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對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部署的學習認識

十八大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對今后工作做出了新部署。這里我作一個簡要的歸納和梳理,并提出記述黨的歷史和研究黨的歷史的關注點、聚焦點。

(一)關于十八大的主題

十八大報告一開頭就闡明了這次大會的主題。而大會的主題就是大會的旗幟、大會的靈魂、大會精神的根本標志。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最緊要、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大會主題。只有這樣才能全局在胸、綱舉目張,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貫徹。那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大會的主題是如何闡述的呢?報告指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贝髸闹黝}共82個字,表達了四層意思。報告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調的是旗幟問題,明確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堅持舉什么旗。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強調的是道路問題,明確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堅持走什么路。報告提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強調的是精神狀態問題,明確規定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保持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強調的是奮斗目標問題,明確規定了我們黨在今后5年到10年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主題如此突出地強調這四個問題,是因為這四個問題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是四個重大問題、四個根本問題,是基于我們黨對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分析和判斷,是基于我們黨對黨和人民長期實踐的精辟總結和提升,是我們黨對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心愿和期待的集中回應、莊嚴承諾,也是我們黨對國際社會、國際輿論所關注的中國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乃至更長時間根本走向的明確宣示。

我們黨自成立至今,已召開了18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的報告中直接闡明大會的主題是從黨的十五大開始的。在這之前,十四大報告的表述是大會的“任務”,十三大報告的表述是大會的“中心任務”,十二大報告的表述是大會的“使命”。除此之外,在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雖然沒有直接使用類似的概念進行表達,但實際上都有一個提出、確定任務和明確主題的問題。黨的八大的主題是毛澤東在八大預備會上以大會的目的和宗旨來闡發的,在八大的開幕詞中,毛澤東講到了大會的任務。黨的七大的主題是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決議中以大會的中心任務來確定的。歷次黨的代表大會都要面對主題問題,提出和確定主題問題,用簡明的語言進行最精練最直接的表達和概括,其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正確分析形勢,確定歷史任務,提出正確主張,制定行動綱領,明確前進方向的問題。這個問題回答和解決得好,我們黨就前進,黨的事業就發展;回答和解決得不好,我們黨就遭受挫折,黨的事業就受到損失。比如,黨的一大、二大回答解決得好,黨的一大定名和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黨的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和革命性質,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重申了黨的最高綱領,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再比如,黨的九大和十大對這個問題回答和解決得不好,這兩次大會提出和堅持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留下極其慘痛的教訓。又比如,黨的十二大至十八大對這個問題回答解決得好,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疾爝@幾次代表大會報告的標題,就可以對這幾次大會的主題略見一斑。十二大報告的標題是《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十三大報告的標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十四大報告的標題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十五大報告的標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六大報告的標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十七大報告的標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十八大報告的標題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小康社會是這7次大會主題中的關鍵詞。這7個大會的主題,體現和反映了黨的事業的繼往開來和承前啟后,體現和反映了黨的思想理論的開拓創新和與時俱進。

學習黨的十八大主題,對黨史研究提出了一個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研究問題。

(二)關于過去五年和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新的歷史性成就

十八大報告對十七大以來的五年,首先從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外交工作、黨的建設八個方面,就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總結,總結后得出了兩個五年的結論:一是這五年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的五年,二是我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五年。接著報告對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進行了簡要回顧,得出了我們取得的成就使我們上了三個大臺階,進入兩個時期的結論,即“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躍升到第2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人們公認,這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日益繁榮、社會保持穩定的時期,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實惠更多的時期”。講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取得的成就,從歷史研究的方法就是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并使用數字材料進行具體說明。這十年我們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呢?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12.03萬億元增加到47.3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5倍,年均增長10.7%,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平均3.9%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經濟的份額由4.4%提高到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平均超過20%。日本在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保持了42年的紀錄,1978年改革開放時日本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6.9倍。我們在這10年中先后超過了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2005年超過英國,成為第5位;2006年超過法國,成為第4位;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第3位;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第2位。

這十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從2002年的8614億斤提高到2011年的11424億斤,增產2810億斤,年均增長351億斤。由此我聯想到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當時1960年全國的糧食總產量也就是2800多億斤,當時的人口已達6億多?,F在,我國的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由此我又聯想到,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與美國在朝鮮進行了一場較量,打了一仗,進行了一場戰爭,當時的戰爭打的是鋼鐵,但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是8772萬噸,我們只有60多萬噸。今天,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了。2010年全世界鋼產量是14.1億噸,中國是6.3億噸,占全世界產量的44.3%,日本是1.1億噸,美國是8000萬噸,俄羅斯是7000萬噸,歐盟27國產量加起來是1.7億噸。

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比2002年提高了12.2個百分點。2003—2011年,我國基礎設施累計投資25.7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2011年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9.86億,比2002年增長3.8倍,互聯網上網人數5.1億人。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2002年的8.69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4.36萬億元。2011年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18.6輛,移動電話205.3部,家用電腦81.9臺。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電冰箱61.5臺,空調機22.6臺,移動電話179.7部。

2003—2011年,我國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由7.13萬億元增長到28萬億元。2012年上榜《財富》500強的企業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54家。經濟學家林毅夫曾說,他第一次關注世界500強是在2002年,那時美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有196家500強企業,占500強的近2/5;而占世界經濟總量4.2%的中國只有11家。10年后,情況大為改變,美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降為23%,500強企業減到140家;占世界經濟總量9.8%的中國增加了46家500強企業,達到57家。他預測,到2030年,中國會有13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林毅夫說的數字與《財富》雜志說得有點不一致。這十年國家的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1.89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7萬億元。外匯儲備從2864億美元增加到31811億美元。201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4621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4.9倍,連續三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2011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1160億美元。

除了這些數字外,我國在航天航空、超級計算機、高產水稻、高速鐵路、載人深潛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載人潛水器蛟龍的下潛和嫦娥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實現了毛澤東1965年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詞中所抒發的豪情和夢想。他寫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十八大報告還強調,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報告專門講了六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果對報告的這一部分用關鍵詞來表述的話,我以為就是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自豪”,一個是“清醒”。

十八大報告對十七大以來兩個五年的評價和結論,對十六大以來上了三個大臺階和進入兩個歷史時期的評價和結論,對當前存在的六個方面問題的認識和判斷,為我們編寫2002年以來十年的黨的歷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關于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確立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思想,是十八大的歷史性決策,也是十八大的最重要貢獻和最大亮點。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論述是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展開的:

第一,報告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發展觀是在十年奮斗歷程中,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成果。

第二,報告用五句話對科學發展觀作出了科學評價,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第三,報告明確強調了科學發展觀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指導地位,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四,報告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要求,要求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報告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四個更加自覺,強調了四個關鍵詞,這就是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第五,報告提出了這樣一個論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也就是說,這四句話是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我們大家知道,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同志借用東漢班固《漢書》中的一句話,對其進行了改造,作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高度凝練的一句話的內容。解放思想是鄧小平同志說的,增加到了毛澤東同志說的實事求是之前。與時俱進是江澤民同志說的,是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上增加到實事求是后面的。這兩句話都成為了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內容的精確和精練表達。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這三句話后面又增加了一句話:求真務實,將這四句話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同時,筆者認為這四句話也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和主要內容,它們應該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的表達。

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闡述,對我們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形成和發展的深入研究問題。

(四)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的重要講話中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那么,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如何闡述的呢?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從新的角度進行了新的概括和新的總結,并第一次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個基本要求。

第一,報告是從我們黨90多年帶領人民奮斗的歷史來闡述的,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這是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建黨90周年講話時講的,這次又進一步作了強調和重申。這種總結有歷史厚重感,對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更有底氣。這也說明我們黨為什么重視歷史,就是因為我們正確的總結歷史,可以從中獲得智慧和力量。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命題的時候,他說這是總結長期歷史所得出的基本結論。當時,我們黨才成立60多年,新中國才成立30多年,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而現在建黨9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了,改革開放30多年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如此波瀾壯闊。我們黨繼續總結經驗,進一步總結經驗,一次次走進歷史,一次次深化認識。毛澤東同志曾說過:“讀歷史是智慧的事”,“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這樣的回顧和總結,能夠堅定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信念。報告敘述歷史寫了四段話,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四個歷史時期,四個領導集體,用了四個“成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報告說清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多年來,學術界、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一致、有爭論?,F在報告講清了、講明了。報告說,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第二,報告從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很有高度,很有深度,很有創意,很有新意。黨的十七大講了道路和理論體系,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增加了制度,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這次報告又從三個方面進一步作了重申和論述。那么,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呢?按照報告的闡述,道路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一二三四五”,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戰略,四個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條道路除了總道路外,還有許多具體道路,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由總道路和一系列具體道路構成了這條道路的全部內容。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呢?理論體系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二二三”,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兩次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個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兩個理論是一脈相承和繼承發展的關系。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呢?制度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一三一一四”,即一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三個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基層群眾自治),一個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一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四個體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報告還闡述了三者的辯證關系,即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還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強調總依據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強調總任務是因為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以上這些闡述完整清晰地勾畫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面貌,反映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人類社會、社會主義建設、共產黨執政)認識的深化,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有了更加清醒更加準確的把握,更加堅定我們對道路的自信、對理論的自信、對制度的自信。

第三,報告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個基本要求。這八個基本要求是以八個必須堅持來強調的:一是人民主體地位,二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三是推進改革開放,四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五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促進社會和諧,七是和平發展,八是黨的領導。這八個基本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怎樣才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問題。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因為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是因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因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因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是因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是因為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些有些是新話,有些是老話,但這些新舊表述組合到一起則充滿了新意。這些基本要求,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又是對新鮮經驗的總結;既著眼于現實,又著眼于未來。這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改革攻堅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難點問題、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積極回應,是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正確指引。中央認為,這些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十八大對基本要求的提出,使我們經常講的四個基本變成了五個基本,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基本路線是十三大確定下來的,基本理論是十四大確定下來的,基本綱領是十五大確定下來的,基本經驗是十六大確定下來的,基本要求是這次十八大提出和確定下來的。

第四,報告還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呢?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黨內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報告專門闡述和再次重申了三個“沒有變”(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闡述了兩個“牢牢”,即牢牢把握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闡述了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把一個中心同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強調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努力實現到建黨100年和新中國成立100年時的兩個奮斗目標。

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的闡述,涉及的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既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尤其是對四個歷史時期、四個領導集體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中的關系進行的深刻論述,不僅解決了對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定位和歷史關系問題,也將改革開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歷史貫通了起來,給予每個歷史時期以科學的評價,揭示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和思想邏輯。這一部分對我們黨史研究工作者來說十分重要,對我們搞好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五)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十八大報告用兩個“全面”闡發了發展和改革的兩個目標,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報告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對應的也就是五大建設。從“加快完善”“加快推進”“加快完善”“加快形成”“加快建立”五個方面分別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提出了新的體制改革要求。報告這次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以往的表述建設一字之差,含義卻發生了質的和根本性的變化。建設是個過程,是進行時。建成是個結果,是完成時。報告提出的兩個倍增目標格外引人關注,是這次國內外媒體關注的一個焦點。小康目標是鄧小平同志1979年12月6日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來的。這年2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大平正芳接待了他。12月大平正芳回訪,在會談中鄧小平在回答大平正芳關于中國將來會是什么樣的情況、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問題時,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當時是將小康作為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來謀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是解決溫飽;第二步是達到小康;第三步是基本上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小康目標的具體內容是到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我們當時實行的經濟統計口徑是工農業總產值,這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普遍統計的方法。后來改為國內生產總值,將第三產業放進來,有利于與發達國家作國際比較。小康社會的目標,后來到20世紀末提前實現了。因此,黨的十六大提出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黨的十七大根據當時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將這一指標修改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翻兩番。這里一是減去了“力爭”兩字,二是增加了“人均”兩字。這次十八大在發展目標中提出,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的測算結果,2010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程度為80.1%,其中東部地區為88%,東北地區為82.3%,中部地區為77.7%,西部地區為71.4%。從發展情況看,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3%,此后9年只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5%就可實現十七大提出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翻番的目標,今后年均增長7%就可實現,比較符合實際。報告提出的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標,今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7%,也可以實現。當然,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簡便的算法是在2010年收入的基礎上乘以2。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是19109元和5900元。但是,具體到每個人不會是收入都翻一番,而是在“提低、擴中、調高”政策的作用下,低收入的人可能會增加得更多一些,高收入的人可能增加得會少一些,而中等收入者可能正好是一番,還要扣除物價上漲因素,還有地區和行業的收入差距問題。因此,人均收入會有一定的差異。

十八大報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闡述,以及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重視,這個問題不僅會成為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應該是黨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十八大報告對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

對經濟建設報告講了五個問題:一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二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三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四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五是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報告圍繞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五個更多的要求。一個立足點是把推動發展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四個著力是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上著力,在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上著力,在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上著力,在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上著力。五個更多是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

對政治建設報告講了七個問題:一是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二是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基層民主;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六是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七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報告首次提出的新要求,報告要求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對文化建設報告講了四個問題: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三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報告重申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問題。這些內容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中講過,有的在十七大報告上講過,這次又作了重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內涵,報告進行了闡發和歸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呢?概括起來就是,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三貼近原則,兩個文明,三個面向(現代化、世界、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報告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第一次概括和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是24個字,但是,它是從三個層面講的。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從國家層面講的,因為我們黨的基本路線表述的奮斗目標就是這8個字。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從社會層面講的,因為我們黨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強調了這些內容。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公民層面講的,因為這是我們多年在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時,獲得人民群眾最廣泛共識的內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積極培育和踐行。

對社會建設報告講了六個問題:一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三是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對生態文明建設報告講了四個問題:一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列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之中,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并突出強調了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這在黨的文獻中出現還是第一次。

此外,報告還就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港澳臺工作、祖國統一、外交工作做了部署,也有很多新意。

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部署,不僅對我們記述好黨的歷史提出了要求,也對我們研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五大建設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相互關系等,提供了思想和理論的指導。

(七)關于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十八大報告闡發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那么,什么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科學化就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以科學的理念來謀劃,以科學的制度來保障,以科學的方法來推進。總之,就是按照執政的規律特別是黨的自身建設的規律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報告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八項任務??傄蟮奶岢?,既是著眼于繼承和弘揚我們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以及黨90多年來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提出來的,又是著眼于順應和應對新形勢下的新變化提出來的。

總體要求是:一條主線,即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純潔性建設的內容是這次新加上去的。2012年年初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全會上的講話,講到了這個問題。兩個堅持,即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五大建設或五位一體,即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四自能力,即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三型目標,即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四自能力和三型目標是新提出來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僅僅講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問題。這次提出四自能力和三型目標,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內容。最后是一個確保,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八項任務: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三是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五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六是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七是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八是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十八大報告是改革開放以來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所列黨建問題最多的。

十八大報告對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路、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開拓了黨史研究的范圍和領域,開闊了黨史工作者的視野,由此提出了黨史研究的一系列新課題、新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珲春市| 白山市| 秦皇岛市| 上杭县| 虎林市| 乌鲁木齐市| 泰顺县| 铁岭市| 丹东市| 彩票| 桓仁| 利津县| 酉阳| 万盛区| 新泰市| 铜山县| 女性| 九江市| 宁晋县| 隆安县| 金溪县| 毕节市| 壶关县| 清远市| 文成县| 台山市| 旅游| 通辽市| 遂昌县| 八宿县| 福海县| 普陀区| 张家川| 吉安县| 叙永县| 沙雅县| 马公市| 宜兰县| 瓦房店市|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