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溪野告密

最近更新:2021-11-05 01:03:51

掃碼前往QQ閱讀APP

搜索「溪野告密」閱讀

本書新人10天內免費讀

簡介: 本世紀90年代初,一張手寫的借條,用的是單位文頭的信紙,借款二千元,理由是買房子,借款人張乎給我留下了字據,并抵押了一個案子。他知道我對此案有興趣,一直打聽著。 如果還不了,就可以拆開看,相當于把案子當作了擔保。 他一直沒還錢,我也一直沒催,直到有一天,我在旅途中偶然得知張乎突發心梗死亡,我打開了密信中的案子,并開始對案子進行了破解。

第1章 偶遇

那年初冬去旅行,特別拐進黃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只為參觀村里一座六角塔。

六角塔為青磚結構,沒有一根木頭支撐,全靠著磚砌形成的弧度相互支撐,塔約有三層樓的高度,從剝落的泥灰中可以看到:每一塊磚的側面,都刻著制作時間和制造者的名字,從題款的時間上能看出這是一座明代的塔,至今還能攀爬上到二層。

想必占著那時的天空,最高的屋頂是當地一座寺院的屋脊,離地面也就幾米高度。終于有一天,一根矛呼嘯著在叢林中聳立,它以盤踞整座山為基座,在天空沒有發現它之前,有意種下一棵香樟樹,掩蓋它的起意:

那支顫巍巍直刺蒼穹的矛,在天空中寫下對龍王任性發大水,造成山洪爆發,村民死亡不共戴天的誓言;是佇立于天際線的一根地標,也是一座刻下幸存者歸鄉之路的界碑。

造塔的功能就是紀錄當地所做的大事。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一座這樣的塔。

我爬到這座五百多年前故事的二層樓時,站立在塔心中央,它微微隆起,象一頂手工編織的六角帽,在中央將六個角分散的六片等腰三角形收線縫合,因此頂部中央隆起,而站在此處看塔頂,也是同樣的效果。

朋友沒有爬上來,說怕兩個人的重量加在一起,會把塔壓垮,他是當地人,知道這座從未對外公開宣傳過的景點,他小時候就經常爬,估計不久會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怕是不讓再爬了。

朋友說很值得一看,于是就把我帶進了村。

經過村里的省道,直接連著黃山風景區,因此自駕游的朋友,選擇在村里吃完中飯或晚飯再上山,權當在此打個尖,因此,村里的每家飯店都是生意興隆,主要是因為這里的徽菜做得地道。

重油重色,山珍野味說的就是徽菜。

朋友説吃野味要提前預定,比如果子貍、麂子之類,我説這都是國家保護動物,不吃為好,吃點正常的就行。

刀板臘肉、紅燒鱔魚、老鵝鍋巴湯的香味彌漫在不大的空間里,肆無忌憚地挑逗吃貨的味蕾,要吃當地的特色徽菜,就需要花時間排隊等。

一位司機掀開塑料門簾,用方言直喊著老板的小名,他是當地人,馬上要趕到W市去,讓老板娘做一碗面,多放點辣椒和牛肉塊。

排在前面的客人不樂意,叫道大家都守點規則好不?

司機瞪著眼:“我這是趕著給死人送花圈的,有誰的事比這事急?”

客人們紛紛説:那也要守先來后到的規則。

司機更不樂意地咕噥,星期天的,還得給單位辦事,飯都吃不上一口,這長途要跑四個小時,來回得八個小時,晚上還要往回趕,讓不讓人活了?

我對司機招招手:

“師傅你可以排在我前面,讓您。”

他點點頭,表示感謝,BJ來的人就是素質高,他肯定。

坐在我面前,一陣風卷殘云般地吃起一海碗的面,嫌辣子放得不夠多,又把桌子上的辣油都倒進碗中,仿佛這是人生中最后一餐,辣得滿頭大汗,似要抵御這初冬皖南山區的寒冷。

我問他:

“W市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很熟悉,不知道你們單位給誰送花圈?”

他埋頭在熱氣中,甩出一串怨言:

“是市里的某學校一位校長死了,與我們縣的學校是聯合辦學的合作單位,頭死了,這邊的學校怎么也要趕在第一時間表示哀悼吧。”

心中掠過一個名字,我想不會是我認識的人吧,不會是他吧?

他用手背擦了擦嘴,沿著碗把湯都吸入了口中,滿足地叫道:

“結賬。”

我裝著是上外面的廁所,繞到他的金杯車前,趴在窗上看到那只碩大的花圈,里三層外三層地綴滿了白紙扎的花朵,白色的挽聯,用黑墨寫著他的名字,很工整的隸書,如果不是挽聯,完全是一幅極為出色的書法作品,可以裝裱掛起來欣賞,

花圈上的這個人,與我面對面在辦公室里坐了十一年。

司機掀開門簾,看我呆立在車窗邊,以為是找煙抽,客氣地遞過一根迎客松,表情輕松:

“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哦,飯前也一樣。”

他想到是我讓他先吃的,我還沒有吃飯呢。

我接過煙,表示同意他的觀點,然后問:

“您們這里的花圈全是白花嗎?”

他驚訝:

“難道還要扎上一朵小紅花?”

我搖搖頭,説咱北方的規則是對逝世年紀有要求,對應不同的花的色彩,比如五十五歲去逝的人,中央一圈是黃花,邊緣一層是綠色的花,中間摻著白花,而只有長壽者是全白的花,如雪。

司機驚訝地說:

“你怎么知道我們校長正好五十五歲?”

我趕緊說這是打個比方。

他干脆把車門拉開對我説:

“看這位老師好有學問,正好還有點時間,上車看仔細點,我們南方的花圈與北方的有啥不同的地方?”

我坐在車位上,用手撫摸他的名字,是的,那個第一天去單位報到時接我的人,那個惡狠狠地搞辦公室政治的人,那個最終給我看了他最好的藏書的人,那個借了我兩千元不還,給了我一封密信做抵押的人,終于死了。

我吸了口煙,把煙圈吐向他名字所在的位置,像當年我們在辦公室里一樣,都剛剛學會抽煙,熬夜趕寫第二天部長要讀的時政報告。

我的辦公桌上堆滿雜物:

左手邊放著《新華字典》,隨手翻查需要,它占據著主角的位置,右手邊放著參考用的資料,通常是各種寫材料用的報刊雜志,內參等范圍的資料,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一般我們會把它分類,剪貼下來,找樓下的打字員小丁要上打廢了的文件紙,反面貼上剪輯內容并進行分類,方便寫報告時參考,這是他教會我的工作方法。

我們面對面放著兩張辦公桌,現在回想,那是用刨花板做的簡易的辦公桌,中間是一個大點的抽屜,左邊是五個小抽屜,右邊是一個小柜子,不知道這是誰發明的款式,我后來在收藏的家俱類別中,從路易十四風格到攝政王時期,再到維多利亞時期的,都沒能發現它的設計元素,辦公室都是這樣的標配,唯一不同的就是年限出現的色彩變化,我一新來的,分到一張新一點的柿黃色的桌子,而張乎的已經褪色,邊角露出了里面刨花板的灰白色。

兩張桌子中間的三八線是兩個鉛筆盒,用廢紙盒做的,一個裝鉛筆,一個裝英雄牌鋼筆墨水,紅藍、黑三種,兩個紙盒的空隙間還會隨手放著幾盒防困的清涼油、幾支開會用的劃重點的粉筆、組織學習時過期的市委大禮堂的門票,看過的電影票,路上撿到的無用的紐扣或是好看的石子,我還撿到過一根鴿子的羽毛,后被他扔掉了,説那東西有股味道,讓他時常想到小時候挨餓時,把鄰居家的鴿子全都偷吃的窮困。

我正高興著又找到了他人生的污點時,他改口説都是大哥張之干的,他只負責紅燒和吃,殺也是大哥一個人完成的,一般答案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就無法再對話,他的大哥是人人皆知的瘋子。

張乎的桌子上多了一個宜興紫砂杯,杯內被泡得分不出原來的顏色,用他喜歡的宣城炒青綠茶長年泡的,又不清洗,説是養杯子,我喜歡用一個白面只寫著“為人民服務”的搪瓷杯泡茶,茶葉當然也和他同款,那是單位發的福利,算是對加班人員的嘉獎,以至于我在黃山喝了十二種他們認為的好茶后,評點:還是沒有我在坐機關時的茶葉好喝。

第一口茶的印象如此難以改變。

茶葉是寫稿人的必備利器,它的靈魂是寫不同稿子時,喝不同山頭的炒青,而這點,也是張乎教給我的,全機關的茶葉,都是在谷雨前,機關委托他去山上搞到的。

當年要想以最便宜的價格,拿到不同檔次的茶葉,你要躲過各種關卡,還要找到信任的村民,這樣可以免掉特產稅,然后趁著月色,扛著百十來斤的麻袋,翻越幾座山頭,從小路躲開各村派出的監督檢查人員,很多單位在這一條上失了手被抓住,補了好幾倍的罰款,唯有張乎一次也沒有失過手,因此我想,他后來去當校長,能與黃山腳下的村莊結成助學的對子,一定是當年翻山越嶺偷運茶葉的功力。

當年中國第一個茶葉集市峨橋茶市,就是一個不產茶的地方,交易不收特產稅。

想到我們竟以這樣的方式,最后一次見面,是一種預言將要實現的前戲,它充滿了未知的刺激,也充滿了驚險回顧,我決定放棄接下來的行程,趕緊打道回府,去打開那封存了二十多年的密信,看看里面到底里面寫了啥。

人總是受到好奇心的鼓勵,或許這是他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字。我承諾在他允許的情況下打開。

這是一個藏寶的地點,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呢?

掃碼前往QQ閱讀APP,搜索「溪野告密」繼續閱讀

本書新人10天內免費讀

掃一掃

前往QQ閱讀APP

版權:起點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曲靖市| 普陀区| 通州区| 故城县| 辛集市| 青河县| 乌鲁木齐县| 阿荣旗| 连江县| 新郑市| 长兴县| 瓦房店市| 长治县| 阜新市| 察雅县| 乌海市| 泗阳县| 张家口市| 镇原县| 永德县| 即墨市| 闽清县| 靖西县| 太原市| 安康市| 濉溪县| 平泉县| 阳朔县| 策勒县| 铜陵市| 永新县| 建水县| 兴和县| 汶上县| 武隆县| 叶城县| 瑞安市| 南汇区| 肥西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