課程,繼續提升自我。
“有位小姐姐周內排滿五節課,簡直是‘全勤學霸’。”如今,崔超波所在的夜校開張已滿1個月。他告訴記者,現在同時報好幾門課程的年輕人大有人在。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500名學員加入了他們的夜校,已經“畢業”的第一批65名學員中,有30人報了2門以上的課程,而且夜校的社群規模還在以每天50人以上的增速不斷擴大。
“這一群年輕人,都太有沖勁了。”夜校聲樂培訓老師陳原子櫻說,給夜校的學員們上完第一節課后,她就被大家學習的熱情深深打動了。
“不論是想習得新的技能、保持競爭優勢,還是豐富業余生活、充盈精神世界,他們都展現了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風貌。”陳原子櫻說。
時代在變,公眾通過學習提升自我的追求沒有變。
記者在某社交分享平臺上搜索“西安夜校”,能搜到30余個賬號,不少夜校主理人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冒頭”,發帖建群、招募學員,而帶有“夜校”字眼的話題更是熱度不減,評論區都在咨詢“怎么收費”“在哪上課”等問題。同時,也有不少夜校學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夜校體驗,稱夜校“物美價廉”“上完課后幸福感滿滿”等。
從“被動學”轉向“主動學”,從“生存需要”轉向“精神需求”,一群群年輕人將夜校作為生活的“緩沖帶”、精神的“加油站”,培養興趣愛好,結識志趣相投的好友,以純粹的熱愛滋養生活,為忙碌的心靈尋找到了一片可貴的棲息地。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夜校熱,折射出了人們對優質公共文化資源的迫切需求,也從側面提醒市場,文化消費可以更加多樣化。
夜校熱也反映出終身學習的浪潮正在青年群體中澎湃翻涌。
《中國成人學習市場行業報告》顯示,中國成人學習市場規模呈持續上漲趨勢,2022年,個人興趣學習市場規模高達1535億元,而這一市場規模預計到2027年可達2964億元。
“夜校的火爆反映了人們對終身學習和自我提升的需求。”在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石英看來,夜校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元、觸手可及的學習資源,降低了普通大眾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門檻。
石英說:“終身學習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學習型社會的到來,會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常態,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學歷教育之外繼續優化知識結構、學習新技能、開闊視野。從這個層面來看,夜校的實踐和探索,為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夜校只是一扇窗,不少年輕人通過夜校看見了不一樣的風景,但如果想走進風景深處,還需時刻保持‘空杯心態’,學而不止、學而不厭,讓終身學習成為人生遠航的不竭動力。”石英說。
編輯:呼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