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低碳轉型與武威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第一章 低碳經濟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凸顯,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為代表的主要發達國家憑借低碳領域的技術和制度創新優勢,紛紛提出了各自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力求在新一輪產業和技術競爭中謀求先機;俄羅斯、印度、巴西、韓國等新興經濟體也陸續開展了低碳經濟政策的研究。目前北歐有丹麥、德國、荷蘭、英國等十多個國家已開征碳稅。日本、新西蘭等其他一些國家也在考慮征收碳稅。我國政府也于2009年11月向世界作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45%等一系列承諾。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目前各國都已經形成了三個共識:一是二氧化碳排放積累到大氣當中會提高氣溫;二是二氧化碳主要來自發達國家工業化以后的排放;三是氣候變暖所導致的異常天氣的頻率提高,受傷害最大的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在這些共識的前提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必須共同采取行動,都要走低碳發展道路。由此可見,發展低碳經濟既是順應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提升武威經濟實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能源結構和環境質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

第一節 國外低碳經濟研究情況

從文獻來看,國內外低碳領域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低碳發展理論與模型、低碳發展評價指標、不同領域低碳技術選擇及政策的分析與研究、低碳發展實踐與經驗總結四大領域。其中,關于多約束條件下中長期碳減排的情景分析和預測是低碳發展理論與模型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斯基和西岡(Skea and Nishioka)建立了一個包括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泰國和印度等國家的國際模型,目的是比較和模擬不同情境下這些國家到2050年的碳減排及低碳發展情況。A. S.達格瑪斯,T. S.巴克利用宏觀計量經濟E3MG(能源、經濟、環境)情景分析模型,分析了英國實現未來碳減排承諾目標的不同發展路徑。藤野等應用back-casting方法得出日本完全可通過效率的提高、人口的減少、消費者用能行為的改變、低碳能源的使用等途徑來實現70%的二氧化碳減排。除此之外,早在1847年德國植物學家和農學家卡爾·尼古勞斯·費臘斯在《各個時代的氣候和植物界,兩者的歷史》一書中,對人類文明進步和自然生態維護的前景表示了深切的憂慮。被譽為“低碳經濟的圣女”的蕾切爾·卡遜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在30年后被美國推選為50年來最具有影響力的書。1966年,國外學者就提出了關于經濟發展與環境壓力的“脫鉤”問題,首次將“脫鉤”概念引入社會經濟領域。脫鉤理論主要用來分析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之間的響應關系,證實了低碳經濟的可能性。近年來,“脫鉤”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拓展到能源與環境、農業政策、循環經濟等領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71年,美國生物學家、生態學家巴里·康芒納的《封閉的循環》,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夫雷斯特爾教授出版的《世界動態學》都提出了經濟發展可能和已經帶來的生態問題。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經濟學家芭芭拉·沃德和微生物學家勒內·杜博斯撰寫的大會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中的許多觀點被寫入了大會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中。1972年,著名的羅馬俱樂部推出了第一份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為人類敲響了警鐘。1982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萊斯特·布朗出版了《建立一個持續發展的社會》,提出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的主張。同年,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也提出了“整體的、綜合的、內生的”新發展觀。以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夫人為首的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提交的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定義,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反響。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了環境與發展會議,可持續發展戰略被具體體現到會議發表的《21世紀議程》、《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等五個重要文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G.格魯斯曼和A.克魯格(1991)對66個國家和地區的空氣污染物(1979—1990)和水污染物(1977—1988)的變動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大多數污染物的變動趨勢與人均國民收入的變動趨勢間呈“倒U”形關系,并于1995年發表名為“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的文章,提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rve, EKC)假說。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提出的能源經濟革命論是低碳經濟思想的早期探索,1999年萊斯特·布朗在《生態經濟革命——拯救地球和經濟的五大步驟》中指出:面對“地球溫室化”的威脅,應當盡快從以化石燃料為核心的經濟,轉變成為以太陽、氫能源為核心的經濟;2001年在《生態經濟——有利于地球的經濟構想》中,論證了從化石燃料或以碳為基礎的經濟,向高效的、以氫為基礎的經濟轉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重新建構了經濟發展零污染排放、無碳能源經濟體系。他(2002)還認為化石燃料或以碳為基礎的經濟,向高效的、以氫為基礎的經濟轉變十分必要和緊迫,要建構零污染排放、無碳能源經濟體系。2003年在《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中,他又明確提出地球氣溫的加快上升,要求將“碳排放減少一半”,加速向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經濟的轉變。這些思想奠定了低碳經濟的基本理論。

2006年英國發布了由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帶頭完成的《氣候變化的經濟學》(又稱《斯特恩報告》),對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做出了具體而有里程碑意義的評估。斯特恩報告還指出,不斷加劇的溫室效應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將不亞于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斯特恩報告提出全球減排政策的三個要素,即通過稅收、貿易或法規進行碳定價;支持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以及消除提高能源效率和其他改變行為方面的障礙。T.特雷福斯等(2005)探討了德國在2050年實現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GHG(溫室效應氣體)排放80%的可能性,認為通過采用相關政策措施,經濟的強勁增長和GHG排放的減少是可能共同實現的。R.卡維斯等(2005)將排放變化分解為三個因素:二氧化碳強度、能源效率和經濟活動等,指出為實現60%—80%的減排目標,總的能源強度改進速度和二氧化碳強度減少速度必須比前40年的歷史變化速度快2—3倍。島田居二等學者(2006)構建了一種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經濟長期發展情景的方法,并將此方法應用到日本滋賀地區。還有許多研究將碳排放表示為碳強度、富裕程度和人口三個因子的乘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浦江县| 紫云| 贡山| 滦平县| 腾冲县| 绵阳市| 碌曲县| 苏州市| 左权县| 剑川县| 鹿泉市| 布拖县| 交口县| 治县。| 当阳市| 伊通| 三台县| 张家界市| 博野县| 阿图什市| 定陶县| 南漳县| 柳林县| 黎川县| 阳城县| 和平县| 南投市| 东乌| 朔州市| 哈尔滨市| 彭阳县| 冕宁县| 安岳县| 商洛市| 贵定县| 顺昌县| 噶尔县| 将乐县| 瓮安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