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區環境變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 王向輝 韓靈梅
- 757字
- 2018-11-08 19:28:13
第五節 研究方法
一 歷史文獻研究法
雖然本書界定范圍在近現代,但由于環境變遷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研究歷史時期的環境變遷也是研究內容之一。有關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自然災害、農業生產的歷史文獻、資料記載豐富,分布在各時期方志、游記、檔案、文集和碑刻中。
二 多學科交叉研究法
環境變遷和農業發展研究屬于社會科學領域,但是研究內容涉及生態學、歷史學、地理學、氣象學、災害學、經濟學、農學資源環境科學等學科。其中多種學科還涉及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因此在研究中,吸取各學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進一步整合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在環境變遷和農業發展中的研究作用。
三 實地調查研究法
雖然西北地區的環境變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資料很豐富,但由于歷史原因,新中國成立后許多統計數據也不是很完整規范,因此在資料搜集過程中,需要輔以調查研究,對當地政府管理人員及有關專家、農戶進行調研,了解區域農業生產及生態環境的歷史及現狀,進一步充實了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變遷和農業開發研究資料,在寫作過程中,到部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進一步豐富論文內容。
四 區域類型研究法
由于西北地區區域面積很大,在研究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變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過程中,需要介入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和區域災害風險分析和區域農業技術選擇研究方法,結合區域農業發展特征和區域生態環境特征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同時加強個案分析,重點結合小流域治理進行具體分析,避免泛泛而談。目的就是通過區域研究,從而對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整體性認識。
五 理論分析與定性分析法
在前期大量占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理論分析和定性分析對數據進行歸類,從中尋找和揭示研究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并用大量圖表等形式對西北地區的環境變遷和農業發展的特征和原因進行深層次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