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意義

通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從嚴治黨是執政黨,黨和國家各項工作要面臨一系列新形勢。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如何邁過中等收入陷阱問題。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咨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其次,中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階段,出現了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發展特征。黨中央準確把握經濟發展大局,做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但正處在從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的重要判斷。為了應對種種復雜局面,中央確立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更加系統全面地闡述了這一宏偉目標的科學內涵。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各個民族的共同事業,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全面小康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全面小康。這樣的戰略目標激動人心,讓人奮起。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所謂決定性階段就是成敗在此一舉的階段。要想在這一階段取得成功,就要解決這一階段面臨的突出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同樣也是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招。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我們進行的改革不是單一領域、孤立環節的改革,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越深入,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就越加突出、作用就越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更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是否順利實現的重大戰略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取決于能否真正做到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

(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我們黨頂層設計、整體謀劃的新高度。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強調頂層設計,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他提出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談到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他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大棋局;談到住房改革與發展,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住房建設的規律性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統一、規范、成熟、穩定的住房供應體系;談到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他提出了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好方向和目標,構建了“1+2+3”合作格局,等等。如何實現諸多頂層設計的統一?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去進行設計和謀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進行各方面工作頂層設計的基礎要求。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辟了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新局面。所謂新局面,就是始終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實際問題,敢于涉險灘,敢于啃硬骨頭,敢于向一切艱難險阻發起沖擊。首先,黨執政興國,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破解各種難題。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比如在對政府審批權力改革上就是“刀刀見血”: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其次,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執法司法問題,大力解決立法工作中較為突出的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認真解決比較嚴重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系統解決仍然存在的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科學解決較為突出的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等。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徹底醫治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癥、堅決祛除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堅決消除影響黨的戰斗力的沉疴。在國慶65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凡是影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問題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癥都要徹底醫治,凡是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都要堅決祛除,使中國共產黨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這是一種堅定自信的表現。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型政府、學習型社會、“三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兩型”社會等,這都要求黨治國理政要有新方式。什么方式?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也同樣包含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變化。全面從嚴治黨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著引導和架構作用。

(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全面的、系統的觀點。馬克思主義是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證明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完備性的特點。1913年3月,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最完備、最深刻、最無片面性的關于發展的學說。全面的系統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它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普遍聯系,把握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最實際最系統最好的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用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全面分析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這一觀點告訴我們: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這一基本原理,我們就能夠更加自覺地樹立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心中有數,又能做到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推動事業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鄧小平理論具有鮮明的全面性的特點,具有“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全面戰略思維。1975年鄧小平開展大刀闊斧的全面整頓,“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他又推動進行各方面的撥亂反正,領導我們黨有步驟地展開各方面體制改革,勇敢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強調馬克思主義全面的觀點。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從宏觀層面來講,無論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所提的五個統籌,還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八個統籌,其核心都是全面的、系統的觀點。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承與發展。全面就是要防止片面性,就是要有系統、整體、協同的觀點;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重點,要善于以點帶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方面都闡述了全面的辯證觀點:在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動搖,既不偏離“一個中心”,也不偏廢“兩個基本點”,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措施;在改革中,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于進取,戰術上則要穩扎穩打”,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關于社會治理,“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這是一種全面的觀點,是體現“兩點論”的全面觀,是體現重點論的全面觀,是體現辯證法的全面觀,是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鮮明品格的全面觀。

相關閱讀

準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時代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為核心,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理干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深化理解“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四個全面”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總分總”的邏輯結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奮斗目標,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姊妹篇。”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同為支撐,共同支撐和推動奮斗目標的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奮斗目標的根本路徑、強大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奮斗目標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堅強起來,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因而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前三個全面的堅強保證。

“四個全面”是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四個全面”作為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內在統一的整體,一是統一于“四個偉大”: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都離不開“四個全面”的協調共進。抓好“四個全面”,就能形成“四個偉大”聯動的時代洪流。二是統一于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四個全面”涵括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就統攬了治國理政的全局。三是統一于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既是進一步形成中國特色、打造中國優勢的大棋局,又是中國進一步擁抱世界、引領時代的大棋局;統籌好“四個全面”,“中華號”巨輪必能在世界大潮中行穩致遠,駛向勝利彼岸。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首談“四個全面”意味著什么?》,新華網,2014年12月16日。

2.《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現實邏輯與思想脈絡》,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年4月10日。

3.辛向陽:《“四個全面”的重大戰略意義》,《寧波日報》2015年3月17日。

4.李君如:《用法治管住“圈子文化”》,《人民日報》2015年3月2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凯里市| 商都县| 郯城县| 滦平县| 资源县| 安丘市| 嵊州市| 丰台区| 屯留县| 衢州市| 商水县| 饶阳县| 阜新市| 彰化县| 酉阳| 新营市| 宜兰县| 札达县| 裕民县| 洛南县| 东丽区| 成武县| 且末县| 古丈县| 萍乡市| 东阳市| 西青区| 延川县| 阿城市| 镇巴县| 临猗县| 确山县| 大方县| 宁阳县| 陵水| 义乌市| 虎林市| 巴东县| 囊谦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