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典范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是管總的,是共產黨人觀察和解決一切問題的政治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是我們黨解決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哲學依據,是全黨思想統一、行動一致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礎。

作為工人階級政黨,我們共產黨只相信真理,服從真理,為真理奮斗與獻身。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本質及其固有規律的正確的、科學的反映與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人類理論思維的最高峰。馬克思主義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部分組成的嚴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整個科學理論體系的靈魂、基礎和根據。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階級斗爭學說,但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有了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就省得許多事,也少犯許多錯誤。”《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頁。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東西是什么?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揭示了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三大規律。歷史唯物主義把辯證唯物主義運用到社會歷史領域,是關于社會歷史領域總的歷史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不可分割的一塊整鋼,構成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用什么樣的觀點看世界,就是世界觀;把世界觀運用到認識和改造世界上,就是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第1版。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真理性的科學評價,也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就是活生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為我們樹立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解決問題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通篇貫穿了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一條紅線,這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貫穿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這就是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之中的活的靈魂和精神實質,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毛澤東同志在革命戰爭年代寫下的《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寫下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靈活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我們黨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樹立了光輝典范。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傳家寶。

不斷發展的新的實踐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當前意識形態斗爭錯綜復雜,各種錯誤思潮,諸如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觀以及資產階級民主、自由、人權、憲政觀等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否定黨的領導、黨的歷史,否定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等邪說謬論,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我們的思想陣線,這些錯誤思潮讓人特別是年輕人感到困惑,給人以莫衷一是、不知所措的感覺。靠什么來批判錯誤思潮,靠什么來解疑釋惑,靠什么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靠什么來指導實踐,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克服各種困難,不斷把人民的事業推向前進,就要靠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就要靠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掌握其中貫穿的哲學精要,心里就有了一以貫之的“主心骨”,就可以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不動。有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個“主心骨”,掌握了這個哲學武器,筑牢了思想根基,把住了理論底線,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風險,我們都可以應對自如、從容處置,都能夠找到解決難題的方針、思路和辦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最根本的是學習講話貫穿的思想精髓即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素養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處理問題的能力。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思想方法,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牢記實事求是精髓,在一切工作中自始至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堅持實事求是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他認為,應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關鍵在于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和把握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實事求是關鍵在于認識和掌握客觀事物固有的規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他身體力行,“求客觀實際之真,務執政為民之實”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50頁。,客觀分析我國國情實際、黨情實際和世界發展變化的世情實際,從客觀事物本身具有的規律出發,觀察問題、認識問題,導引出解決當前中國一切復雜難題的良方益藥。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第一觀點的中國化表述和創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他指出,我們黨一貫重視理論工作,強調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理論一旦脫離了實踐,就會成為僵化的教條,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當然,實踐如果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也容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要使黨和人民事業不停頓,必須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實踐不停頓,理論也不能停頓。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實事求是,一定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把一切從實際出發作為我們黨制定政治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他認為,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堅持物質第一性的觀點,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而不是從主觀愿望出發。

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否則就會犯錯誤,甚至犯顛覆性的錯誤。一切從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實際出發,這是我們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基本點。在實際工作中,主觀主義作怪,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從思想根源來看,就是沒有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背離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當然,客觀實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都會呈現出來的新特點。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國基本國情的內涵不斷發生變化,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內風險、面臨的難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長期困擾我們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斷產生,其中很多是我們沒有遇到、沒有處理過的。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就要善于適應國際國內環境新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特別要準確把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客觀實際來決定我們的工作方針。

怎樣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呢?這就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一切結論皆產生于調查研究之后,一切正確的主張皆來自調查研究,一切創新的思路皆得益于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最佳途徑。他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重要傳家寶,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是做好領導干部工作的基本功,是提高領導干部素質的重要方面,調查研究有利于領導干部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觀,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調查研究必須要深入實際、深入實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不僅“身入”群眾,更要“心入”群眾,真正了解基層普通干部群眾的所想、所急、所求,只有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了事物的基本面貌,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無論在地方工作期間,還是到中央工作、擔任總書記以來,他推動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堅持調查研究開路,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在他的帶領下,全黨上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圍繞改革發展中的矛盾問題問計于民,指導實踐,凝聚力量,作出了一系列正確判斷和科學結論,提出了一系列正確主張和重大舉措。

實際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本身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科學掌握客觀規律的創新產物,就是對當今中國實際和世界實際全面把握和實事求是分析的科學成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毛澤東同志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要照辯證法辦事”《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頁。。習近平總書記主張,辯證唯物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觀察分析處理一切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最重要的是要用辯證法看問題,照辯證法辦事,提高辯證思維能力。照辯證法辦事,就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一分為二地而不是絕對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這是學習和掌握辯證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任何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機械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觀點都是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科學判斷形勢是作出正確決策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科學判斷形勢,就“要始終堅持全面的辯證的歷史的觀點,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在認清形勢中統一思想,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頁。。他在談到“統籌兼顧”問題時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方法論,其哲學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強調以辯證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在談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時,他提出:“要特別注意掌握蘊含其中的辯證方法”,“科學發展觀是充分貫徹和體現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它所強調的發展,是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數量與質量、速度與效益關系的又好又快發展,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發展,是正確處理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關系的統籌發展,是正確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等各方面關系的全面發展,是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現在與未來關系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習近平總書記靈活地運用辯證法思考和處理改革開放問題,要求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掌握了矛盾分析方法,也就掌握了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通篇貫穿了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和矛盾分析方法。他嫻熟地運用辯證法的“矛盾論”、“兩點論”、“重點論”和“全面論”來觀察和處理問題。他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聯系的實質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不斷認識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要采取對待矛盾的正確態度,積極面對矛盾、解決矛盾,運用矛盾相輔相成的特性,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他要求,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關鍵、抓住問題所在,找準重點。他認為,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他主張,既要堅持兩點論、全面論,又要堅持重點論,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關系,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他關于既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重視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既要看到物質決定意識,堅持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看到意識的反作用,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第一位,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堅定不移地抓好黨的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又要堅定不移地、大膽地推進改革開放;反腐倡廉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既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又必須要牢牢堅持正確方向,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既要重視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改革開放既要循序漸進又要競相突破,既要胸懷全局又要抓好局部;深化改革既要膽子大,又要步子穩,戰略上既要勇于進取,戰術上又要穩扎穩打;社會治理既不要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又不要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既要立足當前又要放眼長遠,既要把握國情又要了解世界;既要看到國際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等等,為我們提供了成功運用辯證法的范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就要運用辯證思維方式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處處體現著高超的辯證思維水平。他精通辯證法,善于運用辯證思維方式分析復雜事物,全面把握事物變化及其關系,通透辯證思維方式和辯證分析方法。他反復強調,要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力,正確地觀察分析事物,研究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前瞻性、主動性。辯證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和重點,全面洞察事物發展規律。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實質上都是辯證思維。所謂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從全面、根本、長遠的角度看問題,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他強調,要樹立全局意識、大局觀念,要善于從全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放眼一切方面,也不能忘記當前;要善于觀大勢,謀大事,把握工作主動權;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態度明確,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平心靜氣、靜觀其變,在制定策略時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而后動。要視野開闊,胸襟博大,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所謂系統思維,就是用整體的、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系統的存在,要用系統的觀點看問題。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有總體設計和總體規劃,包括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以及戰略目標、工作重點、優先順序等。要加強頂層設計,增強改革措施的系統性、協調性,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進行整體謀劃,加強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研究,使改革舉措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所謂創新思維,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進取,不斷推進思想進步、實踐進步、發展進步,創新思維是辯證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理念運用于創新發展,提出了創新發展戰略。他要求,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所謂底線思維,就是考慮問題、辦事情要留有充分余地,從最壞處著眼,從最好處著手,善于做轉化爭取工作,掌握主動權。他指出,做決策、辦事情,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歷史發展問題的哲學總說明,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推進社會進步的思想武器。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馬克思主義把唯物主義原則應用于社會歷史領域,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決定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個科學的理想激勵和鼓舞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為之犧牲,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毛澤東同志提出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帶領人民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進行艱辛的社會主義探索,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鄧小平同志果斷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怎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課題,都是成功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結果。

歷史和現實的實踐表明,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國情、中國社會運動及其規律,制定正確的革命、建設、改革的路線、戰略和策略,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離開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我們黨的事業就不會有今天。習近平總書記高超的領導藝術和敏銳的歷史眼光,來源于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把握和運用。他的唯物史觀的歷史眼光和歷史思維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學習唯物史觀,說到底就是要學會運用唯物史觀歷史地看問題。他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再訪西柏坡側記》(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13/c116524927.htm), 2013年7月13日。他大力倡導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加強對中國歷史、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的學習,這對于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識歷史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更好地做好當前工作、走向未來,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正是以唯物史觀的遠見卓識科學地把握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既看到歷史發展的光明前景,又清醒地看到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他告訴我們,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并沒有過時。既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所體現出來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資本主義內在矛盾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總趨勢,同時又要實事求是地看到資本主義現在還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總體上還是資強社弱,要有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正因為站在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正因為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發展總趨勢的徹底的歷史把握,他才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要靠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支撐,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定信心,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要把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統一起來,把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統一起來,苦干實干,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他關于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歷史、六個階段的回顧分析,關于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關系的精辟闡釋,關于對蘇東劇變歷史原因的分析判斷,關于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思想觀點,關于黨的領袖、歷史人物、黨的歷史的深刻論述,關于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關于揭示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中國夢的重要論述……都說明習近平總書記對唯物史觀的嫻熟精到,善于運用唯物史觀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中國國情,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

生產的觀點是唯物史觀的首要觀點。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生產力標準是衡量改革成敗的最終標準。用生產觀點看問題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產是社會的基礎,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觀點,就必須堅持發展生產力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

群眾的觀點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要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是我們黨的價值追求,是黨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他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要相信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他提出:“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決矛盾和問題,就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拜群眾為師,深入調查研究”。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頁。他多次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宗旨意識,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他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求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態度,抓實做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每項工作,努力辦實每件事,贏得萬人心。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過程中解開群眾的思想疙瘩,這是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一種最實際、最普遍、最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要自覺地把黨的群眾工作體現在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中;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問寒問暖,到群眾困難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理順情緒,到出現新情況新變化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打開局面;要跟著群眾跳火坑,要相信和依靠群眾,但又不能做群眾的尾巴,要教育和引導群眾,但千萬不能站到群眾的對立面等貫徹群眾路線的具體要求。他指出,要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各方面權益。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中有的是能者和智者,要虛心向他們求教問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之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收營養和力量。人民是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正是堅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推動在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面轉變作風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社會基本矛盾的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階級分析方法是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認識階級及階級斗爭現象的延伸。習近平總書記從唯物史觀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和分析方法出發,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他堅持運用階級分析方法認識階級社會的基本現象,主張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首先就是階級立場,進行階級分析。他認為,社會基本矛盾是不斷發展的,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相應地也要不斷進行下去,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新變化推進改革開放;提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帶動全面改革,推動我國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原則方針和實施步驟,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科學發展。

(原載《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2015年8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鄂托克前旗| 观塘区| 龙里县| 柏乡县| 孟村| 泸州市| 齐齐哈尔市| 旅游| 新兴县| 城口县| 岳普湖县| 阳曲县| 涡阳县| 麦盖提县| 璧山县| 灵丘县| 白河县| 栾川县| 津南区| 旺苍县| 武穴市| 金寨县| 清水河县| 鹿泉市| 腾冲县| 大田县| 宁强县| 安新县| 兴城市| 阳朔县| 绥化市| 马鞍山市| 河南省| 罗江县| 亚东县| 建昌县| 黄山市| 宜城市| 道孚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