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實證與應用
- 魯保林
- 726字
- 2019-01-04 12:35:31
第三章 馬克思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體系
一般利潤率下降規律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花費了相當的篇幅,著重加以闡述的理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馬克思特別強調,“這一規律雖然十分簡單,可是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理解,更沒有被自覺地表述出來。”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自提出至今雖然已有一百多年,但是并沒有過時,仍然具有深刻的解釋力。例如,對于肇始于美國次貸危機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國內外幾乎各個經濟學流派的學者都對這場危機的根源和形成機制進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是馬克思主義學者如克里斯·哈曼、羅伯特·布倫納、薩納西斯·馬尼蒂斯等運用利潤率下降規律對危機發生機制的解釋更加令人信服,從而彰顯了一般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的科學性和生命力。
馬克思對規律的詳細論述主要集中在《資本論》第三卷第三篇。但是,如果研究范圍僅局限于第三卷第三篇,既無法厘清一般利潤率規律的形成過程和發展脈絡,也很難抓住這個規律的基本內涵和要旨所在。實際上,馬克思一般利潤率下降規律的思想萌芽于其早期所寫的一些經濟學手稿,成熟于《資本論》。如果把馬克思為揭露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歷史局限性而提出的一般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成分進行必要整合,不難發現,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是完整而自成系統的。一個完備的馬克思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體系至少應該包括: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家關于利潤率下降問題有關論點的批判、利潤的來源、一般利潤率的形成、利潤率下降規律的含義、利潤率下降的動力機制、反作用因素,以及規律內部矛盾的展開,這些理論成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具有深刻洞察力和敏銳分析力。筆者試圖在梳理利潤率下降規律相關理論要點的基礎上對其作一較為全面的勾勒,希望這樣的梳理能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線索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