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 人工鹽坑中的新生光鹵石

從歷史資料記載可知,中國最初的鉀鹽是筑路工人為了獲取食鹽而發現的,也就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在開發建設大西北的進程中遇到的,其時間在1955~1965年間。然而,當時首先發現的是什么鉀鹽礦物,值得探究。

如今到過察爾汗著名的“萬丈鹽橋”公路的人都會發現,當地公路是以公路兩旁就地挖鹽墊高路面經汽車壓實、壓平而成的。察爾汗實際是一片干涸的鹽灘,僅在地表鹽殼以下0.5~1.76m,平均1.6m處才有晶間鹵水出現。因為鹽殼一般太干、太堅硬,因此在修筑鹽橋公路時,常常還需澆灑鹵水來軟化鹽殼和填平裂隙,才能形成平坦似柏油馬路的公路。因此,沿公路兩旁相隔不遠的地區,常見到筑路工人為取鹵水而深挖的人工鹽坑。在鹽坑中,因當地蒸發作用強烈,幾乎不降雨,因此很快在鹵水中長出再生石鹽和再生光鹵石,甚至再生水氯鎂石,有人稱之為新生礦。如今察爾汗鉀肥廠利用的正是埋藏在晶間鹵水中的KCl,由于鹵水組成所致,鉀以光鹵石礦物晶出,光鹵石(KCl·MgCl2·6H2O)是一種含鉀的可溶性鹽類礦物。本地區原生光鹵石鉀礦,只有K8層在察爾汗區段分布于團結湖以北的所謂“達布遜東古湖”中,為含粉砂光鹵石的石鹽、石鹽光鹵石和含光鹵石的石鹽。因為人工鹽坑中的新生雪白的含光鹵石石鹽沒有經風沙覆蓋,色白潔凈,與經風沙覆蓋的原生沉積光鹵石層色澤截然不同,工人們不會去食用普遍含沙、色澤土黃褐色的鹽,會誤以為人工鹽坑中的鹽可食用。因而可以推斷,中國最初發現的鉀鹽正是人工鹽坑中的新生光鹵石鉀鹽;1957年中科院鹽湖調查隊首先找到的也正是人工鹽坑中的新生光鹵石鉀鹽。

1958年察爾汗鉀肥廠用原生光鹵石礦生產出第一批950噸鉀肥,到1982年生產能力達3萬噸。1986年青鉀一期年產20萬噸鉀肥工程開工,用上了世界上先進的鹽田采鹽船,已大規模利用地下晶間鹵水經鹽田日曬出再生光鹵石礦。1996年更大規模的青鉀二期年產80萬噸鉀肥工程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的鉀鹽已不是一片空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金阳县| 罗甸县| 江安县| 长丰县| 谢通门县| 江门市| 丽江市| 新巴尔虎左旗| 神木县| 巴林左旗| 库车县| 平阴县| 平度市| 沁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阳市| 怀来县| 清水县| 叶城县| 萨嘎县| 三门峡市| 崇仁县| 当涂县| 西畴县| 昭平县| 炎陵县| 浦江县| 类乌齐县| 汉源县| 望城县| 盐山县| 武鸣县| 咸丰县| 邮箱| 定西市| 连平县| 吕梁市| 同仁县| 中江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