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宋洋 劉望)3月16日,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跟隨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專家組一行考察漢陰鳳堰古梯田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工作。在前往鳳堰古梯田的山路上,天降大雪紛紛揚揚;車輛繞過幾道彎之后,大雪停止,金燦燦的油菜花又映入眼簾。一行人深刻理解了局地小氣候對古梯田誕生的影響。
鳳堰古梯田上的油菜花已經盛開
漢陰鳳堰古梯田位于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始于清朝乾隆丙子二十一年(公元1756 年),于咸豐、同治時期大規模建設,距今逾260年,作為秦巴山區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區域內有清乾隆年間從湖南長沙移居當地的吳氏家族所開墾的1.2萬余畝的古梯田以及相當數量的古堰、渠、塘、壩等古代水利灌溉工程。
鳳堰古梯田上的油菜花已經盛開
鳳堰古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間,級數均在300級左右,梯級層高0.3—1米不等,每級寬3至15米,最長處達600余米。種植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為主,一年兩熟。梯田周邊保存有明清兩代大量的碑石遺存和古遺址、古村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存,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引水灌溉、農業耕作技術的演變。
山下油菜花盛開,山上卻突降大雪
鳳堰古梯田灌溉工程主要分布在漩渦鎮黃龍村、堰坪村、茨溝村。梯田灌溉系統完備,依靠黃龍溝、茨溝、冷水溝、龍王溝4條溪水自流灌溉,水源豐富,水流長年不斷。黃龍洞河、東河、冷水河等3條小河流是“萬畝古梯田”區的主要水源,均屬漢江支流。
鳳堰古梯田航拍
梯田位于漢江流域,北依鳳凰山森林公園,南臨漢江漩渦古鎮,漢江干流流經此處,平面呈回旋狀而得名漩渦,江水常年拍打岸壁,激起巨大水霧,祥云隨空氣頻繁升降,形成局地小氣候,灌溉水源以天然徑流溝道水、庫塘水、山泉水和局地降水,灌排系統完善,稻作梯田沿用至今,并一直發揮效益。
鳳堰古梯田上的油菜花已經盛開
鳳堰古梯田根據自然地形地貌、河流走向、灌溉水源分布情況,大致分成3個灌溉區:堰坪梯田的堰坪茨溝區、東河梯田的東河區和鳳江梯田的黃龍中銀區。遺址構成主要包括古梯田、溝渠堰塘、古建宅院、村寨民居、石堡寨遺址、宗教設施、漩渦古鎮以及與農事及地方文化融合的節慶、方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鳳堰古梯田上的油菜花已經盛開
漢陰鳳堰古梯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科技、歷史文化、 生態等方面。 梯田灌溉引用河水、泉水和局部小氣候形成的雨水,水量充足,渠系發達,自上而下排水流暢,設施完善。鳳堰古梯田正是利用并延續了這種技術與特點才能夠發展沿用至今。
鳳堰古梯田上的油菜花已經盛開
鳳堰古梯田改造利用坡地、增加耕地資源、防治水土流失的耕種方式,并在梯田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了科學的開墾技術, “水系—村寨—梯田—森林”這種“四素同構”的生態模式是稻作梯田的特點,形成了嚴密又科學的傳統農業景觀與傳統空間生態格局。
鳳堰古梯田上的油菜花已經盛開
260多年來,鳳堰古梯田至今持續使用和發展著,作為農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結晶、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山地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的集成、農業生物的“基因庫”和獨具特色的自然與文化景觀,歷經數百年風雨,在南北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涌動著生生不息的蓬勃活力。
鳳堰古梯田是刻印在農耕文明上的移民史,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其工程技術之先進、效益之顯著,令世人嘆為觀止。
編輯: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