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風揚異域之飲馬天竺:王玄策演義(評話本)
- 肖璞韜
- 3209字
- 2019-01-04 17:25:22
第十二回 唐太宗力降吐蕃蔣師仁挑選精兵
王玄策吐蕃求救,想跟松贊干布借兵,向印度的阿羅那順報一箭之仇。可松贊干布態度卻十分曖昧,說大話使小錢。剛開始,要說借給王玄策五萬人。可話音沒落,旁邊的大臣祿東贊稍微嘀咕幾句,他就改主意了。借兵是借,但只借一千二百人。
王玄策和蔣師仁一聽就傻了,一千二百人?那能頂什么用啊?這松贊干布想什么呢?怎么能這么干呢?
書中代言,松贊干布之所以是這個態度,跟當時的形勢很有關系。咱們說松贊干布這個人,那是寧折不彎,他能說借兵,已經是不得了的了。這個還得歸功于大唐的實力強大。
咱們這說一句,唐朝和吐蕃的關系,其實很微妙。有好的時候,咱們歷史書上都看過,文成公主,還有后來的金城公主,都嫁給了吐蕃的贊普,也就是首領,雙方親密無間,這是好的時候。但也有那不對付的時候。比如說,松贊干布剛剛統一吐蕃之后,他首選的擴張方向,就是大唐的西域。他想控制絲綢之路,賺錢啊!
剛開始呢,松贊干布想玩一手軟的,先向唐朝請婚。可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呢,沒把松贊干布放到眼里,嚴詞拒絕。這松贊干布一看,軟的不行,來硬的!發動傾國之兵二十萬,進攻吐谷渾。這叫敲山震虎啊!吐谷渾是唐朝的附屬國,打這等于跟唐朝示威。
這吐谷渾國力弱小,它不禁揍,沒幾下就讓松贊干布打得大敗!松贊干布一看,信心百倍:哦!唐朝的附屬國就這點能耐啊!估計唐朝也不禁揍。行!李世民吶,你不是不讓我做你女婿嗎?好,這回我當你爹!
所以松贊干布親率吐蕃大軍,乘勝進攻唐朝的西部重鎮——松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松潘一帶。在當地駐守的少量唐軍地方部隊,沒能扛住吐蕃的大軍,戰敗撤退,趕緊就向中央告急。
這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報告,他也沒想到吐蕃那么強,地方那點部隊根本不頂用。這回唐太宗也認真了,馬上調集主力部隊,派遣侯君集、執失思力、牛進達、劉蘭四員大將,率五萬生力軍,揮師西進。
咱們且說牛進達,這家伙據說是《隋唐演義》中尤俊達的原型,有能耐!他率先趕到松州,趁著吐蕃不備,一場夜襲,徹底地遏止了吐蕃的進攻勢頭。這回松贊干布可就頭疼了,他的大軍除了人數優勢和特別驍勇之外,訓練程度和兵種配合遠沒有唐朝厲害,而且這次松贊干布用勁有點猛了,二十萬大軍,人吃馬喂得多少啊!而吐蕃軍隊呢,由于來自于青藏高原,所以后勤一直是短板。要是在外線開兵見仗,速戰速決、就地征收,還好點;一打持久戰,準吃虧!這時候,吐蕃大軍內部的厭戰情緒也很大,松贊干布一看不好,趕緊就撤了,繼續派遣使臣,跟唐朝通好,再次要求唐朝賜婚。
您看見沒?如果國家富庶,實力也強,人家會爭著當你的女婿。但如果國家富庶,實力不強,人家可不會當你女婿了,肯定得大兵壓境,不滅國也得當你爹!
而經過這回的交戰,唐太宗李世民也明白了,吐蕃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擊敗的對手,得予以重視。好在人家愿意求和請婚,多個盟友,總好過多個敵人吧!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就選定文成公主入藏,跟松贊干布成親,唐朝和吐蕃的關系就進入了蜜月期。
現在的松贊干布,徹底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所以馬上著手了一系列的行動:
首先,擴建唐蕃古道。咱們說,唐蕃古道就是絲綢之路的一個分支,是從絲綢之路的主干道往青藏高原走的交通線,這條路雖然早已有之,但沿途崎嶇難行,小規模的商旅勉強能過,不利于大規模的交流。松贊干布把軍隊派出去,擴建這條大道,讓它接上絲綢之路,把自己的勢力,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的體系。這樣,吐蕃不僅隨時能跟絲綢之路聯系,而且把住了從大唐通往泥婆羅和印度的近道,這對于吐蕃來講,也就意味著財源會滾滾而來。
另外呢,松贊干布也見識到了唐軍的后勤保障和各種工藝,這都是吐蕃缺少的。青藏高原,土地雖然廣闊,但比較貧瘠,想養著二十多萬的常備軍,還挺困難。好在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好些書籍和工匠,甚至是農作物,松贊干布就在這里汲取了不少的營養,吐蕃的國力開始迅速的恢復。

絲綢之路示意圖。當時這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一條重要貿易路線,也是重要的財源,所以這條路沿線的各個政權,包括大唐、吐蕃、大食等等,都得想辦法盡可能地控制這條貿易路線,讓利潤最大化
可咱們說呢,人和人還是不一樣的,松贊干布主張向唐朝學習,但有些人不太滿意。比如身為丞相的祿東贊,他就跟本土派別的聯系比較近。而且咱們說呢,松贊干布在第二次請求賜婚的時候,派出的使臣,就是祿東贊。祿東贊呢,精明強干,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賜了他右衛大將軍的虛銜,以示賞賜。可是呢,據說在和親的事情上,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看看吐蕃人是不是還沒開化的夷狄,特別給祿東贊設置了一系列難題,有的說是三個,有的說是六個。祿東贊對此呢,也不免有所看法,而且他本身就是吐蕃的地方實力派,所以事事處處,都要保守一些。這回松贊干布要派兵給王玄策出氣,祿東贊趕緊攔住,他跟松贊干布怎么嘀咕的呢?大概意思是說:
“贊普大人且慢!您要為大唐出這口惡氣,心情我們能理解,但您請暫息雷霆之怒、休發虎狼之威。這個事情,咱們得從長計議。戒日王已死,咱們最大的敵人沒了,這不假,但印度到底現在是個什么狀況?咱們的探子還沒回來,如果這樣貿然出兵,禍福難料。印度的象兵,威力您是知道的。要我看呢,既然大唐的使者要出這口惡氣,不如咱們就象征性地支援一點兵力,讓他們先去試探印度的虛實。如果沒了戒日王的印度不堪一擊,咱們就趁勢進攻。如果印度現在還是兵強馬壯,咱們就適時收手,不至于有什么太大的損失。您覺得如何?”
松贊干布一聽,這主意不錯,現在自己攢這點家底不容易,要是一時沖動損失過大,還真不好恢復。所以馬上改口,五萬人不給了,只說作為后援。然后把自己的親兵衛隊撥了一千二百人給王玄策和蔣師仁。
咱們再說蔣師仁,氣得那是直撲棱腦袋啊,他低聲跟下面嘀咕:“我說王大人,那個什么祿東贊,跟贊普說什么了?怎么突然變得那么小氣?這一千二百人,我怕是杯水車薪啊!唉!這不是欺負人嗎?小心我要罵人了!”
咱們說蔣師仁,軍旅出身,脾氣特別爆,忍不住就得發火。王玄策一看,趕緊給蔣師仁使眼色:“哎!哎!! ”
王玄策也沒轍啊,就怕蔣師仁一發火,把事情搞砸,怎么說現在,即便是說大話使小錢,起碼在大話上,松贊干布還算是支持我們,這比愛答不理要強啊!而且現在千萬別發火,這可不是大唐,一旦鬧將起來,小心我們都沒法活著出去!所以王玄策整理整理思緒,強忍怒火往上回復:“贊普大人,多謝您對我們大唐的心意。只不過我們已經見識了印度的兵力,雖說他們的實力不濟,但人數眾多。咱們只有一千二百人,即便是精兵中的精兵,從數量上講,我怕也是杯水車薪!”
松贊干布一聽,又樂了:“哈哈,大唐的使者,你們盡管放心,我可不是叫你們只帶一千二百人回去。這樣,我一會兒修書一封,你們帶回去給泥婆羅國王,然后他就會以我的名義,召集我轄下各屬國的軍隊,祝你們一臂之力。他們人數不會太少,大概沒有一萬人也差不多。而且后面有我呢!等我集結好了兵力,就會親自率軍去增援你們。放心吧!你們大唐的忙,我幫定了!來人吶!先帶大唐的使臣去點兵!”
王玄策和蔣師仁一聽,還有點納悶,心說:這行嗎?就松贊干布這一封信,能召集多少人呢?就這么半信半疑,有人帶著王玄策和蔣師仁,就來到教軍場。這時候呢,松贊干布的兩千親兵已經到了,再看這兩千人,好!一眼望去,身高起碼七尺半,比蔣師仁高至少半頭,十分威風!而且一個個身高體壯、盔明甲亮,身上的披風,不是繡著老虎,就是繡著獵豹,一人身上都好幾樣兵器,什么長槍短刀拋石器、硬弓盾牌透甲箭,全都有!而且人人都牽著兩匹戰馬。這一看就是絕對的精銳!
而且這支軍隊,從整體看來,跟唐軍騎兵挺相似,又有吐蕃的特色。咱們書中代言,就這支親兵衛隊,是松贊干布見識到了唐軍主力之后,特別仿照唐軍的裝備,再糅之以吐蕃騎兵的特性,挑選訓練出來的精銳。就這兩千人,一個能頂十個!
王玄策和蔣師仁一看,就有點發暈,好!吐蕃還有這么厲害的兵呢!真沒想到!
這時候祿東贊過來了:“大唐的使者,這就是我們贊普的親兵衛隊,請你們隨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