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看隨寫之國色芳華(2)百花叢中何為芳
今日又打卡了兩章國色芳華,其實我不愛看那些主仆宮斗之類的,雖然那是人工智能很難超越的人類高級本領。但看簡介,這本書的主題是圍繞牡丹展開,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為了寫牡丹,把歷史背景安排到了唐代,的確十分合適。
也許是因為,那位世界上第一位女權主義者武則天,她喜歡牡丹,所以唐代長安成為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牡丹在唐代成為財富和權力的象征,受到上流社會和皇室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而且因為有了武則天,唐代的婦女也是最有風采的,她們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而牡丹被認為是代表了盛唐氣象。
從文中也可看出,作者如果不是一個愛花養花之人,估計很難寫出這個為牡丹挑蟲的細節。既要把牡丹中黏連的蟲挑出來,又不能傷著牡丹,這需要細致精巧耐心的手法,而要把自己命運中的bug去掉,更得需要聰明才智了。
一段男仆搬花的情節,有趣的一點是,女主何惟芳的眼中滿是她的牡丹,男仆眼中也滿是牡丹,但此牡丹非彼牡丹,這樣寫既從側面烘托出了女主的魅力,也道出了人之雅俗。后文,久居內院的何惟芳,要與名貴的牡丹一同出現在眾人面前,是花美還是人美,作者又將如何描寫,十分期待。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寫牡丹,決不僅僅是旁觀,她顯然是要以花喻人,以人映花了。
牡丹不但有品相,更是一種有品格的花。喬羽詞,蔣大為演唱的牡丹之歌,完美體現了這一點:
百花叢中最鮮艷/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最后一句,顯然與一個傳說有關,牡丹曾違逆武則天之愿,遲遲就是不開花,于是被武則天貶黜到了洛陽。
同時也正如歌中第二段所言:
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蘊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牡丹并不會在嚴寒中倒下,相反它會養精蓄銳,并在春風吹來的時候,成為春天里最飽滿最燦爛的花魁,天生的雍容華貴,骨子里的純真顏色。
百花叢中何為芳,書中人物之名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這種芳當然也不僅僅是牡丹之美,更要體現牡丹之風骨,于是展開了一個如李清照一般的,與命運抗爭,追求人間大美的故事,作者是不是這個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