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銀飾品的歷史

一、銀的主要用途

銀是人類開發(fā)利用最早的金屬之一。純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金屬光澤強,密度10.5g/cm3。銀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能與金、銅、鎘、鋁、鎂、鎢、錫等金屬組成合金用于電子電器、工藝飾品等領域。銀的熔點960.8℃,化學性質穩(wěn)定,在常溫下不易氧化。銀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被廣泛應用于手機、電子、新能源、太陽能電池、風能、發(fā)電機等領域。銀對光反射的靈敏性,可用于催化劑和影像業(yè)。由于銀具有抗炎特性,還能用于醫(yī)療領域,如治療大面積燒傷用的紗布需要鍍銀離子。銀的化合物中,部分鹵化銀用于生產感光膠片;硝酸銀用于鍍銀,可制作銀鏡;碘化銀用于人工降雨。

銀首飾和銀器具有良好的反射率,磨光后可以達到很高的光亮度。除了裝飾、美化的作用外,我國古代還使用銀器來檢驗毒物。銀接觸某些有毒物質(主要指砒霜,古代限于技術,制作的砒霜往往含硫,實際純砒霜是不含硫的)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化合物,這種化合物顏色與銀的銀白色有所區(qū)別,由此判斷是否有毒。此外,銀離子對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能使微生物被吸附后迅速死亡,因此銀離子的殺菌能力很強。因為它對身體沒有任何毒害作用,所以又被稱為親生物金屬。

銀在地殼中的含量甚低,平均含量為一千萬分之一,亦即每噸巖石中僅含銀0.1克。按地殼中元素的分布情況仍屬微量元素,僅比金高約20倍。在自然界中有單質的天然銀存在,但主要以化合物狀態(tài)產出。銀的礦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雖然銀的工業(yè)礦物不少,但它們卻很少富集成單獨的銀礦床,通常是以分散狀態(tài)分布在多金屬礦、銅礦及金礦中。

銀幣曾經作為銀本位制國家的法定貨幣,盛行一時。但隨著貨幣制度改革、信用貨幣的產生,銀幣逐漸退出了流通領域。目前,鑄造的銀幣主要用于投資和紀念。近兩年來,白銀的投資需求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盡管工業(yè)用銀在金融危機期間有所下降,但投資需求的增長已經填補了實體市場的低迷,隨著經濟的復蘇,實體市場也將出現(xiàn)需求的上漲。

二、銀飾品的歷史文化

從古至今,人類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銀器文化,這一類文化與人類創(chuàng)造的其他藝術文化一樣,具有高度的欣賞性。中國銀飾品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每一時期的銀飾品都具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   

(1)唐朝銀飾品

中國古代銀飾品是在唐朝及其以后興盛起來的,而銀飾品又代表了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唐朝銀飾品從器物種類來說,可以分為食器、飲器、容器、藥具、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唐朝銀飾品的工藝技術也極其復雜、精細。當時已廣泛使用了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鏨刻、鏤空等工藝。

(2)宋朝銀飾品

宋朝銀飾品已非常發(fā)達。據(jù)記載都城汴梁已有銀鋪,南宋朝廷及王公貴族對金銀飾品的需求有增無減。從記載及考古發(fā)掘來看,宋朝銀制品多為酒器、茶具和裝飾品。

宋朝太上皇帝御賜養(yǎng)老白銀鎏金腰牌

宋朝純銀鎏金總兵腰牌

(9.2cm×5.7cm×0.7cm,重200g)

(3)明朝銀飾品

在明朝銀飾品的紋飾中,龍鳳形象或圖案占有極為重要的一席。與宋元時期相比,明朝銀飾品中素面者少見,大多紋飾結構趨向繁密,花紋通常布滿器物周身,除細線鏨刻外,亦有不少浮雕類裝飾,對以后清朝的銀飾品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

(4)清朝銀飾品

清朝銀飾品保留下來的極多,大部分為傳世品。從風格上看,清朝銀飾品既有傳統(tǒng)風格的繼承,也有其他藝術、宗教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清朝銀飾品的加工特點,可以用精、細二字概括。在器物的造型、紋飾、色彩調配上,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從歷史長河的縱向發(fā)展看,銀飾品的發(fā)展有其歷史傳承性,而在同一時代中,銀飾品的發(fā)展也會受到來自其他文化藝術領域的橫向滲透和影響。銀飾品是在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土壤上產生并發(fā)展的,它從其他文化藝術領域中汲取營養(yǎng),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清朝大內御前侍衛(wèi)銀腰牌

清朝御前帶刀護衛(wèi)的出入證(重33.85g)

清朝銀器(一)

清朝銀器(二)

清朝銀器(三)

(5)現(xiàn)代銀飾品

現(xiàn)代銀飾品隨著人們對彰顯個性和追求時尚的需求而飛速發(fā)展,對首飾行業(yè)是一個巨大的補充?,F(xiàn)代時尚銀飾品有著相對較低的制作成本,在材料上擁有中性不俗的質感,在款式上更注重休閑個性,在設計上更加大膽夸張,更適合日常佩戴。

龍灣邵氏家族所捐明朝銀飾文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保德县| 砀山县| 南城县| 栖霞市| 改则县| 丰台区| 辉县市| 麟游县| 北宁市| 沐川县| 乐业县| 富民县| 时尚| 大余县| 汕尾市| 芦山县| 囊谦县| 东丽区| 文安县| 滦平县| 启东市| 巨野县| 郁南县| 新沂市| 宿州市| 汕尾市| 河曲县| 瓮安县| 什邡市| 乐山市| 陈巴尔虎旗| 新绛县| 芒康县| 博罗县| 沁水县| 会同县| 洛宁县| 盐津县| 德安县| 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