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老味道:鄭逸梅談吃
- 鄭逸梅
- 9349字
- 2019-01-04 15:18:46
吃在香港
我在撰寫這篇短文時,適有客至,認為明明是吃在廣州,為何將地點搬遷?我說吃在廣州,是過去的老話,現在領了市面,才知香港在吃的方面早已突飛猛進,占居首位了。
我雖杜門不出,但是我的兩個孫女,早就赴香港旅游,我的兒子和媳婦,今年也曾去香港觀光,他們回來,把香港的吃作為談助,的確饒有一些趣味。
香港人所謂飲茶,實則是指吃點心而言。內地人去香港,并不習慣每餐飲茶,所以茶僅僅是作為附庸罷了。飲茶的時候,這些送點心的小車,川流不息地過來,任客選擇,亦分小、中、大點,主要是價格上的區別。點心花色品種繁多,每種點心價目相同,客人取食若干碟,服務員只需在事前置于客桌的卡紙上蓋一小紅印,終了后,按卡紙上紅印若干付賬,不需另給小費。兒子、媳婦他們連連進食十五碟,件件可口,最后結賬,包括茶資,僅五十幾元港幣而已。飲茶經濟實惠,所以幾乎每家酒樓,總是滿座的。
港地茶館林立,三五步一家,豪華的一餐可化萬金,儉約的,則化十元也可果腹(十元之數,約為當地一般職員月薪五百分之一)。茶館內侍應員大多彬彬有禮,到了晚間,飯館內燈光如同白晝。在營業時間上,開門是每天固定按時的,但打烊卻不受時間所限,即使客人散剩一桌,侍應員仍畢恭畢敬站立一旁,決不可露出倦容,更不能示意催促,否則必將被炒魷魚無疑。茶館中所有電燈仍全部亮著,必須待最后一桌客人散后,方熄燈打烊。

香港水果品種之多,無以復加,舉凡世界各地所產,應有盡有。水果外表且無疵瘢,堪作供物。冰淇淋也有歐美各國的,風味各各不同。再有一家名海上夜總會的茶館,設于一艘渡船上,該船十分龐大,白天在底艙運載往返于香港至九龍的各種車輛(因某些車輛按規定不準行駛于海底隧道),到了晚上,渡船的二樓,即為茶館,可設數十桌,每晚分若干批開宴,渡船蕩漾水中,客得邊宴邊觀兩岸景色及霓虹燈光,席間配合種種游藝節目,渡船行駛二小時,仍返碼頭,此時席終,第一批客人下船,第二批客人上船。在上下客僅數分鐘時間內,船上侍應員個個動作敏捷,撤去原來殘席,鋪上臺布,又將接待第二批客人。如此每晚接待三批客人。
世界聞名的HOLIDAY INN(假日酒家)自助餐,僅西點一項,達數十種。兒子年雖花甲,然喜食西點,如僅取食每種一件,即再也吃不下其他菜肴了。但西點件件精彩,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乃寧取此而放棄其他矣!
香港肉松絕佳,與臺灣產的相仿,既松又脆,十分鮮美,其他內地肉松,本來頗具盛名,然近若干年來,即如所謂名牌產品,往往不是炒焦,就是糊成團狀,甚至還吃到鐵釘。我常想,人造衛星能夠上天,豈有炒不好肉松之理?此不為也,非不能也!
香港美食之多,倘需嘗遍,實不可能。但香港之吃,確是名不虛傳。
內地飲食店鋪為了宣傳其食品質量,常冠以“重油”、“重糖”,以資標榜,然在香港,如以上述號召,適得其反。因食客大多受近代醫藥知識影響,甜食及油膩品乃健康之大忌。在香港,諸如西餐社、咖啡館、自助餐廳等地,桌上呈列各種甜品,卻分門別類,包裝紙上注以低糖或不含糖分(糖精)等等,由顧客任意自取決定。白脫油也同樣,以片狀小包裝形式置案頭,顧客歡迎的是不含動物脂肪性質的。
席間如菜肴過多,未能食完,由顧客自行帶回,決無被人視為慳吝(滬地人語:沒有臺型)。某次,兒子、媳婦應邀赴宴于上海總會,該總會十分清靜幽雅,參加入會者大多是香港的富商、闊老,最早僅吸收上海人,后來本港有地位人士也都加入了。但如不是該會會員,則不得其門而入,類如解放前上海的法國總會(即今錦江俱樂部)。那天菜肴豐盛,其中海味多種,食之如不知究竟,又不便樣樣動問。待席終了,兒子冷眼觀看朋友付款幾何,見按賬單開出支票,仍不明此席耗資若干,但另給侍者小費數張綠鈔(香港綠鈔為十元面額,紫鈔為五十元,紅鈔為百元,橘黃色鈔為千元),而席間剩余之烤乳鴿、各式酥餅等點心,另有侍者分別將其裝入紙盒,等主客離席時交給帶回,十分自然。
這種風氣,是從歐美而來,其實倒不失為一種實事求是作風?;ㄥX購物,當然可由自己決定如何處理,難道宴席結束,非得整只雞、整條魚地倒掉,方算氣派?在這方面,內地在大開“官宴”情況下,實在浪費驚人。報紙曾載,某地干部公款請客,一貫持如此觀點,席間尚存菜肴三分之一,說明客人沒有吃飽,務必添菜,必須剩存三分之一以上,方不作為失禮。
提到付賬,香港不論大小菜館酒樓,一律先吃后付,這在世界通行。按照常理,顧客進食或許還要添菜,或者多人臨時餐會,尚未講定何人請客,所以應該先吃后付,且如先付后吃,在某種意義上帶有唯恐顧客逃賬之嫌。幸而內地人早已習慣,只要能吃上,味道還可以,即使服務員有比這更不禮貌的語言或行動,也都逆來順受了。
上文提到HOLIDAY INN(假日酒家)的各式蛋糕精美絕倫,在香港即使一般大眾化店鋪,如遍于香港地鐵的美心酒家(是獨一無二設于各處地鐵的西點店),每件西點,質量上乘,統一價格,港幣一元五角,價廉物美,相比之下,滬地某些所謂名牌商店,甚至高檔的××度假村××咖啡館等等奶油蛋糕,其味亦不過爾爾,價格卻大大高過香港(尚不以收入相比)。
中式點心在香港也經濟實惠,如蝦餃,每只內含大蝦仁二個(不會是三只,也不會是一只,更不必擔心會吃到“空心湯團”之虞);蝦仁面,其上蝦仁澆頭鋪滿,面條全被蓋沒,每碗價格也不過港幣十二至十五元,一個小職員月入可進食四百碗。
香港的雞,價格與青菜接近。兒子、媳婦住在一位香港大學教授家中,為了不使主人多增花費,曾說多吃些蔬菜即可,不料主人乃特地多備蔬菜,價格與雞鴨魚肉相同,甚至超過,后來聽任備菜,再不作提議了。
幾年前,上影公司發行的電影《美食家》中主人公說過一句精辟的話:“如何放鹽?”事實上,幾乎一切菜肴,決定其最終美味的,就是在烹飪時應放多少鹽的問題。不單是燒菜,就是在甜食中的果醬、蜜餞之類,何嘗不需放鹽?由此,我聯想到在國際上,對什么叫“美味”,有它的公論,即一家餐館、一個廚師,制作某一種食品,受到人們普遍接受及喜愛時,能經歷長時期而口味不變,可以稱之為“美味”。記得本市過去著名的燕記西菜社(當時還是私營),以一味金必多湯聞名全市,若干年來口味不變,燕記的出名也在于此。然事隔幾十年,該西菜社仍能制作出當年的金必多湯,且保其質量否。其他諸如新雅飯店炒蝦仁、紫陽觀醬菜、太倉肉松等,此類例子是很多的。不單是菜肴,其他亦然,如冰淇淋、飲料、酒……可口可樂公司對其配方保持絕密,原因也在于此。一種飲料,不論設廠于哪國,只要用我這牌子的,在世界所在地方,吃到的應是同一口味,這方稱得上是有口皆碑的名牌產品。在香港,據當地老廣東說,若干著名酒樓,多少年來始終保持質量、不變其原來深受顧客歡迎的口味,這就是難能可貴之處了。
香港許多大樓,由于各樓之間有通道相互連接,乃稱之為“廣場”,其實并不是露天廣場之意,而是在這一大片建筑物中有酒樓、咖啡館、商場、旅館以及各家公司的辦公場所。在這片廣場中,一切應有盡有,可以購買到所有物品,比較突出的有各國的菜館,有印度人開設的咖喱雞飯店、日本人的料理店,也有朝鮮、越南菜館,當然歐美的西菜社更是普遍了。為了招攬顧客,各家菜館常雇用本國人充作侍者、廚師,有時站在門口,看到有顧客走近,于是說著本國語言(盡管或許他們都略通一些英語的),以標榜其貨真價實,他們往往連說帶做手勢,做出請進入內姿態,顧客是能明白。那天,兒子、媳婦本想光顧一下真正的印度咖哩雞飯風味(本市過去在北京東路接近外灘,有一家印度人開設的飯店;又,在成都路南京西路口,有福致飯店,都有出色的咖喱雞飯供應,但都時過境遷了),但因有事,只好過其門而不入。
漢堡包是一種大眾化食品,在香港各處有售,品種較多,以魚作為夾餡的最為可口,每只港幣三元、一頓經濟便餐,即可以二只漢堡包,一罐飲料充饑,所耗僅十元左右,如果吃快餐盒飯,有燒鵝、叉燒……每盒為十三元,如再添一例湯,價為四元,也可果腹了。如果自家開伙食,去超級市場購買已經洗滌整理干凈的袋裝菜(如雞翅每磅八元港幣),回家一炒,即可進食。一般住戶,買米回家,置一專門方形箱式容器內,外表美觀,上面平整,可安放大花盆等裝飾品,置于室角,米箱下端可開門,并有刻度標尺,需米若干,只要將開關移至刻度尺某處,即按所需瀉出,到時自動停止。香港的大米,來自世界各地,其香糯程度均可與本市郊縣的青浦米媲美。

在香港,大凡中產階級的人士,是十分講究飲食的。廣東人喜歡喝湯,香港人亦然,每餐必備一湯。為了增加湯質營養,除了放置雞、香菇等鮮美食品外,還投入人參一支。人參與葷食煮湯,在內地是不可想象的,但港人習以為常,食之果然甘香味美,別具風味。港人生活節奏緊張,在事業上競爭激烈,沒有強健體魄、堅韌毅力、一技之長,兼能應付各方,是很難出人頭地的。因之,他們特別注意飲食。隨著近代醫藥各種新觀點,有損健康的食物,似乎范圍越來越廣,尤其是有錢的人,唯恐自己不能長壽,對進食范圍自我限制更嚴。他們忌食肉皮(美國總統布什最愛吃炸豬肉皮,其私人醫生似并未對其極力規勸)、蹄筋、蛋類,對肥肉及動物內臟更是絕不入口(在香港,肥肉是不賣錢的,主婦如果需要,可向肉鋪討一點),過甜過咸之食不進,煙熏腌臘食品也視為可能致癌,從不吃咸肉咸鴨之類食品,平時經常就醫查身體,以恐體內有所早期病變(在國外,防癌保險是費用最高的),種種措施,不一而足。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卻是如此嚴密忌食措施,有錢人并非都能長壽。以國內而言,“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已不成定論,今年四月,獲全國老人榮譽證書的本市共四人:108歲的書法家蘇局仙、98歲的畫家朱屺瞻、95歲的我、94歲的畫家劉海粟,年歲都在九十以上,且都思維健全,能作書繪畫。我十分偏食,卻不忌食,港人上述所謂有害食品,我卻件件愛吃、常吃,可見吃與長壽并無絕對關系。他們如此講究飲食,按說平均壽命當大大超過內地,然卻未必。同樣,世界上最富裕之美國,其人民的平均壽命卻低于歐洲的瑞典,所以,究長壽之道,安定平靜的生活、愉快樂觀的情緒,是起決定作用的。友朋間有時閑聊,有朝一日假使浩劫再度來臨,老命必然全部送終。
香港的人口密度,絕不亞于本市,所以港人在星期天或假日,為了做些戶外活動,常與家人一起,帶了食品,乘船離開香港本島,至就近海面其他小島進行燒烤野餐。島上并無景色,但備有專供燒烤的爐子及鐵架,其燒烤方式與前來本市的新疆烤羊肉串相仿,在火上燒烤,不斷涂以調料,反復熏炙。燒烤食品及各種調料不用自己逐項準備,商店內有專門配套出售,供三人食、五人食等等,十分方便。
香港雖是一個高消費的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但在吃的方面,卻可各取所需,按本人消費水平自行選擇,有高達數萬元一桌的滿漢全席,低至僅花數元購漢堡包以果腹。香港是一彈丸之地,人口稠密,然每年接納世界各地游客卻有數百萬,大大超過來我國全年的外賓旅游數。從風景名勝而言,香港少得可憐,以蘇州一地即可壓倒而綽綽有余。但是為何香港能吸引如此眾多的各國旅客?可見優良的服務設施,給人以種種方便,旅客得到尊重,豐富多彩的飯食等等,這些是分不開的。我國如欲發展旅游事業,當在這方面好好改進。
香港的中上階層家庭,尤其是一些老廣東,在烹飪方式上與我們大相徑庭。兒子、媳婦住的那位港大教授家,他們是不大會燒菜的,平時雇傭一個菲律賓籍的女傭,某回,其主婦想吃上海菜,究竟是什么味,請我兒媳掌勺。兒媳平時在家,能燒一些好菜的,于是就為其燒了糖醋排骨、什錦炒面等幾樣典型的上海菜點。但在廚房內部卻找不到味精、辣醬油、淀粉之類物品,乃請菲籍女傭去買,一會兒備齊了。然而,出于意外,燒好后他們很不習慣進食如此濃味的菜肴,又酸又甜的糖醋,辣醬油、番茄沙司澆淋于炒面之上,其味也夠刺激的了。他們非常坦率地說:上海菜吃不慣。兒媳接著再為他們炒了一只蝦仁,用火腿絲、雞絲、香菇絲燒了一例湯,均以清淡為主,他們大加贊賞。
聽說本市今年的中秋月餅,除杏花樓、新雅、功德林三家外,余均過剩。在過去,新雅、功德林并不供應月餅。本市較有名的是大三元、利男居、杏花樓等數家,如今大三元已不存在,利男居屈居次要,唯杏花樓仍保持領先。在月餅中,廣式之所以能壓倒群雄,關鍵在于一是保質期長,二是經得起碰撞。而蘇式、潮式、寧式,在此二項上處于不利地位。水果亦然,凡世界聞名之品種,除口味優異外,以上二項必需具備,否則,再好果品,只能當地產、當地吃,不能外運,不能移植,終不為人們所知,更不能普遍享受其美味。
香港的中秋節,家家熱鬧非凡。港人習慣于八月半晚上闔家外出,至海上、山頂、公園及街道綠化地帶,鋪上一塊桌布,放幾色果品及供品,再點一圈蠟燭,當然月餅也是少不了的,以示團圓之意。家人共敘,并賞月亮,往往至天明始歸。次日,十六日,公司放假一天,并發給利市(一般每個職工二百元),以慰職工隔宵歡度夜晚、休息之意。當地電視臺在十五、十六(陰歷)連續兩天,紛紛推出精彩節目,以志慶祝。
廣式月餅本來出自廣東,香港月餅質量之佳,自不在話下。以全國各地而言,上海之點心,在歷史上一向可以屈指稱數,天津之狗不理包子,雖聞名全國,但上海過去的任何一家小籠饅頭,都可媲美。北京有名的和風西菜館,以往上海的一般西菜社即能與之匹敵。水餃說是出于北方,但又如何能與上海水餃相比……然而,近一二十年來,本市的飲食行業,質量趨現下降,許多特色蕩然無存。例如,目前僅少數幾家供應之所謂排骨年糕小吃,其年糕粘牙、排骨不鮮,老吃客莫不搖頭。而在香港,如有哪家飲食店敢于偷工減料,質量馬虎,立即會一傳十十傳百,最后關門大吉。所以,始終要保持其質量,在服務上使食客滿意,不敢怠慢。
大閘蟹,幾乎人人都愛吃,但在國內,它已成了一般家庭食品中高貴和奢侈的代名詞。舍間亦似忘了是哪年哪月,最后一次吃的清水大閘蟹,絕大多數薪水階層早從“執螯賞菊”改為“持菊賞蟹”了。
而在酒館吃蟹,在香港最有名的首推天香樓,座落在柯士甸道,是家杭州館子,門面并不豪華,座位不過十張桌子,在價格上卻是全港最高,然而生意十分興隆。蟹只只肥碩,如果吃到質量稍次,當場包換,店主決不支吾。蟹在進貨時經過多次挑選,次級已遭淘汰,制作蟹粉或做蟹黃油,行銷臺灣等地。天香樓吃蟹,在港人也是一種豪舉,比如二人進食四只(合二斤以上,每蟹必重六七兩),另點二只菜肴,即在港幣千元以上,有闔府光臨者,耗資時在萬元。該店另備有各種特色菜,如江南一帶很平常的西湖莼菜,港人卻不識,認為是稀罕之物,所以花費也不在乎此。
吃過了蟹,店內必奉二碗紅茶,上浮二片檸檬,備洗手指、去除蟹腥,更有放上一支擠壓式牙膏,供擦指間腥氣,效果比內地蘇州人用紫蘇洗手更佳。
在香港,比較有特色的餐館以法國、德國、日本、印尼、墨西哥等菜式,中菜在香港當然很有代表性,分粵式、潮式、京菜、滬菜、湖南菜、四川菜以及極盡奢華的滿漢席,以上以潮式菜最為著名,港人請客,大多在潮式飯店款待。在銅鑼灣,有名富臨門的潮式菜館,價最昂貴,一味阿乙鮑魚為其絕招。某次,兒子、媳婦受邀于此,東道主是個素食者,卻是菜館常客,菜館乃另備幾色蔬菜和豆腐,兒子嘗嘗燒的素食究竟如何,感到不同一般,豆腐是店內自制,白、滑、香、嫩,四字俱全,更無絲毫豆腥味。席間有多種海味,食之不知其名,只識青蟹一種。那天赴宴已是晚上九點多鐘,食畢已十一點余,整個樓面已無其他客人了,但仍上下燈火通明,侍者肅立在旁,毫不怠慢,根本不用擔心熄燈,或者桌椅翻身打掃。
香港的吃,真可謂集世界之大成。如喜清淡飲食,則以日本菜及朝鮮菜為主,尤其是日本菜,真是干凈。香港的日本餐廳不少,如水車屋、松垣等等,餐廳窗明幾凈,一塵不染,侍者彬彬有禮。在各家日本菜餐廳中,以希爾頓的“源氏”較為突出,不同一般。吃日本菜,一客什錦生魚,內容包括沙門魚脯、并魚、生蝦、藍鰭金槍魚腹肉及山葵泥等,首要條件是魚肉新鮮。另外刀功也很重要,價格自然不菲。在午間用餐,通常吃一種名叫“天婦羅”的食品,其實就是面拖蝦,但在餐碟內整治得十分漂亮,令人食欲大增,然其味也不過爾爾。
希爾頓的“源氏”日本菜餐廳,以鐵板燒頗具盛名。牛肉為其主料,該店事前將新鮮牛肉分成多種等級,品質可由顧客自選,如喜歡吃比較有咬嚼勁的,則挑選松板牛柳、澳洲牛柳,倘愛吃滑嫩的,可選美國西冷扒,或者最名貴的霜降牛柳。至于吃日本著名的壽喜燒(SUKIYAKI)——牛肉鍋,又有不同口味了,肉片薄如紙,置鍋汁中灼熟,就以生雞蛋和醬油的混合調料中,蘸而食之。“源氏”牛肉鍋食前,由侍應生站席旁烹飪,烹前必先問各位顧客喜歡牛肉的生熟程度,然后動手,與吃牛扒相似。該店另一特色是在飯后供應一種青茶冰淇淋甜品,充滿日本清茶味道,淡香雋永。
各國的飯食,自有其不同風格,以中國菜而言,烹飪功夫主要在于口味,各種佐料由廚師掌握,所謂燒得入味,即屬佳肴。而歐美廚師的烹飪論點,認為“燒熟本是廚師的職責,至于味道咸、淡、酸、辣……那得由食客自己決定”。所以許多調料置于餐桌,由客人任意自加。這種論點,也有其合情合理之處。而上述之日本菜風格,其烹飪論點是:“一切食物均來自大自然,應該還其本來面目,以其真味為主。如果胡亂投置調料,則喪失其天然真味矣……”總之,各有其理。我則始終認為,中國菜是舉世無雙的,如果要說吃其真味,那么回復到原始社會的茹毛飲血時代,豈不真正置于大自然間?法國人吃蝸牛,非洲人吃蝗蟲,西菜中的帶血牛扒,咬嚼時鮮血甚至從唇齒間流出,我則大不以為然,決不想嘗試的,還是吃碗燒得酥爛的紅燒肉,認為上品。
香港一些富戶,其早餐也是很講究的。以設于中環的HILTON(希爾頓)酒店為例,每天早晨七時至十時半供應自助早餐,顧客中不少是該店旅館部住客,有很多外國人。其中日本、南朝鮮客人來得最早,歐美人則稍遲,不少香港人從豐山區(當地高級住宅區)驅車前來,全家大大小小一起來享用這豐盛的早餐。
餐廳門口是柚木墻,掛有油畫,入室后二側壁櫥內陳設歐洲各國名瓷擺件,布置得非常雅致。早餐的食品分成五大類,分別置放在五只長圓形大桌子上,凡是熱食其盛放的容器都是鍍銀盤碟,而冷盆、冷飲則放在玻璃器皿內。食品的豐富,色澤的鮮艷,令人食欲大增,初次涉足者有無從下手之感,樣樣想吃。主食長臺上有煎小牛肉餅、薯泥餅、牛排、雞肉、火腿及各色德國腸,僅面包即有二十多種不同的,還有其他品種如燕麥、大麥、碎粒小麥等等的切片方包,以及剛剛出爐的小型餐包。果醬采用蘇格蘭BAXTERS產品,品種有蜜糖、草莓、菠蘿、杏子、橘皮、黑加侖子等等。果醬瓶子非常精致,為1.5盎司,注明不含防腐劑及人造香精,據說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常用這牌子的果醬。
其他餐桌上備有麥糊粥、白粥,配以蝦米、油條、小蔥、日本蘿卜粒、紫菜醬等等,以適合東方人的需要;再一桌上則備有二大壺熱牛奶,旁置一盒盒粟米片(用以泡牛奶),一大盤起司,不下十多個品種,大多是法國、瑞士出品的,再佐以一籃燕麥餅子、蘇打餅干,這些大多是西方人愛吃的。
早餐以外,另有小吃,一字排開十多品種,如葡萄干、胡桃屑、腰果、杏子干、菠蘿干、夏威夷杏仁等。飲料有侍者可為你當場現榨的鮮橙、西柚、木瓜、葡萄、西紅柿等果汁,以及一大盤紙杯裝酸牛奶拌鮮草莓、黑草莓醬。當早餐用畢,則略可再用些水果,有西瓜、蜜瓜、桃子、橙、橘、菠蘿等等。在席間,侍者不斷斟上咖啡、紅茶。
以上所有食品,均供隨意食用。除此之外,客人可在菜單上點菜任何一項,如安利蛋、火腿、煙熏肉、蘑菇。如此豐盛的自助早餐,每人收費為九十六港元,不加任何小費。
香港的超級市場比比皆是,規模最大當推屈臣氏、惠康、百佳三家,每家在全港分設一百余處市場,各處商品亦按不同類別供貨。如屈臣氏設于香港中環最大一處超級市場,以玩具、食品為主;而設于九龍金鐘的則以化妝品為代表。超級市場所供應的食品,來自全球。巧克力以瑞士、英國的名牌,直至本港的大眾化產品,不下數十種。
調味品種類之多,令人瞠目,許多食品實在不知用途。某次,兒子和媳婦在屈臣氏買了許多牌號的胡椒粉,但于次日,發現其中一瓶乃含大蒜成分,他們從不進食蒜類,乃贈給親友,但親友說,只要封口未曾破壞,可去退款或調換其他商品。事后果然如此。購物較多時,市場有專門人員送至府上,不另收力費。
在超級市場購物,最為方便不過,所有食品在外包裝上標明使用期限,如發現有食品使用日期已過,仍置貨架上出售,任何顧客可對之提出公訴,市場將受重大罰款。
超級市場唯一“缺點”是沒有回價的。以百佳超級市場為例,在香港設有一百二十多處,凡是本港居民有正當職業,憑身份證都可不事前付費而申請該超級市場購物卡,每個家庭可多至申請三張,以供本人、家屬、女傭日常購物,不需攜帶現金或簽發支票,月末由市場寄來結單,如對賬目有所異議,可在兩星期內查詢。
至于如何防止超級市場內的小偷,有人認為,必定在各處安置隱蔽的監視器。其實不然,一切還是以顧客自覺為主。其經營宗旨是:所有食品,如屬數十元以上一件者,體積必然較大,如瓶裝飲料、調味汁、聽裝糖果餅干等等,不易藏匿;倘是小件食品,如胡椒粉、咖喱末、白脫、果醬之類,售價低廉,損失無幾。與其每月添用便衣警察,或裝置大量監視器(也得雇人專門監視),其所耗代價,反比失竊損失為大。至于件小價昂之化妝品(一小瓶名牌香水,即千余元),則有營業員專門負責。
在香港超級市場,入內前顧客毋需寄放自己的皮包,這種對顧客極不禮貌的懷疑行為,絕不允許的。
如用同類商品相比,以香港物價較大陸低廉者為例,則除電器用具、黃金飾物等以外,超級市場中的食品即為其中之一。比如日本味精,每五百克為港幣八元,玉米油每聽(二千五百克)二十港幣。
在香港,大眾化面食,自為一般居民及各地游客所歡迎:價廉物美的快餐式飯店遍及全港,有專售各式漢堡包的“麥當勞”(滬地譯麥唐納),供應意大利薄餅的“必勝客”餐店。取名必勝客,乃取悅于一些愛賭顧客的心理,以討口彩。再有一種南京牛肉面店,也是世界性的。當初為何定名南京不詳,目前店主是臺灣人。按香港目前時價,如開設一家此類面館,從購置制面操作機、冰箱及其他生財工具、臺椅碗筷等,以及牛肉面的獨特制作方法資料費,耗資為六七十萬元港元。這種牛肉極具特色,因其配方保密,牛肉均由該集團負責提供,以使世界各地任何一家南京牛肉面館不受質量影響,保證其聲譽。
南京牛肉面館在開設以前,據說有一套非常嚴密的方法。事先由集團派出一位外國“風水先生”,到你將要開店的地點進行觀察,一般調查二個星期,統計就近早、中、晚的過路客人流量,其稠密程度、公共車輛班次、附近寫字間、旅店、商店數量,經過如此周密調查,認為合格,然后同意你在此開店,再賣給上述各項設備,否則這筆生意寧可不做,免得造成某地南京牛肉面館門可羅雀的不良傳聞。面店開設以后,在營業額上,每天出售二千碗面,即可賺錢了。
綜合本文以上所述,我兒子、媳婦主要乃去香港旅游,并非考察當地飲食,所見、所聞、所嘗,亦僅一角,只能做些浮光掠影介紹。但有一點,作為一個“發現”提出,過去形容資本家,總以大腹便便形象作為代表,然近一二十年以來,港澳大多富賈,并非如此,而是體重適中,行動迅速,反應靈敏,即使在如此美食世界,寧舍此而求康健,嚴格控制飲食,加上平時經常體育運動,以保持其體質。他們雖然幾乎每日必要宴請應酬,但在席間,總淺嘗即止,東道主也從不強行勸食,煙酒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