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黃道周,字幼玄,號石齋,明神宗萬歷十三年(1585)出生于福建漳浦縣(今東山縣)銅山深井村。其仕途生涯自天啟二年(1622)三十八歲中進士后開始,歷任崇禎朝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禮部尚書,隆武朝內閣首輔等職。明亡后抗清被俘,隆武二年(1646)就義于南京,終年六十二歲。

黃道周是晚明時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東林之后,他與劉宗周一起被推為明末大儒,并稱“二周”。他的思想體現了晚明時期傳統儒學發展的統合趨勢,可惜這種趨勢被明清之際的社會劇變所打斷。

后世對黃道周多有肯定,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諭文稱黃道周為“一代完人”,道光五年(1825)禮部奏文以黃道周從祀孔廟。在清代,官方將劉宗周和黃道周相提并論,對兩人思想進行評價時稱:“蓋宗周以誠意為主而歸功于慎獨,能闡王守仁之緒言,而救其流弊;道周以致知為宗而止宿于至善,確守朱熹之道脈,而獨遡宗傳。……至其(黃道周)生平講學浙閩,以格致為宗,而歸宿于至善。與劉宗周之以誠意為宗,而歸本于慎獨,學術洵為相等”《道光五年二月十六日禮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黃漳浦集》卷首。按本文所用《黃漳浦集》均為清道光八年(1828)福州陳壽祺刻本。。陳來先生認為:“近世以來,學人多重船山、梨洲、亭林諸公,以為明末三大家;要之,顧、黃、王皆于清初成學名,若論晚明之際則不得不讓于二周。”陳來:《黃道周的生平與思想》,《國學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頁。注:本書引用原文出處,只在第一次注明版本與出版社、出版日期。

通觀黃道周的思想,可以看出,在明末這個風起云涌的階段,他的思想呈現出統合、回歸的特點,其統合性表現在他的思想中既有漢學,又有宋學,既有六經儒學,又有四書儒學;也表現在,他在對陽明后學反思的基礎上親近程朱;其回歸性則表現為以“天下歸仁”為旨歸,反求于先秦時期的孔孟儒學,以“六經”為道的承載體,有種追根溯源的自覺和努力。從侯真平對黃道周著作的考述來看,他對儒家原始經典幾乎都有過注說,其中《春秋》類有《春秋軌》《春秋揆略》《春秋表正》等;《易》類主要有《籌象》《易本象》《大咸經》《三易洞璣》《易象正》等;《禮記》類有《月令明義》《緇衣集傳》《坊記集傳》《表記集傳》《儒行集傳》等;《尚書》類有《洪范明義》《呂刑明義》《禹貢明義》等;《孝經》類有《孝經贊義》《孝經辨義》《孝經集傳》等;《詩經》類有《詩表》《詩揆》《詩序正》《詩晷正》等;《周禮》類有《周官集傳》。

就其思想傾向來說,黃道周主張調停朱陸、會通朱王來彌合理學的內部沖突,以期將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思想體系。在努力調和程朱與陸王的取向下,他對兩家之學都有批判和繼承,呈現出綜合朱王的氣象。對陽明后學的流弊,黃道周不遺余力地進行批判,主張以周、孔六經之學救正當時思想界空疏、蕩越之風,希冀以經典文獻為根本重建理學的學理根基。黃道周對宋明理學的反思,既是對明末理學危機的回應,也是明中期以來理學內部朱王互動的新發展和新動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青龙| 胶南市| 泗阳县| 成都市| 三河市| 延吉市| 石城县| 阿图什市| 肃宁县| 平谷区| 积石山| 泾源县| 呼图壁县| 城步| 文昌市| 会泽县| 来安县| 当涂县| 白山市| 买车| 莱芜市| 桂平市| 松滋市| 邵阳县| 获嘉县| 北票市| 砚山县| 涟水县| 连山| 芦溪县| 海晏县| 都江堰市| 禹城市| 杭锦后旗| 扬中市| 嘉黎县| 军事| 广饶县| 于田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