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學科、專業和職業

一、學科

學科構建是高校構建學術組織、實現其本質功能的基礎性工程。

《現代漢語詞典》對“學科”一詞的詮釋有三點:第一,“按照學問的性質而劃分的門類。如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第二,“學校教學的科目,如語文、數學”;第三,“軍事訓練或體育訓練中的各種知識性的科目。”顯然,第一種詮釋與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有關,而后兩種詮釋與大學的課程有關。

《辭海》對“學科”的詮釋,也有所類似,即學科是“按照學術的性質而分成的門類”以及“教學的科目”。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年實施的《學科分類與代碼》中為“學科”下的定義為“學科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

學科(discipline),《朗曼現代英語詞典》將“學科”一詞解釋為“大學中學習的某一知識領域,如歷史、化學、數學等”。《牛津高級英漢詞典》則把“學科”定義為“知識的分支;教學科目”。

就其本源而論,學科一方面指知識的分類和學習的科目;另一方面,又指對人進行的培育,尤其側重于帶有強制性質的規范和塑造。我國教育界的研究者,常從三層含義上定義“學科”:一是學問的分支;二是教學的科目;三是學術的組織。

首先,學科與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共同的細胞即知識。一般來說,科學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經歷或論證過的、規范化的知識體系是科學的基本內涵。人們對學科的界定也有不同的視角,但無論從其本源還是從其衍生的含義來看,學科都是知識或學問的分支或分類。

如果把知識單元作為科學體系的基本單元,則知識單元的某種系統化或網絡化就構成了一定的知識體系,形成學科,而各門學科知識的總和就構成了科學整體。人們為了認識或學習的便捷把科學劃分為一個個認知領域或學問分支,即學科。

其次,從其源流來看,是知識地不斷分化和綜合,形成了不同的學科與科學體系。比如,古希臘開始把學問統稱為“哲學”,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開始,人們才把對自然和社會籠統的認識分化為一系列分學科的認識,出現了哲學、天文學、數學、醫學、法學、修辭學等學科名稱;15~18世紀:哲學又分化為一系列的獨立學科;19世紀中葉以后,自然科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出現了許多新興學科;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科學出現了大發展的時期,一方面是學科越來越分化;另一方面彼此聯系又越來越緊密,科學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又出現了高度綜合,發展成十分龐大復雜的學科體系。

再次,由于世界本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知識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雖然科學總體中存在著一系列相互獨立的學科,但各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必然形成一定的學科結構,從而推動科學整體的發展。

二、專業

“專業”也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按辭義學來說,所謂“專”,即精神、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的狀態,所謂“業”,即行業、職業、學業、事業、產業,亦即人們從事的各種社會活動或工作。兩詞聯用,即“專業”,則應是專心致志從事的各業。

《現代漢語詞典》對“專業”有兩種詮釋,“一是指高等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科學分工或生產部門的分工把學業分成為門類,二是指產業部門中根據產品生產的不同過程而分成的各業務部分”,我們采用前者。《辭海》將專業表述為“高等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社會分工需要而劃分的學業分類。”

一般可以從廣義、狹義、特指三個層面來理解專業的內涵。廣義的專業是指某種職業不同于其他職業的一些特定的業務;狹義的專業主要指某些特定的職業,其中的從業者從事的是比較高級、復雜、專門化程度較高的業務。一般人所理解的專業,多指這類特定的職業。

所謂特指的專業,即高校中的專業。在高等教育學領域內,專業是“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專業一詞常用“major”表述,大致相當于“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的課程計劃。本書討論的專業主要指“高等學校根據社會分工需要而劃分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門類。”

目前,我國高校的類型和定位正處在新的整合之中,根據人才培養的類型和層次、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不同,縱向劃分為學術型大學(研究型大學和應用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和高等職業學院。高等學校的類型和定位不同,其專業的劃分也不同。前兩種高等學校的專業,是按照學科劃分的,而高職學院的專業則主要是按職業群或行業來劃分的,有著顯著的區別。

三、職業

職業是以生產的社會分工為基礎的。人類自從在生產中出現分工以后,職業也就隨之產生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職業活動的種類越來越多,至今可以說是舉不勝舉。現代人面對形形色色的職業挑戰和機遇,不免會遇到擇業、就業和創業的種種選擇和困惑。因此,現代意義上的高職教育便應時而生了。

自從人類社會有了職業活動以來,職業一詞就伴隨在人類生產生活洪流的浪花之中。人們在使用該詞時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難,在理解和認識上也無多大的分歧和誤解。比如農民耕田得谷,工人做工造物,教師教書育人,醫生診病救人,商家經商逐利,官員從政興國等,在人類社會這個大家庭里,各從其業、各盡其職,實現其人生夙愿和人生價值,并為社會、為他人服務奉獻,同時也從社會獲得回報。正是這些不同的職業,在滿足每個人謀生、創造的同時,實現其人生價值,并推動社會事業不斷地向前發展。

雖然理解“職業”的含義并不難,但要為它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職業本身的復雜性、多樣性、變動性和層出不窮性,至今對其定義仍然是眾說紛紜。那么,究竟什么是“職業”呢?

美國社會學家塞爾茲認為,職業是一個人為了不斷取得收入而連續從事的具有市場價值的特殊活動,這種活動決定著從事它的那個人的社會地位。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人力資源的構成關系、配置比例的變動,職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動。因此,職業問題就成為一個新的熱門話題。社會學家、職業教育學家和職業心理學家都參與進來,并對職業這個概念,開始重新界定。張海燕在其主編的《大學生職業輔導》一書中,就有了較新穎的說法:“職業是一生從事的工作、崗位和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的綜合,它既是可以從其中獲取應有報酬的崗位,又是扮演一定社會角色、履行自身社會職責的天地,它還是使個人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的場所。”

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職業作為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活動,它至少包含三層內涵。

第一,職業活動的技術性。能稱為職業的社會生產活動或社會服務活動,一定有其專門的職業技能或技藝,不經過學習、訓練,難以掌握和運用。例如各種中高級技工、技師、工程師、設計師、教師、醫生、演員、藝術家、經濟師等,都要經過一定的學習、培訓到達相應的技術水平,才能從事其職業工作。各級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開展,都說明了職業的這個基本屬性。

第二,職業活動的價值性。職業不僅能幫助個體謀生的需求,解決個人乃至全家的“主要生活來源”,而且還可以使個體發揮其潛能,實現其人生價值(即作為創造者的價值)。因此,一個人一旦認為自己選準了一項職業,他就會始終不渝地、持久地從事這項職業,而不再當做“打零工”式的賺錢活動。

第三,職業活動的社會性。人在選擇和從事某項職業時,固然有其謀生的需要,但是在其連續地工作中也必然會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服務和貢獻,充當一個不可或缺的社會角色。職業的這個內涵反映著每個人與整個社會的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為“職業”界定一個簡明的概念,即職業是個人在掌握了專門技能技藝后,所從事的謀生和實現人生價值(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技術活動或工作。

真正理解職業內涵,樹立并踐行其科學職業觀的人,其職業的成就將不同凡響。被譽為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之首、東方古代思想大師的孔子雖然也從事過一段政務,當過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吏,但他一生所做的事業是教育,在那個時代有“弟子三千”是極其不易的,他是名副其實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名冠全球的現代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雖然大學畢業后為了謀生,不得不做短期的郵局小職員,但他真正的事業(即職業)是理論物理學的研究,是真正的理論物理學大師;世界級作家巴爾扎克學過法律,做過短期的法律工作,但他堅持認為他的人生價值在于寫作,雖然為了糊口,他不得不做點商業,但他貫穿一生的職業就是作家;魯迅曾學過醫,但他看到人民的災難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就決然從文,用筆桿子投入戰斗,以喚醒民眾抗日救國為己任,他的一生是革命作家的一生;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恩格斯,為了和馬克思共同開創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不得不經辦其企業,但他真正的職業卻是創立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可見,職業不僅是人類謀生的手段和活動,而且總是與實現人生理想、價值息息相關;不僅是滿足個人的生活需求,更是滿足社會需要的人的社會性活動。

從人類社會總體來看,職業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個人獲得職業,解決了生存的需要,獲得安全和歸屬感,并經過努力實現其社會價值,對社會有所貢獻,受到社會的尊重。社會則通過各個職業的協調發展,使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社會生活和諧穩定。

四、專業群

專業群系指若干相近或相鄰之間相互滲透、彼此共享教育資源、圍繞某一共同領域緊密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專業群體。在內在結構上,一般由主干專業(帶頭專業或主體專業)、基礎專業(支撐專業)和相關專業(相鄰專業或相近專業)組成。主干專業是專業群的核心,專業群的主攻目標,基本上由主干專業確定。高校的主干專業是根據地方或區域產業結構優先發展目標和特色,以及學校自身發展情況來選擇和決策的。因而,專業群是一個相對變動的專業組織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恭城| 噶尔县| 岐山县| 兰州市| 高陵县| 丰城市| 灵石县| 临泽县| 新余市| 乌拉特中旗| 邢台县| 祥云县| 绍兴县| 贺兰县| 桂东县| 偏关县| 纳雍县| 虹口区| 边坝县| 新乡市| 墨玉县| 平潭县| 五华县| 宝山区| 山西省| 浠水县| 桂平市| 遵义市| 晴隆县| 萨嘎县| 罗城| 保德县| 中卫市| 岑巩县| 广水市| 灵丘县| 上思县| 宜宾市| 临汾市|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