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槍械
- 姜坤
- 1476字
- 2019-01-04 15:10:31
半自動步槍
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各國軍隊的制式武器仍然以手動步槍為主。然而,當戰爭爆發以后,沖鋒槍這樣的全自動槍械在戰場上大行其道,使用手動步槍根本無法與之在近距離火力上抗衡。尤其是以德軍為代表的閃電戰術,士兵手持沖鋒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一次次迅速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各國為了提高步兵的持續火力,設計出各種不同口徑的半自動步槍,如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蘇聯的SVT-40步槍、德國的Gew41及Gew43步槍、日本的四式步槍等。

美國M1加蘭德步槍:世界上第一種大量裝備部隊的半自動步槍,由美國春田兵工廠生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的制式步槍。口徑7.62毫米,全長1100毫米,有效射程457米。

蘇聯SVT-40步槍:1940年開始蘇聯紅軍小范圍裝備的一款半自動步槍,口徑7.62毫米,全長1226毫米,有效射程800米。

德國Gew41步槍:1941年瓦爾特公司生產,口徑7.92毫米,有效射程400米。

德國Gew43步槍:1943年瓦爾特公司在Gew41的基礎上吸收了蘇聯SVT-40步槍部分設計生產的半自動步槍,口徑7.92毫米,全長1130毫米,有效射程500米。
半自動步槍可以利用推動彈頭的高壓氣體產生的后坐力完成退殼、裝彈的動作,士兵只不斷扣下扳機擊發,雖然每次只能發射一發槍彈,但火力的持續能力已經比手動步槍提升了許多。同時,半自動步槍也避免了沖鋒槍那樣連續發射槍彈造成的槍口跳動,射擊精度比沖鋒槍更高。
半自動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開始成為大部分國家軍隊的制式裝備,這種情況一直維持至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以后,美國和蘇聯紛紛開始以自動步槍裝備部隊,引發了一波從半自動步槍換裝自動步槍的風潮。當時的部分自動步槍仍然發射全威力彈藥,連續射擊時會帶來巨大的后坐力,造成槍口跳動嚴重。因此,雖然士兵手中使用的是自動步槍,但為了保持精度,也會盡量像半自動步槍那樣逐發射擊,一些國家甚至強制鎖定自動步槍的發射狀態為半自動。
自動步槍
雖然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大量裝備部隊的半自動步槍,但美軍采用該槍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36年,而自動步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經來到戰場。

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勃朗寧自動步槍原本是作為步槍研制的,但來到戰場上之后被裝上了兩腳架作為機槍使用。口徑7.62毫米,全長1214毫米,有效射程548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參戰后發現,在歐洲大陸環境惡劣的塹壕戰中,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著名的武器設計師約翰?勃朗寧為軍方設計了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發射的步槍,1918年便被美軍采用為制式武器,正式命名編號為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勃朗寧自動步槍名為自動步槍,但在實際使用時卻往往作為輕機槍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也就是很多資料中提到的勃朗寧BAR機槍。
除了半自動步槍,還有一些能夠全自動發射的步槍,扣下扳機之后,只要不松開,就可以不斷自動退殼、自動裝填、自動擊發,直到彈匣中的槍彈打完為止。

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1915年俄國槍械設計師費德洛夫研制的一款自動步槍,1916年開始少量生產,并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口徑6.5毫米,全長1045毫米,有效射程500米。

AVS-36自動步槍:蘇聯槍械設計師謝爾蓋·西蒙諾夫研制的一款自動步槍,能夠全自動射擊,結構比較復雜,尤其是沙子進入槍中時,很容易出現故障,蘇聯紅軍僅小范圍裝備了大約6萬支。口徑7.62毫米,全長1230毫米,有效射程600米。
槍械小知識
自動步槍算不算機槍?
機槍是一種通過連續發射大量槍彈對目標進行火力壓制的槍械。機槍的槍身部件都比較堅固,采用的是大威力彈藥,射程比手槍、步槍都遠。連續不斷的射擊對于槍管的承受力是非常嚴峻的考驗,因此機槍大多采用可更換式槍管,避免槍身過熱引起故障。因此大多數機槍都能夠快速更換槍管,而自動步槍并不具備這一特性,因此不能算作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