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讓存錢動起來

“存錢”不是字面上的一個名詞,而是需要用行動來證明的。

2.2.1 先消費后儲蓄VS先儲蓄后消費

相信我,這個問題要比“先有雞后有蛋”,或是“先有蛋后有雞”容易回答得多。

讀研的時候,我經常去南京找一個朋友玩,她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里做銷售,每月的收入還算不錯。她的日子過得非常有規律,月初工資到賬時,我們幾個朋友都會收到她的邀約電話,今天去這家飯店吃飯,明天去那個茶室喝茶,周末就開車去郊外野餐。到了中下旬的時候,她就會開始惦念著下個月的工資趕緊到賬,開始緊張信用卡能不能還得上,大餐也不能吃了,KTV也不能唱了,除了在家里吃泡面外,就是四處到朋友那里蹭飯。每個月如此,節奏從未發生改變。

她就是最典型的先消費后儲蓄的那類人。我曾經問過她,工作幾年了,存了多少錢呢?她指了指家里一堆亂七八糟的包包、鞋子和衣服,對我說,“這些就是我的存款”。

我的另一位同樣在外企工作的朋友選擇的是另一種規律生活。她會在月初發工資時先到銀行存錢,在月末的時候算賬單做預算。我很少看到她沖動地跑到商場里拎一個好幾千元的包包回家,也很少看到她每月都嚷嚷著自己缺衣服、缺鞋子、缺化妝品。

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先儲蓄后消費的那類人。我沒有問過她的存款情況,但是她的日子一向過得從容不迫,該旅行的時候旅行,該進修的時候進修,什么都沒有落下。

所以呢,一個人想擁有什么樣的生活,就可以選擇什么樣的“儲蓄”方式。

可以像我的第一個朋友那樣,每月有一半的時間在飲食的天堂里玩樂,有一半的日子在卡債的“地獄”里轉悠,過的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刺激生活。幾年下來,除了一堆等待著被時代淘汰的消費品外,還有一些不得不還的卡債。

當然也可以像我的第二個朋友那樣,每月的日子過得淡定平靜,沒有高潮迭起,也沒有驚慌失措,所有的節奏都安排計劃好,生活少了一點驚喜,但多了一份安定。幾年下來,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外,還有一筆不小的資產在悄然地增值。

對我而言,在“肆意揮霍”和“四處哭窮”中來回切換的日子已經受夠了,我不希望自己再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中,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去學習理財,去努力積攢自己的第一桶金10萬元,那么就必須努力做好儲蓄。

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先存錢后花錢,絕對不能本末倒置,否則到了月底就會發現壓根存不了錢。這就是一個心理博弈的過程,先存了錢人也沒有了念想,即便之后看到喜歡的東西也只能望洋興嘆。如果反之,無論月初如何信誓旦旦,人在面對欲望時總是很容易繳械投降,一個月有那么幾次心動的機會,那么還能有多少金錢結余下來。

2.2.2 我的方式:先從工資的50%開始

首先,我根據每月5000元的收入,準備好三張銀行卡,一張工商銀行卡用來日常消費,一張廣發銀行卡用來存放應急資金,一張招商銀行卡用來存放定期存款,資金分配見下表:(三張卡&三個賬戶)。

(1)50%的工資,毛估在2500元左右的強制定存。很方便,在銀行之間做一個關聯,每月10日的工資發到工商銀行卡上,11日招商銀行就會劃走2500元,自動轉入一年定期,每月以此反復。

(2)20%的工資,毛估在1000元左右,作為應急資金。如同定期存款一樣,每月11日,廣發銀行會自動劃走工商銀行卡上的1000元,轉為活期。由于這部分錢是應急資金,所以不能隨便亂用。如果需要購買大件衣物、電子產品或者其他金銀首飾時,我會支取這部分資金。比如,我預計要購買一件3000元的物品,那么至少要預留三個月的備用資金。但是,在存錢的初始階段,什么大件物品都要說再見,要是這個也要買,那個也要買,那還存什么錢。存錢是與欲望的一種精神對抗。倘若連續6個月的備用資金都有結余,那么我會湊一個整數,將其變成定存。切記,一定要將錢放在自己拿不到的地方,存一個定期,錢安全了,自己也就定心了。當然,自控力很強的人就不需要自虐了。

(3)最后余下的30%,1500元左右就在工商銀行卡中,這是我全月日常生活的來源。慚愧的是,我在日常開支方面比較占便宜,因為房租不用自己負擔,單位中午有餐飲補貼并且提供還算營養均衡的午餐,這部分巨大的開支就在無形中結余下來。而我需要負擔的就是早晚餐飲、水果零食、交通通信、娛樂休閑及小范圍購物方面的開銷。

在剛開始存錢的時候,興致高昂,雖然電影看得相對少了一點,咖啡、面包也沒有以往吃的那么頻繁,一想到銀行卡上的數字每月都在攀升,就偷著樂。每日在單位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抱著計算器,算著到了年底能夠結余多少錢。

更讓我開心的是,因為工作原因而結識的一些朋友也漸漸加入我的陣營中,我們在平時的聚會中開始把存錢作為固定的聊天話題,大家也開始摸索適合自己的存錢方式。

2.2.3 其他朋友的方式

1.林妹妹的存錢方式:工資卡鎖起來

林妹妹是我的好朋友,她是本地人,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無憂。可惜物質的滿足并不能讓她真正的開心,工作的不如意讓她時刻想著離開父母的控制,過屬于自己的生活。但離開就需要解決一個現實問題:吃穿住行必須要自己開支,再也無法過以往那種“工資卡就是專項娛樂卡,回家就有熱飯吃,平日里水果不缺,零食不缺,住的房子很愜意,連衣服都不用洗”的生活。

林妹妹對我說,太過安逸的家有時不是港灣,而是溫水,是消磨意志的舒適區,在那里生活得越久,自身的勇氣和毅力就會越少,往往更容易與現實妥協,也愿意接受世俗的觀點,漸漸地自己也就成為另一個“別人”。

她不愿意過這樣的生活,她只想成為自己。但這個“成為自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首當其沖的就是金錢。她需要錢去給自己立備一個安身之所,需要錢讓自己能夠在陌生的城市里堅持到開始工作的那一刻。

林妹妹每月的工資不算多,拿到手的現金只有2250元,每三個月會有一兩次的津貼補助和加班補助,費用在1000元左右,年底獎金有3000元左右。她打算等兩年后合同到期就離開父母,去上海找工作:

(1)因為吃穿住行消費相對比較少,所以她將自己的工資分成工資和津貼兩個部分,工資從來不支取,每月的工資到賬就存入,循環往復,無形之間完成了“十二存單法”(這個方式我會在后面介紹)。

(2)每兩三個月發放的幾百元補貼就作為自己日常的開支費用,比如看電影,和朋友喝下午茶。每半年和年底會有一部分的獎金,就留存作為當年購買大件衣物的資金。錢留存得多就可以購買大件衣服,錢留存得少就索性不買。

按照她的規劃,只要沒有超大額度的支出,只要能夠保證工資的不支取,那么一年她就可以留存2250元×12+3000元=30000(元)。兩年合同期滿后,她會存下6萬元的現金,應該可以支付她在上海第一年的房租和找工作準備。

我們在日常閑暇時會聊這個出走費用,一致的觀點是:去一個一線城市必須留存1年的房租和日常開支,費用以5萬元作為底線。

也許是風險意識較強,我們都不太贊成毫無計劃,沖動地選擇離開。年輕的人生可以走回頭路,但如果不能對一次沖動的失敗進行反思,制訂好下一次行動的計劃,那么即便有第二次、第三次機會,還是會失敗。如果經歷了一些無謂的失敗,就算有再大的勇氣也會消失殆盡。

所以,離開之前想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安排并準備好計劃,做好資金儲備,好好地安排人生。

否則,即便有一個刺激的開始,來到一個陌生的大城市,沒有錢吃飯沒有地方住,舉目無親。說真的,這個時候,上當受騙的概率都會變高。倘若真的活不下去了,倉促跑到一家皮包公司去上班,又遇到一些糟糕的人和事,不斷地打壓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激情和動力,不斷地暗示說這里也不過如此,甚至沒有家鄉好,那么你的夢想、你的獨立還能堅持多久?

2.美人喬的存錢方式:再艱難,也要存下20%的工資

我有一位朋友叫美人喬,人如其名的溫柔賢惠。雖然不是生長在小康家庭,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但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堅持。

在某種程度上,我決心存錢,也有她的示范效應。

美人喬的家庭情況很一般,父母需要她每月的資金支持,她還有一個弟弟在讀大學,也需要她時不時地救濟。喬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在我所在的城市中,只能算是中下檔次。她每月寄500元給父母,寄300元給弟弟,自己只有1200元的純收入,還需要支付房租,滿足日常的開支。

沒有男朋友時,她租的是每月300元的民宅,就是空蕩蕩的一個房間,連床都需要自己買。去二手市場淘家具,去批發市場買日用品,怎么省錢就怎么做。我問她,那個時候你還能存錢不?她很詫異地反問我,“為什么不能?”

用她的話來說,每月1200元的收入中,雷打不動地先存下300元,寧可不買衣服,不吃零食,寧可吃上一兩個星期的蔬菜,也要存錢。在她看來,雖然錢少,但是能留下一點是一點,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如果覺得300元是小錢就不存,那么就一分錢也留不下來。如果未來有急需花錢的地方,該怎么辦?

后來她遇到了一個很不錯的男孩子,兩人的生活理念一拍即合。這個男孩子的月收入多一些,5000元左右,兩人就住在喬的那個空房子里,吃穿用一律節約,男生的月收入除去寄回老家的800元,其他錢全部存入銀行。喬的1200元收入作為兩人全月的日常支出。

平日里,周末出去做兼職,多積攢資金,畢業的前兩年,衣服都沒有添過兩件,鞋子也沒有買過一雙,鍋碗瓢盆都是大學時用的舊貨。不知不覺兩人已堅持了三年,當喬喬某一天告訴我,他們準備買一套小房子結婚,首付13萬元已經攢足的時候,我怎么也不敢相信。

兩人全部月收入不過7000元,每月還要支持老家的爸媽和弟妹1600元,工作三年的時間,結余有13萬元。對于很多一線城市的人而言,十幾萬元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過是一年的收入,甚至有些金融行業一年的年終獎就是這個數字。但他們起點低,這么努力,就是覺得自己得買房子,在這個城市留下來。他們在郊區買了人生第一套房子。交完款后,存款為0,夫妻兩人又開始想辦法留存一年后裝修的錢。

這兩個人靠自己的獨立打拼,在一個陌生甚至有一點排外的城市留了下來,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現在喬和她老公都跳槽換了一個更好的單位,有了更高的薪酬,而且有了自己的新車。整個生活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當初同樣條件一起留下來的那些朋友,因為吃不了他們兩人的苦,絕大多數都離開了這個城市,回到了那個并不發達的家鄉。

前幾年的辛苦堅持,換來的很可能是另一種生活。

小TIPS

每當身邊的朋友抱怨自己的收入少,存不下錢的時候,我就會說出喬的故事給她們聽。其實工資的高低并不是決定性因素,自己是否愿意去存錢才是最關鍵的環節。收入高時,可以適當的將存錢比例提高到40%~50%,而收入低時,可以將比例降低到15%~20%。

(1)20%的工資存入銀行。具體來說就是,如果所在城市(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比較高,而自己的初始收入不高,那可以將結余的20%存入銀行。我相信,對于一個收入4000多元的“月光族”而言,每月消費4000元+,和每月消費3000元+,差別不會很大,無非就是少看幾場電影,少一些聚餐,少買一兩件衣服而已。倘若有人還要說,哎呀,為了攢錢,娛樂消費都要犧牲,這有什么意思。如果這樣我相信你一定來錯了地方,一個人連幾年的辛苦都熬不住的話,那么幾年后只能看著別人日子過得愜意了。

曾經有一位朋友和我抱怨過“存錢”的問題,在她看來,如果每月工資只有3000元左右,即便存下20%,也就是600元,都很難。畢竟每月除去房租和開支,沒有多少結余。那時候我的建議就是,如果存下20%都有困難,那就存下10%。這個相對會容易很多,9折的生活支出跟不打折的生活支出總歸不會有很大的區別。總之一句話,無論怎么找借口,這個10%的底線都不能突破,除非這10%的留存會影響到你的生死存亡。

(2)30%是租房的極限。在外地生活的孩子們都會有租房的壓力,租房也是一個需要衡量的問題。四五千元的工資,如果還希望能夠存錢,必然不可能負擔得起昂貴的房租。除了要有一個有錢的爸媽外,那些奢侈的人生,沒有幾年艱辛歲月是催生不出來的。稍遠一點地區的房租會比市區的房租便宜,單間比套間便宜,合租比整租便宜,朝北的房間會比朝南的房間便宜。能不能熬過最初艱辛的幾年,就要從條件稍微差的租房開始規劃。

(3)40%是日常開支,這個部分需要由自己來進行規劃,吃不了大飯店的,那就吃小飯店;消費不了飯店的,就自己動手;不要囤貨也不要沒事淘寶,不要容易被各種打折促銷洗腦;給每月的支付寶限制一個最高消費額度,找人監督,違者就以各種會心痛的方式來懲罰自己;零食、奶茶、咖啡,能少吃就盡量少吃,實在不能,盡量用合理且便宜的方式去購買;朋友的娛樂聚會能少去就少去,能通過其他免費方式搞定的就選擇免費的方式。錢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開動腦筋,分享你們的省錢妙招吧!

(4)10%是應急資金,我知道這筆錢不多,可能聚會一兩次就沒有了,但是這筆錢必須要有意識地預留出來,最好不要以現金的形式藏在床底下,我倒不擔心有小偷光臨,反而擔心自己把它給盜用了。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一帆風順,沒有意外。當一些突發事件發生時,當自己暫時找不到人幫忙,借不了錢時,當銀行晚上取不出固定的存款時,這筆應急資金就可以發揮效用了。

當然,還會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在一個三線城市,每月收入僅800元,或者在一線城市,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這該如何是好呢?

我想如果這種情況存在的話,需要思考的不是存錢的問題,而是好好工作,多讀書,盡早換工作,換一個能讓你攢下錢的工作,或者找一個有錢的男朋友,一起努力吧!

2.2.4 網絡上常見的方式

1.十二存單法、三十六存單法、六十存單法

存錢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最可愛的存錢罐,可惜那個沒有銀行的金庫作為屏障,很容易敗給自己的貪欲,為此,每天拿點硬幣喂喂它也就夠了,每月月底掏出來吃一個必勝客或其他的,也是一個不錯的犒賞。

2010年,我自己的基本存錢方式也就是再簡單不過的“十二存單法”,每月固定的11日存2500元,這樣一年過后,就有12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那么從第二年起,每個月11日都會有一筆定期的存款到期。如果到期的存款暫時不用,則可以新加上50%的工資繼續作定期。這樣既能保證手頭上有活錢用,又能享受到定期存款的利息。依此類推如下。

簡單來看就是:

第一年每月2500×12個月=30000年利率3%(假設)

第二年(上年每月本息為2575+每月2500)×12個月=60900年利率3%

第三年(上年每月本息為5227+每月2500)×12個月=92724年利率3%

第四年(上年每月本息為7959+每月2500)×12個月=125508年利率3%

第五年(上年每月本息為10773+每月2500)×12個月=159276

“十二存單法”最大的好處在于提供一個不錯的心理暗示:“堅持過一年,每月的固定日子里都有利息進賬。”簡單來說就是,12個月之后,每月存錢銀行都會獎勵一年定存的利息作為獎勵。

當然,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讓賬戶的金額增長變得可視化,尤其對于那些沒事就愛看自己賬戶的守財奴們而言,是一種不錯的精神鴉片。

依此類推還有針對三年定存和五年定存的“三十六存單法”和“六十存單法”,這兩種方式的周期更長,好處在于,當三年或者五年周期堅持下來,在第四年或者第六年的時候,每個月都會有一筆三年或者五年的定存到期,可以享受利率更高的收益。

查找網絡中關于十二存單法、三十六存單法及六十存單法的表格圖樣。

舉一個例子,同樣是每月存入2500元,每月選擇3年定期,堅持存36個月,從第37個月起,每月都有一筆三年利息的定存到期,除了本金2500元外,還有100元左右的利息,這就是“三十六存單法”。

同理可知,“六十存單法”就是每月存入2500元,選擇5年定期,在堅持60個月的定存后,從第61個月開始,每月都會有一筆五年定期的存款到期。

當然,我自己只使用了“十二存單法”,一來是因為后兩種方式戰線拉得太長,二來是機械的存錢本身就是一種暫時的理財方式,等未來財務知識越來越豐富后,我想嘗試其他更好的方法。

還有很多朋友對我說,可以買理財產品啊!但問題是,這5萬元起步的要求有多少剛工作的朋友們能達到呢,在存款0~5萬元這個過程中,能做哪些事情?

2010年我剛開始存錢時,還沒有出現余額寶,不過如今想來,即便是有,我還是會存入銀行。畢竟余額寶對于淘寶消費的誘惑太大,而且以一種隨時準備消費的姿態擺在那邊,即便每月有錢存入余額寶,也指不定哪天看到一件喜歡的東西,手一抖心一動,就這么劃走了,還理什么財啊。當然,余額寶的事情以后會聊到。

2.百元周

有一段時間這種方式在網絡上非常流行,很多人自發組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組,開辟了一個又一個的熱帖,為的就是證明自己可以將“百元周”進行到底。

然而,這種方法與減肥圈中流行的“雞蛋黃瓜減肥法”一樣讓人生不如死,只不過后者是和自己的腸胃過不去,前者是和自己的欲望過不去。

好吧,就是因為我親身體驗過,所以我才知道它真的讓人生不如死,更重要的是,一旦停止這種省錢的方式,人就會陷入一種報復性花錢的狀態。就類似“雞蛋黃瓜減肥法”一旦停止,人也會陷入報復性暴飲暴食的局面。

回到“百元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操作方法很簡單:每周只給自己100元,涵蓋吃穿住行等各種消費。如果在周三或周四就把100元花完,那么余下的三天只能喝水,前提還要是喝水不用花錢。如果周一激動吃了一個小型的大餐,那么就要看一個人的脂肪有多厚,可以堅持余下的六天什么都不吃。

真心想嘗試這個方式的朋友們,可以做一個最簡單的算數,100÷7≈14元。每日從通勤費開始計算,只能花14元,是不是想一想就覺得難以接受。在一二線城市,恐怕很多朋友的通勤費就要超過20元。所以,一二線城市的朋友們,該方法就是讓你們在閑暇時嘲笑解悶的。

我自己嘗試的那段日子里,早晨走路上下班,一趟公交車都不敢坐。早飯也不敢出去吃了,買米和面條在家里開火,晚上下班跑菜市場,一看雞蛋肉的價格,便轉身去蔬菜區,更貴!這時除了泡面吃得起,其他的都吃不起。水果也不能正常保證,去超市,要跟阿姨大媽們搶打折的蘋果,皮厚肉松,還不甜。

我苦苦堅持了11天,真心受不了這種自虐的日子,稍不留神想吃頓好的就立刻超支,這日子沒法過了。脾氣不好、氣色不好,最后弄得睡眠都不好。于是在第12天徹底放棄,拿出400元連吃了三天大餐。瞧,這就是典型的“減肥后報復性反彈!”

折騰過這個方式,我再也不相信網絡上那些節約大行動,什么20元過一天,100元過一周,玩可以,但真刀真槍實干,只會弄傷自己。這就類似減肥只靠“絕食”,餓一兩天行,甚至四五天,但時間久了呢,能堅持一年嗎?

3.信封花錢法

原理其實和“百元周”差不多,只是金額會寬裕很多,每月工資到賬,從日常開支1500元里抽出1200元,分配成四份,寫上“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每周開支300元,主要用于支付飲食。看起來不難,每周有300元可以消費。但使用了兩周就發現問題了。現金從卡上取出,就變得異常誘人起來。如果平日里不帶卡出門消費,看到好玩的東西會稍微克制一下。可是如果隨身攜帶信封,往往抽取一張和抽取兩張沒有什么區別,就好比在錢包里裝上1000元,肯定花的速度會遠遠超過從卡里取錢的速度。

第一周沒有什么要購買的,僅僅是吃飯和買水果,7天花了210元,還有90元結余。可是第二周呢,期盼已久的電影上檔,于是趕緊花錢買票,看看信封里有錢,又覺得還有上周的結余,支付一個爆米花、可樂什么的,應該不是問題。于是,心中一念,手里一松,100元就沒有了。第二周還沒有結束,信封就沒有錢了。到了第三周,不知為何又冒出一個必須要去的聚餐,于是繼續從第四周的信封里取錢。就這樣,信封沒有成為錢的保護者,反而成為錢的慫恿者。

堅持了兩個月之后,我實在認為這個方式摧殘人性,從自保的角度出發,我必須選擇終止計劃。

2.2.5 網絡上流傳的其他存錢方式

當然,網絡上也會有很多可行且好用的方法,我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羅列和點評,大家也可以做一個參考。

1.階梯存款法

階梯存款法適合已有一筆固定資金的投資者,看清楚了,需要“已有固定資金”的投資者,如果自己手里只有200元,那么可以跳過不看,或者在此地方做一個標記,等未來有了固定資金之后,再回頭看也不遲。

所謂的“階梯存款法”是把一筆10萬元的資金,平均分成5份,按1、2、3、4、5年的期限存5份定期存款。第一年過后,把到期的1年定期存單續存并改為5年定期;第二年過后,則把到期的2年定期存單續存并改為5年定期。依此類推,5年后,5張存單都會變成5年定期存單,但每年都會有一張存單到期,并且都能享受5年定期的高利率。

點評:我覺得此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已有固定資金”,倘若職場新人“剛巧”手頭很緊,每月能存下1000元就很開心了。難不成還要把這1000元分成5份,以200元為單位存定期。雖說開通網上銀行后,定期存款的最低門檻是50元,200元已經算不少了。但計算一下就會發現,200元的利息,無論是1年還是5年,估計在這個時代都不夠吃一碗面的。

當然,如果手里有超過5萬元的閑錢,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投資,此方式還是相當簡單、便利的。

2.四分存儲法

如果一個人現在有1萬元的閑錢,可以將其分成4張定期存單,每張的存額應注意呈梯形狀,以適應急需時不同的數額。也就是將1萬元分為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4張一年期定期存單。此種存法,假如一年內需要動用2000元,就只需支取2000元的存單,避免了需要小數額而動用“大存單”的弊端,以減少不必要的利息損失。

點評:前面的方法對資金要求有一點高,此方法在資金的要求上就低了很多。非常適合手中存有1萬元左右閑錢的朋友們。而且此方法還有一個好處,他們可以通過這幾次資金的鬧騰,盡快熟悉了解銀行存錢的一些流程。估計利息賺不了多少錢,但會賺到一個還算不錯的方法。

3.組合存儲法

組合存儲法是一種存本取息和零存整取相組合的存儲方法,假如你現在有5萬元,可以先存入存本取息儲蓄戶,一個月后,取出存單儲蓄的第一個月利息,再開設一個零存整取儲蓄戶,然后將每月的利息存入零存整取儲蓄賬戶。這樣不僅可以獲得存本取息儲蓄利息,而且還可以獲得其利息存入零存整取儲蓄后的利息。

點評:嗯,此方式我個人覺得有一點麻煩,管理起來也比較煩瑣,所以當時自己也沒有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操作。

4.接力儲蓄

如果每個月固定存入銀行2000元的活期存款,可以選擇將這2000元存成3個月的定期,在之后的兩個月中,繼續堅持每月一筆2000元的定期存款,這樣一來,在第四個月時,第一個定期存款就會到期,從此你每個月都會有一筆3個月的定期存款到期供你支取。此儲蓄方式不僅不會影響到日常的用錢需求,還能取得比活期儲蓄更高的利息收入。

點評:嗯,此方式和“十二存單法”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定期存款從“一年”變成了“三個月”而已。

別的方式我也沒怎么關注了,銀行里的那些存錢方式,大家可以去銀行,問一問大堂經理,說一下自己的情況,并問清楚當下什么存款利息比較高。當然,必須要注意,千萬別被忽悠做了自己沒弄明白的事情,買了一些不應該買的東西。

切記,自己明白了的事情再去做,無論是賺還是賠,都要明白問題出在哪里。否則,未來出現同樣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避免;未來出現類似的機會,也不知道該如何抓住。

2.2.6 關于一些存錢質疑的回應

寫豆瓣和理財帖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很多質疑的聲音。不過我實在是懶,看到那么多的留言就害怕,而且很多人的質疑性質都相似,一個個的回復太浪費網絡資源,想想就做罷了。反正現在重新寫,總歸要回答那些疑惑,不如先發制人,把一些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寫出來。

1.你不用負擔房租和中午餐費,當然能存下錢

這個質疑的前提就是,房租和中午餐費是不能存下錢的關鍵因素,而不是自己的消費習慣出了問題。如果工資有3000元,提出如此的質疑,還可以理解。但如果月收入過5000元,過8000元甚至是10000元,還有這樣的質疑,那么我就要懷疑,是否租住的房屋是豪宅,中午吃大餐了。存不存下錢,這在于自己是否愿意為了存錢而暫時放棄一些享受,而非那些似是而非的因素。

2.你剛進職場工資起點這么高,當然能存下錢

工資起點高,不代表就能存下錢,這兩者之間沒有充分必要的關系。只能說,工作起點高,如果克制一下消費,就會多留存一點錢。工資起點低,要留存多一點錢,就要辛苦一點。如果一向大手大腳的消費,那么再多的錢也是不夠花的。

我見過一個人,三年前的工資是3500元,在上海的確不算多,每月只能結余300元左右,后來覺得300元不算什么錢,攢一年也不過是3600元,還不夠買一個iPhone,于是灰心放棄,徹底融入月光族中。兩年后,受不了那家公司到處克扣資金,于是跳槽,換了一家一個月6000多元的公司。我原以為工資收入上去了,總能夠存下錢,結果呢,人家工資是漲上去了,但消費水平也一路飆升。以前早晨只吃3元的早餐,現在變成了8元,以前買衣服常去商場折扣區,現在開始專攻品牌。工資漲了,立刻發現自己住的地方又憋屈又狹窄,連時常被忽視的陽光都變得重要起來,嚷嚷著一定要在年底換房子。無論工資怎么長,她都有借口把自己變成月光族。

3.即使100元,也值得存嗎

值得,絕對值得!別說,如果我自己收入在短期內無法提高,真的很少,哪怕只有50元,我也存。因為存錢會給自己一個暗示,我有安全保障,即便如今它很微小,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總有一天它會慢慢地壯大。即便最終一年只有1000元的存款,萬一有一點小財務危機,還能夠滿足兩個月的吃飯問題。

更重要的是,存錢會讓你體會現金不斷變多的美妙時刻,你會從慢慢痛苦的狀態,過渡到每月開心的計算數字,再過渡到找尋更多存錢的方式,最后會將存錢變成一種再自然不過的習慣。

再說,工資總不可能永遠不漲,工作不可能永遠停滯不前,首先把習慣養成,等待工資和工作齊飛舞的時候,好習慣就能派上用場。

所謂,榮耀和光環是留給那些時刻準備的人。

4.錢是掙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這個問題不是豆友先提出來,而是我身邊的朋友義正嚴辭地指責我的存錢行為毫無意義。我依舊記得當時她無所謂地把《小狗錢錢》這本書還給我,并拋下了一句,“這本書是德國人寫的,又不符合中國國情,有什么好借鑒的。我媽就和我說過,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攢錢根本沒有用,掙大錢者才是王道。”我聽了她的一席話,默默地在心里鄙視了一下自己借給她書的行為,多此一舉,自討沒趣。

當然,我鄙視自己,是因為自己明知一些人固執得不可改變卻還偏偏以為自己可以改變。所以,鄙視的是自己的“自不量力”和“自以為是”,但絕不是認為“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這句話的絕對正確。

不可否認,想擁有巨額財產,甚至說,想擁有千萬級別的資產,這的確不是靠“攢錢”就能夠實現。就好比,僅靠一份10萬元一年死工資的工作,不吃不喝,在退休的時候也無法積攢到1000萬元。但認識一個道理不能用僵化的思維,也不能用固執的視角來認識。

在我那位朋友看來,“攢錢”毫無用處,能夠讓她發財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掙錢”。可是她忘了“掙大錢”需要有兩個重要的條件。第一是“原始資金”,第二是“守財之道”。

首先,沒有“原始資金”的啟動,何來事業的發展,又何來“掙大錢”的可能性(請不要用“空手套白狼”這種稀罕事和我抬杠)。其次,沒有“守財”的能力,掙再多的錢也會被揮霍一空。就好比在蓄水池中放水,卻偏偏忘了把池底的塞子塞上。除非放水量遠遠大于出水量,否則,池子必然會空。揮霍力就是出水量,掙錢速度就是放水量。在當今的社會,讓揮霍力增大易如反掌,而讓掙錢速度加快卻難上加難。

更有意思的是,開口閉口就是“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的人,往往都是家無存糧的月光族,而這句話恰恰就是用來自我安慰的最好借口。

最后我再舉一個小例子來“誘惑”一下大家吧。很多財經網都會做一個假設,如果一個30歲的年輕人每月存下100元進行投資,每年累計投入本金1200元,堅持到他60歲的時候,結果如何?

假設他投資的年利率是25%,他60歲時就可以獲得480萬元,如果年利率再高到30%,那么他能夠得到1360萬元。再倘若,每月要是投入500元或是1000元呢,請大家自動把480萬元乘以5或者10,把1360萬元乘以5或者10。驚訝吧!

好吧,沒有存不下錢的說辭,工資少,那就想辦法節省,節省不下來,那就想辦法提高能力換一個高收入的工作公司,如果連存錢都是一條死胡同的話,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們難道都有一個“點石成金”的手指嗎?

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在初期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倘若天生就有好的存錢理念,估計也不用去掙扎在“自己好窮”的抱怨中。既然選擇了這一條路,就要從一開始就對自己說,辛苦幾年,這份付出和犧牲一定會加倍補償回來。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有動力堅持走下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SHOW| 房山区| 青州市| 乌恰县| 天台县| 琼中| 增城市| 固原市| 衡阳市| 清水县| 黎川县| 石渠县| 邯郸县| 苍南县| 益阳市| 志丹县| 金秀| 民丰县| 台安县| 荆州市| 清远市| 项城市| 金乡县| 驻马店市| 从化市| 宁德市| 虎林市| 饶阳县| 班戈县| 阳信县| 延津县| 包头市| 时尚| 上思县| 托里县| 喜德县| 松原市| 乌拉特前旗| 辉县市| 德钦县|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