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畫技法詳解:草蟲禽鳥篇
- 勾秋晗
- 574字
- 2019-01-04 14:19:37
序
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現,國畫把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征,演化為筆墨觀、色彩觀和線條觀,表現為意境。早在宋代就有“繪畫,文之極也”之說。
現在市場上有不少的國畫入門書籍:或是單純的鑒賞類圖譜,比如圖譜、畫法圖解,用于鑒別圖畫或者評論畫法;或是專門的技法指導,一般不是從學理、物理、審美方面表述,突出的僅是“本領”教育,而忽略了與之相關的綜合素質培養。黑格爾曾經說過:“按照席勒的看法,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欲念、感覺、沖動和情緒修養成為本身就是理性的……”。在席勒看來,理性與感性是處在對立面的沖突之中,而美感教育“所要做的”正是實現二者間的“協調”。這本書的編寫在體例上把物理、畫理融合在一起,按照人們對一般事物的認識、理解、掌握的規律,分為五個部分對花鳥畫進行由技入道地表述,學習后自然會有“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這種看起來微觀行為的學習,會將人的感情世界的東西、宏觀方面的建樹和成長滲透進身心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促進和補足作用。
國畫由技入道的學習,在培養繪畫本身興趣的同時,亦能感受到國畫技法從筆墨、色彩、經營布局的“畫理”,從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這也正是勾秋晗先生在本書中所做的嘗試和努力,希望通過這種技能、知識和藝術修養的教育,使讀者朋友們提高審美境界,從而理解和研習國畫。
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特聘專家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