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槍械
- 姜坤
- 2155字
- 2019-01-04 15:10:32
半自動手槍
通常在很多資料中都會提到“自動手槍”這種說法,準確地說,更應該稱之為“自動裝填手槍”或“半自動手槍”,因為這類武器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連續發射。
一般半自手槍指可以自動裝填、單發射擊,采用可拆式彈匣供彈,彈匣可攜帶6~15發槍彈,部分型號甚至可裝20發槍彈。在使用前,將彈匣插入槍身,手動后拉套筒完成第一發槍彈的上膛。此后,每扣動一次扳機就會發射出一發槍彈。

格洛克系列手槍是現代半自動手槍的代表作之一,彈匣被置于握把中。
半自動手槍上的“自動”設計基本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完成。19世紀后期,無煙火藥和金屬殼定裝彈出現,令連發槍械從理論上升到可行階段。當馬克沁發明了利用后坐力完成退殼、裝填、發射過程的機槍后,便開始將這種自動原理研究用在步槍上,手槍的自動設計稍微滯后一些。1892年,奧地利人約瑟?勞曼研制出8毫米的肖伯格手槍,這是世界公認的第一支半自動手槍。早期半自動手槍多使用固定式彈倉或類似轉輪手槍的彈巢供彈,和轉輪手槍相比并沒有太大優勢。

肖伯格手槍:歷史上第一支半自動手槍,由奧地利斯泰爾公司制造,使用5發彈夾供彈,發射7.8毫米×19毫米R彈。
槍械小知識
手槍的命中率比較低?
雖然手槍作戰距離比步槍近,但實際上命中率并不如步槍。因為在發射第一發槍彈以后,手槍的后坐力會對射手的持槍姿勢產生影響。手槍的槍身小、重量輕,吸收后坐力的能力比較弱,一般是單手或者雙手握持,只有一個支撐點。而步槍則是槍托、握把、護木三點支撐,比手槍的穩定性高很多。
1893年,德國槍械設計師雨果?博查特設計出博查特C93半自動手槍。這支手槍的獨特之處是運用了肘節式起落閉鎖的機制,當槍支被擊發時槍機會像毛蟲走路般曲起,以完成推彈入膛和拋殼的過程。雖然這支手槍由于成本昂貴和設計笨重的原因并沒有大量普及,但卻對之后的魯格P08手槍和毛瑟C96產生了一定啟發。1898年,美籍德國人格奧爾格?魯格在博查特C93手槍的基礎上制成了魯格手槍,這款手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德軍的制式手槍。
1900年勃朗寧發明了以套筒上膛的半自動手槍,解決了早期半自動手槍因上膛不便所引起的安全性問題,對后世半自動手槍影響深遠。

博查特C93手槍:德國槍械設計師雨果·博查特于1893年設計,發射7.65毫米×25毫米博查特彈,使用8發彈匣供彈。

魯格P08手槍:由格奧爾格?魯格設計,部分設計源自博查特C93手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極負盛名,有7.65毫米、9毫米、0.45英寸(11.43毫米)口徑三種型號。

①上膛

②擊發

③拋殼
肘節式起落閉鎖類似人類的手肘,前肘節桿通過槍機銷與槍機相連,后肘節桿則以連接鉤連接后坐杠桿。隨著肘節桿的彎曲伸直動作,帶動與肘節桿相連的槍機,完成使槍機后退、開鎖、拋殼等動作,并通過機械傳遞,拉動復進簧桿,將槍彈推入彈膛。
槍械小知識
電影里的手槍不用上膛嗎?
在很多槍戰片中,都可以看到人物舉槍便射的場景,似乎不用上膛,而有的時候又會給上膛的畫面進行特寫。實際上這都只是為了調節劇情節奏,或者突顯槍戰的緊急,或者預示著槍戰即將來臨,無需太過在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半自動手槍被多個參戰國使用,半自動手槍彈匣容量和射速上的優勢也令它首次勝過了轉輪手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手槍的進步不大,具有代表性的手槍有德國瓦爾特公司制造的瓦爾特P38和勃朗寧設計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瓦爾特P38手槍:德國瓦爾特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軍的主力手槍。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由約翰?勃朗寧設計,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爭后的數十年都被大量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半自動手槍最大的變化是形成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聯盟體系下的統一口徑。北約國家采用了0.45英寸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和9毫米魯格彈,而華約則使用戰前已經有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及20世紀50年代新設計的9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
20世紀70年代以后,新式手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同時采用了勃朗寧和瓦爾特的保險機構。以奧地利格洛克公司生產的手槍為代表,工程塑料和更先進的安全機制也被廣泛使用,有效精簡了半自動手槍的部件數量并提高了安全性。
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個人防護裝備水平的提升,研制具有更高初速、更大威力的手槍被提上日程。于是出現了可發射中大口徑超音速馬格魯姆彈的半自動手槍,如著名的以色列沙漠之鷹,而比利時的FN公司則推出了更高初速的5.7毫米×28毫米槍彈的Five-seveN手槍。

格洛克17手槍:奧地利格洛克公司設計生產,格洛克17是目前全球執法單位使用范圍最廣的手槍。

沙漠之鷹手槍: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生產的一款大威力半自動手槍,可發射多種口徑的馬格魯姆手槍彈。由于外形大且重,主要用于狩獵和競賽,也有少數國家的特種部隊使用。

Five-seveN手槍:比利時FN公司于2000年研發的一款半自動手槍,發射5.7毫米×28毫米的新型SS190手槍彈,槍口初速達到了716米/秒,擁有較強的擊穿防彈裝備的能力。
半自動手槍彈匣位置的變化
自動射擊的原理最早是被應用在機槍上,隨后步槍采用,最晚才輪到手槍。早期一些半自動手槍采用了與步槍相同的設計,彈匣位于扳機前部,以后更普遍的是將彈匣置于握把中。彈匣后置以后不僅令整槍的平衡性更好,結構上也更加緊湊,更容易制出尺寸更小的手槍。

毛瑟C96手槍的彈匣為前置:以格洛克系列手槍為代表的現代手槍均采用了彈匣后置的設計。

毛瑟C96手槍的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彈匣位于扳機的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