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顧愷之:東晉畫壇的泰山北斗

顧愷之,生于約公元345年,卒于公元406年,是中國東晉杰出的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屬江蘇省)人,出身高門士族,曾任桓溫、殷仲堪參軍、散騎常侍。他多才藝,工詩賦,尤精繪畫。擅長畫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顧愷之青年時期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瓦官寺作《維摩詰》壁畫,轟動一時。作裴楷像,頰上添三毫,更覺神采奕奕。畫謝鯤像以巖壑作為背景,借以表現其志趣風度。他曾畫過《桓溫像》、《桓玄像》、《謝安像》、《晉帝相列像》、《榮啟期》、《七賢》、《桂陽王美人圖》、《列女仙》、《列仙畫》、《三天女圖》、《廬山會圖》、《鳧雁水鳥圖》、《筍圖》、《山水》等。

顧愷之的人物畫,不滿足于外表形似,強調傳神,注重點睛,要求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和內在深度。在我國繪畫史上首次提出“以形寫神”(或稱“傳神”)的繪畫理論。這些論點實為謝赫六法論的先驅,對后來的中國畫創作和繪畫美學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顧愷之的筆跡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云,皆出自然,乍看似乎平常,實則寓剛健于婀娜之中,將遒勁藏于婉媚之內,通稱為高古游絲描。他著色則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藻飾,格調淡雅、俊逸。他善于用睿智的眼光來審察題材和人物性格,加以提煉,因而他的畫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尋味。

顧愷之是繼東漢張衡、蔡邕等以來所有士大夫畫家中成就最突出的畫家。與他同時代的謝安對他的評價極高,認為“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顧愷之總結了漢魏以來民間繪畫和士大夫畫的經驗,把傳統繪畫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顧愷之作品真跡沒有保存下來。相傳為顧愷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女史箴圖》,絹本,淡設色,內容系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題有箴文,現存九段,自“玄熊攀檻”開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結束,是了解顧愷之繪畫風格比較可靠的實物依據。多數人認為現存的是唐代摹本。《洛神賦圖》,絹本,淡設色,今存宋摹本5種,內容根據三國時曹植《洛神賦》一文而作。此畫卷以豐富的山水景物作為背景,展現出人物的各種情節,人物刻畫意態生動。構思布局尤為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的畫面里多次出現,組成有首有尾的情節發展進程,畫面和諧統一,絲毫看不出連環畫式的分段描寫的跡象。顧愷之的畫論現存僅三篇,即《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畫云臺山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甘肃省| 湖南省| 宜宾市| 夏邑县| 镶黄旗| 黎平县| 罗山县| 疏勒县| 许昌县| 陆良县| 永安市| 元阳县| 安陆市| 上高县| 台山市| 台中市| 浙江省| 高阳县| 长岛县| 邛崃市| 深州市| 东港市| 姜堰市| 襄樊市| 永新县| 铜鼓县| 义马市| 沈阳市| 河间市| 西吉县| 夏河县| 民丰县| 阜城县| 平利县| 周至县| 息烽县| 横峰县| 阳城县| 宁津县|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