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醫療變革時代的黎明

“醫療人工智能”一詞,從2016年起成為新科技領域關注的焦點。投資界和產業界的許多人士認為,醫療將是人工智能在各產業中有望最先落地的產業。究竟何為“醫療人工智能”呢?億歐智庫認為,“醫療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術對于醫療產業的賦能現象。

要理解這一定義,首先要理解“賦能”。所謂“賦能”,字面意義上就是指為某個主體賦予某種能力或能量。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產品、醫療服務的結合,事實上就是一種賦能現象,它不僅使得醫療生產活動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效果增強,而且牽動整個醫療產業鏈發生新變化,如圖3-1所示。

圖3-1 醫療產業鏈(部分)示意圖

例如,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肺結節自動檢測系統的逐步成熟,未來將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影像科醫生的工作方式,大大提升影像診斷的精確度,降低誤診和漏診事件的發生概率。同時,該類輔助診斷系統的開發者,即醫療企業,將逐步實現系統的產品化和商業化,新興科技企業、傳統醫療器械與軟件供應商之間相互博弈,將形成新的市場競爭格局。這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顯示出,人工智能技術對醫療產業的賦能將具有變革性力量。

AI與醫療領域的快速融合,與國家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2016—2017年,國家對于醫療領域提出明確的人工智能發展要求,包括對技術研發的支持政策,就相關技術和產品提出健康信息化、醫療大數據、智能健康管理等具體應用,并針對醫療、健康及養老方面提出明確的人工智能應用方向:

● 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支持研發健康醫療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生物三維(3D)打印技術、醫用機器人、大型醫療設備、健康和康復輔助器械、可穿戴設備及相關微型傳感器件。

● 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推動“醫工結合”,支持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康復輔助器具產品中的集成應用。

● 2017年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中提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生物三維打印、醫用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產品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發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智能醫療,推廣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智能健康和養老,加強群體智能健康管理,建設智能養老社區和機構,加強智能產品適老化。

優質的政策環境,催生了一批又一批醫療人工智能創業企業的誕生。擁有萬億元級市場規模的醫療產業,對于企業而言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但是,中國醫療體制相對傳統,改良進程緩慢,某些醫療領域甚至被扣上“積重難返”的帽子。嘗試借助AI技術手段實現個別醫療環節優化升級的企業,無疑是勇敢的,但也必將面臨重重阻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遵义市| 广元市| 上高县| 三台县| 措勤县| 将乐县| 布拖县| 定州市| 禄劝| 兴文县| 临泉县| 合阳县| 大埔区| 乳源| 霍林郭勒市| 陇南市| 隆德县| 长汀县| 墨竹工卡县| 尚志市| 沁水县| 崇左市| 清水县| 张家川| 孝义市| 交口县| 镇雄县| 桓台县| 陈巴尔虎旗| 竹溪县| 互助| 内江市| 左权县| 滨州市| 淮南市| 罗城| 武川县| 武宣县| 彰化市|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