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耳不聞,一心做個靚仔!
2025-03-07 11:37:25

歷史是啥?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呀。

有句名言: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就是一部成王敗寇史記。
古有崔杼弒齊莊公后,要求史官篡改歷史,太史伯及其兩位弟弟堅守真實、拒絕篡改,最終崔杼三殺史官不改弒君之記載。
是否曾被正史所迷惑,以為那就是歷史的真相?其實很多傳承已久的野史往往被人當作歷史真相,正應了那句古語: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無風不起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看正史猶如看劇本一樣千篇一律,
讀野史絕對會刷新自個的認知??因為啥呢?因為絕大多數的記載都是經過修修改改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大概率是如此的吧?!)
見微知著:歷史中,皇帝常常是最大的篡改者。比如,唐太宗李二在宣武門兵變之后修改了《起居注》(起居注》就是史官每天記錄皇帝言行的文件),很大程度上美化了自各;還有“高粱河車神”趙二(趙光義)為了美化自己,對趙大的《太祖實錄》(他大哥趙匡胤)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編纂,甚至增加了“金匱之盟”這種內容;明成祖朱棣(搶了侄兒朱允炆建文帝的皇位)自己修《永樂大典》,增加了大量的內容;還有號稱“十全老人”、“蓋璽狂魔”乾隆也主持編修了《四庫全書》,無不顯示著流傳記載的史記都是有人為干預的,結果可想而知。據傳《三國志》、《五代史》、《晉書》、《明史》等等,都是經過修改的而流傳下來的,懂了這個啥意思吧。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正史的也并非絕對的真實、可靠?,野史也未必全部不可信也。
正史未必是真,但是野史絕對夠野!(懂得都懂,嘿嘿)
《野史未必假》不愧是野史,真假不說,足夠野,很好很強大;我覺得吧,這個可千萬別當正史讀、看, 可以當做一個分析的切入角度去看,純看樂子咯。
讀這本書絕對夠強,夠帶勁,十足爆料,姿勢準備好,絕對大吃一驚??的那一種哦 [表情] 奇奇怪怪的知識層出不窮,顛覆認知層面!
本書講了包括了上古禪讓制、紂王黑料、趙氏孤兒、西施下落、秦始皇身世、鴻門宴、巫蠱之禍、甄宓之死、關羽大意失荊州、魏延叛亂、李白身世、楊貴妃之死、陳橋兵變、燭影斧聲、真假帝姬、朱元璋血洗功臣、建文帝下落、崇禎太子、孝莊改嫁、順治出家、雍正奪位、刺馬案等歷史謎團,這些都是歷史上的重大的、非常值得八卦、津津樂道的“大事件”,可謂是分析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頗為有趣。成王敗寇,勝利者可不會把爭奪權力的過程事實客觀地放到史書當中。
而那些游離于正史之外的事實,要么湮沒在歷史當中,要么成為了“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野史...
雖然未必認同本書的結論,但看這個論證的過程也很有意思,至少是改變了看事情的角度,增加了、開拓了視野,不是非黑即白,不是談正史,不是學術研討,就一個字“玩”,不要求嚴謹,也不要求考究,就當作是一個了解古代八卦的途徑罷了。人死未必如燈滅,蓋棺也難以論定,所謂身后事,已是由不得自己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野史,靠不靠譜?見仁見智吧。
能寫出來就已經很帶勁了,不論其他了啦??
歷史當中的事件,就在那,從來沒有變化,只是讀史的人變了而已。
大多的野史是無風不起浪,內容不一定是真,卻也存在產生的原因,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你、我、他/她不可能獲得全部的真相,也永遠不會獲得答案,只能是盡力去接近真相。傳言不會憑空出現,真相往往藏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