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8日,立秋,金陵。
宋應閣提著行李箱,擠下了火車。
舉目四望,人來人往,一片繁忙的景象。
想到明年此地就要生靈涂炭,淪為人間煉獄,宋應閣心中難免悲戚。
長吸一口氣,平復好心情,宋應閣又斗志昂揚起來。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前世的紅色信仰早就將他的意志鍛煉的如鋼鐵般,不懼任何困難。
恰巧原身的信仰與他一致。
原身今年二十一歲,剛畢業于國立浙江大學,在學生時期便接受紅色思想,被秘密發展進了組織。
畢業后,其父宋永福寫下了一封信,囑托原身拿著這封信去金陵尋故人。
信封上寫著四個字:雨農親啟。
宋應閣心中大驚。
一番追問之下,宋永福才如實相告。
十幾年前的寒冬,宋永福經商歸家途中,在甬城郊外一座荒廢的關帝廟中歇腳,見供桌下,堆著稻草,稻草中躺著一人,已是奄奄一息。
宋永福見這人面帶奇相,不似常人,便決心幫一把。
隨后,宋永福將此人送進城中醫治。
到了春日,此人告辭之時,又奉上盤纏。
此人正是后來軍統的掌控者戴笠。
后來,兩人書信來往亦未中斷。
前些年,宋家生意遇到一個大麻煩,戴笠只是一封電報,便解其難。
這時,宋永福才知曉戴笠供職于金陵政府,已今非昔比了,但具體是何職位卻不甚清楚。
若宋永福知曉其是聲名狼藉的大特務,不知還是否會寫這封信。
信中內容,宋應閣已經看過。大意是犬子不喜經商,如今大學畢業,可否介紹其在政府中工作云云。
隨信一同給宋應閣的,還有五根大黃魚。
宋家雖經商,但并非一方豪富,五根大黃魚已是傷筋動骨了。
由此可見,宋永福對原身的拳拳父愛。
可惜,原身在野湖戲水時,不慎遇難。
若非宋應閣穿越而來,只怕如今宋家已是紙錢紛飛如雪片了。
看完信后,宋應閣第一時間便和組織聯系。
組織深思熟慮后,決定對其進行了兩個月的秘密培訓,而后宋應閣作為一名紅黨潛伏人員,代號“廬山”,踏上了前往金陵的列車。
在秘密培訓期間,宋應閣的表現讓負責培訓的陳國晟大吃一驚。
或許是穿越者的福利。
宋應閣發現穿越后,不僅能過目不忘,邏輯思考、分析及反應能力也大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身體素質大幅提升。
無論是體力、速度、還是力量,遠超常人。
僅僅學習了幾日的格斗技巧后,便能勝過陳國晟。
要知道陳國晟可不是普通人,早年間跑江湖,正兒八經的拜過師,學過武。
后來在北伐時期,又十數次從戰場上活著下來。
短短兩個月,陳國晟便被宋應閣的能力折服,甚至數次向組織提議,如此人才,不應放在隱秘戰線。留在組織中,更能盡其才。
組織的回復飽含對宋應閣的期待。
隱秘戰線雖是無名英雄,但有時一人便可敵一營、一團、一師。
宋應閣知曉后,大受鼓舞。
出了車站,宋應閣喊了一輛黃包車,直奔洪公祠一號。
1934年,因改組擴大,辦公所需,特務處由雞鵝巷53號搬遷至此。
洪公祠四周都是高高的圍墻,將內外分割成兩個世界。
宋應閣只是在門口打量片刻,便有警衛上前盤問,宋應閣道明來意,警衛讓宋應閣進了值班室,并命人看守,而后才進去通報。
片刻后,警衛返回,對宋應閣搜身,連行李也一并搜查。
行李箱中的五個大黃魚,自然是瞞不住警衛,但警衛可能是見多了這等事,神色并沒有波動。
搜查完后,警衛帶領宋應閣走向了辦公樓。
只是隨便看了幾眼,宋應閣便記住了洪公祠的格局分布。
到了一處房間外,警衛敲了敲門,里面傳出了“請進”的聲音后,警衛示意宋應閣進去。
宋應閣對警衛點頭微笑,輕聲道謝后,這才推門而入。
室內并不奢華,反而很簡樸,即使腰纏萬貫,戴笠也不會把此處裝飾的紛華靡麗,這等于是授人以柄。
辦公桌后一人正襟危坐,一張馬臉,兩道劍眉黑而濃,雙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宋應閣快步上前,微微鞠躬,恭敬道,“受家父囑托,應閣特來拜會叔父。”
有道是,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昔日窮困潦倒之時,得故人相助。
如今飛黃騰達,見故人之子,其中心情,不言而喻。
戴笠見宋應閣五官俊朗,舉止有度,心中好感多了幾分。
“是應閣啊,好好,十幾年未見,如今已長大成人,端是一表人才?!贝黧宜实男α艘宦?,站起身。
辦公桌旁不遠處,擺著茶幾和沙發,為會客所用。
戴笠示意宋應閣坐下,就要親自為其沏茶,后者趕忙推辭,并為戴笠沏茶。
“十幾年前,我曾在你家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候你才三四歲,天天追著我,嚷著吃糖,現在還要吃糖嗎?!贝黧绎嬃丝诓瑁呛堑恼f。
“那時應閣年幼,不曉事,叔父勿笑我。不過這糖,應閣現在仍舊愛吃?!彼螒w笑著回應。
一句“仍舊愛吃”,惹的戴笠哈哈大笑。
兩人又互問了近況,關系在對話間迅速拉近。
宋應閣見時機差不多,將信件遞給了戴笠。
戴笠拆開看了一遍,道:“去歲,你父親來金陵辦事,與我相聚時,便說過此事。”
頓了頓,戴笠又道:“此事易爾,只是不知賢侄有何志向?!?
宋應閣聞言,心中大定,站起身來,道:“臨行前,家父有言,全憑叔父做主?!?
戴笠臉一板,“既然喊我一聲叔父,就要和我說心里話,我也年輕過,你們年輕人心里怎么想,我會不清楚?”
宋應閣“嘿嘿”一笑,“瞞不過叔父慧眼如炬?!?
而后正色道:“時值多事之秋,風雨飄搖之際。內有紅匪為患,外有日寇虎視眈眈。應閣只愿參軍,以身報國,雖死無悔?!?
宋應閣雖有心留在軍事情報處,但以戴笠的多疑,此事不能由他提出。
戴笠聞言,不禁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亦是一腔熱血,參軍報國。
沉吟一會,戴笠道:“此事不可。你父親有言在先,絕不可參軍,你家就你這一根獨苗,若有個三長兩短,我該如何向你父親交代?!?
宋永福早就和戴笠明說,當初若非攔著,宋應閣早已報了軍校,參軍去了。
所以千叮嚀萬囑咐,絕不可讓其參軍。
“不過,誰說參軍才能報國?”戴笠道。
宋應閣道:“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方顯男兒本色。”
“幼稚!農民為國家種糧食,商人為國家交稅,工人為國家制造機器,何嘗不是報國?”戴笠道。
宋應閣沒有反駁,只是執拗的神色卻并未掩飾。
戴笠道:“悄無聲息的在敵人的心臟插上一刀,于無聲處驚雷。這種工作,你可愿意做?”
此時特務處還未成為后世的軍統,正是缺人的時候。
對于家世清白,知根知底的宋應閣,任人唯親的戴笠起了將其收入麾下的念頭。
“還有這種工作?”宋應閣奇道。
“你且說愿不愿意?”戴笠問。
“若真參不了軍,倒是可以考慮?!彼螒w道。
“挑三揀四?!贝黧液浅獾?。
“叔父教訓的是,應閣知錯了,下次還敢?!彼螒w道。
戴笠被逗笑了,指著宋應閣,“你小子還真頗合我胃口?!?
“工作的事,且不急,等我安排。如今你初到金陵,住在何處?”戴笠問。
“剛下車,便來尋叔父了,回頭租個房子,便能安定下來?!彼螒w道。
戴笠聞言,走到辦公桌邊,撥通電話,片刻后,掛斷電話,道:“正好天印巷有處空置民房,你且去安頓好,這幾日無事便在金陵好好逛逛,等我安排好,會找人尋你?!?
宋應閣連忙道謝,并掏出五根大黃魚,還未開口,便對上戴笠的冷眉,“我差你這點錢?”
不待宋應閣說話,戴笠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一根大黃魚塞進行李箱。
“且當給你買糖吃了。”
掃碼前往QQ閱讀APP,搜索「珠南價值」繼續閱讀
本書新人10天內免費讀
掃一掃
前往QQ閱讀APP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