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進階之道: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
- 李杰
- 2502字
- 2019-01-04 15:29:48
序
股票投資如果是一個“職業”,那么這個職業有一個最突出的現象;從業人的教育背景各種各樣,且進入這一行業時基本也沒有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還有一些人覺得這個行業似乎屬于某個專業的專利:比如學經濟的、財務的、金融的……以為股票投資只不過是其一個分支。但事實卻是,在股票市場上,還沒有跡象顯示有某個學科教育背景的人在投資上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另外,還可以看到,這一行中,“哲學”、“方法”等這樣的詞匯比任何其他行業中的都多,“投資哲學”、“投資方法”、投資偶像或所謂的“股神”滿天飛,但真正能成為市場的長期贏家卻很少。
這些現象充分表明,投資并非是某個學科、某個專業的“分支”。常識也告訴我們,一個沒有理論的行業是不能存在的。因此,如果對投資沒有系統的思考和學習,沒有能上升到理論高度的認識;那么,一個投資者將長期處于個性化經驗的不斷總結一推翻的循環之中,投資業績也將大起大落而難以真正取得進步。
對于一個投資者來說,究竟如何去學習、思考投資呢?
本書著者李杰先生把投資的學習歸結為三個方面:第一,建立正確的投資價值觀;第二,掌握企業價值分析的方法論;第三,理解市場定價的內在特質和規律。這樣的總結,讓我想起了巴菲特所講的投資主要“學好兩門課”,一是學會給公司估值,二是要了解市場如何定價并利用市場。相比較,著者首先強調了“投資價值觀”的重要。從我和徐星投資公司長期的投資研究和實踐體會,我非常贊同這一點。投資的價值觀,其實是投資者投資根據的底線和根墓。例如,信奉股票收益由“莊家”決定的投資者,不可能對價值分析有信心,更不會認同股價由內在價值決定的觀點;相信能預測股價走勢的人,自然對公司價值不會很感興趣;迷信內幕消息的人,也不可能去認識公司價值的決定因素和市場股價的長期趨勢;而認定中國不會產生高價值企業的人,更不會相信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在投資價值觀還不清晰之前,是難以學好分析企業價值和理解市場定價這“兩門課”的,因為價值觀決定了投資方法和如何理解、看待市場。因此可以說,這三個方面,正是投資者欲進入投資世界的“自由王國”時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
由此,我想起自己進入股市投資以來的兩點深刻感受:
第一,市場看似詭異復雜,但卻有如神力似的定價機制——公司的經營價值。在l994年剛開始接觸股市時,我發現市場上最流行的是三大投資方法:一是技術分析;二是莊家分析;三是聽內幕消息。但我發現在這些方面自己要么沒經驗、沒感覺,要么完全沒有資源。股市中像我這樣的人就不可能賺到錢?一天,一位當時很流行的股市雜志的編輯朋友向我約稿,說你所做的“無形資產評估”也應該可以分析股票,我很吃驚,難道我也能成為業內的“專家”?從此我嘗試著以資產評估的方法來看待股票,并逐漸地發現,以基本的經營分析和評判價值的方法,我能理解的公司定價大都“基本合理”,如果發現有明顯的業績增長因素,這類股票稍不留意通常都會很快地漲上去了,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例如1995年,盡管市場極度低迷,看起來只有偶爾的各種概念股、莊股行情,但上海股市卻出現了四川長虹,深圳股市出現了川老窖、蘇常柴、深中集等獨立的小盤績優成長股的行情,而對于這些股票的把握,僅依據基本的公開信息的經營分析再加耐心的等待即可,完全不需要內幕、莊家等的幫助。在我的印象里,并不認為20世紀90年代中期還被稱為“賭場、莊家市、政策市、消息市”的A股市場,與現今的股市,以及國際上所謂的“成熟股市”在定價機制上有多大的不同。此外,正因為我一直身在市場的底層,完全不知道機構、莊家、管理層的內幕和各種貓膩,僅憑對自己能把握的一家家公司的分析(當然有不明白的公司和價格,不去管它就是了),覺得市場定價的單純、投資的正當和滿足。
第二,“獨門絕技”可靠嗎?在我剛入市時我正在做無形資產評估工作。有一天,我們接受了一個軟件公司委托評估其獨門的選股和選時的軟件。對股票感興趣的我當然也對之很好奇。在做盡職調查的時候發現,他們的這些“絕招”就是將一些近期股價波動的經驗(例如自編的技術指標組合、機構大戶的進出數量、K線圖的特征等)編成了軟件。在解釋當時股價并在運用時它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純粹是經驗的歸納而并無可信的根據。后來還陸續接到過類似的軟件項目評估的委托。我發現,這類“獨門絕技”式的股市軟件在市場上流行周期最多一兩年,然后就銷聲匿跡了,而沉迷于此的投資者,最終都擺脫不了虧損而放棄的結局。而這類軟件商,從我了解的來看,從未有靠這樣的“投資訣竅”軟件能持續做下去的。市場似乎是這樣的一臺機器:專門用來損壞那些能短期立即獲利的“獨門絕技”,而“放過”那些長期能升值的方法。
本人自己近二十年的投資和研究經歷,其實都印證了著者所提出的投資要解決的三大課題。面對市場上的各種現象,雖然有著各種不同角度的認識和解釋,有宏觀形勢、政策、心理博棄、機構(莊家)行為、內幕信息、股價走勢圖等,但是,真正能長期起作用且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以公司價值為依據的方法。不過,即使從公司價值上去認識投資,市場中也有各種表述和理解。應該說,機械、表面和片面地看待價值投資的書籍占了大多數。本書中,著者對市場上流行的多種觀念和方法提出了很多獨到又精辟的見解,相信讀者讀到后會有切身的感受。此外,投資需要的是對公司的系統分析及對市場定價的理解,而不是偏執于某個專門的技巧和知識,這也是本書一再強調的。
投資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成功的投資分析本身是優美邏輯和思維的體現,讓人認識投資和市場上林林總總的現象。這是投資給人帶來快樂的另一方面。沒有這種分析之美,投資事業也很難有快樂和持續性可言。而本書的另一大特點正是,著者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出發進行學術式的論述,而是從對常見的投資和市場現象的剖析出發,案例式地引出價值觀、價值分析和市場定價的問題。這樣的敘述方式,更易為讀者理解。由于本書是通過投資中一個個需要搞清的是投資問題、如何通過學習使投資水平進步展開敘述的,而不是去介紹某個投資分析上的“獨門絕技”,正因為如此,這種書的生命力才會更強。我相信,本書的出版,是初入市場及那些對投資倍感困惑的投資者的福音!
深圳市徐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東偉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