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催生了全球信息化治理體系和人類生活方式產生深刻變革。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搶占信息化發展制高點,力圖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2016年9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杭州出席20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時指出:“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隨著國家一系列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的實施,上述技術熱點相繼引爆,其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虛擬現實最為引人注目。
虛擬現實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它融合了媒體技術、傳感器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眾多技術,創造了一個能夠“沉浸、交互、想象”的虛擬世界,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和互聯網的新入口及交互環境,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醫療、教育、國防、藝術等各行各業,給行業互聯網應用和大眾生活帶來顛覆性影響,本身也成為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的新興產業。許多媒體將2016年稱為虛擬現實產業元年,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在向我們走來。
然而,我國虛擬現實產業整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核心關鍵技術積累仍然不足,產業鏈上下游關鍵器件缺失,新型材料、人體工學設計、開發工具等相關配套設施尚不成熟,行業管理還缺乏有效的手段。下一步,要在突破虛實融合渲染、真三維呈現、實時定位注冊、適人性虛擬現實等一批關鍵技術,形成高性能真三維顯示器、智能眼鏡、動作捕捉和分析系統、個性化虛擬現實整套裝置等核心設備和系統的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的力度,在工業、醫療、文化、娛樂等行業實現專業化和大眾化的示范應用,面向全社會培育發展虛擬現實產業。
在此環境下,龐國鋒等同志的新書《虛擬現實的10堂課》出版了。這本書通過介紹具有代表性的設備、軟件、工具、產品,使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認識和掌握虛擬現實技術。它以科普性、趣味性為主,但又不失一門新興學科和技術體系的嚴謹性,同時,還覆蓋了虛擬現實藝術表現、標準規范和產業發展等熱點話題,在“讓學生了解產業發展、讓企業找到解決方案、讓技術人員適應商業模式、讓普通大眾緊跟技術進步”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門新興產業的發展總是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度起伏發展的,關鍵在于堅持。同樣,虛擬現實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界、產業界和普通大眾的支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虛擬現實,也期待有更多的關于虛擬現實的有益讀物面世。
趙沁平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