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史研究(第4輯·2014)
- 朱佳木主編
- 4313字
- 2019-01-04 12:38:35
以唯物史觀推進中國史學理論研究繁榮發展
2004年,中共中央為鞏固和增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提出并實施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這一工程的內容包含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成果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和研究,建設具有時代特征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編寫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哲學與社會科學重點學科的教材,建設老、中、青三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干隊伍。在這一工程的推動下,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啟動并實施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作,并于2012年設立了包括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在內的五個相關學科的馬克思主義論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的宗旨是,堅持和發展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發揮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在史學研究中的引領作用。其基本任務是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會議,出版論文集和以書代刊的論叢等方式,增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界的合作與交流,擴大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在史學界的影響,促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隊伍的成長。以“唯物史觀與新中國史學發展”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便是論壇成立以來舉辦的首次面向全國的學術會議。
這次會議是在全黨和全國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召開的,也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界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一個具體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大閉幕后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八大報告的主線,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要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的一次講話中曾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彼麖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這篇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還從六個時間段分析了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過程,并運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具體分析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他說:“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我們召開這次學術研討會,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的要求,旗幟鮮明地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和對待歷史問題,為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界的貢獻,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史學理論既包括歷史觀,也包括歷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論,它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史學工作者從事歷史研究的指南。古今中外的史學史表明,任何時代的史學發展,都離不開史學理論的發展;任何有影響的史學家,幾乎都對史學理論有過重要貢獻;任何歷史研究實踐,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一定歷史觀的支配。世界上的歷史觀盡管形形色色,但歸根結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唯心史觀,一種是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是唯物史觀與史學研究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工作者從事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也是史學理論工作者研究的對象。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史學理論研究,也不同于作為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研究,而是史學工作者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歷史研究中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做出理論概括的工作。它是史學研究的分支學科,也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分支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雖然是一個有著悠久史學傳統和深厚史學理論積淀的國家,但直到唯物史觀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傳入,并為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翦伯贊、侯外廬等一批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所掌握和運用之后,史學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學的歷史觀”的指導,才能在“看來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
,并逐漸創立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科學的史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界在今天肩負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追求真理、學以致用、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的光榮傳統,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史學理論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在階級社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指導思想,但同時指出,“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斗爭,便是這種斗爭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具體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加強了包括西方史學理論著作在內的國外社會科學著作的翻譯、出版,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與開闊的視野。然而,與此同時,特別是在蘇東劇變之后,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也遇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挑戰既表現在對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全盤否定上,也表現在對西方資產階級史學理論的盲目推崇,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竭力鼓吹,對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肆意歪曲、篡改和對革命領袖的惡意貶低及丑化上。對此,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工作者理應作出回應。這種回應不僅是維護中國革命的正當性和中華民族的自信力,營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的需要,也是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需要。正如毛澤東所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真理,它是不怕批評的。如果馬克思主義害怕批評,如果可以批評倒,那么馬克思主義就沒有用了。……馬克思主義者不應該害怕任何人批評。相反,馬克思主義者就是要在人們的批評中間,就是要在斗爭的風雨中間,鍛煉自己,發展自己,擴大自己的陣地。”
鄧小平在蘇東劇變之后也說過:“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灰J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界在今天肩負的又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積極回應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學術思潮對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各種攻擊,并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弄清楚哪些是必須堅持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唯物史觀的教條式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披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外衣的錯誤觀點,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加以豐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同時,進一步組織和壯大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隊伍。
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的講話中指出:“現在有些同志對于西方各種哲學的、經濟學的、社會政治的和文學藝術的思潮,不分析、不鑒別、不批判,而是一窩蜂地盲目推崇?!瘪R克思主義要發展,社會主義理論要發展,要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和科學的發展而向前發展。但是,現在的一些錯誤觀點,“不是向前發展,而是向后倒退,倒退到馬克思主義以前去了”?!懊珴蓶|同志說過:‘真理是在同謬誤作斗爭中間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有些人把‘雙百’方針理解為鳴放絕對自由,甚至只讓錯誤的東西放,不讓馬克思主義爭。這還叫什么百家爭鳴?這就把‘雙百’方針這個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的方針,歪曲為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方針了。”“現在有些錯誤觀點自稱是馬克思主義的,有的則公然向馬克思主義挑戰。對此,馬克思主義者應當站出來講話。思想戰線的共產黨員,特別是這方面擔負領導責任的和有影響的共產黨員,必須站在斗爭的前列。”“有些同志明知不對,但是不愿或不敢進行批評,怕傷了和氣。這樣下去不行?!薄斑@個問題關系到我們的事業將由什么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img alt="《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42、47、46、4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38D16/10797206803792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25819-5Qu8i1F09WYzU0TrMbVzsz5xVz5bylRR-0-66f684398a8ad031042a36d1fdbf655c">鄧小平同志的這些話雖然是三十多年前講的,但聽起來就像是今天講的一樣。
2013年3月14日恰逢馬克思逝世130周年。恩格斯當年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中曾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img alt="《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38D16/10797206803792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25819-5Qu8i1F09WYzU0TrMbVzsz5xVz5bylRR-0-66f684398a8ad031042a36d1fdbf655c">一百多年以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基礎上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盡管中間發生了蘇東劇變這樣的嚴重曲折,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任何力量都戰勝不了的。擁有人類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依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昂首闊步、乘風破浪、奮勇前行,便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
今天,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工作面臨的環境固然十分艱難和復雜,但同時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乘著中共十八大精神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系列講話與舉措的東風,大張旗鼓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理直氣壯地批駁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對唯物史觀的挑戰,并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中,營造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強大氛圍,爭取更多的青年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更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到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的隊伍中來。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工作者既是史學工作者,也是理論工作者;既是學者,也是馬克思主義者。作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史學理論工作者,除了要在同反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潮、學術思潮的斗爭中發揮戰斗作用外,也應面對當前學術界的不良風氣,帶頭端正學風,帶頭嚴謹治學,帶頭聯系實際,帶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帶頭貫徹“雙百”方針,帶頭正確對待和嚴格要求自己,帶頭搞好團結,繼承和發揚中國史學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優良傳統,在同各種不良學風的斗爭中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學術界風氣的好轉,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原載《河北學刊》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