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意識與邏輯:基于唯物史觀的解釋
- 胡瀟
- 2151字
- 2018-11-08 19:59:00
二 自我意識的“性差”現象
人分男女,是自然的造化。男性與女性在生理、體格方面形成并保留著永遠不可抹去的性別特質。這決不止于性生理的方面,它們廣泛涉及內分泌、骨骼結構、呼吸量、紅細胞濃度、肌肉以及由這些因素衍生出來的其他自然差異。男女的自然角色深刻影響人的社會、文化角色,彼此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倚重、相互塑造、相互強化的機制。這樣,便使男女在思想、自我意識方面形成了由人的自然因素帶來的性差現象。
(1)男女性激素功能的差異,不僅使身體發(fā)育呈現第二性征外觀,而且在心理氣質方面使男性富有主動性和攻擊性;使女性產生某些與人類生命繁衍活動相關的柔弱性、遲滯性、自我保護性和犧牲精神。正如巴爾扎克說的,“女人就像一個七弦琴,只將秘密給予一個知道如何彈它的男人”。這種心理與行為的性差現象,廣泛表現在社會生活的人我關系上。一個突出的景象是,男性主體的自我傾向外露而張揚,長于奪取;女性主體的自我趨于深沉而隱秘,長于給予,似乎在永不疲倦地扮演著一位護佑生命的大神。心理學的研究則更具體地提示,女性在社會交往、道德關系和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意識,清晰度大大高于同期的男青年,展示了母性的良知。
(2)男女血液紅細胞濃度的差異,在一個重要方面造成了行為意識的差異。男人血液濃度較高,紅血球大約比女性多20%。紅血球作為含有紅血素的細胞,負責全身的氧氣輸送。氧氣能調節(jié)脂肪中的能量。所以,血液中血紅素含量高的男性吸氧輸氧能力較強,能產生并釋放更多的能量,使體能強勁,超過女性。這也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理根據,使男子在行為意識方面養(yǎng)成了以力量型見長、憑體能制勝的思維定式,故素有“血性男兒”的指謂。
(3)男女的機體差異也影響人的自我意識。男人的骨骼比女人粗大,而且肩寬臀窄,行動利索,有利于負重、奔跑、攀越、搏擊等展示力量的活動。女性肩窄臀寬,行走時腰部左右擺動,婀娜多姿,這既是婦女繁衍生命的天然需要,卻又使她們在行動的速度、力量方面大受限制。人體肌肉、脂肪的分布也男女有別。男人的身體平均41%是肌肉,多于脂肪;女人只有35%的肌肉,少于體內脂肪。因此,用力的時候,男人可使體重的90%轉化為力量,而女人只能使體重的50%轉化為力量。男人肌肉多,所貯藏的熱能相對較少,行動中爆發(fā)力強,卻耐力不夠。女人的爆發(fā)力、負重力較弱,但其脂肪貯能較多,女性荷爾蒙可使這種潛能滿足肌肉運動需要,所以女性的耐力超過男性。這些,使男女的行為方式、自我意識發(fā)生差異。男性長于猛力發(fā)威,短促突擊,解決危難、緊急并需大力才能完成的事項。女性則以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充滿韌性、細膩精確的方式去完成各種所需力量較小的事項。這種行為方式以及角色的分野,很自然地使男人在繁重勞動和緊急時候,油然而生出一種承重、赴難、解危的天然責任心。同時,在靠體力勞動的主要謀生方式的條件下,男性傾向于充任生活的主導角色,并多養(yǎng)成一種堅毅不屈、尚勇尚力的“男子漢”自我意識。而女性以其溫柔細膩的特質,養(yǎng)成相夫教子、主持家務、幫補生計的“賢內助”自我意識。這在傳統社會也助長了女人的某種依賴性、附和性等自我傾向。
(4)男女的腦機能差異,造成思維的性別特質。男人大腦的右半球發(fā)育較早亦更發(fā)達,女人大腦的左半球發(fā)育較早亦運用較充分。腦的左、右半球分工不同,所以男女的心理、思維活動也顯示出性差現象來。一般而論,擅長發(fā)揮右腦功能的男性,其空間把握能力如辨識方向、設計房屋、記憶人的形象、繪畫、解析幾何問題、規(guī)劃行為的權力和責任空間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維、邏輯加工、語義分析、理性運籌的能力,都較強于女性。歷史上沒有著名的女哲學家,女數學家亦少,也可能是因為在這些領域男性的思維優(yōu)勢太明顯了。而擅長發(fā)揮左腦功能的女性,則較男人強于語言能力,如口頭表達能力、語音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在女性方面都有優(yōu)勢。女性的形象思維能力、情緒體認能力、情境記憶能力以及數字計算能力,也都有長于男性的地方。因此,從事翻譯、語言教學、音樂、舞蹈、電影、戲劇表演和財務的婦女常多于男性。即使是同在理性思維的領域,男女也有性差現象。男性的抽象推理能力高于女性。而在抽象思維的其他方面,如歸納推理、形式邏輯法則尤其是矛盾律、同一律的運用,某些辯證邏輯思維方式的掌握,則男女差距不明顯。這些思維特質的性差現象,也常常使男性在理解和塑造自我的時候注重觀念,注重智慧的設計和開發(fā),注重對各類“家”的追求。而女性,在自我意識中則注重形象,注重心理體認,注重性格、情感、語言、形貌的設計和完善。因而,中小學女生常有對各類“星”的追求。
值得指出的是,男女在身體構造、體能、智力等方面的性差現象,只是兩性特征的自然表現,決不意味著男優(yōu)女劣或陽盛陰衰。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不看到,在社會生活不發(fā)達、不成熟的條件下,男女的自然差異又的確引起了某些社會文化差異。而那種必須倚重男性的體能、智能優(yōu)勢的社會,同樣也是必須讓女人囿于家庭生育兒女、繁衍后代的社會,又用一種男外女內、男強女弱甚至男尊女卑的社會秩序、社會文化,強化了男女由自然差異而造成的心理和行為差異,使這些方面的性差現象得到了某種鞏固和發(fā)展。因此,男女在思想活動及自我意識方面的性差現象,都內含著對男女的自然差異所造成的心靈效應及其意識品質的某種社會放大。它們是不能完全歸結于人身自然的性別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