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拒絕你的可能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 做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女子(讀美文庫)
- 馬宏宇
- 7955字
- 2018-05-29 15:59:37
——女人有自信,大家都挺你
多一分自信,就多一分篤定。每個女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地球上的幾十億人中,也許可以勉強找到與你類似的人,卻絕對找不到與你相同的人,你的容貌、性格獨一無二。讓女人可以瀟灑自信地做自己,這也許是上帝的初衷。
【表現自信,讓內心強大】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女人》中,闡述了名為“女人”的定義:人并不是生來就是女人,而是逐步變成了一個女人的……正是社會化的整個過程產生了這種東西……我們稱之為女性氣質。
母系氏族社會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女人長期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生存、發展,并且以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為基準。紛繁的規范約束著女人的言行舉止,同化著女人,改造著女人。
久而久之,女人習慣了言聽計從,習慣了以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習慣了盲目從眾和自信的日漸淡薄。
女人懼怕許多事情,比如來自他人的批評和否定,比如被心愛的人拋棄,比如不可抑制的衰老,比如在與別人的比較中落了下風……
一切都是不自信惹的禍。
林徽因是得到了上天恩賜的女人,她的美和才華,有目共睹,人們甘愿被她的光芒遮掩,只為聆聽她的頌歌。
她知道自己的美,也懂得優雅地展示出來。
據說,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北京香山養病期間,她一卷書,一炷香,一襲白色睡袍,沐浴著溶溶月色,很小資、很自戀地對梁思成感慨:看到她這個樣子,“任何一個男人進來都會暈倒”。
憨厚的丈夫卻說:“我就沒有暈倒。”嘴上說著沒有暈倒的丈夫,心中怕是早已陶醉了吧。
世間的女人,又有幾人能有這份自信?女人因為自信才會集千種風情、萬種浪漫于一身,那是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魅力。
在林徽因家客廳的沙龍里,她一直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即使生了重病,也會躺在沙發上跟客人們大談詩歌與哲學。曾經的沙龍常客之一蕭乾回憶說:“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別說沈先生(沈從文)和我,就連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發上吧嗒著煙斗,連連點頭稱是。徽因的健談絕不是結了婚的婦女那種閑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我后來心里常想:倘若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夠像18世紀英國的約翰遜博士那樣,身邊也有一位博斯韋爾,把她那些充滿機智、饒有風趣的話一一記載下來,那該是多么精彩的一部書啊!”
林徽因不忌諱展現自己的優秀,也不會因為別人贊美自己而覺得難為情。她相信自己值得被贊揚,她敢于突破過分的謙虛而張揚個性。
費正清晚年回憶林徽因時就曾說:“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
人群中,女人應該大方而自信地展現自己。聚會時,工作時,都該暢所欲言,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閉口不言的人,看似沉穩,實則有些木訥。
自信是內心強大的支點,不要拿捏自己的形狀,去迎合別人的口味。在別人指責自己時,堅定自己的立場。
一抹自信的微笑,勝過任何昂貴的裝飾品。
一顆強大的內心,讓女人無所畏懼。
【相信自己,別人才能相信你】
奧黛麗·赫本是20世紀最受世人喜愛與爭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在她成為電影演員的時候,好萊塢就已經有了一個名為“凱瑟琳·赫本”的超級女星。當時,導演曾勸奧黛麗·赫本改名字,以免別人會將她與凱瑟琳·赫本進行對比。此外,一個小小的好萊塢有兩個赫本也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凱瑟琳·赫本當時已經是著名的演員了,這對奧黛麗·赫本很不利。可是,奧黛麗·赫本卻充滿自信地對導演說道:
“不,我一定要用真實的名字。”
“那是為什么?”
“因為我就是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是一個自信而有魅力的女人。她能夠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她對自己的熱愛。奧黛麗·赫本鼓勵女性發掘與強調自己的優點,不僅改變了女性的穿著方式,也改變了女性對自我的看法。她剛出道的時候正是性感女星得到熱烈追捧的時候,可是她卻以激進的姿態和絕對的勇氣,改變了世人眼中公認的美女定義,以特立獨行的瘦削身材和短發樹立了自己的獨特形象。
奧黛麗·赫本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你越是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你的改變也就越大、越驚人,同時也會越來越得到別人的愛。
自愛多少有那么一點是從自戀開始的,對自己的眷顧和迷戀就是一種自信,就是一種無須任何情感支撐與依附的幸福。試想,如果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話,又怎能得到別人的愛呢?
在眾人眼里,米蘭達是一個美麗又成功的女人。可是,她總是對自己感到不滿,不是抱怨皮膚太過白皙,就是覺得鼻梁太過挺直,還覺得自己的額頭太寬了。甚至僅僅因為身邊的朋友有著纖細的雙腿,她就覺得自己的雙腿太胖了,從而連裙子都沒有穿過。此外,她還總抱怨現在的男友比不上前男友,經常因為不能將喜歡的名牌全部買下而怨恨目前的處境。長此以往,她總是將“世界上沒有比我更倒霉的人了”“她真漂亮,她肯定很幸福”的話掛在嘴邊,心情總是處于低谷。起初,她的朋友們試圖說服她,讓她改變這種認知,卻紛紛以失敗告終。最后,她的朋友們都一個個地離開了她。
其實,米蘭達這種事事不如人的悲慘感覺并不是別人強加給她的,而是她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像她這樣的女人有如此狀態,就是因為不夠自信,不夠愛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不珍愛自己,又能有誰去珍愛你呢?一個不自信,不知道珍愛自己的女人,一個不懂得從細微處照顧自己的女人,就不會隨時隨地流露出那份美麗與優雅。所以,相信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從愛惜自己的名譽,愛惜自己的身體開始,再一點點地具體到每一種情緒、每一個神態,這才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女人應有的生活態度。也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有期待,越來越令人滿足。于是,你最終會發現,一直想要追求的精致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姿態,一種于細微處總有那么一點點自愛的情結,而我們生活的高品質就體現在這種細微之處中。
【與世界和諧相處的前提】
與世界和諧相處的前提,是與自己和諧相處;讓人無法拒絕的前提,是讓自己無法拒絕。
女人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歡自己”是必要條件之一。這不是“充滿私欲”的自我滿足,而是意味著“自我接受”。一種清醒的、實際的自我接受,并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嚴。
成熟的女人不會一味比較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她有時可能會批評自己的表現,或覺察到自己的過錯。但她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動機是對的,她仍愿意繼續克服自己的弱點,而不是自悔自嘆。
成熟的女人會適度地忍耐自己,正如她適度地忍耐別人一樣。她不會因自己的一些弱點而感到活得很痛苦。
喜歡自己,是否會像喜歡別人一樣重要呢?我們可以這么說: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只顯示出她們的沮喪和自我厭惡。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亞瑟·賈西教授,堅信教育應該幫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養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態度。他在其著作《面對自我的教師》中指出: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充滿了辛勞、滿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對每名教師來說,是同等重要的。
如今,全美國醫院里的病床,有半數以上是被情緒或精神出了問題的人所占據。據報道,這些病人都不喜歡自己,都不能與自己和諧地相處下去。
夸大自身錯誤的程度和范圍是討厭自己的人經常做的事情之一。適當的自我批評是好事,有利于一個人的成長。但是演變為一種強迫性的觀念時,就會使我們意志癱瘓,不能聚集力量做積極正面的事。
有位女士說:“我總是感到膽怯和自卑。別人好像都很沉著、自信。我一想到自己的缺點就感到泄氣,于是就無法自如地說話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你的缺點,而在于你有多少優點。
決定一件藝術品和一個人的最終因素不是缺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有不少歷史和地理的基本常識性錯誤,狄更斯則盡力在小說中渲染傷感的氣氛。但是誰計較呢?缺點并不妨礙他們成為一流的文學大師,因為優點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也會感到對方缺點的存在,但是我們喜歡和他們交往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身上的優點。
自我完善的實現依賴于對優點的發揮,取長補短,而不是整天在意自己的缺點。
對以前和當前錯誤的過分計較會使一個人的罪惡感和自卑感快速滋長。不用很久,我們就不再尊重自己,習慣性地對自己痛打五十大板。所以,我們一定要讓以前的事情沉到水底,然后游到水面上來重新呼吸新鮮的空氣。
【欣賞自己獨一無二的美】
美國勵志大師戴爾·卡耐基分享過一封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信,寄信人是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她在信中寫道:
我從小就特別敏感而靦腆,我的身體一直太胖,而我的一張臉使我看起來比實際還胖得多。我有一個很古板的母親,她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我說:“寬衣好穿,窄衣易破。”而她總照這句話來幫我穿衣服。所以我從來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我非常害羞,覺得我跟其他的人都‘不一樣’,完全不討人喜歡。
長大之后,我嫁給一個比我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我并沒有改變。我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他們就是我應該是而不是的那種人。我盡最大的努力要像他們一樣,可是我做不到。他們為了使我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令我更往我的殼里退縮。我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壞到我甚至怕聽到門鈴響。我知道我是一個失敗者,又怕我的丈夫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我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我假裝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分。我知道我做得太過分,事后我會為這個難過好幾天。最后不開心到使我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了,我開始想自殺。
是什么改變了這個不快樂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
隨口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整個生活。有一天,我的婆婆正在談她怎么教養她的幾個孩子,她說:“不管事情怎么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保持本色……”就是這句話!在一剎那,我才發現我之所以那么苦惱,就是因為我一直在試著讓自己適合于一個并不適合我的模式。
在一夜之間我整個改變了。我開始保持本色。我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盡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把我嚇壞了。可是我每發言一次,就增加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可能得到的。在教養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是把我從痛苦的經驗中所學到的結果教給他們:不管事情怎么樣,總要保持本色。
沒有什么比違背本色更痛苦了。不愿意保持本色,是導致很多精神和心理問題的潛在原因。
【肯定自己,生活就會對你微笑】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我們就會愿意對他人敞開心扉。反之,如果我們深深懷疑自身價值,不相信自己所具有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那么我們的內心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心理往往會導致行為結果上的挫折與失敗。
假設有一個女人,她認為一個男人不可能會喜歡她,而會選擇其他女人,她的自我觀念不能接納這樣的可能性存在。同時,作為一個人,她又渴望著愛情。當她找到了愛情,她又做了些什么呢?
她可能會不適宜地將自己與其他女人相比。她可能會做出一些荒謬、可笑的蠢事,表現出矯揉造作的優越感,以此來否定內心的不安全感。她可能總是對另一半說起那些有魅力的女人,而內心則充滿了憂慮和猜疑。她可能會帶著懷疑、猜妒去折磨另一半。她甚至可能鼓勵另一半有外遇,其結果是她的愛人和另一個女人相愛了。
顯然,她的內心遭受了劇烈的創傷,她感到凄涼、孤獨。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對她又是有益的,自己釀成的苦酒也許會改變以往她對愛情的種種看法。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這幾乎是不理智的。特別是當我們還未意識到自己正被內心的自我詆毀、自我破壞的心理活動操縱時,這種不理智的希望可能會導致不理智的行為結果。
控制生活僅僅意味著實事求是地了解現實,根據我們的實際生活情況,對我們的行為結果做出合乎情理的準確判斷。生活悲劇的發生往往是由于錯誤地理解“控制生活”。因為我們企圖讓現實來適應我們的信念,而不是調整信念去適應現實。當我們盲目地堅持這種信念,缺乏理性地去處理那些取舍都具可能性的事務時,悲劇就會發生。當我們寧愿堅持自己所謂的“正確認識”而放棄幸福時,當我們寧愿維護我們能夠“控制生活”的錯覺而不曾注意到現實情況正與我們的認識相違背時,悲劇就會發生。
如果我們不曾了解自己,無意地否定了自我,卻又不知道正是自己毀滅著自己時,我們就將會成為生活悲劇的主角。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身出現自我毀滅的傾向時,才可能設法改變我們的行為。只有當我們了解自我,我們才會根據了解的現象去行動,才會有維護自我的行為傾向。
只有肯定自己,生活才會對我們微笑。否定自我的結果,就是給生活帶來災難。
【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和優勢】
如果一家世界著名的飛機制造公司雇用一位盲人來設計飛機發動機,你會認為這簡直是荒誕離奇,但這是真實的事情。
22歲的英籍華人謝云霞,從兒時起眼睛就幾乎失明了,但她竟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一位工程師。她每天坐在計算機終端旁,手握光標定位器,注視著電腦屏幕上呈現的放大了的文字。她的臉幾乎要貼到屏幕上,因為她的視力極其微弱,而且主要集中在右眼上。她身邊放著一些必不可少的輔助設備,能把發動機在各種不同飛行條件下的溫度、濕度和壓力等數據放大。她能準確無誤地掌握這一切,了解技術發展的最新情況,幾乎沒有什么事情能妨礙這位瘦小、靦腆而又思維敏捷、才華出眾的盲人姑娘成為工作出色、一絲不茍的優秀工程師。她因其卓越的成績而榮獲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頒發的特別獎。
人人都有巨大的潛能,人人都能走向成功。只要你抬起頭來,新的生活就在前方!
一個女人一旦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就不會總是羨慕別人,總是感到自己不如別人。因而我們可以把不再羨慕別人看作是重新認識自我和依靠自己奮斗的一個標志。
一個女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在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如何認識自我,如何描繪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期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生課題,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的命運。成功心理學的核心觀點就是人人都有巨大的潛能,人人都可以取得成功!
人可能渺小,也可能偉大,這取決于你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取決于你的心態如何,取決于你能否靠自己去奮斗。說到底,還是取決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是自信,還是自卑。
【不盲從,做有主見的女人】
女人要有一種保持本色的個性氣質,有主見,不盲從,敢于挑戰權威。
蜚聲世界影壇的意大利著名電影明星索菲亞·羅蘭能夠成為令世人矚目的超級影星,和她有主見的個性是分不開的。
在《卡桑德拉大橋》《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影片中,索菲亞·羅蘭以其獨特的魅力給觀眾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她的長鼻子、大眼睛、大嘴、豐滿的胸部和臀部都使她多了一份不可抗拒的美。
可是,你知道嗎?索菲亞·羅蘭在初試鏡頭的時候,差點兒因為她的長鼻子和豐腴的臀部而沒能走上影壇。攝影師們都嫌她的鼻子太長、臀部太發達,建議她動手術縮短鼻子、削減臀部,可是索菲亞·羅蘭堅決不同意。
索菲亞·羅蘭在她的自述中詳細地記敘了當時的情景:
有一天,他(卡洛)叫我去他的辦公室。我們剛剛進行完第三次或第四次試鏡頭,我記不清了。他以試探性的口吻對我說:“我剛才同所有攝影師們開了個會,他們提出的問題都一樣,是關于你的鼻子的。”
“我的鼻子怎么了?”盡管我知道將發生什么事,但我還是問道。
“嗯,咳,如果你要在電影界做一番事業,你也許該考慮做一些變動。”
“你的意思是要動動我的鼻子?”
“對。還有,也許你得把臀部削減一點。你看,我只是提出所有攝影師們的意見。這鼻子不會有多大問題,只要縮短一點,攝影師就能夠拍它了,你明白嗎?”
我當然懂得因為我的外形跟已經成名的那些女演員們頗有不同,她們都相貌出眾,五官端正,而我卻不是這樣。我的臉毛病太多,但也許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會更有魅力呢。如果我的鼻子上有一個腫塊,我會毫不猶豫地把它除掉。但是,說我的鼻子太長,那是毫無道理的,因為我知道,鼻子是臉的主要部分,它使臉具有特點。我喜歡我的鼻子和臉的本來的樣子。
“說實在的,”我對卡洛說:“我的臉確實與眾不同,但是我為什么要長得跟別人一樣呢?”
“我懂,”卡洛說,“我也希望保持你的本來面目,但是那些攝影師們……”
“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變。”
“好吧,我們再看看。”卡洛說,他表示抱歉,不該提出這個問題。
“至于我的臀部。”我說,“無可否認,我的臀部確實有點過于發達,但那是我的一部分,是我所以成為‘我’的一部分,那是我的特色。我希望保持我的本來面目。”
正是這次談話,使導演卡洛·龐蒂真正地認識了索菲亞·羅蘭,了解了她并且欣賞她。后來,卡洛·龐蒂成了羅蘭的丈夫。由于羅蘭沒有對攝影師們的話言聽計從,沒有對自己失去信心,她才得以在電影中充分展示她的與眾不同的美。而且,她獨特的外貌和熱情、開朗、奔放的氣質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被人們稱為“從貧民窟飛出來的天鵝”。
索菲亞·羅蘭在面對自己熱愛的電影事業時,并沒有盲目地聽從導演的意見,她堅持自己的特點,不愿在自己的外貌上做出任何改變,即使冒著被導演辭掉的危險,她依然相信自己,沒有做出讓步,最終她得到了導演的認可,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她在電影方面的成就證明了她的堅持和自信是正確的。
女人在面對人生的轉折時,如果認為自己選擇是正確的,就要堅定地相信自己,不要盲目地去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樣才會讓自己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
有個修車匠的女兒,她一直想當個歌手,不幸卻長了闊嘴和齙牙。第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為了顯得有魅力,她一直想辦法把上唇向下撇,好蓋住突出的門牙。結果呢?她看起來十分可笑,當然注定了失敗。
但是,有個人聽了演唱之后,覺得她頗有歌唱天賦,便率直地告訴她:“我看了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飾什么,你不喜歡自己的那口牙齒!”女孩聽了覺得很羞赧。那人繼續說:“這有什么呢?齙牙并不是罪惡,為什么要掩飾它呢?張開你的嘴巴,只要你自己不引以為恥,觀眾就會喜歡你的。何況,這口牙齒還說不定會帶給你好運氣呢!”
她接受了這個人的建議,不再在意那口牙齒。從那時起,她關心的只是聽眾。她張大了嘴巴,盡情開懷地唱,終于成了頂尖的歌星,她就是卡絲·黛莉。
你和我都具有這些潛能,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去擔憂自己與眾不同。你在這世上完全是獨一無二的,前無古人,也將后無來者。
遺傳學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由48個染色體互相結合的結果。其中24個染色體來自父親,另外24個來自母親。每個染色體里面有成百個遺傳基因,每一個基因都能影響到整個生命。因此,我們的確是“不可思議、極為奇妙”的一個個體。
你應慶幸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應該把自己的稟賦發揮出來。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面目,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
愛默生在散文《自恃》中寫道:
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這就是愛默生所說的。另外,道格拉斯·瑪拉赫也用一首詩表達了他的看法: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高松,
那就當棵山谷里的小樹吧——
但要當棵溪邊最好的小樹。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
那就當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小灌木,
那就當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
那就當尾小鱸魚——
但要當湖里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也當水手。
這里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在做一個最好的你!