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位著名學者縱論政治經濟學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
- 15441字
- 2019-01-04 13:09: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怎樣搞好社會主義

【作者簡介】 衛興華,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曾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和理論經濟學分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總編輯等職;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科規劃小組成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并被聘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課題組重要成員。
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獲省部級和國際獎25項,包括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二屆論文獎、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馬克思經濟學獎、吳玉章終身成就獎、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等。出版著作近40部,其中主要有《走進馬克思經濟學殿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研究》等。發表文章950余篇。
習近平同志提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我們應考慮側重點是什么?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經濟學,側重點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揭示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那么我們學習政治經濟學,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言而喻,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其他政治經濟學論著,也應該系統地學習,深入地學習。但是現在提出來主要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或者像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則。顯然我們的側重點不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而是要通過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來服務。我們知道,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著作里面,把馬克思主義劃分為三個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那里講的政治經濟學就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而我們現在講政治經濟學,恰恰是要跟社會主義聯系起來,所以《反杜林論》里講的那個政治經濟學,我們要學習,但不是堅持和發展的側重點。
一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尋求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的答案
我們現在講學習和發展政治經濟學,側重點應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如果研究它的源頭,恰恰要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講的科學社會主義部分,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所講的科學社會主義內容作為指導。當然,《資本論》和馬克思的其他經濟學著作,雖然沒有專門篇章系統地講過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但是他在許多著作里面,包括在《資本論》里面,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對未來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都有論述。
所以我們現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要從他的《資本論》和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有關著作里邊,挖掘其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觀點,加以系統地研究,作為指導思想,并將堅持、創新和發展統一起來。
今天我講課的題目,是想講一下: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怎樣搞好社會主義。我們知道,鄧小平同志講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過去不是很清楚。我覺得講什么是社會主義,首先要弄清楚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你才能談出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是我們長期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沒有完全明確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以前,我們也講社會主義,更多的是講什么?公有制、按勞分配、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
但是社會主義為什么要搞公有制?為什么搞按勞分配,服從什么任務和目的?并沒有講,或沒有講清楚。好像就是為公有制而公有制。結果是貧窮的社會主義、貧窮的公有制、貧窮的按勞分配。鄧小平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那個貧窮的社會主義對老百姓沒有吸引力。對外部沒有吸引力,對內也沒有吸引力。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有些老百姓偷往外跑,特別是廣東那邊偷往香港跑。你說社會主義好,但貧困的社會主義沒有凝聚力。
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如果概括地講,也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理論概括:搞社會主義就是為了讓勞動人民擺脫受剝削、受壓迫的舊制度,能夠過上日益富足的好日子。用列寧的話來講,就是社會主義要“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搞社會主義就是為了這個最終的目的。怎么樣才能過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兩個基本條件:一個基本條件是物質條件,物質條件就是社會主義要快速地發展生產力,不發展生產力,沒有足夠的物質財富,怎么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另一個基本條件是社會制度條件,即生產資料公有制。光有生產力發展,不能保證共同富裕。只有在公有制基礎上發展生產力,才能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不但列寧講過要讓全體勞動人民過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而且馬克思也講過,未來的社會,就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迅速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什么?馬克思回答說:“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與我們現在講的“共同富裕”意思是一樣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講了很多,不需要這里多引證,大家知道,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或者共同富裕,或者像鄧小平講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就需要首先大力發展生產力。
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搞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這里就涉及一個問題,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怎么判斷,社會主義的內容包括不包括發展生產力?過去,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的社會主義著作,我們的教科書,講社會主義,講它的特點,就是那么幾條,公有制、按勞分配、計劃經濟。不講或不著重講發展生產力。有個傳統的觀點:就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是依據生產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比我們高得多,怎么能用生產力來區分?認為區分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或者區分任何一個社會制度都是從生產關系來區分的。好像這聽起來也是有道理的,哪個社會都要發展生產力,哪一個新的社會制度生產力發展都要超過舊社會,所以判斷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主要是從生產關系判斷,傳統的觀點曾經是這樣。
也正因為有這個觀點,所以傳統理論不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內涵和本質規定。我記得改革開放以后,在十二大報告中,胡耀邦做報告,他提出社會主義的特點也可以包括生產力的發展,他說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最終要超過資本主義。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不斷地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其實,強調社會主義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包括斯大林都一再講過。研究任何一個社會制度,都要考察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它的生產關系,它的上層建筑。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里面講,未來社會“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就是比過去發展得更快。他這里講的是發達資本主義,因為馬克思當時認為社會主義首先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以后,還需要快速地發展生產力,才能夠保證全體勞動人民共同富裕。恩格斯、列寧都一再強調社會主義要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
大家知道列寧曾經講過,新社會制度戰勝舊制度的最根本的條件,是要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他說社會主義最終要戰勝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社會主義勝利都需要快速發展生產力,而我國是在生產力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下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的,跟發達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有很大差距,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更需要快速地發展生產力。
三 從理論與實踐說明:搞社會主義為什么必須搞公有制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從根本上來說也就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產力的發展快于資本主義,更快于以往的舊制度,最終要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剛才講到社會主義要讓人們過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應有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快速發展生產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鄧小平講得很多。另一個條件是社會制度的條件,就是公有制。為什么要搞公有制?為什么要搞國有經濟?現在我們中央文件或者理論工作者可以講很多道理。有人否定公有制,否定國有經濟,講國有經濟許多缺點,說國有經濟沒有效率,不如私有制,丑化、妖魔化國有經濟。我國中央文件和領導人一再肯定國有經濟、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習近平同志也一再講到國有經濟是我們政府執政的基礎,也是黨執政的基礎。可以講國有經濟的很多重要作用。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面,闡述了國有經濟的一個最根本的作用。國有經濟服從于什么任務和目的?就是服從于讓勞動人民過上美好的共同富裕的生活。如果沒有公有制,在私有制的基礎上,必然產生兩極分化。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是私有制為基礎的,都存在兩極分化,存在剝削和被剝削的制度。所以離開公有制,否定公有制,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不可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這不僅僅是個理論問題,而且是個現實問題,其實,我們中國包括和原來的俄羅斯,原來都是生產力落后的國家,沙皇俄國是帶有封建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生產力比起當時的美國落后很多。但是十月革命以后,消滅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它迅速地縮短了與美國的巨大差距,成為可以跟美國超級大國抗衡的第二個超級大國。蘇聯解體的時候,它的GDP的總量比我們中國高得多,根據聯合國統計署的資料,1990年蘇聯的GDP總量是15329.92億美元,中國是4044.94億美元,蘇聯是中國的3.79倍。但是,蘇聯垮臺了,公有制變為私有制了,結果怎么樣?它的整個國際地位、社會地位、經濟政治實力大大削弱。蘇聯解體后,經濟發展十年停滯不前,它現在的GDP不到中國的1/5,比印度稍高一點。中國是10.4萬億美元,俄羅斯是2.06萬億美元。你講公有制不好,效率低,私有制效率高,但是從蘇聯來看,恰恰是公有制使它跟美國的差距大大縮小,可以跟美國抗衡,而變為私有制以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放慢了。
再從我們中國來看,我國原來不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幾百年社會生產發展很慢。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建立了公有制,盡管當時搞得是一統天下的公有制,我國的經濟與社會在改革開放前也獲得了超過舊中國一兩百年的發展。當時通過三大改造,建立了單一的公有制,這個可以討論。當時建立一統天下的公有制是否過急了點。我最近寫文章就提出這個問題,你不能說我們現在搞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不搞單一的公有制,又不搞私有化,這是中央文件里講的。但是你又說,過去三大改造,完全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搞一統天下的公有制是完全必要,是正確的,合理的,這兩個提法有矛盾。現在肯定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不能說三大改造完全消滅非公經濟是絕對正確的。我認為,實際上我們超越了新民主主義制度。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發展。新民主主義是要民族資本主義有更多更大的發展,是多種經濟成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合作社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新民主主義。
現在的人都不知道了,我國的國旗為什么是五個星星,原有涵義是:大星星是共產黨,四個小星星分別代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圍繞著共產黨,叫人民民主專政。現在把過渡時期和新民主主義統一起來,我覺得統一不起來。新民主主義是社會主義前的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制度,過渡時期不是一種制度,它是變私有制為公有制、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和一切私有制經濟的一個歷史階段。
新中國盡管改革開放以前犯了一些“左”的錯誤,如“大躍進”、刮共產風、“文化大革命”,等等,有礙于我們的經濟發展,但是,改革開放前,我們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年均增長6.1%,也不算慢了,而且我國的經濟發展遠遠超過舊中國,也是解放了生產力。所以我們的公有制比舊中國的多種私有制有優越性,證明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舊中國是多種私有制:帝國主義在華的私有制、封建主義私有制、官僚資本私有制、民族資本私有制、個體私有制等。這些多種私有制,沒有把中國推向發展。社會主義所有制盡管建立了單一的公有制,急于求成,但是它的成果遠遠超過了舊中國。
馬克思主義強調公有制,公有制干什么?一方面,用來保證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保證實現共同富裕。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公有制,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講的,從這兩個方面考慮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就可以知道社會主義和公有制是內在是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講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就是因為看到周期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表示資本主義已不適合于生產力的發展,通過公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相一致,可以更好地發展生產力。
另外,公有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制度保證。共同富裕,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區別于以往任何社會制度的具有最大優越性的根本的特點。原始社會雖然也是公有制,但是共同貧窮,因為是生產力極端落后的公有制,不可能共同富裕。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共同富裕,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制度不可能共同富裕。
四 搞社會主義必須抓好三個主要環節。對國有經濟的理論是非辨析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看,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怎么樣搞社會主義?特別是怎么樣搞好社會主義?必須緊抓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快速發展生產力;第二環節是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第三環節是抓好快速發展生產力和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證,就是要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這個觀點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里面一再地講,我們回頭看一下《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不是看一兩遍就可以領會的,要多看幾遍。《共產黨宣言》里這樣講,無產階級要取得政權。因為要搞社會主義,無產階級首先就要取得政權,然后把生產資料掌握在勞動人民的國家手里。就是說建立國有經濟。在國家還存在的時候,公有制要表現為國有經濟。把生產資料掌握在國家手里干什么?《共產黨宣言》里講了,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增加生產力總量干什么?《共產黨宣言》里也講到了,就是“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
。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勞動人民掌握政權,占有生產資料,建立國有經濟,以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共產黨宣言》里已經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里面講得更多。
但是,這里又涉及很多問題,有些著名的學者,如某位先生,我曾經寫文章跟他進行討論,他是副部級的官員型學者,他一再講國有經濟不是社會主義,非公有制經濟才是社會主義——民辦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明確地講過,包括毛澤東的著作也講過,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而某些學者則否定。他們引證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批評冒牌社會主義的一段話,否定我國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估計大家都看過恩格斯批判冒牌社會主義那段話。因為有人把俾斯麥的某些國有化的措施叫作社會主義,俾斯麥是鎮壓工人階級的劊子手,他是為了自己的軍事需要,搞鐵路國有化等措施,并不是搞社會主義。有人把它叫作社會主義,這當然是冒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化,不是社會主義的。而我們有些學者把恩格斯批判的這個冒牌社會主義,套到我們的社會主義的國有企業來,他們說恩格斯早就批判了國有經濟是冒牌社會主義,我們現在還繼續把國有企業叫作社會主義。他們據此宣傳說我國的國有企業不是社會主義,而私有制經濟才是人民社會主義,是民辦社會主義,理論觀點整個倒過來了。
這里牽涉到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依然是資本主義,或者如學界稱其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什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們的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我們理論界回答這個問題時,并不是很科學,往往這樣回答:說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不是社會主義,因為那個國家是資產階級的國家,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它的國有經濟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所以它不是社會主義。而我們國家是勞動人民掌握政權。所以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你說這樣講是個錯?也不能說是錯。但是,我覺得不完全準確,不太科學。為什么?會產生一個問題:經濟關系、經濟制度、經濟成分的社會性質,是由上層建筑來決定的,還是由它本身的內部經濟關系決定的?從馬克思主義來講,任何經濟成分的性質,是由它內部的經濟關系來決定的,而不是由上層建筑來決定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不是上層建筑決定經濟基礎。
我們可以看一下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的回答,我覺得我們有些學者并沒有系統地看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們光抓住《反杜林論》里批判冒牌社會主義的一些話,引申到我們的國有經濟中,張冠李戴。其實,他們如果系統地看一下《反杜林論》,就會知道,并不是根據上層建筑,根據政權掌握在誰手里來決定國有企業的社會性質,不是這樣講的。為什么恩格斯要批判冒牌社會主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講了,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化、國有企業沒有改變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生產資料依然是資本,勞動依然是雇傭勞動。他是從資本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內部的生產關系來論斷的,因為資本主義就是資本和雇傭勞動相結合的關系。反過來看,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能不能說只要是國有企業,只要宣布它是全民所有制,我們的國有企業就自然而然是社會主義性質?我覺得我們有些理論宣傳,有時候有點簡單化。我們的國有經濟叫作全民所有制經濟。但如果這個國有經濟內部的關系存在著嚴重腐敗,企業高管拿天價工資,不關心工人的疾苦和權益。工人沒有任何權利,可以隨便欺壓、解雇,沒有真正成為主人。廠長、經理依然把工人當成雇傭者,職工沒有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生產的主人、企業的主人,生產資料的主人,沒有當家作主的權利,這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嗎?
五 怎樣判斷我國國有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
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判斷它是資本主義性質還是社會主義性質,還是別的性質,只能從其內部的經濟關系來確定。封建社會也有官辦經濟,不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的國有經濟也要看它內部的關系,不能僅僅根據它是勞動人民掌握政權下的國有經濟,它自然就是社會主義性質。我覺得馬克思有一個重要的理論觀點,我們理論界重視不夠。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但是馬克思的一個重要觀點沒有獲得應有的注意,沒有在理論分析中很好地加以應用。
什么問題?馬克思講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沒有問題,但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2卷里又講,任何社會為要進行生產,就需要把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結合起來。怎么樣結合?一個是技術上的結合,就是應用什么生產資料,采取什么技術使兩者相結合起來,這是屬于生產力方面的結合方式。而更重要的是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相結合的社會方式,馬克思認為,這種特定的社會結合方式決定了不同社會經濟制度,馬克思的原話是:“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凡要進行生產,它們就必須結合起來。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這個觀點很重要,而且對于我們研究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研究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如果我們對國有經濟這樣改,那樣改,不斷地改來改去,但離開了企業職工當家作主的地位和權利,離開了企業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問題依然解決不了。我覺得有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我國的國有經濟中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究竟采取什么結合方式,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不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你可以隨便把他解雇,他生活沒有任何保障,沒有任何話語權,只作為一個雇傭勞動者,這個國有企業能搞好嗎?
所以我們要回頭來看一下,講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個沒有錯。但是不夠的,因為可以提出個問題:任何剝削制度都是非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而勞動者不占有生產資料,這是所有制。怎么就能區別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為什么有的就是奴隸主,有的是封建主,有的是資本家?根據什么劃分?僅僅根據非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勞動者不占有生產資料,就能區別開嗎?區別不開的。這就涉及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相結合的特殊社會方式,如果非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而勞動者的人身歸主人所有,沒有人身自由,在棍棒皮鞭下跟生產資料結合起來,這個勞動者就是奴隸,主人就是奴隸主,這就是奴隸制度。而如果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勞動者的勞動是雇傭勞動,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的方式,是資本和雇傭勞動相結合的方式,非勞動者就是資本家。這就是資本主義。
我們回到馬克思的觀點,用以指導我們國有企業改革,就是要解決我們的國有企業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相結合的特殊方式,怎么結合?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企業,企業的職工既是社會的主人,也是企業的主人,生產的主人。他不是雇傭勞動者,不是由資本統治的雇傭勞動者。企業的廠長、經理應出以公心管理國有企業,不是以權謀私。企業的工人應該有話語權,知情權,監督權,選舉權,應該有參加管理權。廠長、經理也是勞動者,不是企業的統治者。
所以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很多重要的理論觀點要發掘,要系統深入地學習和把握,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觀點,要進行挖掘和梳理,很好研究。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這些著作中,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都有關于社會主義的論述,講到了未來社會主義的一些特點。比如《資本論》第1卷第一章第四節講到未來的自由人聯合體,就講到社會主義公有制、按勞分配、計劃調節等。
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怎樣搞好社會主義的三個環節的實踐中推進的
根據以上的論述,可以分析一下,為什么要搞社會主義,怎樣搞好社會主義,都可以納入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社會主義的三個環節上來。比如,我們強調科學發展,科學發展首先以人為本,就是既要發展生產力,又要滿足人民的需要。包括黨的十八大以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提出新的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共享,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綠色,就是要有個好的生活環境,不能污染,這既是更好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又是滿足人民優美生活環境的需要。滿足人民的需要,共同富裕,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裕,還有文化精神生活的富裕,也包括居住環境的優美。共同富裕應該是廣義的。我們現在一切的理論指導和政策,你看一下,都是強調這三個方面:快速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共同富裕;強調國有經濟的主導和公有制為主體的作用。離開這三個環節中的任何一個,就沒有社會主義,所以,如何看待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從馬克思、恩格斯的根本理論觀點上來看待,離開了國有經濟,所謂快速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也就談不上,成了空話。
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強調國有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說它是社會主義,是服從于整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目的,它是社會主義的必要的內在的組成部分。看待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要把它上升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原來的理論高度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講國有經濟起這個作用,那個作用,這些都可以加上去,但是它的根本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講得很清楚。
我現在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但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材、著作,沒有或很少有社會主義特有的新的經濟范疇,就是沒有反映我們新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經濟范疇,也沒有提出反映我們經濟關系本質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律。恩格斯講過,任何一個新的學科,都會有自己的特有的范疇。特有的范疇組成它的理論體系。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學習蘇聯政治經濟學,還講一點經濟規律,特別是肯定了斯大林講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還有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還講按勞分配規律。我們現在的政治經濟學教材、論著,講社會主義經濟,缺少特有的經濟范疇和經濟規律。表明我們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不成熟,亟須創新與發展。
剛才談到國有經濟如果要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就應該讓企業的職工真正成為主人。另外,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經濟,它的利潤、收入應該是讓全民共享的。不應該是讓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占享,但是,國有企業的職工工資收入比私營經濟、外資企業會高一些,這是合理的。我們從統計資料可以看到,前幾年,國有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等于私營企業工資的近兩倍,不要指責國有企業的職工拿的工資比私企外企高,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國有企業的職工就應該比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的職工工資更高,不應該有非議。當然,前些年有的國有企業一個抄表員年薪十多萬元,比其他國有企業一般工人的工資高得多,不盡合理。
講私營企業效率高,如果他們給工人的工資加倍,利潤率當然就低了。國有企業困難,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這里沒時間展開講。改革開放前,我們的國有企業是有較高的利稅率的。你們看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他講到我們的輕工業企業投產以后,利潤率相當高。“輕工業工廠的建設和積累一般都很快,全部投產以后,四年之內,除了收回本廠的投資以外,還可以賺回三個廠,兩個廠,一個廠,至少半個廠。”就是說投產四年,除了收回成本以外,它的利潤還可以再添加這么多廠子。你看看統計資料,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初期,國企的利潤率和利稅率是相當高的,這里就沒有時間多講這個問題了。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不同,私營企業如果向國家貸款,那么它還了貸款和利息,增加的利潤全部是私人所有的,而我們的國有企業,在銀行貸款,它還本付息后,貸款增加的利潤收入依然是國家的,不能放進私人口袋。將來應該有更多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國家,用于全民的福利。現在國有企業依然負擔著高的稅率,而且利潤的一部分也要上交國家,這就體現了它的全民所有制性質。
七 為什么要老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方向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我想談一下,我們改革開放也好,發展經濟也好,總要強調黨的領導,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大家是不是考慮過一個問題,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哪一個政治家,哪一個理論家,提出要堅持資本主義道路,要堅持資本主義方向,沒有人提出的,用不著提。封建社會也沒有哪一個理論家和政治家提出堅持封建主義制度,堅持封建主義方向。
為什么社會主義要強調這個?大家再考慮,社會主義以前的任何一個新社會制度,當它成長起來以后,沒有一個國家由新社會制度倒退到舊制度去。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起來以后,倒退到封建制度去。而社會主義國家卻可能發生倒退。蘇東劇變,由社會主義倒退回資本主義,已是事例可鑒。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什么關系?這里有一些重要的理論觀點。
這里就涉及一個問題,為什么社會主義國家總強調黨的領導?有人就反對,憑什么由共產黨領導?我沒有選舉你,甚至說共產黨非法,沒有選舉,提出共產黨的合法性。資本主義國家沒有哪一個黨上來之后堅持我這個黨的領導,都是通過政府來領導的,我們政府的領導同時也是黨的領導。如果沒有黨的領導,沒有政府的領導,讓社會主義自發地發展,會是什么結果?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會促進生產關系的發展,比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三個階段(現在應該是第四個階段、第五個階段):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而且馬克思講到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分工協作的發展,勞動對資本的隸屬,怎樣從形式的隸屬發展為實際的隸屬。生產的發展會自然而然地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用不著政治家、理論家來宣傳。但是社會主義就有個特點,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不是自然而然地就隨之發展了、成熟了。不是這樣的。從根本上來講,社會主義產生、發展的特點,和以往的社會制度不同。從社會經濟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來講,首先有資本主義制度,后有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從概念和理論來看,從資本主義概念和理論、社會主義概念和理論來看,是先有社會主義的概念和理論,后有資本主義的概念和理論。
大家知道,中央電視臺播放電視片《社會主義500年》,從空想社會主義起不斷發展,到科學社會主義,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到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已經500年了。但資本主義這個概念的產生,或者西方市場經濟概念的產生,要晚得多,是先有資本主義經濟的實踐,后有資本主義概念和理論。西方國家的學者,我們國家也有一些學者在研究,資本主義這個概念是由哪一個學者,在哪一年,在哪一個著作里面首先提出來的,西方國家也有幾種說法,沒有統一意見。
你們可以看到,連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里都沒有資本主義概念,如馬克思所講,14世紀的地中海沿岸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6世紀西方就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沒有資本主義概念和理論,16世紀、17世紀、18世紀沒有資本主義概念,但資本主義在發展,有經濟實踐而沒有概念,更沒有理論。
《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推出,沒有資本主義概念。連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里面都沒有資本主義概念,只有資產階級概念。所以資本主義這個概念是誰最先提出來的?馬克思的早期著作里面都沒有,到19世紀初期,甚至到40年代,都沒有資本主義概念。有的西方學者說馬克思沒有用過資本主義概念,這就是“亂彈琴”了,《資本論》普遍用資本主義概念,如“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等。有的學者還提出《資本論》中所講的那是個形容詞,是“資本主義的”,不是名詞。這就更亂來了。我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進行了反駁。市場經濟概念出現得更晚。資本主義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是魚水關系,市場經濟是水,資本主義是魚。資本主義一開始就是市場經濟派,市場經濟究竟是誰最先提出來的?有的學者的著作里曾經講19世紀末新古典學派提出了市場經濟概念,著名經濟學家蘇星同志著作里也曾這樣講。
八 弄清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軌跡
列寧1906年明確地提出市場經濟概念,列寧在1906年的《土地問題和爭取自由的斗爭》一文中,提出了“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概念。馬克思、恩格斯著作里面沒有商品經濟概念,沒有市場經濟概念,也沒有計劃經濟概念,但是講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實際上講的就是商品經濟。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講計劃經濟,只講計劃調節。經典作家中最早講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是列寧,列寧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是兩種對立制度,兩種對立的經濟制度范疇。列寧認為,只要存在市場經濟,世界上任何法律都無法消滅不平等和剝削。
我們過去強調社會主義實行計劃經濟,否定市場經濟,一個是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理論根據,一個是實踐的根據。資本主義國家從產生到發展,一直實行市場經濟,而從蘇聯十月革命以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統統都實現計劃經濟。所以,過去一直把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相聯系,把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相聯系。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理論家,或者是政治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完全統一起來了,雙方都認為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你們看一下西方的一些重要的辭典,過去世界銀行的一些資料,把市場經濟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畫等號,又把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國家畫等號。
在這個問題上,突破計劃經濟實行市場經濟,理論上的轉化必然要碰到困難,而且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國內有些不實事求是的理論觀點。比如說,認為陳云是計劃經濟派,鄧小平是市場經濟派,認為市場經濟概念、市場經濟理論是鄧小平最早提出來的,這個不符合實際。在中國決策層,最早提出市場調節概念和市場經濟理論的是陳云,陳云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他的市場調節為輔就是市場經濟為輔。在陳云和鄧小平的著作里面,曾經把市場調節和市場經濟作為內涵一致的概念。你查一下陳云的著作,他原來講市場調節為輔,就是市場經濟為輔,二者是通用的。在陳云的著作和鄧小平的著作中,內部講話時把市場調節和市場經濟當作一個概念,公開發表的時候把市場經濟換成市場調節,因為講市場經濟很敏感,多少年來西方學者和政要以及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都把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相聯系,所以公開發表的時候改講市場調節,內部講市場經濟。
有人說鄧小平于1979年11月26日接見外賓時講: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實行市場經濟,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已經提出了現在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實這是誤解,那時講的市場經濟就是市場調節,就是陳云講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因為市場經濟就是市場調節,不過過去沒有公開發表,只是后來才發表的,這是內部講話。鄧小平講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就是講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調節,而且那里講“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計劃經濟為主條件下,市場經濟即市場調節只能為輔。我們現在的市場經濟是否定計劃經濟的。鄧小平那時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跟他南方講話主張全面實行市場經濟不是一回事,而且鄧小平曾明確地講過,他贊同陳云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是有發展過程的,過去贊成計劃經濟。你查一下《鄧小平文選》,他在1978年10月11日的講話,曾批判“四人幫”扶植的一批壞人反對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在改革開放中,由于鄧小平曾贊同陳云的“為主”、“為輔”的觀點,所以寫到十二大的報告里,還寫進1981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并寫入憲法中。這是鄧小平親自指導下通過的。
如果說1979年11月,鄧小平就提出否定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么為什么以后鄧小平主持的若干中央重要文件中,還講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的決定,是我們城市改革的綱領,鄧小平給予高度肯定和評價。在這里還繼續講計劃經濟的優越性。由于存在兩種相反的極端批評,一種是贊成市場經濟,否定計劃經濟;另一種是不贊同市場經濟,堅持計劃經濟,都認為陳云是計劃經濟派,鄧小平是市場經濟派。有人現在還反對市場經濟,有一個過去在國家計委任局長的人士批評市場經濟,他內部寫文章說,陳云1979年3月剛講計劃經濟為主,鄧小平同年11月就提出搞市場經濟。將二人的觀點對立起來。事實上,兩者的觀點是一致的。前面講了,鄧小平那時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市場調節)為輔一致的。事實上,中央決策層最早提出市場經濟思想的是陳云。他講市場調節為輔,就是市場經濟為輔。而且早在1979年2月,李先念在一次會上說:“我同陳云同志談,他同意,在計劃經濟前提下,搞點市場經濟作補充不是小補充,而是大補充。”同年3月8日,陳云寫的《計劃與市場問題》提綱中,明確提出了市場經濟概念和理論。但是這個局長批評市場經濟,不知道是陳云先提出市場經濟的,把鄧小平和陳云的觀點對立起來。另外一種觀點是用鄧小平的市場經濟觀點批評陳云的計劃經濟觀點,這都不科學,都不符合實際。
九 把重視生產力的發展和重視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自覺地統一起來
回過頭來我們再談《社會主義500年》。前面講過,資本主義概念,市場經濟概念和理論出現得很晚。這說明什么問題?先有社會主義概念和理論,再有社會主義運動,再有社會主義革命,再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是一系列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全部過程中,都是有領導、有計劃、自覺發展的過程,不是自發的。現在我們有的人竟然提出“唯生產力論”觀點,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錯解為唯生產力論,“四人幫”也知道唯生產力論是錯誤的,所以他們才敢于批判唯生產力論,但是他們是錯誤地把重視發展生產力,誣蔑為唯生產力論。現在有人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就是唯生產力論,這是錯誤的。如果只重視發展生產力,不自覺地致力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共同富裕的原則,其結果必然是貧富分化,偏離社會主義本質規定。大家可以看到,我國由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全過程,都是有領導、有計劃的一個自覺的過程。
剛才講,科學社會主義強調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國有經濟,公有制。我們的實踐,可以自覺地遵循,也可能脫離開這個主題,它不可能自發地實現。我們發展的歷史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左”的錯誤下,批判唯生產力論,把重視發展生產力的理論和實踐,當作修正主義批判。講科學是生產力也曾受到批判。把發展商品經濟視作走資本主義道路。所謂“堵不住資本主義的路,就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這是把商品經濟當作是資本主義。在“左”的情況下,忽視生產力的發展,搞階級斗爭為綱。忽視了生產力的發展,也就忽視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離開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改革開放以來,盡管鄧小平強調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后達到共同富裕。但是在一個階段,重視與發展生產力,忽視了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共同富裕。出現了嚴重地兩極分化,現在我國的頂級富豪數超過了美國,我國的富豪居然比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還要多。另一方面,我們還有溫飽沒有解決的大量的貧困人口。現在在抓,十八大以來到現在,不斷地強調民生為重,共同富裕,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致力于縮小收入差距。但是現在等于黃河決口泛濫以后再把它堵回來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歸根到底就是沒有完全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所規定的抓好社會主義的三大環節,要么忽視生產力的發展;要么強調生產力的發展,而忽視了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不可能自發地發展生產力,自發地發展公有制經濟,自發地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離開了自覺的領導,靠自發性,社會主義就要失敗。這就是說明為什么要強調共產黨的領導。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所以離開了領導,離開了自覺性、計劃性,社會主義是難以搞好的。我覺得我們國家有時候在理論上有片面性。原來是強調計劃經濟,否定市場調節和市場經濟,現在強調市場經濟了,連經濟計劃也不敢講了。日本、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制訂經濟計劃,人家肯定說我們的經濟計劃和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是兩碼事,人家是既講市場調節又講計劃調節。而我們現在否定了計劃經濟,連經濟計劃也不講了,改講經濟規劃,規劃不是計劃嗎?不敢講計劃,好像計劃是個瘟神,不敢用這個詞了。
我們作為學者,作為理論工作者,一定要獨立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對上面來的理論指導,或者權威學者的理論觀點,我們也要過濾。不是誰的權力大,誰的真理掌握得就多。我過去也在講,理論是真理的喉舌,而不是權勢的奴仆。現在我要把“權勢”改成“權貴”,不是為壟斷資本服務,為大款服務,誰有權誰有錢就為誰說話。我們有些經濟學家替大資本家說話,替大款說話。那些私人大款們請他去做報告,給他很高報酬,他就否定國有經濟,否定社會主義。要做為人民說話的經濟理論工作者,要為弱勢群體的利益和訴求鼓與呼,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堅持、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