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要有靶子,主要體現在寫作的準備、立論、闡述過程中,一旦完成寫作,這個靶子大多已不存在,或者在文中也只是一個引子、一個符號,留下來的是那個服人的理。這時,文章已由個性上升到共性。這樣才能指導實踐。比如《出師表》是以當時蜀中的朝政為靶子,而上升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理。《岳陽樓記》得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文中雖未具體寫出針對哪件事,但作者實際是以大量的忠、奸、庸臣為靶子。...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言論要有靶子,主要體現在寫作的準備、立論、闡述過程中,一旦完成寫作,這個靶子大多已不存在,或者在文中也只是一個引子、一個符號,留下來的是那個服人的理。這時,文章已由個性上升到共性。這樣才能指導實踐。比如《出師表》是以當時蜀中的朝政為靶子,而上升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理。《岳陽樓記》得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文中雖未具體寫出針對哪件事,但作者實際是以大量的忠、奸、庸臣為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