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第一次在文藝作品中大量運用“***”是師勝杰在一檔綜藝里的節目,是關于某地口頭語引發的問題。第二次是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中強調的驚喜。第三次就是相聲大師石富寬說侯耀文評價郭德綱的天賦。第四次就是在這篇小說里了。
這個口頭語真不知道怎么做到全國統一的,但在表達情緒時是真的很爽。有時候看一些現實題材的影視劇或文藝作品都會出現大量的口頭語的表達,不能說口頭語不好,只能說在情緒表達真的快捷方便。
最后搜索一下才發現,偉大的革命戰士魯迅在1925年就發表過雜文《論“***”》。講述了“***”的由來,他還提出,問候祖宗十八代,是庶民對“祖宗余蔭”和“口上仁義禮智,心里男盜女娼”的反抗。
普通人在一般場合帶口頭語無所謂,大人物在關鍵時刻帶口頭語那是真性情。
全世界都沒有罵人的話,那該是多么無聊的事情啊!
還好,現實不是這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